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棘皮动物染色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遵春  董颖  赫崇波  宋伦 《水产科学》2005,24(12):37-40
目前已知地球上的棘皮动物有5000多种,棘皮动物无论在分类地位上、在生物的进化及系统发生等方面都处于重要的位置。棘皮动物门的海胆纲和海参纲的很多种类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种类,海星纲和蛇尾纲的一些种类在医学上也有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近年来,人类对棘皮动物的认识程度越来  相似文献   

2.
补体系统是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补体的研究可以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提供病害防治的理论基础。本文介绍了海洋无脊椎动物补体系统中已报道的C1q、MBL、ficolin、MASP、B因子、C3和C6等成分,比较了海洋无脊椎动物补体成分的功能,描述了其补体激活途径和补体系统进化情况。目前,海洋无脊椎动物补体的研究发展很快,揭示可能存在与脊椎动物差异较大的补体系统,但是缺乏系统的基础研究而未能构建起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3.
棘皮动物因其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和其他生理活性物质,有较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是我国一类重要的水产经济动物,需求日益提升,因此,发展棘皮动物养殖研究及其产业化十分紧迫。微藻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和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在新型水产饲料资源开发中备受关注。微藻作为幼体动物的鲜活饵料,在促进幼体生长、提高存活率方面显著优于人工饵料,在棘皮动物养殖中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近年来微藻及其生物活性物质在经济棘皮动物(海参和海胆)养殖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总结,首次围绕微藻在经济棘皮动物生长、发育、变态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微藻饵料在经济棘皮动物养殖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概括了经济棘皮动物养殖常用微藻种类,分析了微藻对海参、海胆脂肪酸组成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对经济棘皮动物养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海参、海胆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昌鱼作为研究脊椎动物起源和进化的模式生物,由于缺乏自由循环的血细胞,关于其清除体内病原体的机制,迄今尚无报道。采用体内细菌清除试验、体外杀菌试验、特异性抗体抑制试验、抑制补体途径试验及Western blot方法,研究了文昌鱼体内细菌清除机制及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文昌鱼能有效清除入侵的异源微生物,体液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杀灭活性。补体和溶菌酶是参与清除入侵大肠杆菌的主要因子,通过替代途径激活的补体较溶菌酶作用更强,这是关于文昌鱼清除体内细菌机制及其相关因子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棘皮动物因其油脂中含有许多独特的功能和活性物质,而成为开发保健食品和海洋药物的重要资源之一。目前海洋油脂研究主要集中在鱼油上,而对海洋棘皮动物油脂的研究很少。脂肪酸是海洋棘皮动物中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降血脂、抗癌、抗炎等功能活性。因此,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对海洋棘皮动物脂质的提取、分离纯化、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以期为海洋棘皮动物的综合利用奠定基础,进而为更好地开发新型海洋食品、药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常林瑞 《齐鲁渔业》2006,23(10):3-5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植物研究中得以广泛的应用,但在棘皮动物研究中却少有应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棘皮动物研究的一些应用进展,并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棘皮动物(Echinodermata)是无脊椎动物中进化地位最高等的类群,其海参纲(Holothurioidea)和海胆纲(Echinoidea)的一些物种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多棘皮动物物种数量和生物多样性遭到了严重破坏,种质资源保存迫在眉睫。超低温冷冻保存是种质资源长期保存的重要方法,具有突破地理隔离、实现远缘杂交、保护种质资源、解决种质退化和保护濒危物种等作用。本文综述了海胆、海参和海星3种主要棘皮动物的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研究进展,并展开描述了精子收集、稀释剂和抗冻剂制备、平衡、冷却、解冻和质量评价等精子冷冻保存过程的各个步骤,以期为棘皮动物种质资源保存的进一步研究及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水产育种技术也开始从传统的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技术,逐渐向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性别控制、基因转移以及基因编辑等现代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虽然,我国水产种业已经形成并蓬勃发展,但仍存在良种覆盖率低、研究深度不够等问题和挑战。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棘皮动物(海参和海胆)的种质资源概况、水产养殖育种新技术及在经济棘皮动物中的应用,并对海参、海胆养殖业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合理开发我国经济棘皮动物种质资源提供参考,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9.
河豚毒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从微生物到植物、动物都有发现.除河豚外,河豚毒素还在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蠕虫、蝾螈、青蛙等其他物种中都有不同含量的分布.不同动物产生、富集河豚毒素的机制可能存在很大差别,但是河豚毒素对其携带动物在自然选择进化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目前中国对河豚毒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河豚毒素的分离纯化、检测分析及抗体制备等方面,而对河豚毒素产生的分子机制及生态作用的研究还很少,文章通过综述国外对河豚毒素分子机制及生态作用的研究,进一步阐释动物携带河豚毒素的分子机制及河豚毒素对动物的重要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鱼类补体系统由35种以上蛋白质裂解酶、酶抑制因子和受体构成。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张静等人研究报道,与哺乳动物相比,硬骨鱼类补体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1.
莱州湾春季鱼类群落关键种的长期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键种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变化可以引起群落结构振荡和演替,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紊乱乃至崩溃,因此,了解生态关键种的长期变化有助于解析整个生态系统演替过程。本研究基于莱州湾1959年、1982年、1993年、2003年和2015年春季(5月)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构建了莱州湾春季鱼类群落食物网拓扑结构,分析了其关键种的长期变化。1959~2015年莱州湾鱼类食物网包含物种21~46个,摄食关系范围70~296个,食物网拓扑结构密度范围为0.155~0.300,种间关联度0.140~0.182,符合自然条件下群落种间摄食关系。1959~2015年莱州湾鱼类群落关键种如下:1959年为六丝矛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和黄(Lophius litulon),1982年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黄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1993年为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鳀和蓝点马鲛,2003年为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鳀和黄,2015年为细纹狮子鱼、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和六丝矛尾虾虎鱼;关键种由经济价值较高的花鲈、小黄鱼和蓝点马鲛等演变为细纹狮子鱼、鳀和六丝矛尾虾虎鱼等经济价值较低的种类;同时,关键种的栖息环境也由中上层与底层生境(蓝点马鲛、花鲈、鳀等)演变为底层单一生境(细纹狮子鱼、大泷六线鱼和六丝矛尾虾虎鱼);关键种的这种更替导致食物网拓扑结构向简单化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鱼类群落结构脆弱性。  相似文献   

12.
张同杰 《淡水渔业》2003,33(5):56-56
20 0 1年我们与河北水利厅合作 ,特聘请上海水产大学的专家对我们这里的三座水库进行资源调查 ,专家们认为小海子水库是天然的养蟹基地。这是一个浅碟型平原型水库 ,库底平坦 ,水草丰茂 ,枯水季节生长的水草可达水面 70 %左右 ,底部腐植淤泥层厚 15cm左右 ,水色呈绿褐色 ,透明度在5 0~ 80cm ,日照时间长 ,日照数波动在 12 2 7~2 74 8h ,年平均气温为 13 5℃ ,日平均气温变动在 - 4 7~ 2 8 2℃之间 ,库区最高气温 39 8℃ ,最低 - 13 8℃ ,月平均水温变化为 2 4~ 2 2 9℃之间 ,月平均最高水温在 7月和 8月 ,最低在 12月和 1月。由于水…  相似文献   

13.
An electrophoretic analysis of six populations of Oreochromis mossambicus (Peters) and four populations of O. niloticus (L.) from several rivers and a fish hatchery in Sri Lanka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degree of mixing within and between stocks.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O. mossambicus stocks showed that some degree of mixing with O. niloticus occurred in all but two of the populations examined, while in the case of the O. niloticus, all the populations had some degree of mixing of O. mossambicus alleles. Genetic identity calculated using Nei's coefficient gave values ranging from 0.9484 to 0.9895 for O. niloticus populations and 1.0 to 0.9940 for O. mossambicus populations, while interspecies comparisons ranged from 0.7531 to 0.9002.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for fisheries management and aquacultur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鱼类细胞工程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鱼类细胞工程育种的研究状况,主要包括雌核发育、三倍体诱导、核移植、细胞融合4种育种技术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Abstract Inland fisheries in England and Wales have high economic and social values. Managing participation to maximise fishery performance is key to maintaining this status. The capital value of fishing rights for migratory salmonid fisheries is €165 million. Coarse fisheries contribute €1030 million to the economy. The central tenet to increasing participation in recreational salmonid fisheries is that an increase in stock size will result in more anglers accessing the fishery. This was examined for salmon on the rivers Usk and Lune where exploitation restrictions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salmon available to anglers. On the River Lune, the number of salmon available post‐intervention increased by 66%.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atch while the number of anglers decreased by 16.3%. On the River Usk, the closure of the net fishery potentially resulted in an additional ~1200 salmon being available. Following closur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rod catch or in the number of anglers. Increased participation is dependent less upon stock manipulation for coarse fisheries and more upon facilitating the activity. In recent years, urban fishery development programmes have provided improved access to local fishing opportunity. Also, new anglers have been targeted through campaigns such as Get Hooked on Fishing and the Scout Angler Badge.  相似文献   

17.
2013年南沙海域混合层深度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武汉南湖的浮游植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武汉南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在5个采样站鉴定出浮游植物67种,隶属于7门24科43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28种),金藻门最少(1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2.489×106ind./L,秋季最高为2.979×106ind./L,夏季最低为1.949×106ind./L;平均生物量为7.94 mg/L,其中隐藻生物量最高,为2.33 mg/L,甲藻和金藻最低,分别为0.06 mg/L和0.01 mg/L;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在5个采样站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其M argalef多样性指数较低,在1~2之间。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斑海豹生长规律,达到科学饲养的目的,对大连圣亚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豢养斑海豹进行体检,获取动物性别、年龄、体质量和体长等信息;通过SPSS 13.0软件对动物的生长曲线、体长-体质量关系和雌雄间生长差异进行分析。试验共获得30头豢养斑海豹的体检数据,雌性11头,雄性19头。统计分析发现: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三种模型回归的斑海豹最大体长、体质量依次为167、170、171 cm和153、175、191 kg ;体质量-体长关系为(r2=0.908);研究还发现体长-年龄、体质量-体长间的相关关系模型能够较准确的反映斑海豹的生长规律,而体质量年龄模型准确度较差。控制年龄的协方差分析未发现雌雄斑海豹生长规律间的差异(体长:P >0.05;体质量:P >0.05)。  相似文献   

20.
To validate the involvement of meiobenthos in cellulose breakdown in wetlands, meiobenthos were collected from sediments of Lake Furen and the Biwase River in Hokkaido Prefecture, the Kako River in Hyogo Prefecture, and the Chinai River in Shiga Prefecture. Cellulase activities of the meiobenthos were measured by cellulose zymographic analysis using 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 gels containing 0.5%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Turbellaria, Nematoda, Harpacticoida, and Oligochaeta species exhibited cellulase activity. The molecular sizes of the cellulase-active bands of the sediments in Lake Furen, the Biwase River, and the Chinai River coincided with those of meiobentho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meiobenthos might play a major function in cellulose breakdown in these wetlands. This paper is the first to report cellulase activity in meiobenthos and that they are possibly involved in the breakdown of cellulose in wetla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