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RA或AA)是一种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多种生理功能和保健功效。近年来,利用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发酵生产ARA已成为研究热点,其具有产率高、安全性好、生产易控制等特点,深受国内外研究者青睐。如何提高ARA产量及分离纯化ARA是利用M.alpina发酵生产ARA的关键技术。该文论述了M.alpina发酵过程中提高ARA产量的主要方式,即发酵条件优化、菌体老化和代谢调控,以及常用的从M.alpina中分离纯化ARA的方法,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花生四烯酸高产突变株的发酵及菌丝老化特性。[方法]对1株经诱变获得的花生四烯酸高产突变株A1.13进行5L罐发酵试验,考察不同培养条件对发酵产物的影响。[结果]碳源一次性过量加入并改变培养温度,可使该菌株花生四烯酸产量提高至602.99mg/L;发酵菌丝体在4℃条件下老化15d后,花生四烯酸产量达885.16mg/L。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和芝麻油5种植物油均可起到消泡作用,添加浓度4%葵花籽油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菌丝生物量和花生四烯酸产量分别提高了124%和22%。[结论]该研究可为突变株A1.13工业化发酵产花生四烯酸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3.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是ω-6系列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及神经发育等有多重调节作用.近年来,随着花生四烯酸在食品、化妆品和医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及研究的不断深入,以高山被孢霉发酵法产花生四烯酸在育种和发酵调控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对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依托Thomson Innovation专利信息平台,以2000年—2012年花生四烯酸专利为研究对象,借助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对花生四烯酸相关专利文献进行分析。从专利视角,对国际上花生四烯酸产业的发展态势进行评价,为花生四烯酸产业发展战略提供了情报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自旱柳中分离出的3种单体化合物进行了药理活性研究,测定它们对花生四烯酸代谢及其对脂细胞脂肪分解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它们均可选择性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12-HETE的生民量,预示它们可防治动脉硬化及过敏症;芹黄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水解后的苷元-芹黄素可抑制TXB2的生成量,提示其对血栓的形成有防治功效。它们对正常大鼠附睾处脂肪细胞由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的脂肪分解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此3种化合物对大鼠脂肪细胞中的NE诱导的脂类分解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米根霉(Rhizopus oryzae)As 3.3462菌株发酵葡萄糖生产乳酸,以CaCO3为中和剂制备L-乳酸钙,优化种子培养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孢子接种量1.8×104个孢子/mL、摇床转速为200 r/min时所得菌体生长形态较好.发酵培养基初始葡萄糖浓度80 g/L、发酵温度34℃时具有比较高的葡萄糖转化率.中试结果显示优化的发酵条件下L-乳酸钙产率与理论产率非常接近,得到的L-乳酸钙成品纯度高于99%,光学纯度达到96%.  相似文献   

7.
以烯丙基氯作烷基化试剂,在常压、不加催化剂的情况下合成了二乙基烯丙基胺,并对原料配比、水浴温度、加料方式与时间、以及沸腾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烯丙基氯与二乙胺摩尔比为1.1:1、总加料时间2h及沸腾反应1h时,二乙基烯丙基胺的产率可达78%。  相似文献   

8.
花生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发芽率和蛋白质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双向SDS-PAGE分析了粤油79和油73花生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发芽率和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子老化8d后,种胚内出现了一种蛋白质或多肽(p16.2,MW10KD),并且该蛋白质或多肽随种子老化程度的加深其含量逐渐增加,而对照不存在这种物质,表明随着种子活力的丧失,蛋白质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微生物油脂中花生四烯酸的含量,采用尿素包合法,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尿素包合反应的最佳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分析花生四烯酸含量。试验得出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尿素:脂肪酸为4:1(W:W)、脂肪酸:乙醇为1:12(W:W)、包合温度为-15℃和包合时间为12h,微生物油脂中花生四烯酸含量为36.84%。通过方差分析和验证试验,数学模型可靠并且拟和较好。  相似文献   

10.
抗血栓,抗动脉硬化中草药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小板中环氧酶和脂氧酶作用于花生四烯酸代谢系统,可产生形成血栓的血栓烷A2(TXA2)及引起过敏性疾病的12-羟基二十碳四烯酸(12-HETE)。TXA2不稳定,迅速生成稳定的TXB2,因此抑制TXB2生成则可抑制血栓生成,抑制12-HETE生成则可预防动脉硬化及过敏性疾病。本文利用放射薄层方法,测定兔血中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TXB2和12-HETE的生成量,筛选了48种中药,其中23味中药可选择性抑制环氧酶和脂氧酶的活性。浓度为1mg/L显示抑制作用强的中药有五倍子、柳叶,浓度为10mg/L抑制作用较强的中药有桂皮、五倍子、茴香、黑加仑、蒲公英、甘草、车前草、柳叶等  相似文献   

11.
超高浓度酒精发酵条件下酵母菌生理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荣杰 《农技服务》2009,26(9):122-123
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酒精产率不断增加,当葡萄糖浓度为30%(W/V)时,终点酒精浓度最大,达到13.4%(V/V)。胞内海藻糖的积累与起始葡萄糖浓度成正比,在葡萄糖浓度为30%和36%(W/V)发酵液中的菌体的胞内海藻糖含量分别是20%(W/V)的2倍和2.4倍。海藻糖积累量一般在葡萄糖利用率达到48%时达到稳定,此时的残糖浓度仍然较高,且酒精浓度仍在增加。  相似文献   

12.
宁化县常年种植花生面积保持在0.2万公顷左右,随着近几年市场行情的提升,花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由于生产上品种老化、普遍连作、病虫害等原因影响,造成产量低、经济效益差。为此,逐年引进、更换、推广抗病、抗旱、高产的花生新品种,成为我县种子部门工作的主要目标。2008年我县引进花生新品种“龙花163”,经试种、示范,  相似文献   

13.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六烯酸种类与结构、来源、提取分离方法、生理功能、安全性和应用现状及前景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灰树花是药食两用真菌中的极品 ,灰树花多糖具有抗诱变、抗衰老、抑制肿瘤、激活免疫等功能 ,还能控制爱滋病的发展。通过液态深层发酵获得多糖产品是开发利用的方向。本试验研究营养因子对灰树花多糖发酵的影响 ,结果显示 :H2 0 菌株可利用多种碳氮源生长菌体和形成异多糖 ;以玉米淀粉、葡萄糖、蔗糖及酵母制品为营养源时 ,有利于菌体生长 ,其中玉米淀粉及酵母粉则有利于多糖合成 ;碳氮源浓度比碳氮比对发酵影响更大 ;在玉米淀粉 50 g/L、酵母粉 0 .5g/L时 ,菌体生物量及粗多糖产率分别可达 1 3 .6、 2 .2 4 g/L。  相似文献   

15.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深黄被孢霉突变菌株发酵制备花生四烯酸工艺,确定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5.66%,发酵温度28.29℃,发酵时间6.58 d,发酵p H 5.96。花生四烯酸产量为3.12 g·L-1,在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下,可提高产量,同时减少接种量,缩短发酵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高产花生四烯酸的高山被孢霉菌株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高产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简称ARA)的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期获得更高的菌体生物量和ARA产量。【方法】以前期筛选出的3株高产ARA菌株为供试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佳碳、氮源,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配方并筛选最适生长温度。【结果】M. alpina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粉,最适生长温度为20℃。其中D1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20 g/L,KH2PO41 g/L,酵母浸粉15 g/L,初始pH 5. 5; N24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20 g/L,KH2PO41 g/L,酵母浸粉20 g/L,初始pH 6. 0; 11f01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20 g/L,KH2PO41 g/L,酵母浸粉15 g/L,初始pH 6. 0。优化后3株菌的生物量分别为26. 67、27. 07和23. 02 g/L,分别增加了22. 0%、15.39%和23. 73%; ARA含量分别为4. 29、4. 39和3. 45 g/L,分别增加了38. 79%、23. 16%、64. 59%。【结论】对M. alpina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后,3株菌的菌体生物量和ARA含量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1996年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花生栽培种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将新种质创新与选育新品种相结合,诱变后代经过田间单株选择、集团选择、品种比较、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等程序,选育出了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唐花11号(K2—5),并育成两个高蛋白花生新品系K2—5—6和K2—33—9。解决了河北省花生种植品种单一老化,新品种匮乏的问题,提高了花生商品市场竞争力。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唐花11号于2010年12月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18.
王本豹 《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27-127,129
针对长丰县花生生产中存在的诸如花生品种老化、连作现象普遍、土壤结构差、密度过稀、播期把握不准等问题,提出选用良种、轮作换茬、科学施肥、合理密植、适时早播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研究了采用响应pH-stat的流加培养模式,进行Xanthophyllomyces dendrorhous高细胞密度培养及虾青素合成。在该补料间歇培养模式中,发酵过程pH的恒定控制采用2.78mol/L葡萄糖及3mol/L氨水来控制,同时起到流加葡萄糖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虾青素积累量于78h可达4.05mg/L,菌体干重在第84h获最大值14.62g/L。与不流加葡萄糖、氨水的间歇培养相比,虾青素含量和菌体干重分别增加2.89、5.22倍。  相似文献   

20.
1987~1993年期间,在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北京4省1市先后采集花生矮花叶病及斑驳病标样290个,冷干保存,经用鉴别寄主测定、间接ELISA、电镜观察证明,引起北方花生产区花生矮花叶病的病原是花生条纹病毒(轻斑驳病毒)(PSTV原PMMV)、花生矮化病毒(PSV)、花生黄瓜花叶病毒(CMV—CA)、花生斑驳病毒(PMV)其发生频率依次为47%,41.3%,33.3%,3.3%.在我国除台湾省外,在北方花生产区第1次报道PMV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