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叶面喷施海藻磷钾肥对金斗香番石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金斗香番石榴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等单位选育的番石榴新品种,通过叶面喷施海藻磷钾肥对其果实品质、产量的影响,为提高金斗香番石榴正造果的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斗香番石榴为试验材料,对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海藻磷钾肥,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喷施处理后,统计产量,测定果实质量、横径、纵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总糖和蔗糖含量。【结果】海藻磷钾肥可明显促进金斗香番石榴果实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海藻磷钾肥浓度为1 500倍液时,单果重、果实横径、纵径分别为126.35 g、5.49 cm、5.83 cm,较对照分别增加39.81%、14.85%和14.99%;产量较对照增加35.75%;同时也明显提高了果实品质,Vc、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蔗糖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20.1%、39.4%、64.3%和72.7%;可滴定酸含量降低14.2%。【结论】叶面喷施海藻磷钾肥提高了金斗香番石榴正造果的单果重、横径和纵径,同时也提高了果实的Vc、可溶性固形物、糖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选用海藻磷钾肥1 500倍液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在日光温室蔬菜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ALA处理对日光温室番茄生产的影响。【结果】ALA以及ALA+N叶面施用均明显提高了番茄植株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果实产量,并改善了番茄果实品质;与对照相比,外源ALA各处理植株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单株生物产量均有明显提高,其中D处理(ALA1号肥料第1次2 kg/hm2,第2~4次1 kg/hm2)效果最佳,植株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及单株生物产量分别提高27.18%,17.75%和13.93%;外源ALA对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也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作用,其中处理B(ALA1号肥料第1次0.5 kg/hm2,第2~4次0.3 kg/hm2)对果实产量效果最明显,处理E(ALA3号肥料第1次2.5 kg/hm2,第2~4次1.5 kg/hm2)对果实品质效果最佳。【结论】处理E(ALA3号肥料第1次2.5 kg/hm2,第2~4次1.5 kg/hm2)既有利于番茄生长发育,又能增加产量并改善品质,为最佳的ALA施用量及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再生稻的产量差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阐明再生稻的产量差及影响因素,为揭示其生产潜力和制定高产高效栽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两个数据库,分别以“再生稻产量、品种、施肥、种植密度、留桩高度、种植方式和收割方式”和“ratoon rice,variety,fertilizer and China”为关键词检索,共收集目标文献119篇。总结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和两季总的产量潜力和产量差,通过分析品种、施肥、种植密度、留桩高度、种植方式和收割方式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阐明再生稻产量差的影响因素及缩小产量差的途径。【结果】当前我国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和两季总的产量潜力分别为11.65、6.90和17.10 t·hm -2,总样本平均产量仅分别实现了产量潜力的71%、53%和68%。籼稻和杂交稻的再生稻产量分别比粳稻和常规稻增产24%—19%和18%—8%;头季的最优施肥量约为N 168 kg·hm -2,P2O5 123 kg·hm -2,K2O 124 kg·hm -2;再生季的最优施肥量约为N 145 kg·hm -2,P2O5 50 kg·hm -2,K2O 200 kg·hm -2。再生稻头季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2.4—29.1万穴/hm 2;适宜留桩高度为40—50 cm;手栽种植利于再生季产量的提高因而总产量也最大;人工收割比机械收割的再生季产量高12%,虽然机种机收会减少产量,但差异不显著。【结论】我国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及两季总产量的增产潜力分别为3.38、3.27和5.41 t·hm -2。合适的品种、肥料管理、种植密度、留桩高度、种植和收割方式可以缩小产量差,其中品种以籼稻和杂交稻为主;优化施肥量可以使头季和再生季分别增产9%和22%,优化种植密度则分别增产8%和17%;适宜的留桩高度为40—50 cm;机种机收更符合轻简化现代农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番石榴果实套袋后减少了果实蝇的为害,提高了果的品质,增加产量,经济效益非常显著,经试验套袋的产量和产值比不套袋提高40%以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授粉对猕猴桃产量、经济效益、采收品质及贮藏性的影响,为强化中蜂授粉的产业功能和实现猕猴桃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长猕猴桃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中蜂授粉、人工授粉和自然授粉3个处理,测定不同授粉方式下猕猴桃的坐果指标、产量因子、采收品质和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估算其经济效益。【结果】与自然授粉和人工授粉相比,中蜂授粉后猕猴桃单株坐果率显著增加(P<0.05,下同),畸形果率明显降低,单株坐果率分别提高70.61%和8.94%(绝对值),畸形果率分别降低7.06%和1.19%(绝对值);果实纵横径、商品果率、单果质量、单株产量、面积产量和产值均显著增加,单株产量高达26.67 kg,较自然授粉和人工授粉分别增产233.38%和27.00%,面积产量高达20.00 t/ha,产值达24.00万元/ha,除去成本后效益达20.95万元/ha,较自然授粉和人工授粉分别增收16.75万和8.30万元/ha;采收时果实硬度显著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增加;此外,中蜂授粉可降低贮藏期的果实腐烂率,贮藏45 d后中蜂授粉的果实腐烂率为73.67%,显著低于自然授粉(96.67%)和人工授粉(89.00%),减缓果实硬度下降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的消耗。【结论】相较于自然授粉和人工授粉,中蜂授粉有助于提高猕猴桃产量和经济效益,改善果实的采收和贮藏品质,可作为一种增产增收、提质增效的授粉方式推广应用于猕猴桃产业。  相似文献   

6.
不同磷钾肥施用量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磷、钾肥均是葡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大量元素,对葡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及果实的品质和产量都有重要的影响。研究不同磷钾肥施用量在膨果期和着色期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弗雷葡萄,在施氮量一致的条件下,设置不同的施磷量和施钾量,在果实成熟期测定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设施弗雷葡萄在膨果期和着色期施P2O5量为14.6 kg/667 m2、施K2O量为15.08 kg/667 m2时葡萄单穗重和产量最高,糖酸比、硬度和果实着色系数均优于对照和其它处理。【结论】设施弗雷葡萄在膨果期和着色期施P2O5量为14.6 kg/667 m2、施K2O量为15.08 kg/667 m2,施肥深度应在20~40 cm土层处为宜。  相似文献   

7.
地膜马铃薯收后复种大葱、或大白菜、或绿萝卜栽培技术是临洮县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一年两熟"高效栽培模式.据调查,该栽培模式的马铃薯平均产量为30 000 kg/hm2,产值2.25万元/hm2;大葱平均产量为67 500 kg/hm2,产值2.25万元/hm2;或大白菜平均产量为90 000 kg/hm2,产值1.80万元/hm2;或绿萝卜为90 000kg/hm2,产值1.80万元/hm2;全年总产值平均4.05~4.50万元/hm2.适宜临洮县水川区水浇地及坪区保灌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改传统的水稻双季种植为早季直播 + 晚季再生新型种植模式,通过应用早季直播稻一次性施肥技术与再生稻喷施促根促蘖液肥 2 项关键技术,拟解决再生稻穗数少、穗形小导致产量低的问题,实现产量与生产效益的提高。【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一次性施肥对水稻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早季直播稻一次性施肥与再生稻喷施促根促蘖液肥对两季水稻产量、再生稻发育以及整体效益的影响。【结果】一次性施肥的水稻分蘖早、分蘖数略高于分次施肥,增加了水稻成穗数,且有利于培育水稻庞大根系。一次性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比等养分的分次施肥处理依次增产 3.7%、8.7% 和 31.3%,说明一次性施肥方式增产显著。一次性施用 600、750 kg/hm2 控释肥处理并结合喷施两种促根促蘖液肥,水稻穗数、穗粒数均高于对照,说明具有促穗增加穗粒数的效果,且促根促蘖液肥Ⅰ效果较好。3 种施肥量结合配施促根促蘖液肥处理的年效益均显著高于双季稻常规种植,其中,750、900 kg/hm2 控释肥处理结合促根促蘖液肥年效益分别提高6 859、8 291 元 /hm2。【结论】一次性施肥技术具有提高水稻产量的效果,促根促蘖液肥Ⅰ可有效增加水稻分蘖,双季稻早季直播稻采用一次性施肥技术、再生稻喷施促根促蘖液肥效益比常规种植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留果数量对日光温室油桃产量、品质等的影响。【方法】以日光温室栽培的6年生中油5号油桃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时期疏果处理,确定不同留果数量,研究不同留果数量对中油5号产量及果实品质等的影响。【结果】随着单株留果数量的增加,单株产量有所增加,但单果重下降,果实硬度增大,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果实单宁含量、糖酸比值下降后升高。【结论】综合考虑品质、产量等因素,6年生中油5号油桃在正常的栽培管理条件下,留果数量在100~120个时能发挥出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镁水平对泸州地区烤烟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研究不同施镁水平对泸州地区烤烟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本试验以5个施镁水平(0、50、75、100、125 kg/hm2),3次重复开展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从农艺性状来看,75~125 kg/hm2范围内增施镁肥能明显改善烟株的株高、茎围和节距;从烤烟的产量、产值和上中等烟的比例来看,以50~100 kg/hm2的施镁水平较佳;从烟叶化学品质分析,100~125 kg/hm2范围内增施镁肥有助于提高烟叶的化学品质,各项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协调。【结论】因此,综合考虑建议泸州地区烤烟合理的施镁水平为100 kg/hm2。  相似文献   

11.
平衡施肥对线辣椒产量、品质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平衡施肥对线辣椒产量、果实品质及养分累积的影响,为线辣椒的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宝鸡凤翔连续2年(2007~2008年)进行大田试验,共设NPK、PK、NK、NP及不施肥(对照)5个处理,研究平衡施肥技术体系对线辣椒产量、品质和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平衡施肥(NPK处理)可使线辣椒产量最高达22 001 kg/hm2,纯收益18 830元/hm2;每施入1 kg N、1 kg P2O5和1 kg K2O,线辣椒产量分别增加11,10和17kg。与NPK处理相比,PK处理使辣椒果实硝态氮与维生素C含量分别降低2.3和223 mg/kg,差异显著;NK处理使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降低51 mg/kg;NP处理使辣椒果实的硝态氮含量提高9.6 mg/kg,维生素C含量下降279mg/kg。每形成100 kg经济产量吸收的养分量为:N1.87 kg,P2O50.42 kg,K2O1.42 kg。NPK处理的线辣椒中N、P、K累积量均最高,分别为410,93和311 kg/hm2。【结论】推荐当地线辣椒N、P、K施用量分别为262,155,213.6kg/hm2,适宜的m(N)∶m(P2O5)∶m(K2O)为1∶0.59∶0.82。氮磷钾肥平衡施用才能保证线辣椒产量高、品质好、效益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番石榴生殖生长期土壤和叶片中主要养分的变化特征,为番石榴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红香1号、彩红和珍珠3个番石榴品种果园土壤和叶片的氮磷钾含量,利用相关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土壤养分及叶片营养间的关系。【结果】红香1号、彩红和珍珠3个番石榴品种生殖生长期的果园土壤pH变化趋势有所差异,其中,彩虹番石榴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两年的日光温室周年栽培表明,樱桃番茄1319具有耐弱光、耐低温、结果期长、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等特点,其产量可达15 75 0 0~1875 0 0 kg/ hm2 ,产值6 2 .5万~75 .0万元/ hm2 ,重点从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樱桃番茄1319的日光温室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有机肥对柑橘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常规化肥为对照,设置4个有机肥处理,研究了柑橘枝梢生长状况、果实性状、产量、效益以及品质变化特征。【结果】结果表明,有机肥处理能够促进柑橘枝梢的生长,显著提高柑橘产量,且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经济效益呈先升后降低的趋势,在施用量为1500kg/hm2时最高。有机肥处理提高了Vc、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在施用量为1500kg/hm2时,各处理的品质最好。【结论】总体来看,有机肥施用量1500kg/hm2时,柑橘的产量较高、品质改善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最好,是较好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5.
番石榴具有速生、丰产稳产、周年可开花结果等特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福建等地纷纷推广种植,面积及产量不断增加。番石榴在自然发育情形下,开花盛期在4~5月,果实多集中在夏、秋两季,此时正值雨季及各种水果盛产期,又因果实发育时间短而导致果实品质差,价格低迷,因此调节产期生产冬春果则是提高番石榴果实品质及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如何成功留好冬春果,要落实以下技术关键。1修剪时间的确定果树花芽分化除受外在因子如温度、雨量及日照等影响外,内源激素、树体营养状况及品种特性等也是重要因素。因此,在栽培技术上应特别注重修剪…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模式周年气候资源配置,探索两季最佳的资源搭配模式,进一步挖掘当前气候和生产条件下黄淮海地区周年产量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方法】本研究通过10月上旬至12月上旬设置冬小麦不同播期和夏玉米不同收获期,建立了5种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模式周年气候资源分配方式,于2015—201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试验站进行田间试验,对其产量、光温水等气候资源分配及利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随冬小麦播期及夏玉米收获期推迟,两作物生长季光温水资源分配比例分别由处理Ⅰ的46%﹕54%、60%﹕40%、42%﹕58%调整至处理V的34%﹕66%、49%﹕51%、34%﹕66%范围内,小麦季生长天数及其分配的光温水资源量逐渐减少,将更多的资源分配到玉米季,从而导致小麦产量降低,但由于处理V的ZM66小麦品种维持了较高的穗数和穗粒数,因此与处理Ⅰ比产量降低不显著。然而,处理V玉米季生理生长时间较处理Ⅰ延长约15 d,2016和2017年光温水资源分配量分别增加143.8和120.7 MJ·m-2、290.5和281.6℃、12.4和25.7 mm,粒重分别增加13.1%和15.5%,周年产量两年分别提高7.9%和6.7%;籽粒脱水时间增加约45d,光温水资源分配量两年分别增加322.5和336.3 MJ·m-2、509.6和497.8℃、56.7和14.1mm,籽粒含水量降至14.4%—17.3%,达到机械直接收获标准。同时,由于处理V小麦季光温水资源分配量显著降低,特别是减少底墒水和越冬水灌溉约150mm,2016和2017年其光能、温度和水分生产效率较处理Ⅰ分别提高12.5%和15.8%、10.9%和7.7%、39.6%和59.3%,玉米季虽然光能、温度生产效率有所降低,但水分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因此周年光能、温度和水分生产效率两年分别提高7.3%和9.1%、5.6%和5.1%、17.3%和29.3%。【结论】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前提下通过播/收期的调整(小麦12月上旬播种,玉米11月中旬收获)优化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模式周年气候资源配置,可进一步提升其周年产量和光温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于促进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隔年交替结果对砂糖橘树体生长结果的影响,为省力化栽培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6年生枳砧砂糖橘结果树为对象,应用隔年交替结果技术,调查植株生长量和产量,分析果实品质与经济效益。【结果】广东砂糖橘采用隔年交替结果技术,结果年(2016年、2018年)平均株产分别为43.3、57.4 kg,显著高于传统栽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和总酸含量分别为13.2%、12.26%和0.51%,均高于传统栽培。隔年交替结果技术明显提高了果实商品率,显著降低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生产成本比传统栽培方法少10.80%。单位产量、产值均低于传统栽培,纯利润比传统栽培增加不显著,隔年交替结果技术在广东砂糖橘的应用没表现出明显效果。【结论】通过砂糖橘隔年交替结果试验启示,密植郁闭砂糖橘园通过合理间伐和开天窗压顶等回缩修剪,新种园推广合理疏植,保持砂糖橘果园的树冠矮化、通风透光良好,可显著提高产量、果实品质和果实商品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果园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归纳总结 2006—2022 年广东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中对照品种的主要特性和更迭情况,阐明广东地区水稻的育种进展,为华南双季稻稻作区的水稻育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根据 2006—2022 年广东省水稻品种区试中对照品种的相关数据,统计对照品种的更迭情况,并分析其产量、品质性状、抗病性等重要性状表现。【结果】在 16 年(2006—2022 年)区试中一共使用过 31 个对照品种,这些对照品种大多具有高产、广适、抗稻瘟病的优势。其中有 15 个对照品种可在广东省以外地区进行推广种植,8 个常规稻对照品种曾在广东省内大范围种植,3 个杂交稻对照品种是被农业农村部认定的超级稻。2022 年常规稻对照品种早、晚季的平均产量分别为 7 176.1±243.6 kg/hm2 和 6 500.9±117.08 kg/hm2,杂交稻对照品种早、晚季的平均产量分别为7 282.0±358.6 kg/hm2 和 6 835.8±175.2 kg/hm2。27 个对照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达到中抗及以上水平,8 个对照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达到中抗及以上水平。对照品种平均使用年限为 5 年,更新的对照品种主要在产量与品质方面有所提高。16 年间对照品种早季的平均产量增加 301.8~417.0 kg/hm2,晚季的平均产量增加 778.20~966.15 kg/hm2。2022 年的对照品种整体品质比 2006 年明显提高,谷粒长宽比从 2.76 提高至 3.25,平均垩白度从 13.4%下降至 9.6%,胶稠度从 57.5 mm 延长至 66.2 mm,整精米率从 58.06% 提高至 60.51%。对照品种的平均直链淀粉含量从 2012 年开始出现下降,降幅 1.2%~5.6%。【结论】2006—2021 年广东省选择的水稻对照品种综合品质较好,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及时更换产量与品质更好的对照品种,且在审定过程中优中选优,令新品种的产量稳步提升、品质性状明显改良,更加符合生产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丰富广西鲜食葡萄品种及延长葡萄供应期,有效推进广西鲜食葡萄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方法】引进阳光玫瑰葡萄在广西南宁种植,观察其植物学特性、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果实性状及抗病性等表现,并研究其一年两收配套栽培技术。【结果】经过4年的引种观察,阳光玫瑰葡萄在广西南宁可成功实现一年两收,其果穗光亮整洁,外观优美,果实肉质脆硬香甜,具有浓郁的玫瑰香味,且抗病性强,不易裂果,挂果期长,商品性好,耐运输;在广西南宁定植第2年进入丰产期,第一造果产量达11532.00 kg/ha,第二造果产量为7524.00 kg/ha。同时总结出阳光玫瑰葡萄的建园及定植、架式选择、催芽技术、树体管理、花果管理、肥水管理、冬季整形修剪及病虫害防控等一年两收栽培关键技术。【结论】阳光玫瑰葡萄丰产稳产,适应性和抗病性强,果实品质极优,综合经济性状良好,适宜在桂南地区推广并进行一年两收栽培,生产上宜推广栽培脱毒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探索生态可持续的稻作模式,对比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稻和再生稻稻作模式的产量潜力和CH4排放特征,以此为选取绿色、生态经济可持续的稻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7—2018年依托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宏硕生态农业农机合作社科研基地,设置了双季稻和再生稻2种模式,对比分析了产量潜力、稻田生育期间CH4排放动态和稻田生态系统CH4季节性累积排放规律以及评估了单位产量稻田CH4排放。【结果】 试验期间,从产量方面来看,双季稻早稻产量为7.37 t·hm -2,再生稻头季产量为8.84 t·hm -2,头季相比早稻增产19.95%。双季稻晚稻产量为6.82 t·hm -2,再生稻再生季产量为3.39 t·hm -2,再生季相比晚稻减产50.29%。综合两季,双季稻总产量为14.19 t·hm -2,再生稻总产量为12.22 t·hm -2;从生育期间CH4排放动态来看,双季稻在分蘖期和齐穗期左右排放较强峰值,再生稻除了在分蘖期和齐穗期有较强的排放以外,其在施用促芽肥时也出现了小峰值。但总体双季稻的排放范围(- 0.06—1.30 μmol·m -2·s -1)要高于再生稻的排放范围(- 0.01—0.70 μmol·m -2·s -1);从稻田CH4季节性累积排放来看,双季稻CH4累积排放要高于再生稻。再生稻头季累积排放范围在23.90—266.59kg·hm -2,再生季累积排放范围在0.00—46.14 kg·hm -2。双季稻早稻季节累积排放范围在为35.57—251.29kg·hm -2,晚稻季节累积排放范围在为10.74—321.59 kg·hm -2。双季稻CH4季节累积排放A-B(两叶一心至分蘖后期)段>B-C(分蘖后期至齐穗期)段>C-D(齐穗期至成熟期)段,且全生育期双季稻累积排放达922.35 kg·hm -2。再生稻CH4累积排放B-C段>A-B段>C-D段,且全生育期CH4累积排放为609.74 kg·hm -2,即相比对照双季稻,再生稻CH4累积排放降低了33.89%;最后通过评估单位产量CH4排放可知,早稻单位产量CH4排放为0.069 kg·kg -1,头季单位产量CH4排放为0.062 kg·kg -1,头季相比早稻减少了10.14%;晚稻单位产量CH4排放为0.061 kg·kg -1,再生季单位产量CH4排放为0.018 kg·kg -1,再生季相比晚稻降低了70.49%。综合两季,双季稻单位产量CH4排放为0.065 kg·kg -1,再生稻单位产量CH4排放为0.050 kg·kg -1,再生稻相比双季稻降低了23.08%。 【结论】 从单位产量下CH4排放角度来看,在长江中下游双季稻的主产区扩大种植再生稻是为良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