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优选肿节风三清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并考察中试生产的合理性,进行颗粒成型工艺和中试工艺放大研究,颗粒成型工艺试验以成型率、溶化率、吸湿率为考察指标,以浸膏粉与辅料的配比、蔗糖与糊精的配比、乙醇浓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成型工艺;中试生产以浸膏得率、成品率、有效成分含量为指标,考察中试工艺放大的可行性。结果显示,优选的肿节风三清颗粒最佳成型工艺为蔗糖∶糊精为3∶2、乙醇浓度为65%、浸膏粉∶辅料为1∶6;颗粒临界相对湿度为73.49%。三批肿节风三清浸膏(中间体)的浸膏得率分别为8.58%、8.58%和8.63%,三批肿节风三清颗粒(成品)的成品率分别为93.40%、92.13%和93.53%,中间体和成品中有效成分异嗪皮啶、迷迭香酸的含量均稳定可控。表明肿节风三清颗粒成型工艺合理,中试生产稳定可控,适合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选肿节风三清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并考察中试生产的合理性,进行颗粒成型工艺和中试工艺放大研究,颗粒成型工艺试验以成型率、溶化率、吸湿率为考察指标,以浸膏粉与辅料的配比、蔗糖与糊精的配比、乙醇浓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成型工艺;中试生产以浸膏得率、成品率、有效成分含量为指标,考察中试工艺放大的可行性。结果显示,优选的肿节风三清颗粒最佳成型工艺为蔗糖∶糊精为3∶2、乙醇浓度为65%、浸膏粉∶辅料为1∶6;颗粒临界相对湿度为73.49%。三批肿节风三清浸膏(中间体)的浸膏得率分别为8.58%、8.58%和8.63%,三批肿节风三清颗粒(成品)的成品率分别为93.40%、92.13%和93.53%,中间体和成品中有效成分异嗪皮啶、迷迭香酸的含量均稳定可控。表明肿节风三清颗粒成型工艺合理,中试生产稳定可控,适合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3.
摘要:优选复方枫蓼颗粒的提取工艺和制备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并考察浸膏的干燥工艺,采用正交设计法对颗粒剂的辅料配比进行优化,最后按照颗粒剂的质量标准方法进行质量检查。确定复方枫蓼颗粒的最佳醇提取工艺为:10倍量6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60min,过滤,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密度为1.15~1.20(60℃)的浸膏,80℃真空干燥成粉。枫蓼颗粒剂的成型工艺为:85%乙醇作润湿剂,药物与辅料比例1:1.5,糊精与蔗糖比例3:2制软材,过14目筛,干燥温度60℃,14目筛整粒。本实验确定的提取工艺和制备工艺稳定可行,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4.
为了优化中兽药参黄颗粒的制备工艺,获得最佳制备工艺参数,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水提,浓缩,并采用湿法制粒,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选药物与辅料的比例、乙醇浓度和烘干温度参数,以颗粒的成型性、堆密度、休止角、溶化性以及吸湿性来评价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最佳水提工艺为加9倍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时间1 h;药物与辅料比例为3∶5(药物浸膏粉∶可溶性淀粉∶糊精∶蔗糖为(3∶2∶2∶1),乙醇浓度为80%,烘干温度为60 ℃,制备的颗粒剂综合评分最高。中兽药参黄颗粒的制备工艺优化研究为其临床试验的扩大生产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赶黄草保肝泡腾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试验将赶黄草浸膏、柠檬酸、碳酸氢钠等混合制粒,并采用L9(33)正交试验分析方法优选颗粒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酸碱比1∶1,糊精淀粉比2∶3,不包合碱性泡腾剂为最佳制备工艺。说明应用试验优选的制备工艺可得到质量稳定可控的赶黄草保肝泡腾颗粒。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健脾降脂复方中药颗粒制剂的生产工艺,本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中药提取工艺及颗粒制剂成型工艺。结果得出中药复方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85%,料液比1∶30,80℃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h;颗粒制剂最佳成型工艺:提取物浸膏与辅料比为1∶3(浸膏∶甘露醇∶MCC=1∶2∶1),用70%乙醇作为润湿剂制粒。本研究表明该提取工艺提取效率高、操作简单、稳定性好,适合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7.
建立中兽药制剂护肝颗粒的成型工艺,考察单一辅料以及不同配比的蔗糖和糊精分别制粒后,对颗粒成型性、溶化性、抗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辅料蔗糖-糊精(2∶1),所得颗粒成型性好,溶化性好、抗湿性强。本成型工艺可为护肝颗粒最终处方的确定以及投入生产时环境的控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番泻叶颗粒剂的最优成型工艺,通过正交试验,以颗粒的成型性、堆密度、休止角、溶化性和吸湿率为考察指标,筛选出颗粒剂的最佳辅料,辅料配比、乙醇用量及体积分数的工艺参数;结果:番泻叶颗粒采用湿法制粒筛选出的最佳辅料为蔗糖和糊精,蔗糖和糊精的配比为2∶1,乙醇的体积分数为80%,乙醇用量(g)为6.7%,干燥温度50℃,干燥时间5 h,环境湿度需控制在73%以下;表明该颗粒剂所选辅料合理,成型制备工艺可行,符合2015年版《中国兽药典》二部要求。  相似文献   

9.
“加味白头翁”颗粒剂的制备及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旨在通过颗粒剂制备流程中各辅料种类及其用量的选择、成型工艺和稳定性的考察,确定"加味白头翁"最佳的颗粒剂制备工艺。以软材品质为考察指标,考察药液与总辅料的用量比;采用正交试验,以外观、澄明度、含水量与颗粒质量损失率为综合考察指标对可溶性淀粉用量、α-乳糖用量、糊精用量与羧甲基纤维素钠(HPMC)浓度4因素进行优化研究,确定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当辅料与药液比为5∶1时,软材品质良好;当可溶性淀粉∶α-乳糖∶糊精为3∶1∶1时,以0.3% HPMC作黏合剂,颗粒剂各方面指标最优。通过试验证明,中药复方"加味白头翁"的颗粒剂制备在实验室条件下具有可行性,制备工艺简单明了,所制备颗粒成型好、稳定性高,各方面性质符合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制备复方轮叶党参颗粒剂,试验以颗粒的粒度合格率、溶化性和吸湿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颗粒剂的成型工艺。结果表明:复方轮叶党参颗粒剂的最佳配方为复方轮叶党参多糖浸膏粉与辅料(糊精∶甘露醇=1∶1)以1∶3比例混合,并以95%乙醇为润湿剂,在优选的工艺条件下,制得的颗粒粒度合格率、溶化性和吸湿率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颗粒剂项下的相关规定。说明复方轮叶党参颗粒剂的制备方法简单可行,成型工艺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11.
本公司研制了一种提高动物免疫力的中药口服液一归芪饮,主要由黄芪、当归等6味中药组成,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芪甲苷和多糖。为了提高药效,对其进行提取工艺的优化。以加水量,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为考察对象,以黄芪甲苷含量,总多糖含量和干膏率为评价指标进行考察..试验结果表明10倍水量(第一次多加2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0h为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高效环保的南板蓝复方饲料添加剂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按L9(34)正交设计,对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次数4个因素进行考察,以干浸膏得率、靛玉红总量、绿原酸总量隶属度加权和为综合评价指标。[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16倍量50%乙醇,提取2次,每次45min。[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简单方便、稳定、重复性好,适合规模化生产,为南板蓝复方饲料添加剂的提取工艺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研究抗球虫中药复方TF-103的有效组分,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该中药复方进行了提取工艺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选择干浸膏提取量、指纹图谱相对总峰面积和抗球虫指数作为评价指标,考察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不同工艺参数对提取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超临界CO2提取的干浸膏平均提取率为1.24%,1.0g/kg添加量的抗球虫指数多达180以上,指纹图谱显示提取物多为极性较低的脂溶性组分,宜选择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35MPa,夹带剂乙酸乙酯,流速1.0mL/min,CO2流量1L/min,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3h。  相似文献   

14.
通过正交设计,用一般提取法对桑枝皮中多糖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分别结合微波法提取、超声波提取法和酶解提取法,比较提取效果。将粗提液进行纯化,并比较乙醇沉淀法和大孔吸附树脂的纯化效果。结果:一般提取法中最适的提取条件组合为提取时间100min、溶液—材料比20倍、pH5,同时结合生物酶提取法可将提取率提高18.57%;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可获得纯度84.57%的多糖。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通过优化提取中药复方宫炎净中的有效成分生物碱,得到最佳提取工艺。试验通过探究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提取时间、超声提取次数及料液比这4个单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以盐酸水苏碱为标准品,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优选中药复方宫炎净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结果显示中药复方宫炎净中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为70%、超声提取时间为25 min、超声提取3次、料液比为1:10,且在影响中药复方宫炎净中生物碱提取的因素中,影响大小依次为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提取次数、超声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牡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探讨牡荆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活性。【方法】 以芦丁作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牡荆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4个单因素对牡荆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确定单因素情况下最佳工艺的水平范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设计L9(34)正交试验,利用NaNO2-AL (NO33-NaOH显色法对牡荆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通过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进行方法学考察,验证标准曲线。通过将试验所得数据代入标准曲线,比较得出牡荆总黄酮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微量二倍稀释法考察其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抗菌活性。【结果】 牡荆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35。在此最优提取条件下,牡荆总黄酮含量最高(43.17 mg/g)。其因素影响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对牡荆总黄酮含量影响最大。最佳工艺下的牡荆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7.81 μg/mL。【结论】 在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35的条件下提取的牡荆总黄酮含量最高,所制备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为生产高质量的牡荆提取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蛹虫草多糖的提取工艺,以蛹虫草多糖得率和相对标准偏差为指标,测试超声波水提法、超声波醇提法、水热回流法和醇热回流法蛹虫草多糖提取效果,确定最佳提取方法;再用正交试验方法检测水热回流法中4个因素(温度、次数、时间、料液比)对虫草多糖提取效率的影响,确定虫草多糖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水热回流法虫草多糖得率6.2%,相对标准偏差RSD(%)1.39,是提取虫草多糖的最佳方法;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90min,提取次数3次,料液比1∶20,为蛹虫草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