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珲  周增强  王丽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2):103-107
为了研究三唑类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形态和结构的影响,选择在生产上常用的防治苹果轮纹病的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对苹果轮纹病菌进行处理。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新型三唑类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发育的组织学和超微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三唑类杀菌剂处理能导致苹果轮纹病菌发生一系列变化:菌丝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不再匍匐生长,而是向上生长。菌丝干瘪、畸形,分枝增多,分枝有长有短,很不规则,且不均匀膨大。一些菌丝出现不同程度的龟裂现象。这些变化会导致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的生长严重受阻,最终菌丝细胞解体死亡。  相似文献   

2.
王丽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34):108-112
为明确河南省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对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为苹果轮纹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河南省60株苹果轮纹病菌对这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最高,EC50平均值是(1.0551±0.7765)mg/L;甲基硫菌灵次之,EC50平均值是(2.7031±0.9366)mg/L;吡唑醚菌酯最低,EC50平均值是(19.5117±11.8225)mg/L。对EC50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苹果轮纹病菌对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相互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离体抑菌试验研究观察H_2O_2-Ag~+复方消毒剂对柑橘青霉病菌(Penicillium italicum)和绿霉病菌(Penicillium digitatum)生长的直接抑制效果,并以年橘为试材,分别活体接种P.italicum和P.digitatum,研究H_2O_2-Ag~+复方消毒剂处理对青霉病和绿霉病的抑制作用,同时分析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离体抑菌试验表明:培养基中添加H_2O_2-Ag~+显著抑制了P.italicum和P.digitatum的菌丝生长(P0.05),并表现出明显的浓度效应,浓度为1%H_2O_2-20 mg/L Ag~+的复方消毒剂对两种病菌的抑制率达100%;活体接种试验表明:3%H_2O_2-60 mg/L Ag~+浓度的复方消毒剂可显著抑制病原菌诱导的病斑扩展,降低果实发病率,而对果实的品质及果面色差值没有明显影响。本研究表明,H_2O_2-Ag~+复方消毒剂不仅对柑橘青、绿霉菌有直接的杀灭作用,还能有效控制果实的腐烂率,可作为一种新型、安全、环保的保鲜防腐剂,应用于柑橘果实采后病害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配制不同浓度的韭菜汁,通过香蕉炭疽菌离体接种平板试验和香蕉活体接种试验,研究韭菜汁对香蕉炭疽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离体接种平板试验中,不同浓度的韭菜汁处理均对香蕉炭疽菌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其抑制病菌孢子萌发与菌丝开始扩展的天数越多,当浓度≥20%时,韭菜汁可以使香蕉炭疽菌完全失去活性,不能萌发;在活体接种试验中,各浓度韭菜汁处理均能抑制接种的催熟香蕉在20℃条件下香蕉炭疽病的发病率,其中浓度为20%韭菜汁的抑制效果好于其他浓度的处理,抑菌率达61.2%。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茶树油粕提取物对香蕉采后主要病害炭疽病的防治作用,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茶树油粕粗提物的水提取方法,并以茶皂素为对照,研究提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离体生长和香蕉果实活体接种致病斑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以料液比1∶7(m∶V),在85℃条件下,将干燥的茶树油粕浸提2~2.5 h,或95℃条件下浸提1.5 h,粗提物的提取率较高,可达50%以上。获得的水粗提物可抑制离体培养的香蕉炭疽病菌的生长,且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当浓度≥0.2 mg·mL-1时,抑制率可达100%;而其10倍浓度的茶皂素(2 mg·mL-1)才具100%的完全抑制效果。茶树油粕水粗提物处理香蕉果实后,可显著抑制活体接种果实炭疽病病斑的扩展,而同浓度的茶皂素没有明显抑制效果。初步研究表明,茶树油粕水粗提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的离体和活体控制效果显著优于茶皂素,说明粗提物中含有除茶皂素之外的抑菌活性组分,且起主要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防控采后金秋梨轮纹病的发生,本试验研究采前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金秋梨果实抗病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10 mmol/L MeJA处理可以有效抑制采后金秋梨轮纹病的发病及病斑直径的扩大;采前MeJA处理的金秋梨果实被刺伤接种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后,在常温(25±2)℃条件下贮藏第16天,其发病率和病斑直径分别比对照降低了 10个百分点和11.3 mm;采前MeJA处理能够提高金秋梨成熟果实几丁质酶(CHI)、β-1,3-葡聚糖酶(GLU)、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性相关酶的活性,抑制丙二醛(MDA)的生成,促进总酚物质的生成,从而提高果实的抗病性,抑制金秋梨成熟果实轮纹病的发生;同时采前MeJA处理能够延缓VC含量的下降和失重率的上升,提高果实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7.
对采后枇杷果实用0.01、0.03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包装,以无薄膜散装作为对照,在室温(25±1)℃条件下贮藏,研究不同厚度的聚乙烯薄膜包装对枇杷鲜果的保鲜效果及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烯薄膜包装处理可显著抑制果实失重率的上升,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VC含量的下降,保持采后枇杷果实的新鲜外观和品质,其中以0.03 mm厚度的聚乙烯薄膜包装处理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8.
鹿蹄草等中草药对香白杏采后褐腐病抑制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对鹿蹄草、厚朴等中草药单剂以及鹿蹄草为主的各种中草药复配组合对香白杏采后褐腐病菌的抑制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号(鹿蹄草 厚朴 大黄)复配组合在离体试验中抑菌效果最佳,10 mg/mL浓度的抑制率达89.77%;该组合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25 mg/mL,2.5 mg/mL.活体抑菌测定结果表明,11号复配组合对香白杏褐腐病菌有不同程度的延缓侵染与抑制作用,但不能完全防治;0.10 mg/mL扑海因与11号组合20 mg/mL(4级浓度)能完全抑制香白杏褐腐病菌的发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碳酸氢钠(NaHC03)对于香蕉炭疽病菌致病性的作用效果及其用于防控香蕉采后病害的潜能。结果表明,随着离体培养基(PD液体培养基)中NaHCO,浓度的增加,pH从6.9提高到8.7,香蕉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孢子产生和萌发以及附着胞的产生速率均有所下降。其中100mmol/L的NaHC03(pH8.59)可冗全抑制炭疽病菌孢子的产生。采后以300mmol/L的NaHC03溶液浸果10min,可减小由人工接种炭疽菌导致的香蕉果实上的病斑面积.也可显著减轻由自然侵染所导致的炭疽病、冠腐病和顶腐病。此外,还研究了NaHCO3与一种拮抗细菌Burkholderio spinos。混合使用对于香蕉采后病害控制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将香蕉果实在300mmol/L的NaHCO,溶液中浸果10min后,再在B.spinosa悬浮的液体培养基(1×10^8CFU/mL)中浸果,可有效控制香蕉(var.Kolikuttu)炭疽病、冠腐病和顶腐病。以300mmol/L的NaHCO3溶液浸果,可增加香蕉果皮的pH、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厚度.这可能是其抑制香蕉采后病害的间接作用或累积作用。  相似文献   

10.
1-MCP处理对不同采收期圆黄梨冷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圆黄梨果实为试材,研究了1-MCP处理对不同采收期果实冷藏期间主要生理指标和感官指标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圆黄梨经1-MCP处理后均推迟了果实乙烯和呼吸高峰出现的时间;抑制了果实丙二醛和果皮相对膜透性的升高,延缓其衰老速度;明显地延缓了果实硬度的下降,抑制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升高,但对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丝瓜伤流液对果蔬几种病菌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离体平板培养和活体接种试验,研究了丝瓜伤流液对辣椒灰霉、番茄早疫、苹果轮纹三种病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丝瓜伤流液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平板试验,体积分数为0.3的邯丝伤流液对三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 90.70%,36.97%,40.87% ;活体接种试验,体积分数为0.5的邯丝伤流液对辣椒灰霉病、番茄早疫病、苹果轮纹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 73.60%、47.12%、42.84%。三种病原菌中,丝瓜伤流液对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1-MCP对鸭梨贮藏期间生理品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常温(20℃)和冷藏(0℃)条件下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黄金梨采后贮藏品质及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MCPO(1-Methylcyclopmpene)处理能显著地降低黄金梨果实呼吸强度,降低黄金梨果实冷藏期间的乙烯释放量.0~1℃贮藏180天+20℃7天或20℃30天,明显地延缓黄金梨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有利于果实外观、风味的保持和梨果柄保绿.1-MCP处理对黄金梨果实长期贮藏保鲜效果较为明显.1-MCP处理显著地降低果心褐变指数,可完全抑制黄金梨贮藏期间果实黑皮病的发生,但可能会增强果实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1-MCP处理对黄金梨采后生理及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常温(20℃)和冷藏(0℃)条件下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黄金梨采后贮藏品质及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MCP(1-Methylcyclopropene)处理能显著地降低黄金梨果实呼吸强度,降低黄金梨果实冷藏期间的乙烯释放量。0~1℃贮藏180天+20℃7天或20℃30天,明显地延缓黄金梨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有利于果实外观、风味的保持和梨果柄保绿。1-MCP处理对黄金梨果实长期贮藏保鲜效果较为明显。1-MCP处理显著地降低果心褐变指数,可完全抑制黄金梨贮藏期间果实黑皮病的发生,但可能会增强果实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1-MCP处理对黄金梨采后生理及保藓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常温(20℃)和冷藏(0℃)条件下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黄金梨采后贮藏品质及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MCPO(1-Methylcyclopmpene)处理能显著地降低黄金梨果实呼吸强度,降低黄金梨果实冷藏期间的乙烯释放量.0~1℃贮藏180天+20℃7天或20℃30天,明显地延缓黄金梨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有利于果实外观、风味的保持和梨果柄保绿.1-MCP处理对黄金梨果实长期贮藏保鲜效果较为明显.1-MCP处理显著地降低果心褐变指数,可完全抑制黄金梨贮藏期间果实黑皮病的发生,但可能会增强果实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枇杷臭氧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枇杷特性、采后生理状况,结合臭氧保鲜特点,对枇杷进行臭氧保鲜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枇杷果实用0.4 mg/L臭氧水处理结合4℃低温贮藏,可显著地抑制果实失水,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VC含量的下降,保持果实新鲜外观与品质,果实贮藏期可达20天以上.  相似文献   

16.
采前钙处理对木洞杨梅果实采后品质和延缓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浓度CaCl2溶液对木洞杨梅果实进行采前喷钙处理,研究其对果实品质和延缓衰老的影响,达到延长贮藏期的目的。结果表明:钙处理能有效维持果实的硬度,延缓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的下降;钙处理能显著降低果实的腐烂率、损失率和呼吸强度;钙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果实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显著抑制超氧化物歧酶(SOD)活性的降低。从而延缓果实成熟衰老进程,较好的保持了果实品质。3种喷钙浓度处理中以 0.25% CaCl2 溶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以徐香猕猴桃为试材,探究生防菌株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BS-1菌液及其无菌体发酵液(FJY)对猕猴桃软腐病的主要致病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拟茎点霉菌(Diaporthe nobilis)的抑制效果以及对猕猴桃货架期保鲜的影响.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生防菌株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BS-1菌液及其无菌体发酵液能够显著抑制病原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Diaporthe nobilis菌丝体外生长及果实致病能力.发酵液抑菌稳定性试验表明:其在温度范围37~100℃、紫外照射时间范围0.5~2 h和酸性pH 3~5、碱性pH 8~10范围内均有较好的抑菌能力.保鲜试验结果显示:BS-1菌液及FJY处理可显著延缓果实的软化,提高果实脆性和紧实度,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和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降低果实失重率和腐烂率,从而提高贮藏性能,且FJY的保鲜效果显著优于BS-1菌液.本研究为猕猴桃软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为猕猴桃采后贮藏保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五种秋子梨果实采后品质变化及生理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京白梨、南果梨、花盖梨、尖把梨、安梨5种秋子梨果实为试材,研究其在常温(20±1)℃下果实采后品质变化及生理差异,并分析了果实硬度与其他品质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品种货架期长短存在差异;在后熟过程中,五种秋子梨果实硬度和V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果皮色泽由绿转黄;京白梨的呼吸强度显著高于其他4种秋子梨(P0.05)且有呼吸跃变峰;京白梨、南果梨、花盖梨及尖把梨的乙烯释放速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存在乙烯释放跃变,京白梨和南果梨的乙烯释放速率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秋子梨(P0.01),安梨没有乙烯跃变峰且乙烯释放速率最低。硬度与其他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除了果实硬度、VC含量、果皮色泽和相对电导率影响秋子梨果实后熟软化外,京白梨的可滴定酸(TA)含量,南果梨的SSC和呼吸强度,以及安梨的SSC均与果实后熟软化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9.
避雨和露地栽培蓝莓采后贮藏品质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蓝莓果实贮藏品质差异,采用避雨和露地两种栽培方式种植‘蓝丰’、‘北陆’蓝莓,采后用PET盒分装后放入聚乙烯(PE)袋中,0℃下预冷24 h后扎口冷藏,对比分析冷藏期间两种栽培方式蓝莓果实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避雨栽培蓝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露地栽培,可滴定酸含量、果实含水量和花色苷含量显著低于露地栽培,在采后0℃贮藏期间,避雨栽培果实相较露地栽培更能有效地抑制好果率的下降和果实质量损失率的升高,延缓果实水分含量、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总黄酮含量的下降,使可溶性糖含量维持在更高水平。因此,相对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蓝莓在采后低温贮藏期间能维持更好的果实品质和贮藏效果,果实贮藏期延长,这为采前避雨栽培措施调控蓝莓采后贮藏保鲜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以京白梨、南果梨、花盖梨、尖把梨、安梨5种秋子梨果实为试材,研究其在常温(20±1)℃下果实采后品质变化及生理差异,并分析了果实硬度与其他品质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品种货架期长短存在差异;在后熟过程中,五种秋子梨果实硬度和V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果皮色泽由绿转黄;京白梨的呼吸强度显著高于其他4种秋子梨(P<0.05)且有呼吸跃变峰;京白梨、南果梨、花盖梨及尖把梨的乙烯释放速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存在乙烯释放跃变,京白梨和南果梨的乙烯释放速率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秋子梨(P<0.01),安梨没有乙烯跃变峰且乙烯释放速率最低。硬度与其他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除了果实硬度、VC含量、果皮色泽和相对电导率影响秋子梨果实后熟软化外,京白梨的可滴定酸(TA)含量,南果梨的SSC和呼吸强度,以及安梨的SSC均与果实后熟软化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