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数字     
<正>11000亿斤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生产,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积极构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的目标,农业必须稳住好势头,实现新进展。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以改革促发展,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使粮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农产品进口激增,部分农产品结构性紧缺日益突出,使得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此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其中的首要任务就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说,保障农产品供给关系到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和社会稳定全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农产品供给保障,首要是粮食的供给保障。2012年粮食总产6年超过1万亿斤,标志着粮食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正在形成.但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仍然存在着不可低估的风险和隐患。建立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稳定高效的保障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供给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相关对策和建议,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罕见的“九连增”。在粮食连年丰收的喜人形势下,2013年一号文件仍然作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务艰巨”的论断,并提出了一系列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从中国基本国情和改革开放全局出发,进一步提高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战略认识,以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大局。实施全球农业战略,构建持续、稳定、安全的全球农产品进口供应网络,是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支撑。一、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从现在起到今后的10年~20年,要从中国基本国情和改革开放全局出发,进一步提高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战略认识,以服务保障国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对粮食需求的快速增长,目前粮食自给率下降到90%。国家需要调整粮食安全战略,从自给自足供给转变为粮食控制力的战略来保证中国的粮食供给问题,从更多的供给路径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出了捍卫土地红线、推进循环农业、采取多元化进口战略、增强粮食控制能力、出台节约型粮食安全政策等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亮点一:吃饭问题上不能得健忘症 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治国理政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12039亿斤,比上年增加247亿斤,增长2.1%。在粮食生产十连增的形势下,中央再度鸣响粮食安全的警钟,是基于对世情国情农情的深刻把握和对未来发展的战略远见。  相似文献   

8.
钟恳 《中国农垦》2021,(3):12-12
“北大荒集团将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世界一流企业要求,持续深化改革,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达到500亿斤,中国农业领域航母正扬帆远航。”2月24日,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聪在中共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扩大)会议上提出了这样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对保障农产品供给,稳定经济有着重要意义,但在"八连增"成绩下,我国粮食生产依然存在一系列的隐患,粮食供求只是暂时的相对平衡、粮食供求结构并不合理,随着城市化进程,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保卫1.2亿hm2(18亿亩)耕地红线标准形势严峻,同时"粮食战"使一些产业面临粮食安全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生产、保供给。  相似文献   

10.
粮食连续6年增产。农业发展为扩内需提供了基础性保障。200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5308亿kg,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增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三年稳定在5000亿kg以上,2009年油料产量增长3%以上,蔬菜、水果、肉、蛋、奶、水产品等其他农产品也稳定发展,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对保障农产品供给,稳定经济有着重要意义,但在"八连增"成绩下,我国粮食生产依然存在一系列的隐患,粮食供求只是暂时的相对平衡、粮食供求结构并不合理,随着城市化进程,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保卫1.2亿hm2(18亿亩)耕地红线标准形势严峻,同时"粮食战"使一些产业面临粮食安全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生产、保供给。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韩国的粮食自给率急剧下降,到2011年,基于热量计算的粮食自给率为44.5%。本文简要回顾了韩国历年的粮食供给状况,通过分析韩国的粮食战略选择及为确保粮食安全所采取的粮食生产、粮食进口管理、粮食储备和海外农业投资等政策措施,为中国制定粮食安全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借鉴。韩国的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给中国以一定的启示:保障主要口粮供给须先确保产业安全,在WTO规则下适时调整粮食补贴政策,引导弱质农民出租土地或退出农业,海外农业投资需要国家的多项支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粮食安全问题愈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客观分析我国粮食供求状况,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改善粮食供求形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我国需要进一步提高粮食有效供给能力科学有效的农业发展方式是加强粮食供给能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压舱石、稳定器。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较大,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特别是稳定粮食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尤为重要。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近14亿人吃饭不出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吃饭问题得到了根本性解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年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0.6万亿kg以上,粮食生产迈上了新台阶。但是,粮食生产出现滑坡的风险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疫情的常态化,粮食安全成为全球最为关注的问题,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怎样才能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做为农业人是责无旁贷的。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的粮食生产供给能力基本是有保障的,但在粮食基本安全的前提下,也突显出一些结构性、制度性的问题。直面问题,消除隐患,夯实粮食安全之基是当前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每一个农业人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16.
新型种业体系建设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新型种业体系的重要意义种业发展有需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和消费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2004年以来连续8年粮食增产,2011年粮食总产达5.5亿吨,其中种业的发展为农业稳定和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种业科技创新方面,我国  相似文献   

17.
刘涛 《农家参谋》2008,(12):4-5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纲要明确指出,未来中国粮食供需仍将长期处于紧张平衡状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压力仍然很大。为将今后中国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必须确保2020年前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同时,  相似文献   

18.
2022年,吉林省启动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工程,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更高水平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贡献吉林力量。“千亿斤粮食”工程明确以粮食生产能力为目标,实现的关键是农业现代科技集成落地与土地适度规模化的结合,通过加速实施土地规模经营、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科技攻关应用和推广“梨树模式”扩面提质等措施,在当前吉林省粮食总产800亿斤的水平上再提高25%左右,力争到2030年粮食综合能力达到1 000亿斤。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实施全球农业战略的政策与保障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中国基本国情和改革开放全局出发,进一步提高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战略认识,以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大局。实施全球农业战略,构建持续、稳定、安全的全球农产品进口供应网络,是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支撑。一、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从现在起到今后的10年~20年,要从中国基本国情和改革开放全局出发,进一步提高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战略认识,以服务保障国  相似文献   

20.
对“农地流转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926-7927
基于粮食安全的概念,从农地流转对粮食产量、粮食的稳定供给、粮食的合理分配3个方面的影响对农地流转是否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农地流转并不必然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相反可能威胁到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