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稻渔综合种养是生态循环农业绿色发展重要模式。为进一步了解稻渔综合种养的研究状况,促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水稻生长和稻米品质、水产动物的生长及品质、稻田土壤理化性状、水体理化性状、稻田病虫草害、稻田土壤微生物、水生生物、环境各方面对稻渔综合种养的生态效应进行了概述,明确了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意义。并针对稻渔综合生态种养新型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建议,为全面提升稻渔综合种养科技支撑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稻田种养模式对推进农业和渔业循环、高效、绿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广西推广稻渔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已取得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对实现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高种养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和振兴乡村产业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介绍了广西近两年创新发展的稻渔生态综合种养十大模式,并分析其取得的成效,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稻渔生态综合种养、促进广西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稻渔综合种养是为适应新时代现代农业农村发展要求,在传统稻田养鱼的基础上,继承并创新发展的一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利用了稻田浅水生态环境,进行田间工程改造,通过种养结合,在保障水稻稳产的前提下,既产出水稻又产出水产品,对促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已成为影响水稻生产和水产品稳定供给的重要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等,就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未来产业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稻渔共生互利、生态循环的农业技术模式,推进了种养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该文探讨了克氏原螯虾、水稻、鳜鱼生态种养融合技术,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产品品质方面进行了养殖效果的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虾稻轮作、稻鳜间作的循环种养,综合效益较水稻单作提高5倍;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实现了绿色环保,品质天然。该模式是对传统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创新与升级,实现了稻田休耕与农产品品质提升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5.
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是一种充分利用稻田的生态空间,实现水稻和水产养殖动物互利共生的创新型农业生产模式。阐述了稻田生态综合种养的主要功能,综述了我国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概况,介绍了稻鸭共生、稻虾共生、稻鱼共生、稻蛙共生和稻螺共生等5种湖南省稻田生态综合种养典型模式,分析了目前湖南省稻田生态综合种养中存在缺少统一规划、协作机制不全、技术水平不高、培训服务落后、产业化程度低、市场开拓不足的问题,从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技术支撑、创新突破、产业化经营和深挖潜力等方面提出湖南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今后推广对策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水稻养殖业的发展,在农田种植水稻基础上进行鱼类养殖。这样的养殖方式就是合理利用渔稻共生的原理,将田间水稻和日常养鱼进行有机结合,进而促进两者形成渔稻丰收的生态种养发展模式。虽然湖南省稻田养鱼模式发展的比较久,但是其种养模式一直以传统放养为主,出现稻田鱼品产量不高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稻田养鱼产业的发展。为有效提高渔稻产量,应当给与渔稻产业发展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稻渔综合种养是在传统稻田养殖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通过品种优化和模式探索,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形成了一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的产业链.调研发现,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信阳市水稻和水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的发展,对保...  相似文献   

8.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基于生态学理论,对稻田内的生态条件进行改善,通过适当稀种水稻,搭配饲养小龙虾等水生动物,利于构建稻渔良性循环、资源节约的农业生产模式。文章结合青阳县农业发展实际,对稻渔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进行介绍,以稻虾综合种养技术为例进行了技术要点的总结,并结合青阳县明峰家庭农场稻虾综合种养效益进行分析,为该技术在青阳县的推广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稻—再生稻—鱼综合种养技术模式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提高稻田生产综合效益。本文介绍了该模式下水稻、鱼的种养关键技术,以期为当地种植户发展稻—再生稻—鱼综合种养、提高稻田综合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农业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稻田养鱼已从传统模式逐渐向多元化的现代综合种养殖模式转变。“稻-渔-菜”综合种养模式是在“稻-渔”共作基础上发展而来,可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整体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保证整个生产环节不对外排放污染物,实现污染物的自我消纳。“稻-渔-菜”综合种养模式充分利用了传统稻渔模式中水稻收割后的闲置稻田,在闲置稻田上进行空心菜、生菜和鱼腥草等浮板蔬菜种植,以提高稻田利用率,使整体经济效益更高。这种模式在水稻稳定产出的前提下,还能产出水产品和蔬菜,对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技服务》2019,(8):44-45
为稻-鸭种养模式在重庆市荣昌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2017~2019年荣昌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进行了"稻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示范"项目。结果表明:稻-鸭种养模式比水稻单一种植模式增收601.5元/亩,具有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2017年沛县粮食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承担了江苏省农委下达的"稻田综合种养示范推广"任务,项目采取植稻、养虾蟹的技术模式进行示范,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实现项目区农户增产增效。技术推广过程逐步摸索形成适宜当地的种养示范模式和技术。  相似文献   

13.
河北冀东稻区水稻种植面积8万hm2左右,其中生态种养面积约有4 000 hm2。本文介绍了冀东稻区稻田养蟹、养鱼、养泥鳅3种主要种养模式,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稻田种养模式必将成为冀东稻区的主推模式。  相似文献   

14.
稻渔共作也可以称为稻鱼共生系统,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一种全新种养模式。对稻渔工作模式进行介绍,并 且阐述该模式在稻田基础设施、营养利用率、生态系统、农药使用量与病虫害管理、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具有的优势, 提出注重稻渔共作生态种养效率、创建稻渔共作生态种养基地、研发到渔共作生态种养技术三点建议,加快实现昌江 区农业生产向现代化、规范化的转型,以期能够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稻——蛙生态种养技术模式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蛙生态种养是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结合的一种生产模式,该模式利用水稻和蛙类共生关系,使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利用更充分,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更合理。介绍了稻—蛙种养模式的生态学原理,技术要点,以及稻—蛙种养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总结了稻—蛙种养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提出今后应推进稻—蛙生态种养规模化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和增收。  相似文献   

16.
李龙 《中国农垦》2020,(4):62-62
3月16日,安徽农垦华阳河农场在六厂圩百亩稻田首批投放田螺1620公斤,开展稻螺综合种养试验。近年来,华阳河农场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达5.5万亩。为调优种养结构,把稻渔综合种养作为长久的支撑产业来发展。今年,农场以水产特色养殖为抓手,与安徽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合作,计划在稻田发展澳洲龙虾、田螺、蟹、鳖等特种水产养殖4700亩,探索适合农场实际的水稻与多种水产养殖生态共生新模式。在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种养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提质扩面,加快支柱产业发展,带动职工增收。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对水稻有效镉的控效作用,对2个不同稻区乡镇所有稻渔综合种养稻田和常规一季稻田稻谷共314个样本进行抽样检测,对比分析,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稻谷有效镉含量为0.049~0.940 mg· kg-1,均值0.333 mg·kg-1,常规一季稻稻谷有效镉含量0.083~1.041 mg·kg-1,均值0....  相似文献   

18.
稻鳖生态种养可稳粮促渔、提质增效,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本文从稻田选择、田间工程、水稻栽插、幼鳖入田以及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稻鳖生态种养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19.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户或合作社在稻田中进行小龙虾养殖。本文总结了稻虾综合种养技术,主要包括田间工程建设、虾苗种投放与管理及"稻虾共作"水稻种植技术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稻田养殖田间工程改造模式,优化稻-渔生境,筛选验证适宜的稻田养殖品种,挖掘稻田种养生产潜力。在广西玉林地区稻-渔综合种养试验点开展环形沟、"丰"字沟、池-田适时耦合3种不同改造类型的稻田综合种养试验,主养罗非鱼、瓯江彩鲤和泥鳅,种植杂交水稻"丰田优553",进行养殖鱼类产量、产品规格、成活率和水稻产量等产出效果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田间工程单元化集约化整合改造和稻-渔环境优化升级,沟涵对稻田的比例控制在10%,养殖水体容量较常规类型增加约50%,同时满足了稻-渔共作各自的环境需求;在稳定水稻产量的同时,养殖罗非鱼、瓯江彩鲤和泥鳅的平均产量分别达488.5、351.0和330.2 kg/667 m2,成活率分别达92.1%、91.7%和86.9%,较环型沟、"丰"字沟类型稻田极显著地提高(P<0.01);产品规格分别为663、638和19 g,在正常生产周期内普遍达到商品鱼上市规格。研究优选出一套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技术高度融合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