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安徽农业科学》2019,(14):270-272
计算机在农业上的应用是农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个性化拓展课程,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较差。超星"学习通"是一个在线互动教学共享平台,为用户提供移动交互性教学模式。在分析该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超星"学习通"App平台为依托,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初步构建了计算机在农业上的应用课程的共享教学平台,将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过程有机整合在一起,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效果,推动了当前普通高校教育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分支,是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基于微信和微课的翻转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高校中受到广泛的重视,成为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方向。笔者基于塔里木大学农业生态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了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开展了以微信平台为基础的翻转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能很好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升了农业生态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本研究也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从教育生态学视域审视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活动,对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贵州大学为例,分析目前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育生态学理论,在讨论研究现有教学问题的同时,提出改革教育理念、构建生态化的师生关系、营造舒适有效的生态教育环境、建立生态化教学评价等措施,进一步推进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全面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野外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由于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和互动性,实践内容缺乏探究性和创新性,较难适应信息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文章以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地质与生态学综合实习实践课程为例,结合农学类专业认证理念,在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各环节中引入在线开放课程,构建了基于专业认证的的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了该模式在提升学生的自主性、互动性学习及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实践证明,该模式在整个教学环节更易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课程内容的及时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持续改进,可以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和探究性学习,达成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标导向。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园林花卉学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针对园林专业园林花卉学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园林花卉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课程组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完善教学内容和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开展课后科研活动,完善了教学与科研的相互衔接,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劲廷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5):199-200,204
OBE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与成果.针对园林植物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安徽农业科学》2021,(1):273-275
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达到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根据水生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探索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交互融合的教学模式,线上实现低阶学习目标,线下课堂通过多元化的学习任务实现高阶学习目标。在分析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背景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考核评价设计等方面构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最后总结了教学效果以及需要改进的问题,旨在为后续该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及智慧教育时代发展,混合教学模式已深入高等教育。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开展鱼类生态学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通过搭建多元化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建立线上线下教学深度融合体系、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搭建高阶课堂、促进知识应用转化、提升师资混合教学能力、建立督学机制和科学评价体系,探索与实践“鱼类生态学”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满足现代渔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9.
"翻转课堂"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型教学模式。从2014-2015学年秋季学期开始,课程组利用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资源,连续三个学期对沈阳农业大学在校本科生实施了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通过研究实践,证明该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主动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其他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转变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财务分析》课程作为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相吻合。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我国高校的《财务分析》课程注重的仍然是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这一课程培养方式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改革《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因此将成果导向教育引入《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教学反馈等重新进行了设计,以期改善《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Internet的普及应用,Internet已经成为包含各种信息形式,如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的巨大信息资源库。然而由于Web图像从主题、格式,到功能和来源都多种多样,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类。本研究首先从Web页面上图像的功能角度对图像进行初步分类,将其分为链接类、装饰类、广告类和内容类。初步分类可提高Web图像处理的效率和性能,并为它基于Web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选取滨海新区汉沽作为研究区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咨询水产专家和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筛选出19个对滨海新区汉沽工厂化养殖发展影响较大的因子作为评价指标,综合应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构建滨海新区汉沽工厂化养殖适宜性评价模型,利用IDRISI进行综合运算,将工厂化养殖区域划分为"不适宜"、"一般适宜"、"适宜"和"非常适宜"4种类型,从而为工厂化养殖区域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由于硝化细菌对水产养殖水质可以起到明显调节作用,近年来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常常会导致硝化细菌的活性受到严重抑制,从而严重影响养殖水体及水产品的质量。本文利用富集培养的硝化污泥研究了苯酚对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苯酚对氨氮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属于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1和EC50均为2.61mg/L。泥龄相同的条件下,有苯酚抑制剂存在时氨氮的出水浓度高于无抑制情况,且苯酚浓度越高,氨氮出水浓度也越大;而达到相同的氨氮出水浓度,抑制剂存在条件下的泥龄大于无抑制条件,且抑制程度越高,所需泥龄越长。  相似文献   

15.
16.
苯酚对废水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硝化细菌对水产养殖水质可以起到明显调节作用,近年来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常常会导致硝化细菌的活性受到严重抑制,从而严重影响养殖水体及水产品的质量。本文利用富集培养的硝化污泥研究了苯酚对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苯酚对氨氮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属于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1和EC50均为2.61mg/L。泥龄相同的条件下,有苯酚抑制剂存在时氨氮的出水浓度高于无抑制情况,且苯酚浓度越高,氨氮出水浓度也越大;而达到相同的氨氮出水浓度,抑制剂存在条件下的泥龄大于无抑制条件,且抑制程度越高,所需泥龄越长。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转化糖药理及其现代临床研究概况,并对其药学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布氏艾美尔球虫(Eimeriabrunetti)是鸡的一种致病性较强的寄生性原虫,但是我国球虫流行病学的报道很少谈及,有关研究报道更为少见。为此,笔者回顾了自1942年Levine首次报道布氏艾美尔球虫以来人们对这个种所做的研究。主要对这个种在世界的流行情况、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原性、内生性发育、体外培养、致弱及在球虫疫苗中的地位作了回顾和评述。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番茄根腐病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黑龙江省番茄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苗期抗性鉴定技术及寄主抗性遗传规律、番茄根腐病的病症与识别、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规律等内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万方资源系统文献计量分析工具,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对中国1999年—2011年有关"沟域经济"发表论文的学科分布、论文类型分布、年度分布、主要期刊分布、主要产出单位分布、北京农学院沟域经济研究文献分析等几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关于中国沟域经济研究的发展现状,以期为"沟域经济"相关学科研究以及"沟域经济"建设相关研究提供文献分析和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