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奶业的发展,奶牛养殖小区作为农户散养向规模化养殖的过渡形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数量、规模不断扩大。本文研究分析了奶牛养殖小区发展规模确定的相关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2.
生猪养殖户的养殖规模受养殖技术推广程度、养殖基地和企业带动情况、风险防控情况、养殖户的资金投入和政府政策影响,建议生猪养殖户加大技术投入、积极参与养殖基地建设、构建风险防控机制、合理利用农村金融条件,响应政府的相关政策,以实现养殖规模优化,达成养殖利润。  相似文献   

3.
机械化对蛋鸡规模养殖技术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朱宁  秦富 《农业工程学报》2015,31(22):63-69
机械化是实现畜禽养殖规模化的基础,同时也是提升畜禽养殖效率的动力源泉,开展有关机械化对畜禽养殖技术效率影响的研究对提升中国畜禽养殖水平、实现畜禽养殖现代化和规模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蛋鸡为例,利用中国5个鸡蛋主产省份蛋鸡规模养殖户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数量分析方法研究了机械化对蛋鸡养殖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虽然目前规模养殖户蛋鸡养殖的机械化水平较低,但机械化有效提升了蛋鸡规模养殖技术效率,体现出了机械化在提升蛋鸡养殖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上的优势;户主受教育程度、是否参加过养殖培训、养殖规模对蛋鸡养殖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从事蛋鸡养殖的劳动力数量对蛋鸡养殖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外,规模养殖户蛋鸡养殖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采自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规模养殖场或奶农合作社的生牛乳中的菌落总数、乳蛋白和乳脂肪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采样点生牛乳中的菌落总数极显著高于陕西省采样点,而乳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陕西省采样点;采样季节极显著影响生牛乳中菌落总数、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夏季菌落总数最高、乳脂肪最低,冬季乳蛋白含量最高;日产奶量3 t的养殖场或奶农合作社生牛乳中细菌污染显著高于日产奶量≤3 t的养殖场或奶农合作社。菌落总数与乳脂肪显著相关,与乳蛋白相关关系不显著;乳蛋白与乳脂肪相关关系不显著。根据我国生乳标准的要求,陕西省两年8次采样中,仅在第2年夏季有菌落总数和乳脂肪不合格的生牛乳,而在山东两年8次采样中,4次采样有菌落总数不合格,7次采样有乳脂肪不合格生牛乳。因此,山东省部分养殖场或奶农合作社应该借鉴陕西省的养殖、采奶及管理技术;高温的夏季更应加强奶牛饲养环境、采奶环境及生牛乳储存环境等卫生条件管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奶业持续快速发展,作为我国奶牛饲养主体的农村散户小规模饲养已占奶牛总饲养量的80%左右。由于养殖规模小,设备简陋,饲养条件差,疾病难以防控,很多地方试图通过建设奶牛养殖小区来加以解决。但目前我国奶牛养殖小区还没有一套可供实际推广应用的生产工艺模式,小区没有科学的规划布局,工艺技术路线和工程防疫技术不到位,设施设备的配置不合理,饲养方式不统一,管理松散,缺乏计划性和全年生产的均衡一致性,无法从根本上克服这些矛盾。为此,作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一套适合于奶牛养殖小区的舍饲散养生产工艺模式,并就该工艺模式的特点、生产工艺技术路线、工艺技术参数确定、配套设施与设备、小区布局以及工程防疫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推进奶牛养殖小区的规模化、标准化的进程,提升我国奶业生产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非洲猪瘟背景下养猪户决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非洲猪瘟疫情对养猪户决策行为的影响,给生猪稳产保供提供决策参考。该文依据河北省786个养猪户调研数据,通过构建多元无序Logistic模型和利用对应分析方法研究了非洲猪瘟背景下不同规模养猪户决策行为影响因素及其生物安全行为偏好。结果表明:1)养猪户决策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养殖规模、生物安全防控措施采纳数量、生物安全体系防控效果评价和外部支持等因素对决策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疫病损失程度、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使用成本压力对决策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2)不同规模养猪户决策行为影响因素有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养殖规模越小受到的限制因素越多。3)不同规模养猪户生物安全防控措施采纳有一定差异,大规模和中规模养猪户偏好采纳"硬件型"防控措施,小规模和散养户更多采纳"软件型"防控措施。据此,该文从政府视角提出采取多种措施支持规模猪场发展,构建社会生物安全防控体系;从养猪户视角提出加强防控措施,保障生物安全,提高管理水平,采取抱团式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不同肥料配比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强化优质饲料专用玉米种植技术体系,加速扩大制造青贮喂饲规模,不仅可以解决农区、半农半牧区粗饲料季节性不足和质量差的问题,还可以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奶牛产奶量和效益,推进养牛事业的发展和生态农业建设。肥料是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大的因子,对要求以生物产量为主的青贮玉米影响更大。因此,在施肥方面研究N、P、K合理配比和最佳用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通过合理的补贴推行环保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可以显著促进农业清洁生产的发展。本文通过农户调研,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环保技术应用现状、养殖业补贴现状与补贴意愿等。结果表明,基建环节是补贴的关键节点;应用效果是环保饲料和药剂得以推广的重要驱动因素;技术指导是重要的补贴方式,而现金和实物则作为辅助的手段。依据成本收益分析,并结合补贴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价格补贴主要在基建环节,政府需要将基建的投入全部补贴给农户,才有利于某项环保技术的应用。本研究将为政府制定农业补贴的政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科学分析农户灌溉技术选择的行为和转变农户粗放型灌溉方式提供基础。以陕西省温室作物生产地区的10个县(区)17个乡镇的296份入户调查资料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认知程度直接影响节水灌溉技术的扩散;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已有认知、对现有灌溉方法的满意度、政策补贴的方式和力度、灌水成本、受教育程度、是否为干部、技术培训经历和种植经验等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水平;促进农户对传统灌溉方式的理性认知、拓展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与扶持力度、建立完善的节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助于提升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水平、规范农户灌溉行为选择,提高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奶业持续快速发展,作为我国奶牛饲养主体的农村散户小规模饲养已占奶牛总饲养量的80%左右。南于养殖规模小,设备简陋,饲养条件差,疾病难以防控,很多地方试图通过建设奶牛养殖小区来加以解决。但目前我国奶牛养殖小区还没有一套可供实际推广应用的生产工艺模式,小区没有科学的规划布局,工艺技术路线和工程防疫技术不到位,设施设备的配置不合理,饲养方式不统一,管理松散,缺乏计划性和全年生产的均衡一致性,无法从根本上克服这些矛盾。为此,作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一套适合于奶牛养殖小区的舍饲散养生产工艺模式,并就该工艺模式的特点、生产工艺技术路线、工艺技术参数确定、配套设施与设备、小区布局以及工程防疫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推进奶牛养殖小区的规模化、标准化的进程,提升我国奶业生产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技术感知、环境认知与农业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与采纳对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为考察技术感知与环境认知对农户农业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以中国11省的836份微观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技术感知因素与环境认知因素对农户农业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农户群体间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对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感知易用性每降低1个层次,其采纳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概率就会降低5.93%;农户对环境变化的感知程度每提升1个层次,其采纳意愿会提高12.57%。2)"技术感知易用型"农户的采纳意愿主要受到环境变化感知的影响,而"技术感知难用型"农户采纳意愿则主要受到环境变化感知和感知有用性的影响。3)影响"环境变化敏感型"农户采纳意愿的关键因素是感知易用性,而"环境变化滞后型"农户则主要受到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经营耕地面积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认为应对不同类型农户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以提高农户的技术了解程度和环境认知水平,从而推动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奶牛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发病范围广、经济损失严重。目前奶牛乳房炎的检测大多是采集奶牛乳汁进行理化性质检测,该方法对检测环境有着较高要求,且检测周期长。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奶牛乳房炎的自动检测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根据数据的传感器类型,从视觉传感器、自动挤奶系统与其他传感器3个方面阐述了奶牛乳房炎自动检测的研究进展。基于视觉传感器的奶牛乳房炎自动检测方法包括基于乳房热红外图像和基于乳汁图像的检测方法,该方法较大程度上保障了动物福利,但检测精度有待提升;基于自动挤奶系统(automatic milking systems, AMS)的奶牛乳房炎自动检测方法利用AMS获取乳汁信息,然后构建乳房炎检测模型,该方法检测误差较小,但成本较高;基于其他传感器的奶牛乳房炎检测方法采用独立研发的传感器获取乳汁数据,预测乳房炎发病情况,该方法操作简便,但使用不同传感器构建的检测模型精度差异较大。该文还探讨了目前奶牛乳房炎自动检测领域存在的精度低、实时性差、自动化不足等问题,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开展奶牛乳房炎自动检测技术与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奶牛个体体况的精细饲养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在“奶牛精细养殖技术平台”上,通过应用RFID、PDA、无线局域网等技术,进行奶牛个体体况信息采集,将采集的数据与系统预先设置的主要养分预测模型、泌乳奶牛泌乳曲线模型等结合,按个体计算出符合筛选条件的奶牛的日营养需要量,然后对相同生产或生理阶段的奶牛,采用相同的精补料类型,以及相同的粗饲料原料,由系统按线性规划原理批量优化依个体体况不同而异的日粮配方。计算结果表明,主要从几种原料的不同用量上,体现日粮的个体差异性,从而实现基于奶牛个体的精细饲养。此外,研究还指出,制约个体日粮的科学性主要取决于采集的奶牛个体信息是否完整,所采用的养分预测模型是否科学,所采用的饲料成分和营养价值数据是否反映饲料的真值等。  相似文献   

14.
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推广顺应了当前农业绿色发展的迫切需要,但现有针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研究在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和生产绩效的分析方法上存在不足。本文以四川省水稻种植户为例,对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影响因素和生产绩效进行定量分析,旨在为促进四川省农业绿色防控技术的有效推广提供政策参考,丰富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推广的理论研究。本文基于四川省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影响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主要因素并估算绩效倾向得分,运用DEA-PSM模型分析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对生产绩效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性别为男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种植面积越大、加入合作社、距离乡镇和县城越近、参加过绿色防控技术培训、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生产的安全农产品能够获得市场溢价、认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不好、愿意减施农药的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可能性越大。调查农户的水稻生产绩效介于0.103~1.000,绩效平均值为0.471,在不改变技术水平以及投入规模的情况下,仍有52.9%的绩效提升空间;大部分农户的生产绩效处于0.4~0.6,农户生产效率普遍不高。而从调查区域来看,邛崃、宣汉、泸县的水稻生产绩效均值分别为0.558、0.379和0.467,区域间生产绩效存在显著差异。采用最近相邻匹配法、半径匹配法和核匹配法,测算绿色防控技术采纳对水稻生产绩效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是否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生产绩效差异较小,且绿色防控技术采纳对水稻生产绩效的影响也不显著。因此,营造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外部环境、激发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内生动力,发挥绿色防控技术的节本增收效应,是推动该技术应用推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Soil erosion due to smallholder agriculture in upland areas of the Philippines is widely regarded as the country's most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 There have been many upland development projects involving the promotion of soil conservation and agroforestry measures. Yet adoption of such practices has been minimal. A research project was commissioned to investigate the technical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limiting adoption of recommended soil conservation technologies. The project involved case studies of seven locations where conservation farming had been intensively promoted and adopted by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farmers. The research methods involved a combination of reconnaissance or rapid rural appraisal methods followed by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a sample of farmers from each sit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ject's findings regarding the farm-leve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adoption of recommended soil conserv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case-study sites. Its focus is on the attributes of the farm-household influencing the adoption-decision process,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adoption at the level of the farm-household system. It was found that conservation farming technologies, particularly hedgerows, were widely seen by farmers who were aware of them as useful and even necessary, but it had required resource-intensive project intervention to get the adoption process going, and adoption was often constrained by farmers' specific circumstances, rather than their personal attributes and perceptions. A wider range of more profitable and less demanding conservation technologies was needed, promoted more flexibly and with greater, on-going support for farmers in their efforts to experiment with improved farming systems. Copyright © 199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
小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由此导致生产中存在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地块间变异大的问题。为了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实现小农户地块的精准管理,本文以GIS技术为平台,利用C#语言,建立村级小麦玉米高产高效管理系统,并通过田间对比试验和农户调研分别进行了系统效果的验证及其可行性评价。结果表明,该系统以农户地块为单元,通过信息查询、分析、作物管理决策、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实现了村域每个农户地块的高产高效(氮肥高效)技术推荐。两年22个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相比,系统推荐的高产高效处理小麦季平均增产10.8%,氮肥偏生产力提高28.5%;玉米季平均增产10.3%,氮肥偏生产力增加16.9%,实现小麦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同步提高。农户调研结果表明,农户对推荐系统的认可程度较高,利用该系统进行技术推荐具有可行性;农户对小麦玉米的各项推荐技术认知度较高,但采用率差异较大,其中小麦优良品种采用率可达94%,但小麦精量播种技术的采用率只有29%,玉米增密技术和晚收技术的采用率仅仅2%和35%;受科技人员技术推荐影响较大的试验户和辐射户的认知率与采用率均高于普通农户,说明通过技术服务可以促进小麦玉米高产高效管理技术的应用。总之,本系统实现了小农户地块作物管理技术的辅助决策,具有显著增产增效作用,可以为村级实现大面积的作物高产高效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农民科技培训是农业科技扩散和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农民整体素质的主要手段。基于白银市417份农民问卷调查数据,以白银市农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民科技培训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从优化农民素质提升顶层设计、着力激发农民内生发展动力、科学精准设置农民培训内容、建立农民科技教育大数据库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农民科技素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气象灾害已成为造成农业歉收和农业生产波动的主要原因,为厘清农户灾害应对行为及影响因素,利用中国猕猴桃主产区陕西省关中地区两个典型县(周至县和眉县)的226份调查数据,对猕猴桃种植户灾害应对行为决策及行为强度进行测度与综合分析,并运用Double-hurdle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农户行为决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户在灾害前后的行为存在差异,灾前主要采取树主干涂白包裹及果园熏烟等方式,灾后主要采用剪去受冻枝条及向树体喷洒营养液等方式。2)农户应灾强度总体较低,且存在县域差异。在12种应对措施中,190位种植户仅采取1~3种应对措施,占采取应对措施人群的85.43%,平均采取措施2.1种;周至县农户采取应对行为的农户比例较高,且行为强度高于眉县农户。3)农户应对行为受其内在禀赋特征及外在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且影响方向有正有负。户主的文化程度、种植猕猴年限、参加技术培训的次数等变量正向影响农户的应对行为决策及强度;乡镇距离变量负向影响农户的应对行为决策及强度。政府应拓宽农户获取信息与知识的渠道,引导农户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确保种植业收入稳定及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奶源基地建设是我国奶业发展的基础,奶牛养殖小区是目前我国奶牛养殖的可行模式。该文依据目前我国奶牛养殖约有72.7%为农户养殖的现状,立足奶牛养殖小区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对奶牛养殖小区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并提出了奶牛养殖小区建设相应的技术参数,目的在于为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单位提供参考,改变我国庭院式奶牛饲养方式,提高奶牛饲养管理水平,改善奶源质量。在平面布局上,应该有管理生活区、奶牛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和粪污处理区等4个功能区域。管理生活区和辅助生产区应建在小区的地势较高,上风向处;而粪污处理区设在地势低、下风向处;奶牛生产区设在小区中间。  相似文献   

20.
为帮助农户有效利用信息,顺应生态经济、绿色农业发展的趋势,持续稳定增收,本文基于山东寿光786户蔬菜种植户的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认知、获取、分析、应用"4维农户信息素养测度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信息素养、绿色防控技术采用行为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路径,并采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1)信息素养正向显著影响绿色防控技术采用行为和农户收入;2)绿色防控技术采用行为在信息素养影响农户收入路径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其中,是否采用和采用数量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分别为73.09%和62.72%;3)蔬菜种植年限和是否参加技术培训正向显著影响绿色防控技术采用行为; 4)受教育年限、家庭规模、蔬菜种植年限和蔬菜收入占比正向显著影响农户收入,蔬菜销售市场距离负向显著影响农户收入。因此,信息素养不仅对农户收入具有直接影响,还通过绿色防控技术采用行为的中介效应对农户收入具有间接影响。据此,提出通过开展农户信息素养专题培训和加强绿色防控技术宣传推广力度等途径,以增加农户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