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环酸钙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调环酸钙用量对棉花植株性状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棉花品种‘新陆早4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处理,包括10 g/hm~2调环酸钙(T1)、20 g/hm~2调环酸钙(T2)、30 g/hm~2调环酸钙(T3)、40 g/hm~2调环酸钙(T4)、750 g/hm~2化学封顶剂(C)和对照(CK)共6个处理,比较不同浓度调环酸钙喷施下棉花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解析株高、生物量积累、单铃重、籽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适量的调环酸钙处理在改善棉花农艺性状、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及提升产量、改善品质上均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其中,处理T3和C的籽棉产量最高,分别较CK增加11.83%和36.32%,棉纤维的长度、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等整体效果也最优。综上,喷施30 g/hm~2的调环酸钙能够有效降低株高、提高植株生物量、单铃重及改善纤维品质,其效果仅次于化学打顶处理。  相似文献   

2.
氨基酸水溶肥施用模式对水稻氮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期喷施氨基酸水溶肥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水溶肥浸种以及分蘖期、破口前5~7 d和抽穗期喷施氨基酸水溶肥处理(T3),秧苗期、破口前5~7 d和抽穗期喷施氨基酸水溶肥处理(T5),氨基酸水溶肥浸种以及秧苗期、分蘖期、破口前5~7 d和抽穗期喷施氨基酸水溶肥处理(T6)水稻产量较高,分别达8 355 kg/hm~2、8 259 kg/hm~2和8 313 kg/hm~2,较常规施肥处理(T1)显著增产7.2%、6.0%和6.7%。这可能与上述时期喷施氨基酸水溶肥能提高水稻千粒质量有关。与T1处理相比,各水溶肥施用组合均能显著增加齐穗期叶片、成熟期穗氮含量和分蘖盛期至齐穗期茎鞘氮素累积速率;T3、T5、T6处理显著增加齐穗期至成熟期叶片氮素转运量及氮素转运率,并提高水稻氮素回收利用率。水稻产量与抽穗前营养器官(茎鞘、叶片)氮素累积量、抽穗后叶片向穗的氮素转运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总之,通过施用氨基酸水溶肥增加水稻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以及叶片氮素向穗转运,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其中以秧苗期、破口前5~7 d和抽穗期喷施3次氨基酸水溶肥(T5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叶面喷施ALA对水稻豫粳6号干物质积累及运转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文平  王春虎  李恒昌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7):1313-1314,1318
以水稻品种豫粳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孕穗期喷施不同浓度(0、10、30、50、70mg/L)的ALA对水稻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ALA后,能够促进干物质的积累和运转;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和粒重;使产量增加0.37%~10.19%,其中以喷施30mg/L的ALA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外源物质对化学封顶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外源物质对化学封顶棉花生长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北疆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新陆早57号’为试验材料,在化学封顶后,叶面喷施辛酸甲酯(MC)、油菜素内酯(BR)、复硝酚钠(CSN)、萘乙酸钠(NAA) 4种外源物质,设清水(Blank)对照,研究4种外源物质对化学封顶棉花农艺性状、生物量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剂量的外源物质叶面喷施后,棉花各项农艺性状和产量形成指标响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不同剂量外源物质在喷药后15 d、30 d均能使植株生物量提高,显著高于空白对照,且30 d时,75 m L/hm~2MC、15 m L/hm~2BR、150 m L/hm~2MC、15 m L/hm~2NAA和75 m L/hm~2CSN处理效果较好。喷施各外源物质后,各处理的单株成铃数、单铃重、衣分及增产率均高于空白处理;处理75 m L/hm~2MC、15 m L/hm~2BR、150 m L/hm~2MC和7.5 m L/hm~2CSN下,籽棉产量提高;其中75 m L/hm~2MC效果最佳,较Blank籽棉产量提高了25.88%。结果表明外源物质可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提高化学封顶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在本研究条件下75 m L/hm~2的辛酸甲酯处理效果最佳,15 m L/hm~2油菜素内酯、150 m L/hm~2辛酸甲酯次之。  相似文献   

5.
为探求腐殖酸叶面肥在猕猴桃果树上施用的最佳质量浓度,以‘徐香’猕猴桃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腐殖酸叶面肥对猕猴桃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设置5个质量浓度梯度处理:处理1(腐殖酸0g/L),处理2(腐殖酸0.15g/L),处理3(腐殖酸0.3g/L),处理4(腐殖酸0.45g/L),处理5(腐殖酸0.6g/L),每个处理3个重复。于2017年猕猴桃坐果后10d、20d、30d共喷施3次,每次喷施量为200L/667m~2。结果表明:腐殖酸质量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能使果实产量与品质达到最优,综合产量与品质,处理3质量浓度最优。回归拟合结果为产量和品质各指标与腐殖酸质量浓度均存在显著的二次相关关系,产量最高时腐殖酸质量浓度为0.349g/L,果实品质各指标最优时腐殖酸质量浓度均为0.3~0.4g/L。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大麦分蘖盛期、孕穗期、扬花灌浆期喷施1~3次芸乐收(0.01%芸苔素内脂可溶性液剂10 mL+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5 mL+BD助剂15 g),研究喷施芸乐收对冬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芸乐收对大麦产量构成因素具有促进作用,有效穗增加8万~24万/hm2,穗实粒数增加1.2~2.6粒,千粒重增加0.1~1.5 g,白粉病减轻1级;喷施芸乐收具有增产作用,比对照增产766.6~1099.9 kg/hm2,增加11.9%~17.0%,增收1260.0~1510.2元/hm2;增加产量与喷施次数呈正相关,投入产出比与喷施次数呈负相关;喷施一次时选择扬花灌浆期效果最佳,喷施2次时,分蘖盛期+扬花灌浆期组合最佳.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水稻拔节期和孕穗期按照每亩喷施硼肥0g、10g、20g、30g的四个处理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喷施硼肥水稻在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以及水稻品质方面均有所提高,同时可以增加水稻的分蘖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水稻产量,各处理的产量均高于处理1,最高增产率16.33%。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为原料制备水稻育苗基质,通过对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进行堆肥试验,将堆肥产物以不同比例配制成基质,研究基质对水稻苗期植株生理指标、形态指标的影响,选择适合水稻幼苗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方。结果表明,腐熟玉米秸秆50%+腐殖酸25%+泥炭土25%基质(T1)所培育的水稻幼苗的地上部干质量、株高、叶绿素SPAD值与CK比较,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水稻幼苗根干质量、根长、根数,与CK比较,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T1基质物理性状良好,容重为0.78 g/cm3,田间持水量55.85%。生物性状显示,腐熟玉米秸秆50%+腐殖酸25%+泥炭土25%基质(T1)与腐熟玉米秸秆30%+腐殖酸35%+泥炭土35%基质(T2)处理聚为一类,这一类群主要的菌群是假单胞菌属、土地杆菌属等;腐熟水稻秸秆50%+腐殖酸25%+泥炭土25%基质(T3)和腐熟水稻秸秆30%+腐殖酸35%+泥炭土35%基质(T4)处理聚为一类,主要菌群是假黄色单胞菌属和寡养食单胞菌属等,2个类群菌群丰度均高于CK。综合比较,T1体积配比的复合育苗基质更适合水稻幼苗生长发育,可以在实践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低温胁迫条件下漯麦6010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拔节期低温冷害对漯麦6010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利用人工智能控制温度,模拟低温胁迫,试验测定了室外对照(未低温胁迫,T1)、低温胁迫48 h(T2)、低温胁迫48 h前喷施KH_2PO_4(T3)、低温胁迫48 h后喷施KH_2PO_4(T4)、低温胁迫24 h(T5)等5个处理的小麦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未低温胁迫T1处理产量最高,低温胁迫后各处理产量及其农艺性状与室外对照间差异均较大,达极显著水平,经济产量减产幅度为59.4%~76.9%,T5处理产量次之,T2处理产量最低;T3,T4,T5处理比T2处理增产30.7%~76.1%,农艺性状也有较大差异;T3与T4处理的产量及农艺性状差异不明显。因此,低温冷害来临前喷施KH_2PO_4可明显增强小麦抵抗低温冷害的能力,有效预防低温冷害;低温冷害后喷施KH_2PO_4效果也比较明显,是预防低温冷害的补救措施之一,为今后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喷施有机水溶肥技术在开平市水稻品种中的应用效果,以优质常规稻品种美香占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处理,即习惯施肥+喷施"有机水溶肥料"、习惯施肥、习惯施肥+喷施等量的清水,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确保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水稻的农艺性质及产量的影响不同。习惯施肥+喷施"有机水溶肥料"处理较习惯施肥处理、习惯施肥+喷施等量清水处理,每穗实粒数增加8.2%、10.06%,产量增加5.1%、5.3%,可见习惯施肥+喷施"有机水溶肥料"处理,明显增加水稻每穗实粒数及产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叶面喷施氨基酸水溶肥对辣椒氨基酸含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氨基酸水溶肥在茄科蔬菜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T1(喷施0.3%KH_2PO_4)、T2(喷施氨基酸1600倍液+0.3%KH_2PO_4)、T3(喷施氨基酸800倍液+0.3%KH_2PO_4)、T4(喷施氨基酸400倍液+0.3%KH_2PO_4)、T5(喷施氨基酸200倍液+0.3%KH_2PO_4)和清水对照(CK)共6个处理,分别在辣椒的显蕾期和初花期进行叶面喷施。采收后测定辣椒果实中必需氨基酸和部分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同时测量各处理辣椒农艺性状、外观指标和内在品质。【结果】与CK相比,T3处理的辣椒果实中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均呈上升趋势,只有酪氨酸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P0.05);辣椒的株高、叶长、叶宽、单株挂果数、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形指数与CK差异显著(P0.05,下同);辣椒的碱、总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CK增加32.21%、53.23%、33.96%和32.84%,硝酸盐含量降低37.5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辣椒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其农艺性状、内在品质呈极显著(P0.01,下同)或显著正相关,与硝酸盐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结论】在辣椒显蕾期和初花期喷施适宜浓度的氨基酸水溶肥有利于提高辣椒果实的氨基酸含量,促进辣椒植株生长和改善果实品质,尤其以喷施氨基酸800倍液+0.3%KH2PO4混合液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育时期喷施硒肥对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谷子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叶面喷施亚硒酸钠,试验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4个施硒水平,研究农大8号和农大10号农艺性状及其产量响应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谷子生育时期喷施适量的亚硒酸钠能够促进谷子的农艺性状及产量,且随着施硒浓度的增加谷子的株高、叶面积及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T1(33.92 g/hm~2)处理下可以促进植株的株高、叶面积和穗长,在T2(67.84 g/hm~2)处理下谷子的千粒质量、穗粒质量和产量达到最好效果,从而促进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含腐殖酸水溶肥料(大量元素型)对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特进行了含腐殖酸水溶肥料(大量元素型)在芹菜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 表明,在芹菜生长过程中喷施3次含腐殖酸水溶肥料(大量元素型),对芹菜的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喷施含腐殖酸水溶肥处理与常规对照和清水对照相比,平均每667 m2产量分别增加636.31 kg和5...  相似文献   

14.
不同外源物质对化学封顶棉花生物量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盛花期喷施不同外源物质对化学封顶棉花叶绿素含量、生物量积累、产量形成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优化化学封顶技术,为优质棉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棉花品种新陆早72号为材料,盛花期(7月17日)喷施8种不同外源物质,分别为:T1,0.4 mmol/L 6-BA;T2, 35 mmol/L 辛酸甲酯;T3, 30 g/hm2调酸环钙;T4, 35 mmol/L癸酸甲酯;T5, 0.24 mmol/L复硝酚钠;T6, 0.056 mmol/L DA-6;T7, 0.096 mmol/L NAA;T8, 0.01 mmol/L 三十烷醇;CK, 清水。在喷施药后0、14、28和 42 d 时测定9 株代表性棉株各部位的干物质重,在喷施药后0、7、14和21 d 时测定棉花倒四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 8 种外源物质在改善棉花叶绿素含量,生物量、产量及品质上均有一定作用,辛酸甲酯(T2)、萘乙酸钠(T7)、复硝酚钠(T5)调环酸钙(T3)等能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生物量积累,提高籽棉产量,利于品质提升,其中辛酸甲酯(T2)与对照比能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10%以上、有利于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单株铃数增加9.15%,籽棉产量增加25.50%,提高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等整体效果最优。结论 在盛花期叶面喷施不同外源物质可以有效的提高叶绿素含量,成铃数、铃重增加及纤维长度,增长效果明显。辛酸甲酯能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并提高单铃重和籽棉产量,其次萘乙酸钠、复硝酚钠、调环酸钙、6-BA处理。  相似文献   

15.
叶面喷施高效腐殖酸液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验证高效腐殖酸液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效果,我们于2007年至2009年连续三年进行了水稻叶面喷施高效腐殖酸液肥试验,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水稻有效分蘖期、灌浆期和孕穗期各喷施1次高效腐殖酸液肥,有效分蘖明显增加,可提高水稻产量11.32%。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噻苯隆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同时期和同浓度不同时期2种试验方案对水稻进行喷施,同时进行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噻苯隆后水稻的主要农艺性状明显优化,以3mg/L处理的效果较好;喷施不同浓度噻苯隆和在不同时期进行喷施,水稻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增产率最高达15.9%,以3mg/L的噻苯隆在水稻分蘖期、扬花期喷施效果最佳。对噻苯隆在水稻上的主要增产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华恒丰素叶面肥在不同时期及喷施次数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分蘖期、孕穗期及灌浆期分别喷施1次的效果最好,产量最高达7582.5kg/hm2。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华恒丰素叶面肥在不同时期及喷施次数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分蘖期、孕穗期及灌浆期分别喷施1次的效果最好,产量最高达7582.5kg/hm2。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噻苯隆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同时期和同浓度不同时期2种试验方案对水稻进行喷施,同时进行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噻苯隆后水稻的主要农艺性状明显优化,以3mg/L处理的效果较好;喷施不同浓度噻苯隆和在不同时期进行喷施,水稻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增产率最高达15.9%,以3mg/L的噻苯隆在水稻分蘖期、扬花期喷施效果最佳。对噻苯隆在水稻上的主要增产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明叶面肥对高海拔地区青稞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青稞不同生育期施磷酸二氢钾、大肥王、利丰硼3种营养型肥及氨基酸水溶液生物型肥,研究其对青稞产量、生育期及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4种叶面肥对青稞产量的构成因子均有促进作用,营养型叶面肥中以利丰硼增产效果最为显著(P0.05);氨基酸水溶液肥中以苗期、孕穗期、灌浆期各喷施1次的处理效果最为显著(P0.01)。[结论]在确保外部营养正常供应的基础上,分别在灌浆期和孕穗期各喷施1次氨基酸水溶液叶面肥对青稞植株的生长及产量的增加促进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