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宜春市袁州区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林地土壤养分状况,确定限制油茶生长的养分因素及最佳施肥技术,以高粱作为指示植物,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该区油茶林地土壤养分限制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宜春袁州区油茶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丰裕,P、K、Ca、Mg及硝态氮养分元素含量低下,S元素最为丰富;该土壤对P的吸附固定能力最强,对Mn的吸附最弱;N、P、Ca是该油茶林地的主要限制因子,Fe、Cu、K、Mo是潜在的养分限制因子。为实现该油茶林平衡施肥,在施足N、P、Ca肥的同时应配合施用一定量的Fe、Cu、K、Mo肥。  相似文献   

2.
毛竹纯林留养阔叶树后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洪帆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170-173
对闽侯县荆溪镇仁洲村毛竹纯林留养阔叶树林与毛竹纯林的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毛竹留养阔叶树后,土壤容重、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及非毛管孔隙度等物理性状都得到了改良;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全氮、水解氮及有效磷等养分指标普遍比毛竹纯林土壤高。由此可知毛竹留养阔叶树能更好的培肥土壤,提高林分水源涵养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肉桂人工复层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尾松肉桂人工复层林和马尾松单层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分析,探讨复层林林地的立地效应。结果表明:马尾松肉桂人工复层林的土壤容重比马尾松单层林低,而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持水量却高于单层林;复层林的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水解N、速效P、速效K、交换性Ca2+、交换性Mg2+等均比单层林高。显然,营造马尾松肉桂人工复层林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对马尾松人工林地力维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杉木人工复层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在杉木人工林中套种阔叶树形成复层林后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套种阔叶树形成复层林后,土壤的容重降低,在0-20 cm土层中下降了1.8%-3.3%,而土壤最大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均增加,其中毛管持水量增加了1.4%-7.6%;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2.9%-9.4%,全N、全P、水解N和速效K等营养成分含量也均有提高。可见,杉木人工林套种阔叶树后有效地改善了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维持了林地肥力。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江西省玉山县油茶林的土壤养分状况,运用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ASI法),以高粱为指示作物,对玉山县油茶林进行土壤养分测定及评估,分析土壤养分状况及土壤限制因子,为油茶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玉山县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含量低,有机质含量偏低,其中P、K、Ca、Mg的含量均远低于临界值。Cu、B、Zn是潜在影响因子。而S、Fe、Mn的含量普遍较为丰富。盆栽试验结果显示:不添加P、K、Ca、Mg的盆栽作物,两试验地分别减产30.86%~42.14%、44.89%~52.51%、73.91%~84.49%、13.42%~18.89%。提示江西省玉山县油茶林在进行养分管理时,需施用大量元素P、K,同时也要平衡添加Ca、Mg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保障大豆可持续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沼渣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大豆田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与不施肥对照(C1)相比,施入沼渣肥3年后,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以及田间持水量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都明显增加。土壤微生物(真菌、细菌、放线菌)在不同大豆生育期规律不一。总的来说,开花期―结荚期表现活跃,在苗期和成熟期动态变化一致。[结论]沼渣与化肥配施可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7.
宁化县紫色土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宁化县紫色土区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杉木人工林及阔叶林3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在调查生长量及林下植被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紫色土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全N、速效K、有效P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土壤容重呈上升趋势;随着林龄的增加,马尾松人工林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全N含量及有效P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杉木人工林则呈降低的趋势。就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化学性质差异而言,在中林龄阶段,土壤pH值及有效P含量表现为:马尾松人工林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有机质含量及全N含量表现为:马尾松人工林杉木人工林阔叶林,速效K含量表现为:阔叶林马尾松人工林杉木人工林;在成熟林阶段,土壤有机质含量、全N含量、速效P含量表现为:马尾松人工林阔叶林杉木人工林,速效K含量表现为:阔叶林杉木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  相似文献   

8.
赵筱青  丁宁  闫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55-10458
[目的]揭示尾叶桉类林土壤理化性质随树龄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尾叶桉类林引种区澜沧县为例,对第一轮伐期内两个林龄阶段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在土壤物理性质方面,随着林龄的增长,土壤容重呈上升趋势,土壤结构变差;土壤自然含水量上升,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下降,毛管孔隙度上升。对土壤化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pH值略降低,土壤酸性增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下降;由于种植前期施肥的影响及尾叶桉类林对钙镁的消耗小,土壤交换性镁和交换性钙含量呈上升趋势。上述结果显示随着种植林龄的增加,尾叶桉人工林可以增强土壤吸水持水能力,促进植被的生长,但土壤通气透水能力下降,土壤肥力下降,土壤酸性增强。[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在尾叶桉引种与管理中,要尽可能地保存林地枯枝落叶,维持桉树人工林养分的正常循环,使枯落物养分返还土壤。这为桉树人工林经营管理、减少环境负面效应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尾叶桉类林土壤理化性质随树龄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尾叶桉类林引种区澜沧县为例,对第一轮伐期内两个林龄阶段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在土壤物理性质方面,随着林龄的增长,土壤容重呈上升趋势,土壤结构变差;土壤自然含水量上升,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下降,毛管孔隙度上升。对土壤化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 pH 值略降低,土壤酸性增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下降;由于种植前期施肥的影响及尾叶桉类林对钙镁的消耗小,土壤交换性镁和交换性钙含量呈上升趋势。上述结果显示随着种植林龄的增加,尾叶桉人工林可以增强土壤吸水持水能力,促进植被的生长,但土壤通气透水能力下降,土壤肥力下降,土壤酸性增强。[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在尾叶桉引种与管理中,要尽可能地保存林地枯枝落叶,维持桉树人工林养分的正常循环,使枯落物养分返还土壤。这为桉树人工林经营管理、减少环境负面效应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油茶各器官和营养元素吸收、累积及分配特征,为油茶林地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长势较好的5.5年生油茶林为调查对象,测定其树干、树枝、树叶、主根和侧根的营养元素含量,分析营养元素吸收及分配特征.[结果]油茶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大致为N>K、Ca>Mg>P>Fe、Mn>Zn>B>Cu.油茶不同器官营养元素总含量的排列顺序:树叶>侧根>树枝>主根>树干.油茶树体营养元素贮藏总量为14.65g/株,其中,N、K、Ca的贮存量最高,其次是P、Mg、Fe、Mn,Cu、Zn、B最低.油茶各器官营养元素贮存量的顺序排列:树叶>树干>主根>树枝>侧根.[结论]油茶树体N、K、Ca元素的吸收和累积量最高,营养元素的分配与各器官的生物量不成比例关系,树叶和树干营养元素贮存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以桂北尾叶按三代连栽连作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20项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筛选出尾叶按林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并对土壤肥力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第三代尾叶按人工林大部分土壤理化指标比第一、第二代林土壤显著降低,其中第三代林土壤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全磷、有效磷、速效钾、有效元素含量显著低于第一代林、第二代林。基于主成分分析及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全磷、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硼、有效钙和有效锌含量,建成反映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的最小数据集。评价发现,三代连栽尾叶按人工林土壤肥力为第二代(0.785)第一代(0.642)第三代林(0.566),土壤肥力质量先增加后降低,尾叶按连栽两代之后土壤理化性质显著退化。因此,建议在第二代林采伐后要及时补充因连栽下降的元素,以达到桉树速生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探讨浙江四明山区花木种植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该区域土壤管理和生态修复提供依据。以四明山花木集中连片种植区域内毛竹林、杉木林、樱花-红枫林、香榧生态林为对象,采样分析不同林分的枯落物和土壤理化性质,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枯落物储量、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的大小排序为杉木林>毛竹林>香榧生态林>樱花-红枫林,不同林分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杉木林土壤非毛管孔隙度、非毛管持水量显著高于香榧生态林、樱花-红枫林。花木种植后,林地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而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显著下降。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大小排序为杉木林>毛竹林>香榧生态林>樱花-红枫林。  相似文献   

13.
不同密度大叶相思幼林的土壤肥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环刀法测定不同密度的大叶相思幼林的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等物理性质,又以常规方法测定了其土壤化学性质.结果显示:各密度幼林的地径、树高、冠幅分别比一年前增加了1.5 cm、1.3 m和0.9 m以上;高密度幼林的地径、树高、冠幅生长快于中密度和低密度幼林;各密度幼林的土壤容重下降,毛管孔隙度增加;低密度和中密度幼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作用优于高密度幼林;与一年前相比,高密度幼林的土壤有机质、有效N、有效P、有效K含量有所降低,交换性Ca和交换性Mg的含量有所增加,中密度幼林的土壤有机质和各种土壤养分含量均有大幅增加;低密度幼林的有效 P 略有增加,有机质和其他土壤养分含量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金银花种植对喀斯特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贵州省关岭-贞丰花江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区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定点监测和指标检测相结合方法,对比研究金银花种植地与自然撂荒地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结果表明:1)金银花地较自然撂荒地土壤容重低17.9%,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含水量、毛管持水量及田间持水量均增加;2)金银花地较自然撂荒地其土壤渗透速率增加48.44%,8月份地表平均温度低10℃,土壤侵蚀模数低31.29%;3)金银花地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含量以及速效养分中水解N、速效P、速效K含量较自然撂荒地都有增加。结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长期种植金银花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温度,防治水土流失,培肥地力,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热带花果馆为研究对象,探究新建展览温室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方法]对比2011年不同展览温室的理化性状和2011—2015年热带花果馆的理化性状,研究辰山植物园热带花果馆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结果]热带花果馆土壤有逐年酸化的迹象,盐分增加,有机质含量偏低,水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锌含量增加,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铁含量减少;容重增加,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减少。[结论]热带花果馆须进行土壤改良,可通过增施有机肥或适当施用生理碱性肥改善土壤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16.
以广西雅长兰科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采集该区域内3种典型森林类型的土样,并测定其理化性质,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Duncan多重比较对各类型森林土壤的理化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林地类型中,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与非毛管孔隙度以T2最大,T1最小;土壤容重以T1最大;各土层全N、速效N、全P、全K和速效K含量变化一致,表现为T2T3T1,并呈自上而下垂直递减的变化特点。不同森林类型对土壤养分状况具有很大的影响,针阔混交林林地更有利于调节土壤酸碱性维持在兰花最佳生长范围,且能较好地促进有机质、N、P和K含量的增加,改善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17.
不同间伐强度经营对柳杉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间伐强度经营对柳杉人工林林地的影响,分析了对照、弱度间伐、中度间伐、强度间伐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柳杉林土壤密度(0~20cm)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0~20cm)排序均为弱度间伐>中度间伐>对照>强度间伐;柳杉林土壤全N、全P、全K、水解性N、速效P、速效K(0~20cm)变化规律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弱度间伐、中度间伐对柳杉林土壤干扰影响较小,并有利于提高土壤含水能力和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江西省毛竹林土壤养分状况,采用常规和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分析了不同分布区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分布区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不同,但只有容重差异显著。容重以于都最大,崇义较小,土壤孔隙状况与之相反,持水性能变化规律不明显。不同分布区Fe、 Mn、 S和B较丰富, N、 P、 K低于临界值;崇义和兴国土壤Ca和Mg、于都土壤Zn、铜鼓土壤Ca、 Mg、 Zn和Cu均低于临界值。不同分布区间,于都土壤P、 K和Cu吸附率最高, S、 Mn、 Zn和B吸附率分别以铜鼓、贵溪、兴国和崇义最高;兴国土壤K、 S、 Cu和Mn吸附率最低,铜鼓土壤P和Zn吸附率最低, B吸附率以贵溪最低。土壤理化性质对不同养分元素的影响不同;容重与土壤孔隙状况、容重与持水性能、有机质和pH与养分吸附率的相关性呈相反的趋势;养分元素吸附率与该元素养分含量呈不同的相关关系,有正相关( Mn和Zn)、负相关( S和Cu)和相关性不明显( P、 K和B)。不同分布区养分元素含量的缺乏和丰富状况不同,在指导实际生产中,应充分考虑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对养分元素的吸附作用,采取合理的养分管理措施,从而达到环境友好、可持续的毛竹林经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不同外源肥对扁桃坐果率的影响及不同肥料间的相关性.[方法]2009~2011连续3年在扁桃结果期园内萌芽前土施不同浓度梯度的N、P、K、B、Zn、Fe、Mn、Cu 8种肥料,统计扁桃坐果率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8种肥料均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扁桃的坐果率.[结论]比较3年坐果率的平均最大增加值,3种常量元素肥料对扁桃坐果率的影响顺序为N肥>K肥>P肥;5种微量元素肥料对扁桃坐果率的影响顺序为B肥>Cu肥>Zn肥>Fe肥>Mn肥;8种肥料对扁桃的坐果率的影响均表现为正相关的关系,其中K肥、B肥与N肥、P肥与K肥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的关系,P肥、K肥与Fe肥、Fe肥、Cu肥与Mn肥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杨树人工林土壤生态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河南省洛宁县成熟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熟林地土壤中有效Mn和速效K含量高于无林地6.79%和43.90%,有效Fe、Cu、Zn、速效P和有机质含量分别低于无林地31.81%、4.39%、26.53%、29.68%和1.14%.物理性状分析表明:成熟林地土壤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分别比无林地高5.07%、11.88%、11.99%、5.50%、2.06%和5.32%,自然含水量和容重比无林地低9.44%和6.43%.成熟林地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分别上升了60.73%、6.27%、30.24%%和13.25%,过氧化物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下降了27.41%和7.66%.成熟林地土壤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数与无林地相比分别增加了118.60%、459.72%和163.27%,真菌减少了39.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