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更加科学地开展小麦理论研究和提高育种成效,对‘鲁麦14’的构思设计与创制思路、突出特点和以‘鲁麦14’为亲本选育出的品种进行了系统分析。从2001年到2018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和山东、江苏、河北、安徽、河南、山西、陕西、新疆、贵州、天津9省1市的89家科研单位和育种企业,以‘鲁麦14’为亲本直接育成品种39个、间接育成品种92个,这些品种通过9省2市166次审(认)定和36次国家审定。‘鲁麦14’作为新一代骨干亲本,为全国的小麦生产和育种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利用SSR和SNP标记分析鲁麦14对青农2号的遗传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麦14既是大面积推广品种, 又是育种骨干亲本, 衍生了40多个品种, 其中青农2号(鲁麦14/烟农15//矮秆麦)是近年审定的小麦品种。本研究利用350个SSR标记和小麦90k芯片检测的26 026个SNP标记, 解析了鲁麦14对青农2号的遗传贡献。鲁麦14和烟农15分别含有1/4和1/2蚰包麦血统, 基因组分子标记分析结果显示, 这两个品种有55.42%的SSR位点一致, 而SNP位点一致性高达71.53%。选择亲本间差异位点, 分析鲁麦14和烟农15对青农2号的遗传贡献, 结果表明鲁麦14对青农2号的贡献大于烟农15, 青农2号与亲本鲁麦14、烟农15分子标记的一致性, SSR标记分别为54.11%和36.30%, SNP标记分别为72.55%和26.98%。依据高通量SNP标记结果, 从染色体水平看, 烟农15贡献率超过50%的染色体有2B、3B和6A; 而鲁麦14在除此之外的18条染色体的遗传贡献率大于50%。青农2号遗传组成图谱揭示了遗传物质多以较大染色体片段形式从亲本传递至子代。对亲本和子代进行多年多点的农艺性状调查, 发现青农2号的旗叶长、旗叶宽、穗下节间长、穗叶距、抽穗度等株型相关性状及千粒重、粒长等产量相关性状与鲁麦14相近, 株高、生育期等性状与烟农15相近。本文从分子层面解析育种亲本对子代的遗传贡献, 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郑伟 《中国种业》2020,(4):14-16
垦丰16为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开发研究所育成的大豆新品种,作为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主栽品种直接利用,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该品种被多家育种单位作为亲本间接利用,目前作为亲本已经育成大豆品种12个,育成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80万hm~2,成为黑龙江省大豆骨干亲本,垦丰16无论是生产直接利用还是作为亲本间接利用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阐明小麦关键遗传资源的发现及创新在品种改良中的重要作用,分析讨论了冬小麦优良种质蚰包麦的选育过程和特点,对它作为种质资源的作用、意义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蚰包麦是黄淮冬麦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小麦新类型和最重要的亲本材料,由此衍生了48个省级审(认)定品种和18个国审品种,获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4项,为山东省和黄淮冬麦区的小麦生产和育种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育种实践54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个多世纪以来,作者选配了蚰包麦、烟农685、烟农15和鲁麦14号等品种的亲本组合,为这些品种的育成奠定了基础;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白蚰包和烟农78小麦的选育工作;主持育成了鲁麦13、鲁麦21和莱州95021三个品种。其中鲁麦21在非灌溉条件下创造了10404.6kg/hm2的高产纪录,是我国抗旱超高产品种选育上的重大突破。先后参加了《小麦育种学》、《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等书的编审工作。回顾54年来的育种实践,深刻地认识到:正确的育种目标源于生产发展对品种的需求:突破性的进展取决于关键遗传资源的发现与创新;关键是组配出适合育种目标需求的基因新组合;杂种后代采取异地、水早地和高中肥交替选择法,是选育“高、稳、低”品种的重要手段;高产是综合因素的体现,要靠品种遗传力的突破和在生产上的最大发挥,作好良法配套至关重要:大面积高产展示田的创建,为品种推广与政府决策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高产、优质、低耗是遗传育种永恒的主题。种质资源的创新则是育种工作的灵魂。我国水资源不足,应立足于抗旱夺丰收,实现高产与高效的统一。常规育种要与生物技术密切结合,育种工作者知识面要广,要有科学的预见和丰富的直观能力,在继承与综合中创新开拓前进,开创育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迄今引进国外棉花种质资源543份,多年来通过试验、鉴定和筛选,从中选出在生产上直接利用的品种有斯字棉4B、斯字棉2B、岱字棉15、光叶岱字棉等。利用国外优异棉花品种作亲本,育成的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有石短5号、冀邯3号、冀棉8号、冀棉11号等。累计推广面积600万hm~2以上,在河北省棉花生产和育种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物育种信息》2005,(3):20-20
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侯锋的带领下,先后育成了津研、津杂、津春、津优等系列二十多个黄瓜新品种,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励二十七项,实现了中国黄瓜品种的四次更新换代,使黄瓜亩产量从二千五百公斤提高到五千公斤,推广面积覆盖了全国黄瓜总栽培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一百五十余亿元。使黄瓜成为中国南北方菜篮子中的主菜。  相似文献   

8.
跃进5号是山东省选育出的优良大豆品种,累计推广面积533.3万hm2(8000万亩),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跃进5号在全国7个省市衍生出103个品种,其中高蛋白品种21个、高脂肪品种6个、蛋脂双高品种42个,在大豆品种改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总结介绍了跃进5号及其衍生品种概况,为大豆育种和优异骨干亲本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作物杂志》2012,(6):3+5+7
程式华,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多项重大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组织和协调全国水稻育种与推广。创新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构建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育种体系,培育杂交稻品种18个,其中4个品种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累计应用面积超过333.3万公顷。获奖成果9项13次,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1  相似文献   

10.
烟农系列小麦品种具有高产、抗病、广适性等特点,近几年审定的高产多抗品种烟农1212,曾多次打破全国冬小麦单产纪录,鲁麦14已衍生出至少214份小麦新品种,成为重要的骨干亲本。本研究旨在解析烟农系列小麦高产遗传基础,明确其高产广适关键染色体区段,为小麦新品种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利用小麦55K SNP芯片对38份烟农系列小麦品种、其部分衍生后代品种和244份育成品种(系)组成的自然群体进行基因型扫描,并进行了多环境表型鉴定。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自主选育的17份烟农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80~0.99之间,获得了975个高频率共同选择区段,区段长度变幅为1.00~75.18Mb,其中在2D、4D、6D、7B染色体上存在较多的高频率共同选择区段,其总长度占对应染色体的40%以上。骨干亲本鲁麦14对其23个衍生后代的平均遗传贡献率为71.45%,在3个(A、B、D)亚基因组的贡献率分别为69.63%、66.04%和79.82%;共检测到430个在鲁麦14衍生后代中高频率选择遗传区段,265个区段(61.6%)与烟农系列高频率共同选择区段重叠。基于自然群体表型鉴定及遗传解析结果显示,骨干亲...  相似文献   

11.
合丰25号是合江农科所育成的大豆优良种质,黑龙江省多家育种单位以合丰25号为育种亲本,通过不同的育种途径,先后育成14个生态型各异的大豆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为391.7万hm2。  相似文献   

12.
《种子》2021,(2)
为了深入研究与挖掘优异种质资源潜力,对高油大豆种质合丰50特点与育种利用效果进行了研究。该种质具有含油量高(22.57%)、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好及优良性状遗传力高等突出特点,集优良性状与基因于一体。作为品种生产直接利用,年最大推广面积64.9 hm~2,累计推广面积445.9万hm~2,增产大豆17.5亿kg,创社会效益66.3亿元。作为种质资源利用,先后育成了高油大豆新品种17个,油分含量≥21.24%,平均值为22.42%,最高值为24.13%,其中大豆新品种合农75油分含量为23.40%,2019年推广面积达50.7万hm~2,2015—2019年累计推广面积157.7万hm~2,增产大豆5.4亿kg,创经济效益20.3亿元。该种质既是优良品种又是优异种质资源,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与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谢令琴 《中国农学通报》2001,17(2):77-78,80
河农326是河北农业大学小麦育种室“八五”期间选育的特早熟、高产、多抗、优质冬小麦新品种。于1997年2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编号为“冀审麦97004”号,并准于在河北省适宜地区大面积繁殖推广。至1998年秋季省内外累计推广面积67.13万hm2以上。于1999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4.
王卫军 《种子》1999,(2):61-63
泅锦3号是我场于1989年育成的集高产、优质、多抗(抗枯萎病、棉铃虫、蚜虫)、早熟于一体的棉花优良品种。1993年、1994年分别通过江苏省及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被相继定为江苏、安徽、江西、浙江、长江区域及全国抗虫棉区试标准对照种。1996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年度农业最高奖项),截止目前,全国累计推广面积逾333万公顷,净增社会效益40亿元以上,是建国以来我国自有品种在长江流域推广面积最大的棉花品种。随着有种水平不断提高,新品种竞争日趋激烈。由于我场长期注重良种繁育…  相似文献   

15.
S C122 自交系是昭通地区农科所用赞比亚优良玉米杂交组合为材料自交选育而成, 具有配合力高、抗病、抗倒、耐旱性好的特性。以 S C122 为育种亲本, 先后育成13 个适宜许多生态条件的玉米品种, 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累计推广面积3883 万hm 2。  相似文献   

16.
对内蒙古2001—2021年玉米品种推广应用情况的分析表明,2021年仍可在内蒙古市场上营销的玉米品种达4 893个,其中内蒙古审(认)定的占26.9%、国家审定适宜内蒙古种植的占40.2%、引种备案的占32.9%;种植面积≥3.33万hm2品种只有11个,主推品种数明显减少、市场份额显著降低,种植面积0.67万~3.33万hm2区域性品种数和种植面积<0.67万hm2的小面积品种数成倍增多,市场份额波动较大;内蒙古自选品种市场份额为24.4%,呈明显下降趋势,国外品种市场份额在13.8%;内蒙古审(认)定品种市场份额为49.7%,仍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加强自主创新、明确育种目标、凸显区域优势、加强制度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他,参与育成的“扬麦3号”、“扬麦4号”,成熟早、产量高,成了长江下游小麦品种第4次大面积更换的主体品种,仅“扬麦3号”累计推广面积440万hm^2,增产粮食14亿kg。  相似文献   

18.
海岛棉品种新海14生育特点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海14是近年来育成的主长大于37mm超级海岛棉品种中丰产性、稳产性表现较突出的品种,至2000年在南疆阿克苏、库尔勒、喀什等地累计推广面积8.97万hm2,是近年来育成海岛棉品  相似文献   

19.
迟永芹 《小麦研究》2000,21(4):16-17
优良种质克丰2号是黑龙江省春麦育种的重要骨干材料之一,它具有配合力高、丰产、多抗等突出特点。近几十年来,黑龙江省各育种单位以克丰2号为育种亲本,先后育成了12个生态各异的春小麦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利用累计推广面积达694.35万公顷。  相似文献   

20.
钟芳 《中国种业》2003,(3):38-38
蓖麻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油料作物之一,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广泛收集国内外优异种质资源的基础上,经过科研人员20余年坚持不懈的协同攻关,先后育成适合不同生态类型的蓖麻杂交一代种5个,常规品种2个。其中淄蓖麻1号、淄蓖麻2号杂交种1996年及2000年先后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在全国10省2市推广达2.7万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