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4,(9):104-110
采用体外溶出法考察黄芪细粉和超微粉中黄芪多糖、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溶出率。按照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规定进行不同粉碎粒度黄芪体外溶出试验,考察不同粉粹粒度的粉末体外溶出行为和释药机制。结果显示,前3060 min,黄芪中成分溶出率为细粉>超微粉,60 min后,溶出率为500目>300目>200目>1000目>80目。结论:黄芪经超微粉碎后的有效成分的溶出与黄芪的粒度大小和浸润有关,而且浸润后存在最佳溶出率粉粹粒度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对猪用加味玉屏风缓释微丸进行制备工艺的研究。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加味玉屏风微丸,以微丸的累积溶出度作为评价指标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按照最佳工艺制得的加味玉屏风微丸外形美观,圆整度良好,大小均匀,累积溶出度均达到94%以上;最佳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猪用加味玉屏风缓释微丸的制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板蓝根超微粉碎粉体特性研究,为中药超微粉推广应用提供依据。试验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及高效液相色谱对板蓝根超微粉、板蓝根普通粉的粒度及水溶性活性成分溶出进行检测,探讨超微粉碎对中药粉碎粒度、活性成分溶出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板蓝根超微粉和普通粉D50分别为5.6 μm、171.058 μm;比表面积分别为1.551 cm2/g、0.225 cm2/g;休止角分别为47.43°、42.95°;松密度分别为0.39 g/cm3、0.48 g/cm3。电镜观察超微粉看不到完整细胞结构,多为细胞碎片,而普通粉可以看到完整的细胞。板蓝根超微粉和普通粉水溶性浸出物的溶出量大约为50%和42%。板蓝根超微粉和普通粉多糖提取率分别为9.34%和8.36%。板蓝根超微粉和普通粉中(R,S)-告依春的含量1.068 mg/g、0.784 mg/g。结论:板蓝根经过超微粉碎后,中直粒径可达5.6μm,细胞破壁率可达100%,而普通粉破壁率仅为31.74%;板蓝根经超微粉碎对多糖的溶出显示为超微粉大于普通粉,板蓝根超微粉水溶性活性成分告依春溶出率优于普通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浸提时间菌草鹿角灵芝超微粉和普通粉中多糖和三萜类溶出率的差异。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检测多糖含量,以齐墩果酸为标准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三萜类含量。结果:相同提取时间下,超微粉多糖和三萜类的溶出量分别比细粉的溶出量提高24%和15.2%,溶出度参数T50和Td检测结果显示,超微粉多糖、三萜类溶出速度也比细粉快,在90 min时超微粉多糖累计溶出量达到95%以上,三萜类在90%以上,而细粉的两项溶出量均仅为约70%。结论:超微粉碎技术有利于菌草鹿角灵芝有效成分的溶出。  相似文献   

5.
黄芪发酵前后黄酮含量及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HPLC-UV法比较发酵前后黄芪中4种黄酮含量及色谱图变化,旨在为发酵黄芪制品提供质控数据。采用色谱条件为Inertsustain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系统,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流速:1 mL/min,进样量:20μL。该方法中毛蕊异黄酮苷在12.34~790 mg/L、刺芒柄花苷在5.0~320 mg/L、毛蕊异黄酮在4.53~290 mg/L、芒柄花素在9.53~610 mg/L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不同成分色谱峰分离程度较好。测定结果表明,黄芪经发酵后,毛蕊异黄酮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发酵黄芪含量分别为12.236±0.232、0.201±0.021和0.737±0.041 mg/g,对照黄芪含量分别为0.327±0.013、5.453±0.078和12.847±0.118 mg/g;发酵前后色谱图差异显著,说明生物发酵可使黄芪成分及其含量发生较大变化,试验可为黄芪发酵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优选玉屏风多糖脂质体的最佳工艺并对其进行表征验证。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玉屏风多糖脂质体,以膜材比、脂药比和超声时间为考察因素,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制备条件,以超速离心法测定包封率,体外释药试验验证,纳米颗粒分析仪和透射电镜测定其粒径大小与形态。制备玉屏风多糖脂质体的最佳工艺为膜材比8∶1,脂药比4∶1,超声时间90s,包封率88.38%,24h累积释放率73.45%,平均粒径132.65nm。制备的玉屏风多糖脂质体具有较高的包封率与良好的缓释作用,粒径和形态较均匀,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7.
奥运  李晓杰  郝宁  吕艳敏  王俊杰 《草地学报》2023,(10):3220-3226
为探讨不同刈割时期对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 var.mongholicus(Bge.)Hsiao)地上部和根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二年生蒙古黄芪为材料,对3个不同时期刈割后蒙古黄芪地上部产量、再生速度、营养品质、根部产量和有效成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时期的推迟,蒙古黄芪地上部产量和再生速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根茎伸长期达到最大值,鲜干比、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逐渐降低;根部产量、比根长、根直径、主根直径变化率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逐渐增加,在根茎增粗期达到最大值,黄芪甲苷含量在根茎伸长期达到最大值。根部产量与根直径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鲜干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黄芪甲苷含量与再生速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与根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为实现饲药两用的最大效益化,刈割时期应选在根茎增粗期。  相似文献   

8.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包括蒸发光及紫外检测器)检测黄80目、200目、300目、500目及1 000目等不同粒度黄芪中主要标示成分黄芪多糖、黄芪甲苷及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比较不同粒度黄芪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溶出度.结果显示黄芪经超微粉碎(粉碎程度高于300目)后可提高黄芪主要有效成分的溶出度,但当粒度达到1 000目时溶出度最低.  相似文献   

9.
将葛根芩连汤加工成细粉(40-65目)和超微粉(300目),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葛根芩连汤细粉和超微粉中主要有效成分葛根素、黄芩苷的含量,研究超微粉碎技术对葛根芩连汤主要有效成分葛根素、黄芩苷溶出的影响。结果葛根芩连汤细粉和超微粉中葛根素的含量分别为2.05%、3.20%;葛根芩连汤细粉和超微粉中黄芩苷含量分别为2.78%、3.94%。葛根芩连汤超微粉中的葛根素、黄芩苷含量比细粉分别提高56.10%、41.73%。表明超微粉碎技术能显著提高葛根芩连汤中主要有效成分葛根素和黄芩苷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10.
中草药超微粉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草药超微粉具有粒径小、粒度分布均匀、有效成分溶出速度和溶出率高等特点。概述了中草药超微粉在畜禽生产中提高生产性能、改善产品品质、增强免疫机能、防治疾病、缓解应激的应用效果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方向,以期对中草药超微粉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制备沙拉沙星的新剂型,评价其体外释放度,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沙拉沙星/β-环糊精包合物微囊的制备条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C)进行表征试验,对环糊精包合物微囊的粒径和释放度进行评价。响应面法优化后的参数为沙拉沙星和β-环糊精混合液以300 r/min转速在50℃下搅拌4 h,粒径试验表明包合物粒径平均值为1.0μm。体外释放度试验表明,SAR/β-CD包合物在60 min后累积溶出度达到97%左右并保持稳定,物理混合物60 min后累积溶出度仅63%左右,SAR粉剂在60 min后累积溶出率仅74.4%左右。将沙拉沙星成功制备成一种新型包合物制剂,提高了药物的释放性质,对沙拉沙星的推广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芪参超微粉对雏鸡法氏囊疫苗免疫的影响。方法:将1日龄蛋公鸡360只随机均分为6组,21和35日龄,Ⅰ-Ⅴ组分别进行法氏囊疫苗首免和二免。14-21日龄,Ⅰ-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5%芪参超微粉和2%芪参散,Ⅳ组以玉屏风口服液饮水,V组为免疫对照组,Ⅵ组为不免疫空白对照组。试验前(14日龄,D0)及试验后第7(D7)、14(D14)、21(D21)、28(D28)、35(D35)、42(D42)天分别检测血清中IBD特异性抗体效价。试验后第7(D7)、21(D21)、35(D35)天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情况、血清中IL-2含量及体质量变化。结果:与免疫对照组相比,各用药组可以显著提高雏鸡法氏囊疫苗免疫效果,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芪参散经超微粉碎后使用较低剂量即可起到增强雏鸡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玉屏风散对鸡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不同浓度的玉屏风散加入到鸡脾脏淋巴细胞中,培养24、48、72 h,采用MTT法观察其对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玉屏风散均能协同ConA促进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并以500 mg/mL的玉屏风散培养48 h增殖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按单剂量口服的方法对健康蛋鸡进行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和替米考星溶液中主要组分替米考星的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利用HPLC方法分析不同时间点试验鸡血浆中的药物浓度。药物的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和替米考星溶液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48)分别为(16.947±0.624)μg/mL.h和(16.020±0.631)μg/mL.h,没有显著差异;二者AUC0-48比值为1.058,Cmax分别为(0.759±0.012)μg/mL和(0.764±0.012)μg/mL,比值为0.993;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和替米考星溶液的t1/2β、C l(s)、t1/2 Ka和V/F(c)均没有显著差异;二者的tmax分别为(1.211±0.036)h和(1.030±0.063)h虽然有显著差异,但并不能以此说明二者生物学的非等效性。试验结果说明,单剂量口服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和替米考星溶液后,替米考星被迅速吸收,消退缓慢,依据生物等效性的重要评判指标,得出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和替米考星溶液在治疗中可以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15.
旨在制备并表征沙拉沙星/β-环糊精(SAR/β-CD)包合物微囊新制剂,测定增溶倍数和包封率,进行SAR/β-CD包合物微囊的体外溶出与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采用搅拌法制备包合物微胶囊,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粉末X光衍射技术进行物态表征。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SAR/β-CD包合物微囊的增溶倍数和包封率,通过溶出试验研究SAR/β-CD包合物微囊在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的释放规律。最后,进行了环糊精包合物微囊在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评价。理化表征试验证明,药物进入β-环糊精空腔,成功获得了SAR/β-CD包合物微囊。3个试验批次的SAR/β-CD包合物微囊的平均增溶倍数和平均包封率分别为(25.3±1.15)倍和90.3%±0.15%。在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SAR/β-CD包合物微囊的溶出率为95.6%,而普通粉剂的溶出率仅为72.2%,包合反应后的制剂溶解度和溶出度均有显著提高。药代动力学试验中血药浓度检测的标准曲线为y=1.563 2x-0.189 6,R2=0.999 3,在0.25~10.00 μ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分析方法的精密度RSD值小于10%,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大于90%,同时小于110%;回收率试验表明,低浓度(0.50 μg·mL-1)回收率为90.55%±3.81%,中浓度(1.00 μg·mL-1)回收率为93.85%±3.14%,高浓度(2.50 μg·mL-1)回收率为98.19%±5.41%。冻融试验表明冻融稳定性(n=3)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版)规定。鸡口服药代动力学试验表明,SAR/β-CD包合物微囊和沙拉沙星粉的AUC(mg·h-1·L-1)、Tmax(h)、Cmaxμg·mL-1)分别为43.59±0.50、2.18±0.09、5.99±0.30和17.27±0.30、0.98±0.07、1.19±0.10。成功制备沙拉沙星/β-环糊精包合物微囊新剂型,明显提高了药物的溶出率和生物利用度,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在成功筛选出抗鸡大肠杆菌(O78)效果较好的中药复方基础上,对该复方进行超微粉制剂的研制,并采用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病的方法对超微粉与普通粉制剂进行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①扫描电镜下,超微粉的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多破碎成组织碎片,且大小分布均匀;光学显微镜下,超微粉中的组织细胞均被破坏,出现断裂或形成碎片,绝大多数细胞破壁,而普通粉的组织细胞仍完整(如石细胞、导管等明显存在);在相同的条件下(25 ℃,浸泡60 min)乌梅超微粉的有效成分枸橼酸的溶出量比普通粉提高了78.6%,超微粉的溶出度增大;②超微粉高、中剂量组的死亡率均极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P<0.01),超微粉低剂量组、普通粉对照组的死亡率略低于感染对照组(P>0.05);超微粉高剂量组死亡率显著低于普通粉对照组(P<0.05),治愈率、有效率显著高于普通粉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黄连解毒固体分散体,对其进行处方筛选及正交试验优化工艺,以盐酸小檗碱溶出度为主要指标,从性状、粒度、含量、稳定性等方面评价其质量。结果表明,通过溶剂一熔融法制备黄连解毒散固体分散体最为适宜的条件是:载体和中药散剂的比例为1:3、熔融温度100℃、反应时间1h。制备的黄连解毒固体分散体性质稳定,盐酸小檗碱的平均含量为12.98mg/g,90min时溶出度均可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8.
雄蚕蛾营养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及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高效提取雄蚕蛾的营养活性成分,在比较不同方法提取雄蚕蛾营养活性成分的效果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乙醇提取雄蚕蛾粉营养活性成分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饲养雄蚕品种获取的雄蚕蛾为原料,采用乙醇浸泡30 d的提取方法,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总酚和总黄酮的溶出率最高;自制雄蚕蛾粉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30 min后,上述营养活性物质的溶出率次之,而用乙醇直接提取的溶出率最低。优化乙醇提取雄蚕蛾粉营养活性成分的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5%,原料质量浓度50 g/L,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70℃。虽然采用乙醇浸泡雄蚕蛾的方法溶出的营养活性物质最多,但以雄蚕蛾粉为原料,采用优化的乙醇浸提工艺技术更适用于规模化生产雄蚕蛾营养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9.
氟苯尼考可溶性粉的研制及溶出度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低聚糖类辅料A并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氟苯尼考可溶性粉.取氟苯尼考100 g,辅料A 900 g,喷雾干燥制成规格为50 g∶ 5 g的氟苯尼考粉剂.喷雾干燥得到的可溶性粉的溶出速率和溶出百分率明显高于物混物,其溶出率为99.05%,分别是氟苯尼考原料干燥品(溶出率30.34%)和氟苯尼考原粉(溶出率2.35%)的3.26倍和42.15倍,使氟苯尼考的水溶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研究截短侧耳素的萃取和结晶。截短侧耳素闪蒸粉分别用甲醇、乙醇和K酮在20℃、40℃和60℃条件下萃取,萃取时间60min,比较萃取率;60℃的K酮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50℃、45RE和40℃,加入晶种保温3h,然后以5-8℃/h的速度降温至0℃,然后保温2h,离心获得晶体,50℃干燥1h,获得截短侧耳素粉,分析干燥失重、含量、杂质和收率。K酮在60℃时的萃取率最高,均值为92%;40℃加入晶种保温3h获得产品收率最高95.01%。K酮为更加理想的截短侧耳素萃取剂,萃取温度60℃,晶体成长的第一过程选择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