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牛氢氰酸中毒是由于牛食入或者过食含有较多氢氰酸衍生物氰甙配糖体的高梁幼苗、玉米幼苗、木薯、三叶草等牧草,特别是高梁和玉米再生幼苗,在胃内由于酶的水解和胃酸作用,产生游离的氢氰酸,造成牛氢氰酸中毒。笔者在工作实践中诊治了数十例牛氢氰酸中毒病例,它们大都是黄牛因为过食高梁幼苗和玉米再生幼苗,而引发牛氢氰酸中毒,其中1例,  相似文献   

2.
2004年9月23日,武威市凉州区某奶牛场的青年牛群,在放牧中突然全部发病,当场死亡1头,重症6头,经抢救治愈4头,前后共死亡3头。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流行病学检查、病理变化以及化验室检验等综合分析,确诊为高粱幼苗氢氰酸中毒。由于该病发病急,死亡快,少数重症病畜来不及抢救便死亡,往往造成严重损失。现将诊治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牛氢氰酸中毒是由于牛食入大量的含有较多氢氰酸衍生物氰甙配糖体的植物或青绿牧草,使其在胃内由于酶的水解和胃酸作用,产生游离的氢氰酸,从而,造成牛氢氰酸中毒.该病发生急,病程短,一旦发病,如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短时间可使病牛窒息死亡,本文笔者对一起牛过食玉米再生苗引发氢氰酸中毒病例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诊断与治疗情况进行了介绍,与同行进行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4.
李建新 《北方牧业》2005,(18):20-20
<正>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某奶牛场的青年牛群,在放牧中突然全部发病,当场死亡1头,重症6头,经抢救治愈4头,前后共死亡3头。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变化以及化验室检验等综合分析,确诊为高粱幼苗氢氰酸中毒。由于该病发病急,死亡快,少数重症病畜来不及抢救而死亡,往往造成严重损失。现将诊治情况汇报如下。1 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每年夏、秋季节,不少人以玉米幼苗、高粱苗、南瓜蔓等饲喂猪、牛等家畜,他们说:“间下庄稼苗,猪的好饲料。”但往往由于食用嫩苗过多,而导致猪、牛肠胃功能紊乱以至死亡。 为什么猪、牛食用了新鲜玉米苗等会发生中毒死亡呢?科学分析证明,在这些幼苗茎叶中含有一种叫氰酸类配糖体的毒素,当家畜食用了这些幼苗后,在酶和胃酸的作用下,而转化为剧毒物质一氢氰酸。氢氰酸能干扰酶对细胞呼吸的氧化过程,使家畜呼吸中枢细胞  相似文献   

6.
牛氢氰酸中毒是由于牛食入或者过食含有较多氢氰酸衍生物氰甙配糖体的高梁再生苗、玉米再生苗、木薯等牧草,特别是高梁和玉米再生苗,在胃内由于酶的水解和胃酸作用,产生游离的氢氰酸,造成牛氢氰酸中毒。笔者在工作实践中诊治了数10例牛氢氰酸中毒病例,它们大都是因为黄牛过食高  相似文献   

7.
正作者最近诊治一例误将地里玉米苗饲喂自家奶山羊引起氢氰酸中毒病例,氢氰酸中毒是由于羊采食或饲喂含有氰苷配糖体的植物,在体内水解成氢氰酸,引起以呼吸困难、震颤、痉挛和突然死亡为特征的一种中毒性缺氧综合征。现报道如下,供同行参考。1发病机理高粱、玉米等禾本科植物的幼苗和青叶中含有氰苷,当羊采食这些植物幼苗和青叶后,氰苷可在体内胃酸和生物热的共同作用下水解为氢氰酸。氢氰酸属于剧毒物质,在体内可引起动物呼吸困难、震颤、痉挛等中  相似文献   

8.
正猪采食了玉米和高粱幼苗等还有大量氰苷类物质的饲料,这些氰苷类物质能在体内经酶的水解生成氢氰酸,从而引起猪的氢氰酸中毒。2015年6月初笔者诊治一例猪氢氰酸中毒病例。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普兰店市大谭镇王姓养猪户,生猪存栏20头,其中母猪  相似文献   

9.
秋后,收割了的高粱、玉米茬返青,有些农户将返青的高粱、玉米幼苗割去喂牛、羊,其实,这是很危险的,牛、羊采食了高粱、玉米幼苗极易发生氢氰酸中毒,诸农户务必慎重。因为,高粱、玉米幼苗中含有一种产氰的配糖体,牛、羊采食后,在氰醣酶的作用下,便会很快在体内水解出配糖体部  相似文献   

10.
1中毒类型 氢氰酸中毒。猪采食了含有氰甙的植物,如高粱幼苗、玉米幼苗、亚麻叶等,在体内氰醣酶的作用下会产生氢氰酸而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11.
正氢氰酸中毒是家畜通常因喂食大量富含氰苷糖苷的植物或籽实如高粱、玉米幼苗、亚麻籽、杏叶等而引起以呼吸困难、震颤、惊厥综合征的组织中毒性缺氧症为特征的中毒。1病因氢氰酸以甙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为一种配糖体,常与氢甙水解酶同时存在氢甙本身无毒,只有由酶水解后而生成氢氰酸才具有毒性。高粱及玉米的新鲜幼苗,尤其再生苗含氰苷更高,木薯、亚麻叶、亚麻子饼、苦杏仁等含氢甙较多,家畜采食后可引起中毒。氰甙通过  相似文献   

12.
在农村,每年夏、秋季节,不少人以玉米幼苗、高粱苗、南瓜蔓等饲喂猪、牛等家畜,但往往由于食用嫩苗过多,而导致猪、牛肠胃功能紊乱有的甚至死亡。为什么猪、牛食用了新鲜玉米苗等会发生中毒死亡呢?科学分析证明,在这些幼苗茎叶中含有一种叫氰酸类配糖体的毒素,当家畜食用了这些幼苗后,在酶和胃酸的作用下,而转化为剧毒物质——氢氰酸。氢氰酸能干扰酶对细胞呼吸的氧化过程,使家畜呼吸中枢细胞因为缺氧而停止交换功能,进而发生组织缺氧;与此同时,又因其血红蛋白携氧能力增高,进而使静脉血液呈鲜红色。从而造成家畜窒息使中枢麻痹而死亡。发生…  相似文献   

13.
时下,常见到各地养殖户用玉米、高粱幼苗喂牛、羊、猪造成死亡的报道,十分痛心。   原来,高粱嫩叶、玉米幼苗、亚麻叶、亚麻饼、木薯和枇杷叶等含有氢氰酸为主的配糖体——氰甙,在胃和胃酸的作用下,水解后迅速生成有剧毒的氢氰酸,作用于神经系统,并阻碍组织的氧化过程,多吃可引起中毒。氢氰酸具有桃核臭味,遇热极易挥发而形成氰化氢,气体毒性往往比盐类的毒性更大,约能增强两倍左右。中毒多见于牛、羊、猪,常为急性。   家畜中毒后,起初兴奋不安,流涎。不久精神不振,心跳、呼吸加快。牛常吼叫,两眼直视,四肢肌肉发抖,…  相似文献   

14.
<正>氢氰酸中毒,是猪采食了富含氰甙的植物,如高粱幼苗、亚麻籽、杏叶等后,在体内经过酶和胃内盐酸的作用而产生游离氢氰酸,引发中毒。主要表现为发病突然、呼吸困难、震颤、瞳孔扩大、肌肉痉挛、惊厥综合征的组织中毒性缺氧症。中毒常呈急性或最急性,快者30分钟内死亡。1基本情况2013年9月份,我市城关镇某散养户饲养的20头育肥猪,陆续死亡7头,其余猪均表现程度不同的流涎、流泪、易惊及呼吸道症状。仔细观察发现,死亡  相似文献   

15.
《江西饲料》2000,(5):36
时下,常见到各地养殖户用玉米、高粱幼苗喂牛、羊、猪造成死亡的报道,十分痛心.原来,高粱嫩叶、玉米幼苗、亚麻叶、亚麻饼、木薯和枇杷叶等含有氢氰酸为主的配糖体--氰甙,在胃和胃酸的作用下,水解后迅速生成有剧毒的氢氰酸,作用于神经系统,并阻碍组织的氧化过程,多吃可引起中毒.氢氰酸具有桃核臭味,遇热极易挥发而形成氰化氢,气体毒性往往比盐类的毒性更大,约能增强两倍左右.中多见于牛、羊、猪,常为急性.家畜中毒后,起初兴奋不安,流涎.不久精神不振,心跳、呼吸加快.牛常吼叫,两眼直视,四肢肌肉发抖,腹部有痛感.后期全身衰弱,呼吸困难,步态不稳,体温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倒地抽搐而死.死后血液鲜红,凝固不良.防治办法:①牛迅速静脉注射5%~10%硫代硫酸钠30~50mL,或1%~2%美蓝水溶液;②可用5%亚硝酸钠50mL、10%葡萄糖液500~1000mL,混合,马、牛1次静脉注射;对症疗法:衰弱时皮下注射苯甲酸钠咖啡因或尼可刹米;④尽可能不让牛、羊吃高粱、玉米幼苗,如需饲喂,可配合干草饲喂,量还不能多. (汪志铮)  相似文献   

16.
杨艳玲 《兽医导刊》2016,(16):198-198
家畜采食某些植物的幼苗(如高粱幼苗、玉米幼苗、亚麻叶、三叶草、木薯等),其内含有氰甙,尤其再生苗中氰甙含量更高。氰甙入胃后经酶的水解和盐酸的作用而产生游离的氢氰酸以致引起中毒。家畜氢氰酸中毒的主要特征为伴有呼吸困难、震颤、惊厥,组织中毒性缺氧症。反刍兽最敏感,马、猪次之。  相似文献   

17.
1氢氰酸中毒 牛采食含糖苷丰富的高粱、玉米及亚麻仁和大量豌豆、蚕豆后,其中氢氰酸释放后引起中毒,由于氰化物使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二价铁离子变为三价铁离子,使其不能还原为二价铁离子,因而血液运送来的氧无法给组织细胞利用,血液仍为鲜红色,可视黏膜仍红润,但动物呼吸极度困难。中毒动物发病极快,最急性者跳跃几下,惨叫后倒地死亡。病情发展缓慢者从采食到死亡仅20分钟。  相似文献   

18.
春季是新嫩叶萌发的季节,而高粱幼苗、玉米幼苗、桃树或橡树等的茎叶,木薯、亚麻、豌豆、蚕豆、三叶草等植物,含有较多的氢氰酸的衍生物氰甙配糖体,牛如果大量采食,极易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19.
<正>牛羊氢氰酸中毒,是牛羊采食了富含氰苷的植物如高粱幼苗、青西红柿等后,在体内经过酶和胃酸的作用而产生游离氢氰酸,引发中毒。1病因采食富含氰甙的植物,包括高粱及玉米的新鲜幼苗,尤其再生苗含氰苷更高,青西红柿、亚麻叶、亚麻籽饼、马铃薯幼芽等。2临床症状病畜初期咳嗽,体温升高,呈弛张热型,高达40℃以上;呼吸浅表、增数,呈混合性呼吸困难。叩诊胸部有局灶性浊音区,听诊肺区有捻发音。呈现间歇热,体温升高至41.5℃;咳嗽,呼  相似文献   

20.
△氢氰酸中毒 家畜因采食高粱、玉米苗和亚麻籽等含氰苷配糖体的饲料引起的中毒叫氢氰酸中毒。 1.5%的亚硝酸钠,马、牛各40毫升,猪、羊各2~5毫升,静脉注射。然后再注入5~10%的硫代硫酸钠,牛100~200毫升,猪20~60毫升。 2.硫代硫酸钠液,给牛瘤胃注射,每隔1小时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