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作物模拟技术在小麦栽培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阐述了作物模拟技术的内容及其在小麦栽培中的应用 ,论述了小麦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的原理 ,分析了小麦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中常年决策、当年决策的功能与机理。将作物模拟技术与小麦栽培学相结合 ,可克服传统小麦生产管理决策的滞后性与非动态性 ,使其向动态、定量、目标与优化方向发展 ,实现智能化、精确化与科学化管理 ,促进农业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选用优化栽培、轻简栽培、两段优化栽培和常规栽培4种晚稻栽培模式,在2个施缓释氮量的处理(折合纯氮分别是0、180kg/hm2)下,研究了栽培模式对超级杂交晚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纯180kg/hm2条件下,两段优化栽培表现为产量最高,分蘖速度快,茎蘖数栽培幅度大,LAI和干物质积累量大,氮肥利用率高;其次为优化栽培,轻简栽培最小,但两段优化栽培生育期较长.优化栽培和轻简栽培生育期较适中.在不施氮水平下,也有相同的趋势.因此,超级杂交晚稻较优的栽培模式是两段优化栽培和优化栽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优化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和资源利用率的影响。【方法】试验以常规栽培为对照(CK),设置耕层优化模式(T1),冠层优化模式(T2),行距配置优化模式(T3),耕层+冠层优化模式(T4),冠层+行距优化模式(T5),耕层+行距优化模式(T6),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叶面积、干物质积累、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优化栽培方式有助于增加水稻叶面积、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产量,其中以耕层+冠层优化模式的产量最高,比对照高出19.20%,其次是耕层+行距优化模式,产量比对照高出13.92%。【结论】优化栽培模式能够增加水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提高光温水利用效率最高,耕层+冠层和耕层+行距优化模式的效果较好,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试验设计方案在农业优化栽培技术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常用的二次旋转回归设计的预测值误差特性,找出了此设计的合理预测区间,根据农业优化栽培试验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优化栽培试验设计方案,该设计在各因子取值区域边沿的预测值方差较原设计可降低90%以上。  相似文献   

5.
崂山绿茶大棚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崂山绿茶的大棚栽培,可提早茶叶上市时间,提高经济效益,优化产业结构。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茶树大棚栽培的品种选择、大棚建造、棚内环境调控及茶园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选择海拔800 m以上地区,对夏花菇栽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选用中偏高温香菇菌种武香1号,利用高棚层架栽培模式,同时采取优化管理措施可收到较大的经济效益,为周年栽培花菇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花生高产栽培试验,总结出高产优化栽培技术。要获得300kg/667m2以上产量,其最佳栽培措施组合为:保持基本苗2万/667m2,施纯N 10kg/667m2,P2O5 6kg/667m2,K2O 12kg/667m2,CaO 4kg/667m2,尤其注意钙肥的施用。优化栽培产量可比传统习惯栽培增产9.20%,含油量提高1.1%,品质达到优质标准,增加收入279元/667m2。  相似文献   

8.
棉花优化成铃栽培理论是我国棉花栽培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理论之一,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棉花实现高产量、高质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为进一步探究棉花优化成铃栽培理论提供了动力,推动该理论不断为棉花的优质高产量等产生了积极影响。文章通过概述棉花优化成铃栽培理论并分析其新发展趋势,探究了棉花优化成铃栽培理论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超级杂交稻的优化(稀植、结构施肥)栽培试验于2002-2004年在长沙进行,以比较不同栽培方法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及物质生产的影响。以两优培九为材料,并以汕优63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两种栽培法,两个供试品种的产量表现不同,其中两优培九采用优化栽培单产为8.20~10.37t/hm2,比传统栽培增产显著。主要表现为有效穗多,而结实率、千粒重、穗实粒等产量因子差异不明显。汕优63采用优化栽培单产比传统栽培减产0.37%~8.8%。两种栽培方法间的茎蘖发生动态和单株分蘖数存在极显著差异,两组合单株分蘖数优化栽培比传统栽培分别多110.36%和110.64%,但由于移栽密度不同,两种栽培方式间的单位面积分蘖数没有明显差异。两优培九采用优化栽培的在各个生育时期,植株体内的含氮量比传统栽培的高。  相似文献   

10.
番薯是常见的农产品资源之一,随着新时期国内农产品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优化农产品栽培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为番薯的栽培管理质量优化提供有利支持。本文对番薯的栽培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状态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制定了优化番薯栽培及病虫害管理质量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1.
软化姜芽无污染,无公害,香甜脆嫩,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我们采用地窖避光、控制温湿良等简便易行的技术措施进行优化栽培,生产周期短(一般姜种上床后40天可采收),效益高(每10平方米年产5茬,纯收入达5000元),可四季栽培,周年应市,是农家致富的好门路.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及时做好水稻搁田工作,实施质量优化栽培,可确保水稻获取高产。笔者介绍了水稻搁田蹲苗的作用、适期和标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冰寒 《农技服务》2002,(9):12-12,17
<正> 软化姜芽香甜脆嫩,营养丰富,无污染、无公害,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我们采用地窖避光、控制温湿度等简便易行的技术措施进行优化栽培,生产周期短(一般姜种上床后40天可采收),效益高(每10平方米年产5茬,纯收入超 5000元),可四季栽培,周年应市,是农家致富的好门路。具体方法是: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产棉大国,在棉花栽培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定的栽培技术理论,优化成铃栽培理论就是其重要理论之一,为实现棉花高品质、高产量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探究棉花优化成铃栽培理论,确保该理论对棉花品质、产量产生积极影响,通过概述棉花优化成铃栽培理论、阐述其新发展历程,以期达到研究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正> 春萝卜是渡淡补缺的优良蔬菜品种,具有栽培容易、成本低、效益高等优点。近年来,为优化大棚栽培蔬菜的品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我们进行了大棚春萝卜高产优质栽培试验,每667m~2可产春萝卜3000kg以上,产值达5000余元,改变了我地不种植春萝卜的习惯,颇受菜农欢迎,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品种选择 选择优良春萝卜品种是高产高效栽培的基础。目前适宜栽培的春萝卜品种以  相似文献   

16.
日光温室土垄蓄热保温性能提升的构建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日光温室存在的冬春季低温危害问题,为了提高栽培垄的蓄热保温能力,本试验研究了垄宽、垄坡度、覆膜及土壤含水量对土垄蓄热保温性能的影响,以优化栽培垄的构建参数。结果表明,土垄构建参数的优化可有效提高土垄根区中心温度。在覆膜条件下,与对照土垄相比,土垄上下截面宽度分别是17、37 cm,坡度为63°,土壤含水量为6%或15%时,土垄的蓄热保温能力较高,可增加根区温度,有利于植物抵御环境的低温胁迫。  相似文献   

17.
<正> 青蒜食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食的主要保健蔬菜之一。同时生长期短,栽培简便。若通过早秋优化栽培,既可堵缺补淡,又可增添秋菜花色品种。667m~2产值可达4000元左右,经济效益极为显著。其高效优化栽培技术如下:1选用早熟品种。一般生产上常用品种均可作为青蒜栽培,但以发芽快的紫皮蒜为好。如叶、薹兼用型早熟品种"二水早"、"三月黄"等,不仅苗期耐寒,生长速度快,且上市早、产量高、口味佳,尤其在低温条件下,生长速度明显优于其它品种。2播前种蒜处理。大蒜为耐寒性  相似文献   

18.
杨梅园自然生草对土壤肥力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生草栽培,尤其是低矮的草类植物,是提高杨梅园土壤肥力、提升果实品质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自然生草栽培,可明显增加杨梅园植物多样性,提高土壤肥力,单果重、单株产量与商品果率均明显增加,且以半自然生草栽培的杨梅果实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分别为10.82%,12.12%。杨梅园自然生草栽培丰富了物种多样性、提高了土壤肥力、优化了果实品质,为杨梅果品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合理利用油茶饼粕,将油茶饼粕用于代料栽培平菇。本研究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方法,以生物学效率为指标,在筛选得到基础栽培配方和限定配比的基础上,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及响应面优化分析,获得优化配方。结果表明:油茶饼粕16.1%、棉籽壳34.5%、木屑37.4%、糖1%,石膏粉1%为最优配方,其生物学效率预测值是103.565%,生物学效率实测值是(100.84±3.07)%,与预测值基本一致,且重复性好。优选出的配方可用于油茶饼粕代料栽培平菇,有利于提高平菇的产量和节约成本,为油茶饼粕的合理利用和平菇栽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会宁县进行了旱地鲜食籽瓜7种起垄覆膜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籽瓜折合产量以全膜垄上微沟栽培模式最高,为52 933.3 kg/hm~2,较半膜平铺(CK)增产26.03%。采用全膜垄上微沟栽培鲜食籽瓜,不但可缩短其生育期,及早上市,而且该栽培方式的集雨保墒效果最好。因此综合考虑认为全膜垄上微沟栽培方式是会宁县旱地鲜食籽瓜最佳的优化覆膜方式,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