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218-220
精准扶贫工作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必然要求,但目前农村精准扶贫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或难点,主要表现为贫困对象识别不准,扶持方式方法不够科学,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机制。要有效实现精准扶贫,应该将政府扶贫、市场扶贫和社会扶贫有机结合,根据不同的贫困类型采取不同的扶贫措施并进行动态管理,同时还必须健全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精准扶贫已成为党的十八大后农村贫困治理工作的重要措施。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性较大,尤其是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这些因素对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深入分析不同地区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情况,以广西玉林和广东湛江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东西部贫困区为例,从精准识别方式、精准扶贫资金来源与使用效率、精准帮扶具体措施等开展政策实施的区域差异性比较研究。基于宏观经济发展程度、地理环境资源、主观思想意识的不同因素,分析政策实施方式的差异现状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动态管理、增强精准扶贫的造血功能、完善"第一书记"工作机制、健全精准扶贫成效的第三方考评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8):130-131
精准扶贫和粗放扶贫相对应,是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环境、不同贫困状况的人口,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进行精确识别、帮助、管理的治贫方式。中国扶贫的进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就。但是长期以来贫困地区人口数目不确定、贫困程度和贫困原因不明、扶贫措施没有针对性、扶贫资金利用率低下甚至资金去向不明和相关政策落实变形的问题尤为突出。现在正处于网络时代、信息时代,所以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确立精准扶贫中网络扶贫的战略思维观。  相似文献   

4.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乡村精准扶贫工作存在识别标准科学性较低、管理考核机制不健全、多部门协调困难、资源配置效率低等问题,要通过建立多维贫困识别机制,健全精准扶贫动态监管与目标考核体系,以及探索不同贫困地的受益机制等措施,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基于安徽省宿州市9个典型贫困乡镇的调查,在对宿州市精准扶贫现状和致贫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宿州市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宿州市精准扶贫效果显著,形式日益多样,但任务仍然艰巨;影响贫困发生率的既有宏观方面的经济水平与自然灾害因素,也有微观层面的健康、文化程度、资金、技术等因素;宿州市精准扶贫面临管理不完善、基础条件差、扶贫效率低、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应从完善精准扶贫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扶贫形式以及加强技能培训和产业支持等方面改进现有扶贫工作,促进扶贫任务的更好完成。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发展,农村老年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依然存在,精准健康扶贫仍然面临着严峻任务。为精准把控农村贫困老年人精准健康扶贫现状和问题,采取实地和在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河北、山东、湖南等省部分地区农村老年人开展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农村贫困老年人精准健康扶贫中,存在农村贫困老年人对健康扶贫缺乏了解、健康扶贫工作精准性不够、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创新健康扶贫的做法,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贫困老年人精准健康扶贫路径,以有效、科学、有序地化解精准健康扶贫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在精准扶贫方面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集中表现在精准识别、精准扶持和精准考核三个方面。对此,应从改革贫困标准的制定方法,完善精准识别机制;制定合理帮扶措施,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建立精准扶贫的考评反馈机制,提升精准扶贫整体成效,保证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8.
贫困与反贫困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课题。中国坚持政府主导推动减贫事业,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精准扶贫理论、组织和制度等方面的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精准扶贫道路,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文章深入剖析了川西北高原藏区精准扶贫面临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统筹、精准识别、稳定脱贫问题、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等实践困境,提出了解决川西北高原藏区贫困问题应采取的对策主要是建立扶贫产业收益分享机制、构建精准扶贫大数据与救助机制、统筹扶贫规划与稳妥推进脱贫攻坚,以实现高原藏区稳定脱贫。川西北高原藏区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推进脱贫攻坚进程,对于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坦桑尼亚仍然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其致贫原因与如今系统的反贫困制度设计和丰富的反贫困经验值得思考与探索。本文以坦桑尼亚反贫困为例,以世界银行的数据为依据,统计分析得出其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贫富差距大、减贫效果不显著的现状。同时,分析了坦桑尼亚贫困仍然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经济发展滞后、科学技术教育落后、因病致贫极为普遍和性别歧视加重贫困程度。结合坦桑尼亚贫困现状与原因,梳理其反贫困的历程和举措后认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中的农业国家,不能只重工业发展轻乡村发展,需要城乡统筹,通过持续有效的顶层制度设计与实施、精准可行的减贫方式与方法、投入稳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协调平衡的输血减贫与自我造血致富相结合,其减贫制度设计及理念与中国现如今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贫困形势不断变化,我国逐步确立更加完善的精准扶贫体系。光伏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凭借其独特性成为地方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安徽省金寨县作为光伏扶贫示范县,充分利用其光照条件,开展光伏扶贫新产业,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帮助当地贫困户进一步脱贫,为安徽乃至全国因地制宜开展新型产业扶贫提供了可供复制与推广的样板。基于此背景,文章在研究光伏扶贫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金寨县参与光伏扶贫项目贫困农户进行实地调查,分析金寨县光伏扶贫项目成效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对策建议,从而助力地方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11.
韩莹  郑祥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5):198-200,224
立足于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以多维贫困为基础,建立多维贫困识别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绵阳市7个县市区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论文结合农村贫困农户扶贫"精准扶贫""精准识别"实际,从绵阳市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出发,探索当前扶贫的不足之处,并对绵阳农村贫困户普遍贫穷的因素进行了讨论,从多维度阐述了绵阳地区农村农户发生贫困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问题提出了应从多维度识别贫困、完善动态机制以及因地制宜地建立贫困识别体系等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精准扶贫的主战场在农村,甘肃省是我国最贫困的省份,平凉农村则是甘肃省贫困重灾区,其贫困问题多,贫困程度深。通过对平凉贫困农村社会现象各个方面的阐述,探究了形成平凉农村贫困的原因。根据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结合甘肃省精准脱贫精神,提出了平凉农村精准脱贫致富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为平凉农村实现脱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就是根据生活环境、家庭情况对扶贫对象采取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确配置扶贫资源。要做到“精准扶贫”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必须廉洁高效地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扶贫要做好精准监督,在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要瞄准贫困对象,务必保障扶贫资金用在贫困户身上,用在正确方向上,避免出现优亲厚友、侵占扶贫款等腐败问题,真正帮助贫困民众脱贫。因此,为确保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顺利的开展,监督工作尤为重要。以H县为例,对H县扶贫资金投入、脱贫情况以及扶贫领域中腐败问题的监督问责情况进行了调研,就精准扶贫中的问题,出现腐败问题的原因,以及纪检监察角度提出了扶贫领域解决问题的方法举措。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国扶贫发展历程的分析,认为扶贫关键在于"扶"。扶贫要通过提高生产力要素数量与品质、改善生产关系才能完成,通过提高生产力实现脱贫目标才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切实可行的扶贫方式。贫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扶贫也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采取不同的方式。中国扶贫工作已经发展到精准扶贫阶段,精准确认、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的思想理念已经贯穿于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未来,扶贫工作应坚持精准培植扶贫生产力的发展道路,从致贫原因入手,通过建立科学、全面、开放的扶贫信息系统及控制机制,将各种扶贫资源有针对性地整合,形成适用不同情况的强大生产力,从而实现脱贫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探求不同时期农村家庭致贫原因与扶贫政策的有效性,从而反映出相应精准扶贫政策的必要性。研究发现,家庭人口数量、拥有工作的成年人数量、家庭拥有的农业机械用具数量总和以及家庭拥有的商业用具数量总和四类在2004、2006、2009及20011年的分析中,均与贫困的发生具有关联。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在2006年与2011年的分析中与贫困的发生具有关联性。基于所用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精准扶贫政策的必要性,为实施全面脱贫应贯彻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落实好计划生育、继续就业促进政策、坚持行业扶贫。  相似文献   

16.
精准扶贫需要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所以,分析贫困地区以及贫困农户的致贫原因就成为精准扶贫政策是否精准贯彻并见成效的前提和基础。调研中发现,样本村落的贫困主要是因为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基础建设、人力资源、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共同作用而导致;个体农户的贫困案例中,因病因残致贫、缺乏教育致贫是主要原因。当地脱贫攻坚工作主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对照需求精准落实帮扶措施。  相似文献   

17.
精准扶贫旨在精准识别、精准管理,最终实现精准脱贫。精准识别需要将贫困人口根据其致贫原因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贫困情况精准确定脱贫方案,在此过程中扶贫资源信息与扶贫需求信息的对接可以调动帮扶与被帮扶双方的能动性,便于形成有效的帮扶措施。通过对山东省17个地市的实地抽样调查,对精准扶贫资源信息和精准扶贫需求信息现状进行分析,从扶贫供给者和扶贫需求者两个维度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为制定有效的精准帮扶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贫困户、非贫困户与村干部是精准扶贫工作的直接受益者、观察者和参与者,运用Logit模型和ISM方法分析其对政府精准扶贫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并探究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层次结构,最终提取出8个显著影响因素:被调查者的身体状况、贫困标准合理性、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贫困准入机制、贫困户信息卡、贫困退出机制、扶贫管理机构、乡镇扶贫信息管理网。最后提出政府应该设定合理的贫困标准,建立动态的贫困准入和退出机制,以乡镇为单位建设完善的扶贫信息管理网,对每一个贫困户建档立卡,动态监管扶贫资源使用情况的发展方向及措施。  相似文献   

19.
贫困是由多种多样的原因形成的,"能力贫困"是重要的原因。精准扶贫以提升发展能力为重点,是对传统扶贫实践突破和创新的治贫方式。发展能力的提升对解决深度贫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能力贫困"这个视角研究精准扶贫问题,旨在为精准扶贫做点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对2017年陕西省岚皋县滔河镇的精准扶贫统计数据进行了AF多维贫困分析。结果显示,滔河镇贫困人口呈现多维贫困、老龄化、病残多、文化程度低的特征。从2013年以来滔河镇扶贫来看,扶贫措施呈现出由单一向多维方式转变、贫困识别精准和投入资金巨大等特点。同时存在着产业扶贫缺乏可持续性、扶贫资金利用效率低、脱贫指标单一和扶贫信息登记缺乏动态性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