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明黄土高原地区苹果优质高效生产的负载量与灌溉量的关系。【方法】以9年生短枝富士苹果树为研究对象,试验设3种负载量:低负载T1(2果·cm-2主干横截面积)、中负载T2(4果·cm-2主干横截面积)和高负载T3(6果·cm-2主干横截面积),及6个灌水梯度:W0(0)、W1(40%ETc)、W2(60%ETc)、W3(80%ETc)、W4(100%ETc)和W5(120%ETc)。研究负载量与灌水处理对苹果生长、叶面积指数、光合特性、品质、产量及灌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在相同负载量条件下,随着灌水量的减少,新梢生长长度和叶面积指数LAI逐渐降低,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日均值均会随灌水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随着负载量的增加,新梢生长长度显著降低(p<0.05),其他无明显变化。负载量和灌水量对苹果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简称IWUE)有极显著影响,各处理以T3W4产量最高,T1W1处理产量最低;T3W1处理的IWUE最大,T1W5处理最小。【结论】回归分析表...  相似文献   

2.
以厚皮甜瓜"西州蜜25号"为试材,对4个灌水量(W1:7.5 mm;W2:15.0 mm;W3:22.5 mm;W4(CK):30.0 mm)下,甜瓜各生育期0~60 cm土壤水分动态进行监测,结合作物产量分析甜瓜水分利用效率,同时对植株干物质量及甜瓜果实的品质进行测定,以期为探求灌水量对华北地区设施甜瓜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耗水特征及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灌水量与耗水量呈线性正相关,耗水量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耗水量与WUE呈线性负相关.W3产量最高,高于对照4.6%;随着灌水减少,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高,与CK相比增高56.81%~84.81%.降低灌水量,甜瓜各个生育期耗水强度显著降低,同时增加对土壤贮水消耗;品质综合评价指标随灌水量增高先增高后降低,W2品质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综合考虑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条件下,华北地区设施厚皮甜瓜选择每次灌溉15.0~22.5 mm为宜.  相似文献   

3.
以西葫芦品种"绿优"为试材,在日光温室中,灌溉定额为629.87 mm,设置2个灌水频率(高频2 d 1次和低频7 d 1次)和2个施氮量(高氮565 kg·hm-2和适氮375 kg·hm-2)水平,4个处理分别为:低频适氮(处理Ⅰ)、高频适氮(处理Ⅱ)、低频高氮(处理Ⅲ)、高频高氮(处理Ⅳ),分析不同处理对西葫芦的影响,为明确科学合理的灌水频率和施肥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下,高频灌水处理的西葫芦的叶面积大小、干物质积累、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低频灌水处理。在定额灌水量下,灌水频率对西葫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程度大于施氮量;在适氮水平下,西葫芦产量对于灌水频率敏感,高频灌水较低频灌水产量增加13.90%,而对于高氮处理,提高灌水频率,产量增加不显著,产量对灌水频率增加的敏感程度低。整个生育期,高频灌水处理土壤保持较好的土壤含水率,减少了深层下渗,降低了西葫芦的耗水量。综合各指标表明,处理Ⅱ处理Ⅳ处理Ⅲ处理Ⅰ。处理Ⅱ灌水处理更有利于西葫芦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推荐最佳温室西葫芦田间管理的灌水频率和施氮量为处理Ⅱ。  相似文献   

4.
以礼品西瓜为试材,分析了不同灌水处理对2种礼品西瓜产量、耗水规律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降雨条件下,在播种前、伸蔓期和果实膨大期对2种礼品西瓜进行适当补水,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25 190.22kg/hm~2和23 982.22kg/hm~2;耗水量最低,分别为243.86mm和243.66mm,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达到9.72kg/m~3和9.84kg/m~3。因此,生长季3次适量补水是当地礼品西瓜获取较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供水条件。  相似文献   

5.
以京育1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水、肥供应对西北地区结球甘蓝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比当地传统灌水量灌水下限降低10%灌溉(1 960 m3·hm-2)和节肥20%施肥量(氮304 kg·hm-2、磷204kg·hm-2和钾72 kg·hm-2)处理的结球甘蓝VC、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硝酸盐含量较低,均显著优于当地传统灌溉施肥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氮素表观利用效率最高;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为91、132 t·hm-2,虽然与当地传统灌溉施肥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有节水节肥、保护环境的优势。综合评价,比当地传统灌水量灌水下限降低10%的灌溉和比当地传统施肥量节肥20%的施肥组合为较适宜当地结球甘蓝生长的水肥供应方案。  相似文献   

6.
采用番茄叶面积指数模型结合水分吸收模型计算番茄植株每日需水量的方法,研究不同灌水量(CK,经验型灌水量;W1,模型计算灌水量;W2,低于模型计算15%灌水量;W3,低于模型计算25%灌水量)对日光温室基质袋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植株的株高、茎粗、果实横径、光合速率和地上部干质量等随灌水量的减少呈下降趋势;对照的单株产量最高,为4.66kg,分别比W1、W2和W3处理增产4.3%、23.3%和47.9%,但与W1处理差异不显著;适宜降低灌水量可增加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及VC含量,果实品质提高,其中W3处理最优,W1处理次之;W1处理的水分利用率最高,为51.76kg·m-3,分别比对照、W2和W3处理高出10.3%、0.6%和5.9%。在本试验条件下,W1处理在保证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该复合模型适合日光温室基质袋培番茄水分管理应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灌水量对设施番茄产量和耗水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宁夏中东部干旱地区设施番茄需水规律,在宁夏盐池进行了小区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番茄产量和耗水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番茄的耗水量不同,平均耗水量为1.31~3.73 mm/d;开花坐果期耗水量最大,达到7.31 mm/d;不同灌水量处理对番茄的茎叶、根的生物量及产量有显著的影响,灌水量为375 mm时产量达138 108 kg/hm2,比对照(灌水75 mm)增产75%,达到显著水平,水分利用率达到1.60 kg/m3,并初步制定了适合该地区设施番茄栽培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8.
不同灌溉方式下果园土壤水分分布规律及合理灌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矮化密植"工藤富士"苹果树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滴灌和痕量灌溉对比试验,研究2种不同灌溉方式及痕量灌溉2种不同灌水定额下,果园土壤水分的分布规律以及灌溉水的利用率,并结合果树实际水分需求,确定合理的灌溉方式、灌水定额、灌溉频率。结果表明:灌水量相等情况下,痕量灌溉的灌溉水利用率高于滴灌;苹果树痕量灌溉适宜的灌水定额为12L·株-1,流量0.2L·h-1,灌水频率约3~4d一次。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宁夏南部山区自然降水条件下露地青花菜的最佳补灌灌溉方案,采用大田田间对比试验,设置5个补灌水平,在宁夏原州区冷凉蔬菜基地开展补灌水平对土壤水分分布、青花菜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青花菜全生育期自然降雨主要集中在7月份,且占全生育期降雨量的78.49%,此月份无需补灌即可满足生育后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处理青花菜生育期内土层深度20 cm处土壤含水率总体表现为W5(27mm·667m-2)>W4(22.5mm·667 m-2)>W3(18 mm·667 m-2)>W2(13.5 mm·667 m-2)>W1(9 mm·667 m-2),补灌后各处理土壤含水率均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5%以上;补灌灌溉水平对青花菜花球产量性状、营养品质均有显著影响,W3处理经济总产量最高,达1524.10 kg·667 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6.28%~33.24%;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最高,W3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W1、W4和W5处理24.46%、12.20%、21.41%,W3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W135.78%,且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质量分数也较高,分别为6.26 g·100 g-1和9.57 mg·100 g-1。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青花菜膜下滴灌最优补灌方案为补灌灌溉定额为69 mm,苗期-莲座期补灌灌水2次,灌水量为33mm,莲座期-球前期补灌灌水2次,灌水量36mm,结球前期-采收期补水主要依靠自然降雨。该结果可为本区露地冷凉青花菜夏季栽培产量的积累与水资源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3年生苹果幼树进行水分调控和有机肥替代耦合试验,探寻一种促进黄土高原地区苹果树生长、提升果实产量和品质,并能提升土壤肥力的果园灌溉施肥模式。【方法】于2020—2022年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苹果试验站进行,供试材料为3年生瑞雪苹果幼树,试验设置水分和施肥2因素,其中水分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W1)、田间持水量的60%(W2)、田间持水量的40%(W3);施肥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F1)、有机肥替代氮肥20%(F2)、有机肥替代氮肥40%(F3),并设置一个对照组(CK,田间持水量的80%,不施肥),测定两年的果树生长量、果实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结果】(1)合理的有机肥替代量(F3、F2)及高、中灌水量(W1、W2)促进了两年苹果幼树株高和茎粗的生长。(2)两年果实最大产量均出现在F3W1处理,分别为0.74、4.84 kg。(3)合理的有机肥替代量(F3、F2)及高、中灌水量(W1、W2)促进了果实横径和纵径的提升,水肥耦合对两年果实的果形指数影响均不显著;合理的水肥耦合促进了两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的提升和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11.
以葡萄为试材,在日光温室条件下进行灌溉和施肥2个交互因素和3个梯度水平的试验,研究了水肥调控对葡萄生长状况、光合作用及耗水规律的影响,以期为设施栽培下果树科学合理的水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灌水、施肥及其交互关系均对葡萄的生长、光合作用及其耗水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灌水量的影响强于施肥。在I2F2和I3F3处理下葡萄长势较好,随着葡萄生育期的进行,葡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膨果期达到最大,最大值均出现在I2F2处理,Fv/Fm和Fv/Fo与光合基本参数指标表现趋势一致。膨果期是葡萄耗水量和耗水强度最高的时期,分别达251.80 mm和8.13 mm·d-1,萌芽期和花期的耗水量和耗水强度较低,耗水量分别为45.96、41.21 mm,耗水强度分别为4.55、4.58 mm·d-1。综合考虑葡萄生长、光合作用和耗水因素,I2F2为最佳的水肥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不同灌水次数对温室黄瓜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溉定额为600mm时,研究了不同灌水次数对日光温室黄瓜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灌水次数达18次时,黄瓜耗水强度整体随着生育期的延后逐渐增大,在结果盛期达到最大,随后逐渐下降;土壤贮水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水分的消耗则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少;灌水15~18次,既能满...  相似文献   

13.
以农大602辣椒为试材,利用张力计控制辣椒灌溉时期与灌溉量,分别研究膜下滴灌、膜上沟灌和膜下沟灌3种灌溉方式对日光温室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全生育期耗水量最少,辣椒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最高,水分生产效率较膜上沟灌、膜下沟灌分别提高2.04kg·m-3和1.81kg·m-3。综合耗水量、产量等因素,膜下滴灌是秋冬茬日光温室辣椒生产适宜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以农大602辣椒为试材,利用张力计控制辣椒灌溉时期与灌溉量,分别研究膜下滴灌、膜上沟灌和膜下沟灌3种灌溉方式对日光温室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全生育期耗水量最少,辣椒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最高,水分生产效率较膜上沟灌、膜下沟灌分别提高2.04 kg·m-3和1.81kg·m-3.综合耗水量、产量等因素,膜下滴灌是秋冬茬日光温室辣椒生产适宜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对马铃薯耗水规律的影响,连续2 a测定了马铃薯0~300 cm处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垂直变化、年际变化、产量及耗水量。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PM)明显改善了马铃薯开花前0~300 cm土壤的水分条件,且与裸地(CK)处理相比,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都存在显著差异,2012年和2013年PM的产量均显著高于CK,分别提高了20.64%和32.64%,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27.29%和47.37%,但处理间土壤耗水量无显著差异。因此,全膜双垄沟播是通过覆盖降低棵间蒸发来调控马铃薯的耗水过程,进而提高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对果园采用畦灌、隔行交替灌溉、交替单侧沟灌和不灌溉4种灌溉方式,分析红富士苹果树叶光合活性、新梢生长量及果实品质,从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生产效率方面评价灌溉方式。试验结果表明:与不灌水和常规畦灌相比,红富士苹果生产中采用交替单侧沟灌,没有显著降低果品产量和质量,从经济产量的形成来看,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生产效率,减少了果园生产用工,节约了生产用水,提高了灌溉收益率。  相似文献   

17.
采用称重式蒸渗仪法,在贵州省黔西南地区研究了不同修剪留茬高度对沟叶结缕草的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修剪留茬高度由3 cm增至不修剪,沟叶结缕草的耗水量由96.33 mm增至386.60 mm,水分利用效率8月份高于7月和9月,以留茬高度6cm的水分利用效率高达0.75 kg·mm-1·hm-2。因此对黔西南地区的7、8、9月的沟叶结缕草地区夏剪,留茬高度定在6 cm较为理想,既可以节水又能达到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现代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我国苹果栽培历史阶段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借鉴欧洲苹果栽培的经验,在山东省胶东地区进行现代化苹果矮化砧苹果苗密植栽培模式试验研究。采用优质2年生带分枝的矮化自根砧M9T337苹果苗建园,株行距1m×3.5m;根据土壤养分分析改良土壤;施用配制的有机质肥;结合叶分析进行追肥;行间生草;微灌设施灌水;高纺锤形整形修剪。栽植第2、3年666.7m2产量,嘎拉分别超过686kg和2146kg;富士分别超过1040kg和2853kg;澳洲青苹分别是593.3kg和2660kg;红将军较低,分别是290kg和920kg;而基砧海棠、矮化中间砧SH上的烟富3号尚未有产量。条件相同相似地区可参考进行现代苹果矮化模式栽培。  相似文献   

19.
以番茄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日光温室条件下,设置单次灌水量分别为75、150、225、300、375m~3·hm~(-2),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温室番茄的生长、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以期为番茄合理节水灌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发育指标对灌水量处理的反应具有阶段性。在番茄需水量较大的盛果期株高、Fv/Fm和光合速率显现缺水限制效应,荧光反应显现进入采收期以后,而叶片数则在第5穗果坐果到摘心前显现。灌水量与番茄产量及田间耗水量均为二次曲线关系,灌水量低于75m~3·hm~(-2)显著降低产量,低于对照26.72%;随着灌水减少,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高,与对照相比增高16.19%~121.62%。综合考虑番茄生长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等指标,秋冬茬温室番茄覆膜沟灌方式灌溉以灌水量为930~1 230m~3·hm~(-2)。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不同水氮水平对全立架露地栽培伽师瓜膨果初期挂果叶片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的影响,以期为全立架露地栽培伽师瓜的合理水氮管理提供依据。田间试验于2012年在新疆全立架栽培伽师瓜主产县岳普湖县进行,灌水定额3个水平为:5250、6750、8250m3·hm-2;施氮量3个水平为:0、225、375kg·hm-2;灌溉方式为沟灌。结果表明:全立架露地栽培伽师瓜膨果初期挂果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气孔导度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型,不同水氮水平下净光合速率的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13:00和17:00左右,光合"午休"出现在15:00左右。6750、8250m3·hm-2的灌水量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效果明显,且具有较低的气孔限制值,但8250m3·hm-2高灌水量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低于6750m3·hm-2灌水量6.7%;适宜的灌水量下,225、375kg·hm-2的施氮量可提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且程度相近。适宜喀什地区全立架露地栽培伽师瓜膨果初期挂果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水氮组合为施氮素225kg·hm-2、灌水6750m3·hm-2,其在获得较高净光合速率的同时,也有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