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小流域综合治理及坡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由此应运而生,经过数年推动与实践,全国各地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本文结合国内外小流域治理模式以及浙江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经验,形成了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河道综合整治、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农业建设、面源污染治理和监测预防为一体的措施体系,并对浙江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陇南市自2013年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来,全市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在坚持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以水源保护为中心,以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为重点,山、水、田、林、路、村、固体废弃物和污水排放统一规划,预防保护、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并重,按照"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科学布设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开启了水土流失治理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在陕西省勉县南沟门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中,以小流域为单元,坚持防治水土流失和控制面源污染并重,治理了区域水土流失,实现了生态系统良性循,改善了区域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了产业结构,达到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该文主要介绍了"十一五"以来,房山区累计治理小流域51条,提高了471km2土地的治理标准,通过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房山区实现了水源安全、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并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房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成效和管理经验进行了概述.下一步工作中,房山区将完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布局,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使各项措施持续发挥效益.提升科技水平,开创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杜霞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9):103-104,132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是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该文概述了隆德县清流河小流域的基本情况、水土流失的特征与危害以及面临的突出问题、治理思路、模式与成效,提出了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冠  张锦娟  庄景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578-4580
根据水库水源地的地形、水系特点,以小流域为单元,将污染源头和迁移途径作为落足点,提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生态农业推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水土流失治理以及景观格局优化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最后介绍了浙江省珊溪水库水源地某小流域的污染治理情况,为水库水源地保护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根据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情况,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为中心,以更好地促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目标,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结合地区水土流失现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半山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在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中,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效果与地位越来越高。利用流域内的资源优势,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有机结合土地与资源的开发,提高土地生产效率,从而避免水土流失的发生,达到促进人民富裕的目的。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方针,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对相关对策措施进行落实,这样才能促进水土流失治理的综合效果,使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得到提高。本文对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望与广大同行共同交流。  相似文献   

9.
水土流失治理是促进老西沟小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建设措施。本文从生态产业型水土保持的内涵出发,阐述了其在老西沟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应用路径,总结了生态产业型水土保持的应用效果,着力探索出一套适合小流域生态可持续型经营的水土流失治理方略,为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类似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对巴家咀库区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巴家咀库区水土流失现状,提出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解决人居环境为核心,按照“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构建具有巴家咀库区特色的水源保护、休闲观光、绿色产业、和谐宜居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是综合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村污染治理等多种治理手段及技术,最终实现小流域内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新型综合治理模式。BSPT技术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流域治理的探索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系统治理技术体系,该研究以巢湖派河支流斑鸠堰河小流域为例,将BSPT这一治理技术理念用于该小流域治理中,最终实现斑鸠堰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目标,应用实践对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在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流域健康管理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关于其治理思路和技术途径等已有众多研究和实践,但是对于研究成果的系统性梳理与分析较为欠缺.本文基于文献调研,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生态清洁小流域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群体、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近20年来与生态清洁小流域相关的科技论文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发文数量在各期刊中的分布符合布拉德福文献离散定律,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治理模式、治理分区、技术措施等方面.(2)从事生态清洁小流域研究的机构有384个,主要是水土保持相关的水行政管理部门,发文量靠前的作者多为从事水土保持管理、规划和设计的人员,尚未形成稳定且产学研融合的合著群体.(3)未来生态清洁小流域研究应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不断将新技术、新方法及新理念运用到建设实践中,构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耦合控制技术体系,结合时代背景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方针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优化措施配置,完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甘肃     
<正>甘肃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效果显著今年,甘肃省全力推进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建设,加快水土治理步伐,为改善治理区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年,全省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甘肃省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为此,甘肃省加大水土  相似文献   

14.
通过房山区两条小流域对比分析了山区小流域与平原小流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别,探讨了山区小流域与平原区小流域功能区划、治理思路和治理措施的区别,为进一步研究小流域功能分区划分、建立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和规划小流域建设治理工作奠定基础,对推进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对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运用标准样方调查法和遥感解译法调查了沙堆河小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其中包括植物群落特征及水土流失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沙堆河小流域范围内分布的主要植物群落有12种,分别为水蓼群落、白茅群落、灯心草群落、毛竹群落、杉木群落、盐肤木群落、马尾松群落、樟群落、荞麦群落、狼尾草群落、茶群落、杨梅群落;沙堆河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40.33km2,占土地总面积的45.20%,平均土壤侵蚀模数1085 t/km2·a,年土壤侵蚀总量968万吨,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因此需要对植物演替进行适度人工干预,有针对性的布局沙堆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该研究结果可为建设通沙堆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受甘肃自然条件所限,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一直是甘肃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短板和软肋,2006年水利部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试点以来,甘肃各级水土保持部门积极行动,努力探索。如何弥补这个短板?2013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甘肃省选择水资源相对丰富的陇南市两当县、成县、康县和徽县4个县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实践工作。本文以两当县马家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为例,通过介绍工程的主要做法和实施效果,展现甘肃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7.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水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实施小流域建设效果评价是检验生态清洁小流域设计、施工及管护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该文选取典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对其设计方案、建设效果等进行评价,拟对今后生态清洁小流域的设计、施工及后期管护等各方面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东坪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实现有效防治东坪小流域水土流失,改善其生存环境,发展当地经济,必须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建立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耦合的运行机制,建立有效生态资源与经济相互促进的治理模式,调动全体农民群众参与保护生态,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纸坊沟典型城郊型小流域治理成效,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山水林田湖草塬系统治理,探索打造集“生态清洁示范、高效灌草栽培、水保科学研究、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清洁型示范小流域,为陇东黄土高原城郊型小流域生态价值服务提供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20.
水土流失是最主要的、最直接的污染源,而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结合思茅河盆地流域建设的实际,从生态用地与生产用地划分、"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构筑、流域"五大"生态系统建设、流域社会主义生态新农村建设以及生态清洁型流域监测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系统地提出了云南思茅河盆地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的技术措施体系,以期指导思茅河盆地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