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戎岩  高鑫 《湖北农业科学》2022,(12):167-172+192
特色小镇作为一种微型产业聚集区,在文旅融合的赋能下,致力于将已有文化资源挖掘内化进而转化为可持续产生价值的旅游资源,在文化内容的基础上打造旅游产业架构,深化产业融合,将文化变现,用特色引流,促进区域内经济协调发展,高质量塑造以文化为核心、以特色为支撑、以产业为导向的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通过剖析陕西省特色小镇在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发展路径,以引导陕西省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推进文化旅游供给侧改革,提升文化旅游发展综合质量,使陕西省特色小镇的发展与建设兼顾数量与质量,促进文旅融合赋能下的陕西省特色小镇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升陕西省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打造陕西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2.
作为全域旅游的重要载体,我国旅游特色小镇面临许多新的建设要求。目前在产业联动、旅游化、地域文化、居民参与等方面仍存在较多不足,不符合全域旅游的战略要求。以江苏盐城大丰荷兰花海旅游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考察,探讨全域旅游战略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我国旅游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以旅游文化特色为主打的旅游市场成为了新的发展热点。小镇的建设与规划逐渐涉及到产业文化转型、市场营销管理、特色品牌打造、社区功能叠加以及旅游环境升级等方面,尤其是内在文化品质的培育。本文基于舒适物理论,提出了关于"特色小镇"发展的地方消费主义分析。  相似文献   

4.
弥勒市4个特色小镇为云南省特色小镇,按照一个小镇、一个特色、一项主导产业的工作思路,打造特色小镇。"东风韵"小镇以文化艺术为主线,打造集"文化艺术、文旅度假、健康生活"三大功能版块于一体的文化艺术特色小镇;辐射带动区域内葡萄种植、葡萄酒深加工产业及庄园经济融合发展。太平湖森林小镇以生态修复、生态治理为着力点,"生态健康度假"为主线,带动现代林业、健康度假产业长足发展,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红河水乡小镇以现代体育旅游产业为主线,促进酒店、餐饮、运动休闲、会展、商贸等产业融合发展。可邑小镇以民族风情为主线,探索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产业产村相融一体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年底,浙江"特色小镇"概念的提出,昭示着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春天的来临。一时间,特色小镇成了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媒体关注的焦点。事实上,特色小镇非镇非区,并非行政区划单元,也不是产业园区,而是相对独立于市区,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可谓姗姗来迟,以至于"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  相似文献   

6.
特色小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创意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已成为发展特色小镇的重要依托。以济南市平阴县玫瑰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玫瑰镇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及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旅游产业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对"农旅双链"发展模式下的特色小镇建设提出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特色小镇是一种新型的"制度供给",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本研究以产业链理论为研究视角,深入剖析当前特色小镇的培育现状、现实困境、价值链整合等现实问题,以期为特色小镇创建培育过程中的产业链价值整合与路径选择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8.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特色小镇就是其中的一个要点。在地方已有实践中,特色小镇的主要目的多是专注发展乡村旅游。然而,在陕西省泾阳县的茯茶镇,特色小镇真正的内涵却不止于此,其"乡村旅游+产能聚合"的组合式"建镇"方法,不仅吸引了外出打工村民回家创业就业,更为"茯茶"这张传统名片注入了新活力。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为农村青年返乡创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并且产生了多领域的创业机会,共同推动农业发展及产业融合。文章选取福建省6个返乡创业青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所进行的创业路径选择,得出"互联网+农业"的创业优势,为青年返乡创业和农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特色农业小镇聚焦传统和现代农业产业,融合文化、旅游与社区功能,对转换经济发展模式、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特色农业小镇建设是我国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现实选择,契合我国经济新常态和"三农"问题面临的客观现状。山东省德州市的"两区同建"模式对特色农业小镇建设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结合现有的典型做法,特色农业小镇建设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抓住特色农业这个核心,积极进行政策创新,实现特色农业小镇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特色小镇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有力抓手,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现实载体。栟茶古镇作为全国特色小镇,创新融入古镇4.0理念,打造"古镇生活+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微型度假"四位一体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其"古镇+"特色发展体系,转换现有的古镇资源与产业以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为如东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盆景小镇是深层次发展乡村旅游,提升产业附加值,延伸商业链的重要路径。发展以盆景为主题的特色小镇,有利于增加盆景及小镇收益,也有利于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在盆景产业与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统筹规划,发展以盆景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创建盆景特色小镇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3.
"特色小镇+"是目前中央力推的新发展理念,在全国各地全力推广,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得到广大民众一致认可,特色小镇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了人们生活水平、居住环境,并与当地的产业演化规律相符。本文将东大镇的资源优势作为引导者,将第三产业旅游业作为文章主干线,参照浙江特色小镇的发展经验,把东大镇打造成为与区域产业发展规律相符的低碳小镇,为今后旅游小镇经济发展提供典范。  相似文献   

14.
农村创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型城镇化的产业发展,契合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需求,福建并以其特有的方式,带动农民就近就地转移,为"产-城"发展、"山-海"联动发展提供了动力,返乡创业已经成为一个新常态。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整体态势以及发展条件,提出强化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健康中国2030”“全民健身”理念的引导下,体育旅游成为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体育特色小镇作为新兴的体育旅游项目,以其健康、绿色等发展优势受到广泛关注。四川西昌以其优良彝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群众体育基础等先要条件,西昌开发体育旅游特色小镇有较大可行性。以四川西昌彝族体育旅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西昌的实地考察,统计分析所得资料、数据对其开发特色小镇进行SWOT分析,为西昌开发彝族体育旅游特色小镇提出合理的建议和策略,旨在为保护和发展彝族传统体育文化和促进旅游业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为国内体育特色旅游开发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阜阳市特色小镇建设现状为基础,通过实地调研与资料整理,将研究对象规划分为产业类、文化类、体育类和旅游类4类特色小镇,分析了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为阜阳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旅游小镇的建设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其异质性的研究对于提升旅游小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价值链分析法,将可邑小镇旅游产业链分为上游核心产业、中游依托产业、下游相关产业,并对其优劣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可邑小镇文化保存完整,但存在文化传承意识不足,基础设施与高定位旅游资源不符;中游依托产业产业结构单一,集群效应不显;下游相关产业支持作用不显、类别单一等问题.因此,可从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丰富旅游内容及形式等4个方面提升旅游小镇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首要任务。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前提是农民要实现"安居乐业"。农业化、城镇化、工业化相互依存,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助推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加速农业化、工业化进程的生力军。创业是一种高风险的活动,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者必须具备创业基础知识素养、创业人格品质素养、创业管理技能素养和创业专业技能。要通过完善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教育与培训内容,加大政府及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教育与培训的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教育与培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提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力,保障创业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旅游特色小镇凭借其较高的"颜值"赢得游客的青睐,但昙花一现景象时有发生。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兼顾"颜值"与"韧性"是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浙江省2015年以来培育、创建的40个旅游特色小镇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颜值"与"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借鉴均值定理的思路和方法,测度旅游特色小镇的颜值与韧性水平,甄别旅游特色小镇颜值与韧性同步发展特征,据此提出"立足原有特色基础,强化特色产业支撑;建立品牌形象,推行"三生"融合;实现聚合效应,提高经济效益"的旅游特色小镇颜值与韧性适配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240-241
"特色小镇"的提出源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和加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大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房价飞涨的问题已不利于企业、人才发展,"大城市病"和"乡村病"日益加剧。"特色小镇"概念应运而生。本文以佛山的两个陶瓷特色小镇为例,讨论和分析如何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将本地特色融入产业,发挥当地的文化特色优势,产文高度融合来推动当地产业发展,进而达到理想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