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经qRT-PCR,采用ΔCt值分析法、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分析法综合比较Act2、TUB-α、TUB-β、18S rRNA、GAPDH、EF-1a、RNA POL II、APRT、TLF9个基因的稳定值,筛选大针茅干旱胁迫下基因表达分析最佳内参基因组合。结果表明,在根中最稳定的内参基因组合为18S rRNA和EF-1a,在叶中最稳定的内参基因组合为18S rRNA和TLF。在不同干旱胁迫下用大针茅根和叶中PIP2-1和PIP2-2基因表达差异验证最佳内参基因组合的稳定性表明,所筛选的内参基因稳定性较好,可以作为大针茅干旱胁迫基因表达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榴莲蜜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稳定内参基因,进一步提高榴莲蜜基因表达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根据课题组测序获得的榴莲蜜转录组数据,筛选出10个候选内参基因;以“多异1号”榴莲蜜花序、茎、叶片以及不同发育时期的果苞为实验材料,通过基因克隆、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并结合4种统计分析软件评价内参基因稳定性。结果表明,克隆获得了5个榴莲蜜内参基因,分别为:Actin1、α-TUB1、β-TUB1、β-TUB2和GAPDH1;这5个内参基因的转录水平在榴莲蜜的不同组织类型及果苞发育过程中存在差异;稳定性综合排名结果表明,在榴莲蜜花序、茎和叶片中表达稳定性最好的是β-TUB2和α-TUB1,在榴莲蜜果苞发育阶段中表达水平最稳定的是β-TUB1和α-TUB1;通过2个成花相关基因和4个蔗糖合成酶基因的表达模式验证了α-TUB1、α-TUB1+β-TUB1及α-TUB1+β-TUB2作为内参基因的可靠性。本研究结果为榴莲蜜的功能基因表达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8月,对设置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增温和氮素添加交互控制模拟试验,研究了增温与氮素添加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包括植物群落和物种盖度、高度、密度、频度和多样性。旨在为内蒙古荒漠草原植被对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主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物种间的盖度,仅冷蒿物种的盖度在施氮肥和增温间有显著性差异;增温施氮肥交互作用显著降低短花针茅的盖度。施氮肥显著降低无芒隐子草物种平均高度,而增温和增温施氮肥交互作用对蒙古葱物种的平均高度有显著性差异。增温和施氮肥的交互作用显著降低短花针茅物种的密度。施氮肥显著降低冷蒿频度(P<0.05);增温和施氮肥的交互作用显著降低短花针茅频度(P<0.05)。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羊草(Leymus chinensis)不同组织实时定量PCR(qRT-PCR)试验体系中的最佳内参基因,以羊草叶、茎、根、穗为研究材料,利用qRT-PCR技术分析TUA、TUB、18SrRNA、EF-1α、APRT、CYP、Actin和CBP20共8个常用候选管家基因的表达情况,并使用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羊草不同组织中最稳定的内参基因。结果表明,8个候选内参基因在羊草不同组织表达稳定性不同,其中,叶片中稳定性较高的内参基因是Actin;茎中稳定性较高的内参基因是EF-1a;根中稳定性较高的内参基因是APRT和18SrRNA;穗中稳定性较高的内参基因是TUB。本研究结果将为开展羊草功能基因的表达分析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已成为研究基因表达的重要技术之一。以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根组织为材料,利用qRT-PCR技术检测ACTIN(肌动蛋白酶)、TCTP(翻译控制肿瘤蛋白酶)、UBC(泛素结合酶)、ZTL(ZTL蛋白酶)、GAPDH(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和SAMDC(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6个候选内参基因在不同非生物胁迫环境下的表达情况,并运用Genorm3.5,Delta-Ctmethod,NormFinder0.953,Bestkeeper1.0和RefFinder软件分析各候选内参基因在鸭茅根组织中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6个候选内参基因综合表达稳定性从高到低排序为ACTIN,TCTP,GAPDH,UBC,ZTL,SAMDC;在干旱胁迫、盐胁迫、涝胁迫、热胁迫与ABA处理条件下,表达稳定性最高的基因是ACTIN;在涝胁迫条件下,表达稳定性最高的基因是TCTP;在不同的胁迫条件下,表达稳定性最低的基因是SAMDC。综合分析可知,基因ACTIN和TCTP最适合作为鸭茅非生物胁迫研究的候选内参基因,这可为鸭茅非生物胁迫下各种基因表达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朱爱民  韩国栋  康静  闫宝龙  赵坤  朱毅 《草地学报》2019,27(4):1013-1021
为揭示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季节性动态变化对长期放牧强度的响应机制,本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2018年5月至9月对围封14年(2004-2018)不同放牧处理下的物种组成、植物高度、盖度和密度进行观测,并对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分析。结果表明:5次观测对照区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显著大于中度放牧区和重度放牧区;所有处理均是7月和8月的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较高,6月和9月观测值较小;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差异由大到小排序为:重度放牧区 > 中度放牧区 > 轻度放牧区 > 对照样地;月份和放牧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α多样性指数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放牧处理对物种α多样性指数影响效应大于月份。研究认为,长期重度放牧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在6月和9月表现最为明显,且会威胁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在牛骨骼肌卫星细胞(MSCs)分化前后稳定表达以及不受MSTN基因表达影响的内参基因,试验以野生组(WT)、转染干扰MSTN组(si-MSTN)和对照组(NC-MSTN)的牛MSCs作为样品,选取HMBS、B2M、GAPDH、TUBB、SDHA、18S rRNA、ACTB、RPL4、PPIA、HPRT1和YWHAZ作为候选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Ct值分析法对各候选内参基因的相对表达进行测定,首先利用3个独立评价软件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分别对各候选内参基因在野生组牛MSCs增殖期(GM)和分化第3天(DM3)细胞中的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价,筛选出前5个表达相对稳定的候选内参基因;然后以此为基础,利用相同的方法分析MSTN干扰组和对照组增殖期和分化第3天的细胞中上述5个内参基因的表达水平和稳定性。geNorm、NormFinder分析结果均显示,HMBS、B2M、TUBB、GAPDH和ACTB在牛MSCs分化前后表达较稳定,BestKeeper分析显示ACTB和TUBB相关系数(r)排序靠前,GAPDH、HMBS和B2M排序不是很高,但是GAPDH的SD值最小,因此选择这5个候选内参基因做后续试验;在牛MSCs MSTN干扰组和对照组增殖期和分化第3天,geNorm、NormFinder软件分析结果显示,上述5个候选内参基因中GAPDH、TUBB和B2M表达最稳定,BestKeeper分析显示TUBB相关系数排名不是最高,但其SD值最小,综合以上分析,选择TUBB作为牛MSCs干扰组和对照组增殖期和分化第3天最适内参基因。研究结果可为以后进行牛MSCs在不同生长时期以及MSTN表达被调控后基因的表达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空间异质性的特征和变化。[方法]以建群种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为对象,采用半方差函数、克里格插值法和多重分形维数等方法对其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不同放牧强度下,短花针茅种群密度均值大小为重度放牧(HG)>禁牧(CK)>中度放牧(MG);短花针茅种群具有多重分形特点;不同放牧强度下短花针茅空间分布有所差异,CK处理区结构比(C/C0+C)最大,HG处理区次之,均大于75%,说明CK处理区和HG处理区都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而MG处理区最小,小于75%但大于25%,具有中等的空间自相关性;结构因素是导致短花针茅空间变异的主要原因。[结论]重度放牧增加了短花针茅种群密度,而中度放牧因家畜采食践踏作用小,导致短花针茅种群密度降低;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结构因素是影响短花针茅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素;禁牧处理区内短花针茅种群空间分布最复杂,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在牛骨骼肌卫星细胞(MSCs)分化前后稳定表达以及不受MSTN基因表达影响的内参基因,试验以野生组(WT)、转染干扰MSTN组(si-MSTN)和对照组(NC-MSTN)的牛MSCs作为样品,选取HMBS、B2M、GAPDH、TUBB、SDHA、18S rRNA、ACTB、RPL4、PPIA、HPRT1和YWHAZ作为候选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Ct值分析法对各候选内参基因的相对表达进行测定,首先利用3个独立评价软件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分别对各候选内参基因在野生组牛MSCs增殖期(GM)和分化第3天(DM3)细胞中的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价,筛选出前5个表达相对稳定的候选内参基因;然后以此为基础,利用相同的方法分析MSTN干扰组和对照组增殖期和分化第3天的细胞中上述5个内参基因的表达水平和稳定性。geNorm、NormFinder分析结果均显示,HMBS、B2M、TUBB、GAPDH和ACTB在牛MSCs分化前后表达较稳定,BestKeeper分析显示ACTB和TUBB相关系数(r)排序靠前,GAPDH、HMBS和B2M排序不是很高,但是GAPDH的SD值最小,因此选择这5个候选内参基因做后续试验;在牛MSCs MSTN干扰组和对照组增殖期和分化第3天,geNorm、NormFinder软件分析结果显示,上述5个候选内参基因中GAPDH、TUBB和B2M表达最稳定,BestKeeper分析显示TUBB相关系数排名不是最高,但其SD值最小,综合以上分析,选择TUBB作为牛MSCs干扰组和对照组增殖期和分化第3天最适内参基因。研究结果可为以后进行牛MSCs在不同生长时期以及MSTN表达被调控后基因的表达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琪  郑佳华  赵萌莉  张军 《草地学报》2022,30(7):1748-1754
为探讨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表型性状对模拟绵羊采食的可塑性响应,本研究设置对照(CK)、刈割(C)、模拟绵羊采食(CS)三个处理,测定短花针茅叶长、叶宽、单叶面积等11个表型性状,分析其不同处理下的差异性及可塑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刈割显著增加了短花针茅的比叶面积(P<0.05),模拟绵羊采食显著增加了短花针茅的单叶面积、比叶面积和株丛茎,显著降低了单叶质量、比叶质量和地上生物量(P <0.05);地上生物量、单叶质量和比叶质量是对刈割和模拟绵羊采食响应的敏感性状;单叶面积、平均叶长,株高及株丛径是对刈割和模拟绵羊采食响应的惰性性状;短花针茅地上生物量与分蘖数、单叶质量、比叶质量及株丛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P <0.05)。由此可见,短花针茅在模拟绵羊采食下产生的可塑性是其生存繁殖的重要反应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以内蒙古高原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 Griseb.)+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mutica Keng)的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野外自然条件下进行增温设施和施氮肥试验,研究了施肥增温、施肥不增温、不施肥增温、不施肥不增温条件下各土层、各种处理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增温、施氮条件下有机质含量均增加,在4种处理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都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降低;增温施氮作用下2008年的有机质含量明显低于2007年.这与当年的雨水有很大关系,对照区不同深度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变化规律是一致的,都随着年份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建群种空间异质性在不同载畜率下的变化特点和差异,本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试验基地的短花针茅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半方差函数、分形维数和克里格差值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如下:短花针茅种群空间异质性随载畜率的增大呈增大趋势。轻度放牧(LG)和重度放牧(HG)处理区短花针茅种群空间分布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但表现结果的影响过程存在差异;中度放牧(MG)处理区短花针茅种群空间分布除结构性因素占主导地位外,放牧家畜的随机性牧食行为也占较大比重。  相似文献   

13.
紫花苜蓿和短花针茅根系分布与土壤水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陕北农牧交错带人工草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天然草种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 Griseb.)为对象,采用根钻法调查两个草种的根系垂直分布以及刈割后苜蓿根系变化特征,并通过定位观测研究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和短花针茅根系密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而且均以直径小于等于1 mm的须根为主;0~50 cm土层紫花苜蓿和短花针茅根系量分别占0~100 cm剖面总量的67%和84%。紫花苜蓿和短花针茅根系分布与土壤水分消耗特征吻合。生长旺盛期苜蓿大量消耗0~140 cm土层土壤水分,5-9月平均有效土壤储水不足10 mm;生长季末深层(140~280 cm)土壤储水也逐渐降低,约为裸地储水量的50%。短花针茅0~280cm剖面土壤水分状况明显好于苜蓿地,比苜蓿地多储水100 mm左右;主要消耗浅层(0~50 cm)土壤水分,深层水分利用较少。  相似文献   

14.
窄竹叶柴胡(Bupleurum marginatum var.stenophyllum)为柴胡属多年生高大型草本植物,以根入药称为藏柴胡,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利用geNorm、NormFinder及BestKeeper3种不同数据分析软件,从5个常用的候选基因(Actin,α-tubulin,β-tubulin,Cyclophilin,EF-1α)筛选出可在窄竹叶柴胡不同器官稳定表达的基因作为内参基因,并利用筛选得到的内参基因分析皂苷合成关键酶基因(HMGR,IPPI,FPS,SS,β-AS)在窄竹叶柴胡不同器官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β-tubulin基因可作为窄竹叶柴胡不同器官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皂苷合成关键酶基因在窄竹叶柴胡的不同器官中表达量有显著差异,IPPI基因在种子中表达量最高,其他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在其他器官中的表达量,其中HMGR,FPS,SS在侧根的表达量高于主根。因此,窄竹叶柴胡各器官皂苷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不同,最适内参基因为β-tubulin基因,本研究为窄竹叶柴胡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一定依据,促进其合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载畜率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种群的盖度对载畜率的响应不同,无芒隐子草盖度在轻度放牧区最大,栉叶蒿盖度在7月份、8月份分别以中度放牧区和轻度放牧区最大;短花针茅、冷蒿、阿氏旋花、细叶葱、木地肤随载畜率增大高度下降明显,猪毛菜高度在四个载畜率下差异均不显著;随着载畜率的增大,植物群落生物量呈下降趋势,且重度放牧与不放牧、轻度放牧有显著差异;随着载畜率的增大,建群种、优势种地位改变不明显,但一年生的猪毛菜重要值增大,在重度放牧区达到最大并占据优势地位;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以轻度放牧区最大,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为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不放牧,且不放牧与轻度放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在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采用5个载畜率水平绵羊放牧试验,研究植物群落对载畜率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植物盖度、高度和密度在低载畜率和中等载畜率下保持较高水平;中等载畜率有利于短花针茅生长;随着载畜率的增加,植物群落现存量下降;短花针茅草原适宜的载畜率为1.7~2只羊/hm2/半年.  相似文献   

17.
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应用扩散系数的t检验、平均拥挤度、丛生指标、聚块性指标、Green指数、Cassie指标等方法,研究了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和冷蒿3种优势植物在不同载畜率下的格局分布类型、格局规模以及聚集强度.结果表明,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和冷蒿的分布类型均为聚集分布,其中,在对照区和中牧区,其聚集强度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无芒隐子草、冷蒿、短花针茅;在轻牧区和重牧区,聚集强度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冷蒿、无芒隐子草、短花针茅.随着草地的退化,无芒隐子草和冷蒿在群落中上升为主要的种群.  相似文献   

18.
朱海霞 《草地学报》2021,29(8):1666-1674
为构建多孢木霉(Trichoderma polysporum) HZ-31菌株胁迫下野燕麦(Avena fatua L.)基因表达的RT-qPCR技术体系,筛选稳定内参基因,本研究利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 4个程序,对接种多孢木霉HZ-31菌株的野燕麦样本中8种候选内参基因(18S,28S,TUA,UBC,ACT,GAPDH,TBPEF-1α)进行基于SYBR Green的RT-qPCR分析。结果表明TBP,18SUBC是木霉侵染时野燕麦中表达最稳定的内参基因,TBPTUA,TBPGAPDH,18STBP,UBC18S为最适宜两内参基因组合,可作为多孢木霉HZ-31菌株与野燕麦互作过程中功能基因表达分析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19.
内参基因的正确选择是获得精准、可靠RT-qPCR数据的重要前提。本研究随机选取3只28日龄的白羽王鸽,采集心、肝、脾、肺、肾、胸肌、腿肌、腹脂、卵巢9个组织作为实验材料,选取GAPDH、β-actin、18S rRNA和RPS24个常见的内参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利用RT-qPCR技术和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软件及Ct值分析法对候选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geNorm、NormFinder软件分析与Ct值分析法的结果一致,即18S rRNA基因稳定性最佳,RPS2次之;BestKeeper软件的分析结果显示RPS2基因表达稳定性最好,18S rRNA基因次之。因此,推荐选择RPS2+18S rRNA的内参基因组合用于白羽王鸽不同组织基因表达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