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三菇两菜”的茬口按排秋季气温下降后,于10月上旬备料、发酵、装袋栽培白鲍菇,或其他平菇,元旦至春节前后上市销售鲜菇;3月上旬及时清除前茬菇残渣栽培鸡腿菇,4月出菇,6月底栽培结束后及时清除废料,利用夏季空闲再栽培一季草菇。在白鲍菇第一茬菇采收后及时撒播茼蒿等速生菜,鸡腿菇第二茬收后撒播叶用油菜。  相似文献   

2.
一、“三菇两菜”的茬口安排 秋季气温下降后,于10月上旬备料,发酵,装袋栽培白鲍菇,或其他平菇,元旦至春节前后上市销售鲜菇,3月上旬及时清除前茬菇残渣栽培鸡腿菇,4月出菇,6月底栽培,结果后及时清除废料,利用夏季空闲再栽培一季草菇,在白鲍菇第一茬菇采收后及时撒播茼蒿等速生菜,鸡腿菇第二茬收后撒播叶用油菜。  相似文献   

3.
《北京农业》2009,(9):9-9
1“三菇两菜”的茬口安排 秋季气温下降后,于10月上旬备料,发酵,装袋栽培白鲍菇或其他平菇,元旦至春节前后上市销售鲜菇,3月上旬及时清除前茬菇残渣,栽培鸡腿菇,4月出菇,6月底栽培,结果后及时清除废料,利用夏季空闲再栽培一季草菇,在白鲍菇第一茬菇采收后及时撒播茼蒿等速生菜,鸡腿菇第二茬收后撒播叶用油菜。  相似文献   

4.
刘勇强 《现代农业》2003,(10):16-16
一、"三菇两菜"的茬口安排 秋季气温下降后,于10月上旬备料、发酵、装袋栽培白鲍菇,或其他平菇,元旦至春节前后上市销售鲜菇;3月上旬及时清除前茬菇残渣栽培鸡腿菇,4月出菇,6月底栽培结束后及时清除废料,利用夏季空闲再栽培一季草菇.在白鲍菇第一茬菇采收后及时撒播茼蒿等速生菜,鸡腿菇第二茬收后撒播叶用油菜.  相似文献   

5.
<正>1"三菇两菜"的茬口安排秋季气温下降后,于10月上旬备料,发酵,装袋栽培白鲍菇或其他平菇,元旦至春节前后上市销售鲜菇,3月上旬及时清除前茬菇残渣,栽培鸡腿菇,4月出菇,6月底栽培,结果后及时清除废料,利用夏季空闲再栽培一季草菇,在白鲍菇第一茬菇采收后及时撒播茼蒿等速生  相似文献   

6.
李宗兰  王学术 《农友》2002,(10):13-13
秋季气温下降后,于10月上旬备料、发酵、装袋栽培白鲍菇,或其他平菇,元旦至春节前后上市销售鲜菇;3月上旬及时清除前茬菇残渣栽培鸡腿菇,4月出菇,6月底栽培结束后及时清除废料,利用夏季空闲再栽培一季草菇。在白鲍菇第一茬菇采收后及时撤播茼蒿等速生菜,鸡腿菇第二茬收后撤播叶用油菜。  相似文献   

7.
正一、栽培时间鸡腿菇栽培料于8月下旬发酵,9月上旬接种发菌,10月下旬将菌棒入棚栽培出菇,11月中旬采收头茬头潮菇;11月下旬二茬菇接种发菌,为栽培第二茬做好准备;12月中旬采收头茬二潮菇,第二年元月上旬采收头茬三潮菇;元月下旬种植第二茬鸡腿菇,4月底结束鸡腿菇生产。二、栽培配方  相似文献   

8.
1. 越冬茬黄瓜(番茄)行间套种鸡腿菇(双孢蘑菇)模式(1)模式配置。黄瓜(或番茄)9月中下旬育苗。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定植,采用宽窄行种植。鸡腿菇(或双孢蘑菇)10月上旬采用常规发酵法袋栽发菌,在黄瓜(或番茄)宽行间挖沟,将发好菌的鸡腿菇(或双孢蘑菇)脱袋放在沟内,覆土栽培出菇。  相似文献   

9.
阐述鸡腿菇栽培中鸡爪菌的发病规律及发病原因,并提出其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培养料各成分处理要充分、配方要合理、培养料发酵方法要科学、栽培方法最好选用袋栽、栽培场地要实行轮作、严格处理覆土材料、加强出菇期管理、出菇后的管理、及时清除病源等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充分利用日光温室空间,可以增加经济收益。通过确定平菇接种时间和番茄定植时间,分析了菇菜共生期间温室内光照、温度、湿度以及CO2和O2浓度的变化,并对平菇栽培中的湿度调控技术进行了研究,以明确日光温室秋冬茬平菇-番茄间作栽培中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9月下旬及以后接种平菇,菌袋污染率低,出菇产量高;10月上旬及以后进入菇菜共生期,此时棚内的温度和番茄对垄间平菇的遮光均适宜平菇生长;平菇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供给番茄进行光合作用,而番茄光合作用又为平菇生长补充新鲜的O2;配备内置式供水系统的菌墙栽培方式适宜菇-菜间作栽培模式下的平菇栽培。日光温室秋冬茬平菇-番茄间作的三大关键技术是8月上旬定植番茄,9月下旬及以后接种平菇,利用配备内置式供水系统的菌墙栽培方式进行菇菜共生期间的平菇栽培。  相似文献   

11.
一、茬口安排 1.草菇.5月份备料播种,每月1茬,采收3潮,9月底结束生产. 2.鸡腿菇.9月份播种发菌,10月下旬将菌棒入棚栽培出菇,11月中旬采收头潮,11月下旬再次接种发菌,12月中旬采收2潮,来年1月上旬采收3潮.1月下旬种植第2茬,4月底结束生产.  相似文献   

12.
仿野生鸡腿菇的生长温度在10~24℃之间,春季3-6月、秋季9-11月出菇。若采用塑料大棚仿野生栽培,从当年10月到翌年3月均可播种,从当年11月到翌年6月均能出菇,每年可生产2次。每个栽培周期可产菇5~6茬,生物效率可达300%以上。产量高,效益佳。  相似文献   

13.
1.栽培季节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条件,鸡腿菇在6月至8月底不能出菇,其它月份均可,故我们将栽培季节定在1月至6月或9月至翌年6月。若1月下旬备料,2月上旬配料、堆积发酵、接种发菌,3月上旬开始出第一潮菇,6月采收结束;若9月份配料、堆积发菌,10月份中旬出第一潮菇,2月份采收结束。  相似文献   

14.
在每个菇棚轮作栽培白灵菇一鸡腿菇,用栽培过白灵的菌糠栽培鸡腿菇,改变了一个菇棚一年只进行一季生产.原料大部分仅使用一次的现状,并且满足了夏季前后(4—11月份)食用菌鲜口的市场供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通过添加不同比例蟹味菇菌糠及棉籽壳配制成5种不同的栽培配方,观察鸡腿菇在不同栽培配方中的出菇情况,并对比了不同栽培配方出菇前后栽培料中木质纤维素和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的变化。结果表明:鸡腿菇出菇前的半纤维素含量最高,木聚糖酶活性最强,出菇后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增加,纤维素含量下降最明显。在5种配方的栽培料中,添加60%蟹味菇菌糠的鸡腿菇菌丝生长速度、出菇前后酶活性、产量均高于其他配方,比对照生长速度提高了9.3%,酶活性平均增加5.56%,产量增加6.36%。  相似文献   

16.
王卫平  王钫 《今日农村》2004,(11):21-21
鸡腿菇肉质细嫩.鲜美可口,具有健脾胃、清神益智、助消化、降血糖等功效,深受大众的喜爱。笔者利用栽培平菇后的菇渣废弃物作为鸡腿菇栽培原料,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一棚三茬食用菌栽培模式能够资源再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这种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及效益简介如下。第1茬:平菇、姬菇或白灵菇。以姬菇为例:7月中旬至8月底完成制种,9月上旬即可接种栽培,10月初出菇,采菇期可延续到次年3月底,其间共出4潮菇。1个200平方米的普通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鸡腿菇在不少地区得到广泛栽培,但在其栽培中后期很易伴发一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病害,因其子实体形似鸡爪而被称为"鸡爪菌".轻者造成减产,重者造成2~3茬菇完全绝收.怎样才能有效控制鸡爪菌的危害呢?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外在开发栽培鸡腿菇,消费市场上鸡腿菇、鲜菇、干菇(切片菇)、罐头菇均极受欢迎,前景广阔.菌棒覆土法栽培技术是提高鸡腿菇商业价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介绍鸡腿菇生长发育所需的条件,总结鸡腿菇夏季土洞栽培技术,包括栽培料配制、栽培料预处理、接种培养、出菇场地处理、覆土出菇管理等方面内容,以合理的培养料配方在洞内栽培鸡腿菇,生物转化率高,商品性好,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