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宁夏以引进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和安格斯牛等国外良种牛为主推品种改良本地黄牛,生产了不同品种杂交改良的后代群体。为了探讨杂交牛肉品质遗传改良效果,笔者进行了不同品种杂交牛和不同营养水平育肥牛主要营养组分测试分析,旨在为培育宁夏肉牛新品种(系)提供参考,为同类  相似文献   

2.
清真牛肉是宁夏现代农业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多年来,宁夏以引进西门塔尔、利木赞和安格斯等国外良种牛为主推品种改良本地黄牛,生产了不同品种杂交改良的后代群体。为了探讨不同杂交牛肉品质遗传改良效果,笔者进行了不同杂交育肥牛和不同营养水平育肥牛肉食用品质的分析,旨在为宁夏肉牛新品种(系)培育提供参考依据,为同类地区肉牛生产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皮埃蒙特牛改良南阳牛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皮埃蒙特牛杂交改良南阳牛的历史进程,皮埃蒙特牛改良南阳牛杂交后代繁殖性能研究,皮埃蒙特牛改良南阳牛杂交后代肉用性能研究,并提出了产业化集群开发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皮埃蒙特牛、夏洛来牛杂交改良南阳牛效果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主要介绍了皮埃蒙特牛、夏洛来牛杂交改良南阳牛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测定了大量的皮南杂交牛、夏南杂交牛、南阳牛的体尺体重数据,并对3月龄、6月龄、12月龄各年龄段的体尺体重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用皮埃蒙特牛改良南阳牛的效果比夏洛来牛的改良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BMY牛及各种杂交牛在楚雄区域常规饲养状态下的生产性能,给该区肉牛改良方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楚雄区域内各杂交牛的初生、6月龄体尺、体重。[结果]平均初生、6月龄体重以西本杂的为最高,分别为24kg、122.7kg,其次是短本杂交牛,分别为22.25kg、118.3kg,第三为BMY杂交牛,分别为20.15kg、98.8kg,第四是滇中牛,分别为15.90kg、75.5kg。[结论]不同品种杂交牛的生长性能都比滇中牛有很大的提高,改良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宣汉县1978年开始引进西门塔尔牛为主的良种公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 ,逐渐产生了一个杂交牛群体 ,于1983年建立云蒙山牧场 ,确定了西门塔尔牛为杂交改良公牛 ,乳用为改良生产方向 ,并逐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奶牛产业化。为了充分发挥我县农村户养条件下 ,杂交牛的泌乳潜力 ,进一步提高农户养牛的经济效益 ,我县推广了提高杂交母牛产奶量的综合技术 ,使杂交牛的个体产奶量和群体产量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效果显著 ,总结如下 :1材料和方法1.1实行级进杂交和三元杂交技术。用西门塔尔高产牛冻精对原有杂交牛群进行级进杂交改良 ,…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不同杂交牛在云南省南华县农村常规饲养状态下的生长性能,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杂交牛的性能状况,以期为本地区肉牛改良方向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团队在南华县肉牛改良较为集中的地区进行了不同杂交牛初生体重及体尺的测定,结果发现西本杂、短本杂和BMY 本杂都表现出较好的杂交优势,西本杂组合的杂种优势尤为明显.与滇中黄牛相比,西本杂初生体重提高50.9%,短本杂提高39.6%,BMY 本杂提高27.0%.从总体情况看3 个不同品种杂交牛的生长都比本地牛有很大的提高,改良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正> 西门塔尔牛早在20世纪初期就开始引入我国,但有计划引进西门塔尔牛是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通过国家和地方贸易从苏联引入。1976年以来从联邦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陆续引入了乳肉兼用、肉乳兼用型西门塔尔牛,1987年又从法国引入西门塔尔牛(蒙贝利亚牛)。这些牛除在一些国营农牧场纯繁外,主要用于改良我国黄牛,其杂交改良后代大约占我国各类杂交改良牛的50%。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西门塔尔牛两万余头,各类杂交改良牛250多万头。西门塔尔牛属于乳肉、肉乳兼用种,起源于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谷,有着良好的宜牧能力和产奶产肉性能。我国自1981年成立中国西门塔尔牛育种委员会以来,逐步建立和建全了纯繁体系及其杂交改良体系,在纯种繁育上,出现了9600公斤的高产个体,产奶量超过4500公斤的高产群体,平均乳脂率达到4.0%,最高可达7.2%。在杂交改良上,用西门塔尔改良我国黄牛,使其由过去单一的役用逐步转向乳、肉、役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德国黄牛改良南阳牛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德国黄牛杂交改良南阳牛的历史进程,德国黄牛改良南阳牛杂交后代生产性能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德南牛产业化集群开发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云岭牛的适应性,扩大云岭牛的产量,将其与云县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分析实际的改良效果。具体实施改良过程中,云岭牛种公牛和云县黄牛进行杂交,或者使用冻精进行杂交,进而在培育过程中产生杂交F1代,在此基础上,对这种杂交牛的屠宰性能、生产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云岭牛和杂交F1代的产犊率、成活率、繁殖成活率较高,分别在86.42%、98.28%、84.93%以上,而且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云南省肉牛杂交改良效果,筛选适合云南地区肉牛杂交最佳组合,为今后开展肉牛杂交工作和制定肉牛改良技术路线提供参考。通过4年的试验研究,测定分析了BMY本、西本、短本F1牛和本地牛(滇中牛)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牛体重和体尺指标(体斜长、体高、胸围、胸宽、胸深、管围、腹围、臀围、腰角宽、尻长和十字部高)及对当地气候的适应性能。结果显示:3个杂交组合F1代不同年龄的生长速度和体尺指标均显著优于滇中牛,说明肉牛改良效果显著,其中西本F1代的杂种优势最显著。  相似文献   

12.
河北黄牛改良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根据杂交组合试验结果和生产条件,制订了河北黄牛改良区域规划;北部承德地区以肉牛为主,用夏洛来牛或肉乳兼用西门塔尔牛改良,张家口坝上继续搞好草原红牛的培育,山区和广大平原区以肉乳兼用牛为主,用西门塔尔牛改良;城市郊区和工矿区以乳用牛为主,用黑白花牛改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农户饲养条件下不同引入品种 (短角牛、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 )与云南滇东北本地黄牛的杂交F1代及本地牛的初生 ,6 ,12 ,18,2 4月龄体重、体尺测定以及经济效益调查分析表明 :(1)滇东北本地黄牛经杂交改良后 ,胸围、十字部高等主要体尺都有极显著提高 ;初生重和各月龄体重均有显著提高 ;(2 )调查 12 1头市场交易牛发现 ,养一头杂交牛的经济收入比养本地牛高 4 9%~ 2 31%。 (3)从建立长期的肉牛杂交改良体系角度考虑 ,在云南省东北部地区 ,首先应使用短角牛、安格斯牛等中小型肉牛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 ,然后再用西门塔尔牛杂交。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广西南宁地区牛杂交改良工作现状的分析,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牛杂交改良工作途径,以迅速提高本地区杂交牛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养牛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民增收找出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五种肉牛品种杂交改良青海黄牛的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白花牛、皮埃蒙特牛、利木赞牛、夏洛莱牛、德国黄牛都是我国引进的大型肉牛品种,用于改良本地黄牛.为了探讨不同肉牛品种杂交改良青海黄牛的效果,从而筛选最佳品种杂交组合,互助县于2002-2004年利用蓝白花牛、皮埃蒙特牛、利木赞牛、夏洛莱牛、德国黄牛细管冻精与青海黄牛进行杂交,对杂种F1牛进行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体重及体尺测定,以研究不同品种杂交牛的生长发育情况及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16.
皮埃蒙特肉牛改良晋南牛效果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南牛通过皮埃蒙特肉牛杂交改良后,其皮晋后代具有生长发育快、出肉率高、肉品质好、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与其它杂交肉牛相比优势明显,该肉牛品种是杂交改良晋南牛的首选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前言 我场本地黄牛是1969年引入西门塔尔牛改良的,迄今已有20年的历史。现已完成杂交改良,自群选育进入横交固定阶段。一个适合于科尔沁草原自然环境的乳肉兼用型新品种——科尔沁牛群已基本形成。 我场是培育科尔沁牛的主要核心场,现有科尔泌基础母牛200头。根据我场母牛卡片及产奶记录,对杂交改良各代的外貌特征,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等进行了整理,并做了数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旨在繁育适于牦牛杂交改良的乳肉兼用父本.[方法]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半农半牧区,用娟姗牛与西杂牛杂交,观察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和配种情况.[结果]娟姗牛与西杂牛的杂交后代在甘南州高海拔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能与甘南牦牛自然交配.  相似文献   

19.
西门塔尔牛属肉乳役兼用品种。蒙城县自1984年以来采用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皖北黄牛。目前,西门塔尔杂交牛存栏42351头,占黄牛总存栏31.85万头的13.31%。为  相似文献   

20.
3 技术措施为了加快基地建设黄牛改良工作的进程,各基地县首先切实加强领导,制定各项优惠政策,不断地增加对基地建设的投入,培养一批牛种改良的技术人才。同时,在技术上采取了以下措施,3.1 制定改良规划,采用适当的杂交方法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建立十年来,各基地县以当地黄牛为母本,应用优良公牛为父本,进行杂交改良.各基地县根据自然条件和生产需要选用不同的杂交方法和最佳的杂交组合,以获得良好的效益.一是级进杂交:主要用乳用黑白花公牛对本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