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烟草蛙眼病在大田期的发生流行与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降雨量等气象因子相关关系的分析.探索烟草蛙眼病在我省发生流行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烟草蛙眼病是烟叶成熟采收期普遍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 1、症状 蛙眼病主要发生在大田期的成株叶片上,苗期也有发病.病斑比赤星病稍小,圆形,褐色、茶色或污灰色,直径2~15mm,中央为白色,边缘窄狭,深褐色,形如青蛙眼球,故名"蛙眼病".  相似文献   

3.
烟草蛙眼病是烟叶成熟采收期普遍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1、症状 蛙跟病主要发生在大田期的成株叶片上,苗期也有发病。病斑比赤星病稍小,圆形,褐色、茶色或污灰色,直径2-15mm,中央为白色,边缘窄狭,深褐色,形如青蛙眼球,故名“蛙眼病”。病斑偶尔呈棱角形,中央着生灰色霉状物。病斑多发生在下部叶片上,幼嫩叶片比成熟片抗病,  相似文献   

4.
 烟草蛙眼病(Cercospora nicotianae Ell. et EV)是云南省烟草重要病害之一楚雄、大理、红河、玉溪、昭通等地、州普遍发生,在云南省7大主产烟区发病率10% 左右,尤其楚雄、大理较重.  相似文献   

5.
凉山烟区烤烟主要真菌性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炭疽病、黑胫病、蛙眼病和赤星病是凉山烟区烤烟最主要的四大真菌性病害,该文详细描述这4种病害的发生条件和危害症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烟草蛙眼病的发生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生特点 烟草蛙眼病在我国各烟区都有发生,以湖南、广西、云南、贵州、河南、台湾等省(区)危害较重。该病造成烟叶产量降低,质量下降。如果防治不及时,烟草产量、质量损失较大。该病主要发生在大田期成株叶片和烟叶采收前感染该病后进入烤房内的烟叶上,一般在7~8月发生。病斑圆形,直径多在10毫米以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贵州烤烟蛙眼病病原菌种类及生物学特性,为烤烟蛙眼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集自贵州烟区的烤烟蛙眼病病叶为材料,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和离体叶片接种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及致病性测定,利用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并对典型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从采集的病叶样本中共分离获得11株菌株,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株菌株YC1110、YC1111和YC1112接种到健康烤烟叶片上,接种6 d后出现典型症状,与田间症状一致,证明3株菌株为烤烟蛙眼病病原菌。ITS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供试3株菌株与烟草尾孢(Cercospora nicotianae)的遗传关系很近,且菌落及孢子等形态特征亦符合烟草尾孢。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病原菌在25℃、pH 7、光照条件为24 h全黑暗、碳氮源分别为果糖和牛肉浸粉、培养基为番茄琼脂培养基(TA2)时产孢量最多;在25℃、pH 7、碳氮源分别为甘露醇和蛋白胨、培养基为胡萝卜琼脂培养基(CA)和烟叶煎汁琼脂培养基(TA1)时生长最快。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为54℃水浴10 min。【结论】引起贵州烤烟蛙眼病的病原菌为烟草尾孢。  相似文献   

8.
 自云南省产烟区红河州及昭通地区采集烟草蛙眼病标样,按柯赫氏法则,即分离→获得病原→接种→发病→再分离→获得病原.  相似文献   

9.
烤烟套种甘薯对持续控制烟草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烤烟与甘薯套种对持续控制烟草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与甘薯套种能有效提高烤烟对病害的抗性,其中烟草炭疽病、烟草赤星病、烟草蛙眼病的相对防效分别达到16.67%~70.59%、46.70%~70.59.00%和50%,烟草普通花叶病、烟草复合型病毒病、烟草蚀纹病和烟草脉斑病的相对防效分别达到62.50%~79.03%、14.91%~93.75%、22.58%~24.92%和22.58%.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检测和识别烟草病害,为制定合理的病害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提出基于萤火虫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FA-SVM)技术的烟草早期病害识别方法。以烟草常见的蛙眼病与赤星病为研究对象,利用可见光拍摄带有2种病害的烟草植物叶片,获取图像样本。利用形态学方法和图像分割技术得到病斑图像。提取病斑的颜色、纹理及形态学等共计32个特征,构建原始特征空间。利用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ACO)对特征空间进行优化,依据适应度值选取最优特征组合,当适应度值达到最高为95.68时,有13个特征被选择。运用萤火虫算法(Firefly algorithm,FA)优化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惩罚因子(c)与径向基核函数参数(g),提高分类器性能。当c=94.12、g=2.43时,对不同发育时期的2种病害的识别率达到96%。结果表明,利用FA-SVM技术识别烟草蛙眼病与赤星病2种常见病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烟草赤星病是烟叶生产上的重要叶斑病害,世界各烟草产区均有发生,是烟草生产上威胁最大的病害之一。其具有潜育期短、流行速度快的特点,若种植品种抗赤星病的能力较差,在适宜发病的气候条件下,常引起烟草赤星病暴发流行。流行年份,局部烟区甚至造成毁灭性危害,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成为优质烟生产的一大障碍。本文对烟草赤星病的发生流行因素及防治技术作总结阐述,为赤星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的技术措施。一、烟草赤星病发生流行因素作物病害的发生流行,决定于病原物、寄主植物、环境条件以及耕作制度和栽培管理技术等因素相…  相似文献   

12.
谭晓华  彭军  代先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265+4278-4265,4278
[目的]有效防治烟草赤星病在丰都县的发生和流行.[方法]采用田间系统调查的方法,对烟草赤星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烟草赤星病主要发生在打顶期至采收期,发生程度较重;中温、高湿以及连续阴雨天气容易造成流行.[结论]在烤烟生长后期,气温、降雨量、降雨日数和日照时数是赤星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一、大豆灰斑病 大豆灰斑病又称蛙眼病、褐斑病或斑点病,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及籽粒,该病是一种间歇性流行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愈来愈严重.一般发生年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发生年可减产30%,个别可达50%.同时,灰斑病还严重影响大豆品质,灰斑病粒脂肪含量降低2.9%,蛋白质降低1.2%,百粒重降低2 g左右.  相似文献   

14.
大豆灰斑病(Cercospora sojina Hara)又称蛙眼病、褐斑病或斑点病,该病首先在日本发现,此后相继在美国、英国、前苏联、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委内瑞拉、危地马拉等国发生。到目前为止,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地预防丰都县烟草气候斑点病的流行与发生,于2015年对全县烟草气候斑点病的流行规律、发生原因和防治策略进行归纳分析,旨在为烟草气候斑点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正大豆灰斑病又称蛙眼病、褐斑病或斑点病,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及籽粒,该病是一种间歇性流行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愈来愈严重。一般发生年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发生年可减产30%,个别可达50%。同时,灰斑病还严重影响大豆品质,灰斑病粒脂肪含量降低2.9%,蛋白质降低1.2%,百粒重降低2 g左右。1.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成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兴义市烟草赤星病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弄清烟草赤星病在兴义烟区的发生情况,以便于更准确预防此病,于2011年选择不同烟草品种、海拔高度、连轮作条件的烟草种植区对烟草赤星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烟草品种间病害的发生情况不同,南江三号的抗病性远强于云烟87和云烟85,云烟85的抗病性最差;不同海拔高度田块的病害发生情况差异较大,病害流行严重程度表现为:山脚>山腰>山顶;不同连轮作地块病害的发生情况同样存在很大的差异,隔年轮作地烟草赤星病发病情况最轻,连作地发病较重,且连作年限越长,发病越重。烟草赤星病在兴义普遍发生,且烟草品种、海拔高度、连轮作条件对该病的发生与流行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烟草白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草白粉病是由专性寄生菌引起的烟草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烟区发生日趋严重。为了控制烟草白粉病的流行与危害,就其分布、病原特性、流行学以及防治措施等有关研究报道进行综述,同时对未来烟草白粉病的绿色防控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大豆灰斑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灰斑病也称蛙眼病,是大豆的主要叶部病害,在我国分布地区较广,其中以黑龙江省发生和危害最为严重。一般发生年可减产12%,严重时可减产30%~50%,同时还影响其品质、脂肪含量和蛋白质,降低其商品率。  相似文献   

20.
蛙出血病是由温和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当水质较差、水温变化(春季、秋季)过大时极易发生。 1.流行特点 该病流行范围很广,尤以华东、华中地区为甚,且传染性强,其发病率高达70%,死亡率40%~70%。危害严重,蝌蚪期发病多集中在4厘米以上个体,且以临近变态或正在变态的蝌蚪居多,从刚变态的幼蛙到成蛙,各个生长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