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高香乌龙茶初制加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龙茶是福建省特种茶类之一。为适应国内外消费者对乌龙茶消费的多样化需求,福建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提出了“清高香乌龙茶的研究”课题,经过3年多的研究,研制出的清高香乌龙茶,经福建省有关单位和专家鉴评,认为很有特色,有别于传统乌龙茶风味,属于创新产品,该成果在1990年9月福建省首届发明与革新成果展览大会上荣获了优秀项目奖。  相似文献   

2.
乌龙茶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拼配环节,乌龙茶的拼配技术对成品的风味塑造、风味稳定性、全年可供应量、成本控制、茶叶综合品质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拼配技术也能够降低乌龙茶的加工成本及原料成本从而提高乌龙茶企业的经济利润和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也能够促进乌龙茶产品综合风味的提升。本文将对乌龙茶使用拼配技术进行综合讨论分析,同时分析影响乌龙茶拼配效果的各类因素,讨论乌龙茶拼配技术的应用,希望能够为相关业界人士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拼配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乌龙茶采制工艺复杂,对于不同品种、不同时间以及不同园地采摘的鲜叶,都要求分别投制不宜混杂,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从近年各地初制厂生产的茶叶品质分析,以规模较小、应用小型技术设备配套者,采制及时,处理迅速,质量较优。所以生产乌龙茶的初制厂依当前的技术条件以小型化为宜,年产量最好不超过500担(干毛茶)。 对于此类小型初制厂,技术设备配套除乌龙茶初制特有的设备外,要在其他茶类应用的设备中选配,其性能往往未能完全适应乌龙茶的工艺要求。这就需要改进,具体有几个项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乌龙茶加工业发展迅速,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的要求,克服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必须制定和实施乌龙茶加工企业良好操作规范,实施乌龙茶生产标准化管理。从“源头”上稳定乌龙茶产品品质和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5.
福建乌龙茶是福建出口的乌龙茶产品的总称,包括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以及以品种名称命名的福建所有乌龙茶。我省最早出口的茶叶称武夷茶,至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随着武夷茶大量出口,才有乌龙茶之名。乌龙茶名称的前身称“乌余”,又称“青茶”。“青茶”原先是指乌龙茶的在制  相似文献   

6.
李晋瑜 《福建茶叶》2014,36(6):45-4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乌龙茶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异物、农残、重金属污染、微生物污染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对乌龙荼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就如何做好乌龙茶产品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安全管理进行分析,乌龙茶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应从影响因数和种植加工消费等方面进行论述.要消除乌龙茶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关键要有以防为主意识,然后在种植、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建立关键控制点和SSOP(卫生标准操作规范)来进行监管,构筑产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乌龙茶产品的质量安全就可以得到保证.并指出乌龙茶产品安全质量控制管理的关键点,提出相应的安全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乌龙茶作为整个茶叶产品体系中重要的茶叶品类,其有着悠久的饮用历史。研究乌龙茶茶褐素提取工艺对我们有效应用乌龙茶有着重要作用。而在这一研究过程中,通过对乌龙茶茶褐素中所具有的蛋白质、总糖等多种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也能够帮助我们对乌龙茶茶褐素的抗氧化状况进行有效认知。本文拟从乌龙茶的具体状况分析入手,结合乌龙茶茶褐素的特点及性能分析,依据相关素材探究乌龙茶茶褐素提取工艺的具体优化思路,并且探究提取工艺优化影响下的乌龙茶茶褐素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8.
闽南乌龙茶采用“切细做青”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青,它包括摇青和摊青两个交替进行的过程,是形成乌龙茶品质的关键,历来为人们所重视。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乌龙茶初制的做青过程只有通过完整嫩梢的鲜叶进行摇青,才能达到乌龙茶传统品质的色、香、味。所以,在乌龙茶制造工艺,制茶机械等方面的研究总是围绕着传统制法,进展不大,远不能适应乌龙茶迅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对乌龙茶初制过程品质形成的理论的研究。更是一个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9.
闽北乌龙茶出口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福建省南平市是全国乌龙茶的主要生产基地,南平生产的茶叶产品——闽北乌龙荼是福建大宗出口茶的特色产品。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日本不断设置新的技术壁垒,以及闽北乌龙茶本身一直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闽北乌龙茶出口产业的发展。本文对闽北乌龙茶出口现状进行初步分析,结合日常检验检疫的工作实际,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了福建省申报的福建乌龙茶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就福建乌龙茶受保护的35个县(市、区)及福建乌龙茶的质量特色进行了公告。  相似文献   

11.
台湾乌龙茶传自大陆,经台湾多年来以科学方法研究改良后,制作出许多种风味优异的产品,为世界爱茶人士所赏识。现将三种代表台湾乌龙茶的特色说明如下: 清香乌龙茶:是轻度发酵的绿色乌龙茶,  相似文献   

12.
乌龙茶是福建极具特色的茶类产品,其感官品质至关重要。福建乌龙茶感官审评检验是利用评茶员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器官,通过标准的评茶程序,来确定茶叶的感官品质特征及优劣。本文通过审评八项因子分析探讨乌龙茶的条索、色泽、匀整度、净度、香气、汤色、滋味、叶底,以提升福建乌龙茶感官审评技术水平,对乌龙茶感官品质作出科学准确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寿宁乌龙茶生产历史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方面简要概述了寿宁高山乌龙茶的生产现状,分析了寿宁高山乌龙茶产地、品种和政策等生产优势条件,提出了寿宁颗粒和条形高山乌龙茶加工工艺和品质表现。  相似文献   

14.
乌龙茶的产品净度要求是正茶中不应含有梗,轻片及其他类杂物。外销净度要求更严。但通过精制加工后的成品茶经检验往往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梗,片及杂物,既影响产品质量,又影响产品卫生。因此,如何保证乌龙茶产品净度,以提高质量,就显的很重要。本文就如何提高乌龙茶的产品的净度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乌龙茶行业发展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世界》2012,(4)
正乌龙茶是我国特有的茶叶品类之一,品种众多且风格各异,在国内外市场一直享有较高的声誉。近年来,随着安溪铁观音、大红袍等乌龙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持续热销,乌龙茶行业整体也得到快速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目前,乌龙茶行业已成为我国茶叶产业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6.
福建是乌龙茶主产区,茶区分布广,品种资源丰富。文章针对日本乌龙茶饮料市场近年来受其他非糖性茶饮料冲击,乌龙茶饮料增长幅度有所减缓的情况,着重提出:①稳定乌龙茶的品质,采取科学的拼配加工持巧;②从乌龙茶的品种特性出发,开发乌龙茶的新产品;③生产茶叶“绿色食品”提高乌龙茶市场的竞争力;④发展茶叶深加工,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我省乌龙茶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声誉,但由于高档茶太少,不能满足需要,尤以国际市场更感突出。前几年日本掀起“乌龙茶热”,现在冷却下去了。主要原因是我国不能满足供应高档货,而涌进日本和其他乌龙茶市场的都是中低档产品。近几年来,有的省份也仿制乌龙茶出口,但适于制红、绿  相似文献   

18.
优质乌龙茶的特点与品质形成的必备条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加入WTO的临近 ,对优质乌龙茶的需求将日益增多。但优质乌龙茶数量有限 ,一般不超过我省乌龙茶总量的 10 % ,而能达到名茶品质的更少。为充分发挥我省在乌龙茶生产上的优势 ,挖掘资源潜力 ,增加优质乌龙茶产量 ,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提高茶区的经济效益 ,特作此文供参考。1 优质乌龙茶的特点凡品质上乘 ,有品牌、有产量的商品茶 ,方可称为“优质乌龙茶”。更为科学的说 ,优质乌龙茶应有以下几方面的简要特点 :①具有优越茶园生态条件和优良的茶树品种 ;②在省级以上茶叶评比中获…  相似文献   

19.
正一、现状及特点1.产区不断扩大,产品凸显区域特色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气候、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十分适宜乌龙茶茶树品种的生长,同时又是乌龙茶产制技术的发源地。长久以来,福建乌龙茶的传统产区主要在以安溪为中心的闽南产区和以武夷山为中心的闽北产区共18个县(市、区),国家质检总局分别于2002年和2006年规定"武夷岩茶"和"安溪铁观音"为地理标志产品。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又发布了《关于批准对福建乌龙茶实施地理标志产  相似文献   

20.
陈力 《中国茶叶》1993,15(3):4-5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讲究快节奏和高效率,已使冲泡时间长、茶汁浸出慢的条形乌龙茶不相适应。此外,条形乌龙茶初制也费时费工,生产效率低,包揉作业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且又难以实行机械化、连续化生产,限制了生产的发展。因而随着国内外市场对乌龙茶需求增大,急需改革制茶工艺,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颗粒乌龙茶也就应运而生,但品质尚不稳定。为此,笔者对颗粒乌龙茶初制的萎凋和摇青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