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口黑鲈又称加州鲈、大嘴鲈,是鲈形目太阳鱼科黑鲈属鱼类。资料介绍,其最适水温为20~27℃。大口黑鲈属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它摄食范围广,性情凶猛,摄食量大,生长迅速,是人工养殖的优良品种。它与我国早期引进的加州鲈相比生长速度更快、抗病能力更强、更能耐受低温。更重要的是,经过精心驯化使其在养殖中可以直接投喂颗粒饲料,并有效地减少水质污染,降低饲料成本,在正常情况下其饲料系数不超过1.5。  相似文献   

2.
用颗粒饲料驯化,饲养大口黑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口黑鲈是肉食性鱼类.主食鲜活饲料、因饲料来源少而影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对用于大口黑鲈的人工配合颗粒饲料的材料与方法以及试用结果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大口黑鲈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营养评价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对三种不同来源(人工配合饲料饲养、冰鲜下杂鱼饲养和野生捕捞)的大口黑鲈成鱼的含肉率、肌肉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含量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与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中国花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种来源的大口黑鲈蛋白质含量在17.97%~20.15%,脂肪含量在0.81%~6.41%,灰分含量1.24%~1.41%,水分含量72.12%~79.98%,肌肉中17种氨基酸总量为14.19%~16.47%,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4%以上,表明大口黑鲈肌肉蛋白是一种优质蛋白源。使用人工配合饲料饲养的大口黑鲈与使用冰鲜下杂鱼饲料饲养的大口黑鲈其肌肉营养成分以及氨基酸组成相差不大,但含肉率存在很大差异,人工配合饲料饲养、冰鲜下杂鱼饲养和野生捕捞的大口黑鲈含肉率分别为74.27%、64.86%和62.71%。而全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中国花鲈含肉率为72.53%,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都高于三种来源的大口黑鲈。  相似文献   

4.
摄食不同饵料的大口黑鲈肠道菌群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投喂冰鲜杂鱼和人工配合饲料对大口黑鲈肠道菌群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对摄食不同饵料的2组鲈鱼肠道内容物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冰鲜组与饲料组的大口黑鲈肠道菌群组成相似性较低(相似性24%),且冰鲜组肠道菌群多样性高于饲料组.对2组大口黑鲈中共有条带和特异性条带进一步测序分析显示,2组大口黑鲈肠道共有菌有红螺菌、梭菌、保科爱德华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蓝细菌.冰鲜组大口黑鲈肠道中的特异性菌归属为拟杆菌、肉食杆菌、魏斯氏菌和邻单胞菌;饲料组大口黑鲈肠道中的特异性菌归属为黄杆菌、鲸杆菌、柠檬明串珠菌、缺陷短波单胞菌.研究表明,与投喂冰鲜杂鱼的大口黑鲈相比,人工配合饲料降低了大口黑鲈肠道菌群多样性,也抑制了拟杆菌等有益菌在大口黑鲈肠道内的分布.推测饲料组大口黑鲈生长较慢可能与其肠道菌群中拟杆菌与厚壁菌的比值下降有关.研究结果提示,在今后大口黑鲈养殖或者人工配合饲料研制过程中,添加拟杆菌等益生菌也许可促进大口黑鲈的生长和营养吸收.  相似文献   

5.
大口黑鲈鱼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口黑鲈鱼原产于美国,属广温性鱼类,在2℃~34℃的水温范围内和0~15‰的盐度值内均可存活,最适水温为20℃~27℃。大口黑鲈鱼属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它摄食范围广,性情凶猛,摄食量大,生长迅速,是人工养殖的优良品种。大口黑鲈是美国科学家在加州鲈的基础上通过遗传改良培育而成的,它与我国早期引进的加洲鲈相比生长速度更快、抗病能力更强、更能耐受低温(越冬水温在2℃以上即  相似文献   

6.
正一、品种名称大口黑鲈"优鲈3号"二、品种来源大口黑鲈"优鲈1号"和2010年美车引进的大口黑鲈北方亚种。三、审定情况2018年12月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GS-01-001-2018。四、特征特性1.生长快。在人工配合饲料喂养时一龄大口黑鲈"优鲈3号"生长速度(体重)比大口黑鲈"优鲈1号"平均提高17.1%,比大口黑鲈引进群体提高33.92%~38.82%。2.易驯食。驯化摄食配合饲料的时间缩短,驯食成功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我们进行了大口黑鲈养殖池塘中套养河蟹的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试验过程和结果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1)试验鱼:大口黑鲈易摄食人工配合饲料选育群体(简称"优鲈3号")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等单位以"优鲈1号"和美国引进原种大口黑鲈为选育基础群体。河蟹来自江苏当  相似文献   

8.
大口黑鲈食性驯化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均体长为5.3cm(尾重3.1g)的大口黑鲈作驯养对象,采取定时定点抛投食料的办法,食物种类由活体鱼虾向人工配合饲料逐步过渡,两周后实现了食性驯化的目的。驯化技术的关键是:掌握幼鱼食性转变时期,即体长5~6cm阶段;以人工饲料取代活饲料须循序渐进,逐步过渡;投饲采取定点抛投方法有诱集鱼群的作用,适合于掠食性鱼类的习性,并利于观察鱼群的摄食状况。  相似文献   

9.
大口黑鲈     
经过十个月的养殖,渔农养殖的大口黑鲈绝大部分已经达到上市规格,可以随时上市。由于放养密度和生长期间体重的增长,养殖池塘中的大口黑鲈的存塘量已大大超过它的允养量。因此,饲料投喂量要适度控制,避免大口黑鲈已经达到一定肥满度后摄食减少而饲料投喂没有减少造成的资源浪费、因此摄食不完造成生态环境负面影响压力,注意水质的变化,尽管11月气温逐步降低,但有时气温、气压、水中溶氧等因子的变化也会对个体较大、肥满度高、密度较大的池塘中的大口黑鲈的生长带来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必须及时做好调节,根据市场需求,将部分成鱼上市,及时注入新水,在注水前先排出部分底层水,将注入新水,每次不超过20%。  相似文献   

10.
大口黑鲈和小口黑鲈的营养和饲料ThomasM.Brandt1前言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和小口黑鲈(Micropterusdolomieui)是黑鲈属鱼类中仅有的被大量养殖种类。大口黑鲈原产于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及墨西哥东北...  相似文献   

11.
正"优鲈1号"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以生长速度为主要指标、经连续5代选育而获得的鱼类新品种,已通过国家水产新品种审定(品种登记号GS01-004-2010),具有高背短尾、畸形率低、生长快、抗病力强等优点,生长速度比普通大口黑鲈快17.8%~25.3%,经人工驯食可摄食配合饲料。近年来,国内已有多地开展大口黑鲈"优鲈1号"鱼种培育与池塘养殖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以平均体长为5.3cm(尾重3.1g)的大口黑鲈作驯养对象,采取定时定点扫投食料的办法,食物种类由活体鱼虾向人工配合饲料逐步过渡,两周后实现了食性驯化的目的。驯化技术的关键是:掌握幼鱼食性转变时期,即体长5~6cm阶段;以人工饲料取代活饮料须循序渐进,逐步过渡;投饲采取定点抛投有诱集鱼群的作用,适合于掠食性鱼类的习性,并利于观察鱼群的摄食状况。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人工配合饲料和冰鲜鱼对池塘养殖大口黑鲈生长速度、鱼体生理健康的影响,以池塘养殖大口黑鲈为试验对象,在临近的2口池塘分别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池塘水面积9×667m~2)和冰鲜鱼(池塘水面积10×667m~2)157 d、162 d。养殖过程中,定期打样采集大口黑鲈的体长、体质量数据;试验结束时,采集血清进行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2种投饲对大口黑鲈的体长、体质量与养殖时间的回归方程基本一致,而体长、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则是饲料养殖的大口黑鲈略大于冰鲜鱼组的结果;冰鲜鱼养殖的大口黑鲈出现营养过剩、存在发生营养过剩性疾病(如脂肪肝)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大口黑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池塘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4.
正大口黑鲈又称加州鲈,原产北美地区,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淡水鱼。"优鲈1号"是由珠江水产研究所选育而成的大口黑鲈选育新品种。相比普通大口黑鲈,具有生长快、体形好的优良性状。经过驯化可全程摄食配合饲料,具有良好的推广养殖前景。笔者2016年开始少量试养加州鲈,2017年从"优鲈1号"定点繁育基地湖州湖旺  相似文献   

15.
"十三五"期间,随着品种选育、养殖技术、饲料营养、病害防控等研究领域的发展,大口黑鲈的养殖规模和产量发展极为迅速,2019年全国养殖产量已达47.78万吨,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淡水特色鱼。大口黑鲈一般采用传统池塘育苗方式,存活率低且易患病,存在养殖弊端。本研究依据室内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易管理、受控程度高的特点,培育刚出膜大口黑鲈"水花"至稳定摄食配合饲料,为大口黑鲈工厂化循环水育苗和驯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黑鲈属鱼类分布于北美洲温暖地区的淡水中,主要种类有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小口黑鲈M.dolomieui、斑点黑鲈M.punctulatus、瓜达卢普黑鲈M.ireculi、南方黑鲈M.notius等。大口黑鲈和小口黑鲈是黑鲈属鱼类中已被大量养殖的种类。大口黑鲈原产于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及墨西哥东北部,  相似文献   

17.
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始于70年前并借鉴陆生动物营养研究经验形成了研究范式。在过去70年中,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推动了水产配合饲料技术的进步,为水产饲料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做出了贡献。然而,随着全球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水产养殖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加,对水产饲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表明,根据一些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成果所配方的饲料在养殖生产实践中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应用效果,这意味着在已有范式下取得的研究成果有时难以很好地满足现代鱼类养殖产业的需要。本文叙述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两种肉食性鱼类大口黑鲈和大黄鱼配合饲料研发与应用的历程,指出对饲料蛋白需求的低估是限制配合饲料长期未能在大口黑鲈和大黄鱼养殖生产中应用的主要原因。早期研究报道大口黑鲈的饲料蛋白需求为400-440 g/kg,大黄鱼的饲料蛋白需求为450-470 g/kg。经过重新评估后将大口黑鲈和大黄鱼的最适饲料蛋白水平分别提高到480-510 g/kg和490-520 g/kg。在适宜的饲料蛋白水平下,投喂配合饲料的大口黑鲈和大黄鱼生长与投喂冰鲜鱼时相当。作者认为对饲料蛋白需求的低估与已有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范式存在的不足有关,其表现为:(1)强调食物对鱼类生长的作用,但忽视了实验鱼遗传背景和食物以外的环境条件对生长和摄食的影响;(2)强调鱼类个体生长对评价营养需求和饲料质量的重要性,但忽视了鱼类个体生长差异并不能完全反映养殖产量和效益的事实;(3)强调生长和饲料利用效率作为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评价指标的重要性,但忽视了养殖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负面影响是限制水产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4)没有足够重视基础饲料配方在评价营养需求或饲料质量方面的影响,一些研究因基础饲料组成不当而产生没有实际意义的评价结果。针对上述问题,作者建议从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对已有的范式做如下修改:(1)重视鱼类遗传背景和食物以外的环境条件对鱼类生长的影响,明确鱼类营养需求取决于其生长需求;(2)重视食物中各种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明确不同饲料原料在实现配方的营养平衡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3)重视对实验鱼种质和种群结构的选择,重视对照组和处理组个体生长差异的幅度对判断饲料处理效应的指示作用,重视饲料配方对渔业资源和环境等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内容的影响。经过修改后的研究范式更符合养殖生产实际,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所获得的成果也能够更好地指导配合饲料生产,为鱼类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8.
正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俗称加州鲈,为鲈形目,太阳鱼科,黑鲈属鱼类,原产于加拿大和美国。大口黑鲈属广温性鱼类,主要栖息在水温较暖的湖泊与池塘浅水处,或水流缓慢的溪流。在水温1~36 ℃范围内均能生存,10 ℃以上开始摄食, 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 ℃,为大型肉食性鱼类,生性凶猛,自然界以鱼、虾、蟹及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大口黑鲈外形美观、肉质鲜美,深受市场欢迎。1983年引入我国大陆,因其具有适应性强、生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肉食性鱼类人工配合饲料开发的理论基础研究,分析鱼类脂肪代谢的机制,实验克隆了大口黑鲈2个脂蛋白脂肪酶基因LPLtype1和LPLtype2的cDNA。序列分析表明,LPLtype1基因cDNA序列全长2 156 bp,编码516个氨基酸;LPLtype2基因cDNA序列全长1 710 bp,编码346个氨基酸。大口黑鲈LPLtype2与LPLtype1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为43.5%。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大口黑鲈LPLtype1和鳜LPL聚为一支,大口黑鲈LPLtype2和大麻哈鱼LPLtype2紧密聚为一支。预测分析发现,大口黑鲈LPLtype1和LPLtype2基因编码蛋白的活性中心位点、N-糖基化位点、二聚体形成的保守疏水残基位点、肝素结合域等主要功能域与硬骨鱼类和其他脊椎动物对比都比较保守。运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脂蛋白脂肪酶mRNA的组织分布,发现LPLtype1和LPLtype2都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推测这与肝脏是最主要的营养诱导性储脂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20.
牟明明  蒋余  罗强  陈拥军  罗莉  林仕梅 《水产学报》2018,42(9):1408-1416
为探讨不同来源饲料对大口黑鲈生长、血浆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以及肝脏和肠道组织学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2.45±0.07)g的大口黑鲈180尾,随机分成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和冰鲜鲢,养殖84 d。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大口黑鲈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冰鲜鲢组,而蛋白质效率(PER)、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显著高于冰鲜鲢组。大口黑鲈摄食配合饲料后,肝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冰鲜鲢组,肝脏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冰鲜鲢组,而肌糖原和肠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饲喂配合饲料组大口黑鲈血浆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血糖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Ca/P比值显著高于冰鲜鲢组,而血浆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尿素、钙和磷含量显著低于冰鲜鲢组。各实验组血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以及胆固醇(TC)和胰岛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配合饲料明显影响大口黑鲈肝脏和肠道的组织结构,饲喂配合饲料组实验鱼的肝脏空泡化现象严重,小肠绒毛受到严重机械性损伤。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冰鲜鲢更适合饲喂大口黑鲈,配合饲料不仅影响大口黑鲈的生长,而且损伤肝脏和肠道的健康。因此,可以借鉴冰鲜鲢的营养组成和大口黑鲈的代谢特性,深入研发大口黑鲈的饲料配制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