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放牧饲养对雪山草鸡屠宰性能及肉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两阶段饲养模式对雪山草鸡屠宰性能及肉色的影响,为寻求适合高效生产优质鸡肉的饲养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高密度集约化饲养的雪山草鸡(公鸡80日龄,母鸡120日龄),采用放牧饲养模式,分别于放养30和60d后取右侧胸肌、腿肌及腹脂样品,测定屠宰性能和肉色。【结果】放牧饲养鸡的活体重、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均略低于高密度集约化饲养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性别对雪山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较大,放牧饲养雪山草公鸡的腹脂率显著低于母鸡,但腿肌率显著高于母鸡(P〈0.01)。在肉色指标方面,胸肌和腿肌的亮度、红度均随着放养时间延长呈递增趋势,而黄度则呈递减趋势。【结论】放牧饲养可以降低雪山草鸡的腹脂率,提高屠宰性能,同时还能提高肌肉的亮度及红度,有利于改善肉色及肉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麒麟鸡的肉用性能,探讨麒麟鸡屠宰性能与肉品质的关系。测定了12周龄麒麟鸡的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特性,并对屠宰性能与肉品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屠宰性能:麒麟鸡公鸡的屠体质量、半净膛质量、全净膛质量、全净膛率、胸肌质量、胸肌率、腿肌质量、腿肌率均显著高于母鸡,且腹脂质量、腹脂率、肌间脂肪宽和皮脂厚均显著低于母鸡,屠宰率和半净膛率与母鸡差异不显著。(2)肉品质:麒麟鸡公鸡/母鸡胸肌的肌肉肉色、剪切力与腿肌差异显著;公鸡胸肌肉品质与母鸡腿肌肉品质比较,差异显著。(3)相关性:屠体质量与半净膛质量和肉色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半净膛质量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全净膛与腿肌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腹脂质量与剪切力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肉色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麒麟公鸡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优于母鸡,部分屠宰性状与肉品质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随机选择山地放养五华三黄鸡30只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体尺、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五华三黄鸡在体尺上存在差异,公鸡的体尺高于母鸡;公母鸡的屠宰率、胸肌率和腹脂率差异不显著.公母鸡肉色和熟肉率胸肌均显著低于腿肌,但胸肌失水率均显著高于腿肌;公母鸡胸、腿肌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均差异显著.公母鸡血液各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藏鸡选育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取300日龄藏鸡公、母各15只进行体尺、屠宰性能、肌肉品质测定。【结果】公鸡体尺指标高于母鸡(P0.05),公、母鸡平均宰前活重分别为1.43 kg和0.97 kg,平均胴体重分别为1.28 kg和0.88 kg,公鸡显著高于母鸡(P0.01);公、母鸡屠宰率分别为90.26%和90.24%,全净膛率为60.16%和59.84%,半净膛率为79.20%和79.07%,腹脂率为1.69%和4.57%,胸肌率为13.03%和14.15%,腿肌率为31.19%和23.60%,公鸡腿肌率显著高于母鸡(P0.05),体斜长与全、半净膛重之间,胸深与胸、腿肌重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7.73%和77.34%。其中,母鸡胸肌中氨基酸Val、Met、Leu、His、Asp、Ala以及鲜味氨基酸Val、Met、Leu、Asp、Ala高于腿肌,公鸡胸肌中His优于腿肌(P0.05)。公母鸡粗蛋白含量分别为32.63 g/100 g和30.43 g/100 g;公、母鸡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4.25%和73.52%,母鸡腿肌显著高于胸肌(P0.05);公母鸡粗脂肪含量为6.29%和5.44%,公、母鸡均为腿肌优于胸肌(P0.05);肌苷酸含量分别为0.67 mg/g和0.80 mg/g。【结论】体斜长和胸深可作为间接选择藏鸡屠宰性状的选育指标,其腿肌率较高,鲜味氨基酸比例大,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公鸡屠宰性能总体上优于母鸡。藏鸡具有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麒麟鸡的肉用性能,以及屠宰性能和鸡肉品质的关系。[方法]测定12周龄麒麟鸡的宰前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腹脂重、胸肌重、腿肌重、腹脂重等多个屠宰性能和肉色、pH、剪切力三个肉品质特性指标,并对屠宰性能与肉品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麒麟鸡的屠体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肌间脂肪宽和皮脂厚,公鸡分别为89.76%、81.54%、67.53%、7.82%、11.29%、2.42%、0.69 cm、0.48cm,母鸡分别为89.78%、80.87%、62.94%、6.19%、9.92%、3.91%、0.78、0.61 cm,部分性状差异显著(P0.05)。麒麟鸡肌肉肉色、pH值和剪切力公鸡胸肌分别为5.93、6.15、3.72 kg,腿肌分别为6.18、6.54、3.41 kg,母鸡胸肌分别为5.77、6.05、3.41 kg,腿肌分别为6.03、6.21、2.74 kg,公、母鸡胸肌肉品质与腿肌肉品质差异显著(P0.05)。屠体重与半净膛重和肉色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半净膛重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全净膛与腿肌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腹脂重与剪切力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肉色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该研究为我国优质耐热肉鸡的生产及优良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只62周龄笼养和林地散放饲养淮南麻黄鸡母鸡(各10只)进行了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测定。[结果]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老母鸡体重、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无显著影响;而对产肉性能、消化系统的发育和肉质影响显著,放养组母鸡胸肌率、腿肌率、翅膀率以及肝脏、腺胃、肌胃的相对重量均高于笼养母鸡,其中胸肌率和肌胃的相对重量达到极显著水平;肌肉的系水力和胸肌肉色L*、a*和b*值均显著高于笼养组。[结论]放养方式饲养淮南麻黄鸡,可促进消化器官发育,增加产肉率,提高鸡肉品质。  相似文献   

7.
以120日龄略阳乌鸡为研究对象,对其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等6项性状指标,公鸡优于母鸡、差异极显著;公鸡的屠宰率、半净膛率、腿肌率分别为89.15% 、82.40%、24.05%,显著高于母鸡,其他性状指标在性别间差异不显著;公、母鸡腿肌肉色OD值、pH值和剪切力均高于胸肌,系水力、熟肉率低于胸肌,差异均显著,各项指标性别间差异不显著;水分、粗脂肪含量腿肌高于胸肌,粗蛋白、粗灰分含量腿肌低于胸肌,差异均显著研究表明,公鸡、母鸡均具有较好的产肉性能、优良的肌肉品质,但屠宰性能方面公鸡优于母鸡.  相似文献   

8.
【目的】试验测定四川泸州黄羽山地乌骨鸡群体的屠宰性能及肌肉品质,为其保种和选育提供基础信息。【方法】黄羽山地乌骨鸡及青脚麻鸡1日龄雏鸡各300只,分别饲养至150日龄和75日龄。随机选择150日龄黄羽山地乌骨鸡,75日龄青脚麻鸡,公、母鸡各15只进行屠宰性能测定(两群体均处于正常的上市日龄);采用水解法测定胸肌内氨基酸,索氏抽提法测定胸肌肌内脂肪含量。【结果】黄羽山地乌骨鸡公、母鸡150日龄体重分别为2.32 kg和1.74 kg,青脚麻公、母鸡75日龄体重分别为2.59 kg和2.11 kg。黄羽山地乌骨鸡公、母鸡的屠宰率显著高于青脚麻公鸡(P0.05);公鸡的腿肌率以及母鸡的胸肌率均显著高于青脚麻公鸡(P0.05);黄羽山地乌骨鸡的皮脂厚显著低于青脚麻鸡(P0.05);黄羽乌骨鸡与青脚麻鸡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品质测定结果表明:黄羽山地乌骨鸡公鸡胸肌的红度值a显著高于青脚麻公鸡(P0.05);肌内脂肪含量、必需氨基酸(Thr、Met、Ile、Leu、Phe)及鲜味氨基酸(Glu、Asp、Arg、Gly)含量均显著高于青脚麻鸡(P0.05)。【结论】在接近上市的体重下,黄羽乌骨鸡的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均优于青脚麻鸡。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明确旧院黑鸡屠体的经济价值,为旧院黑鸡的进一步选育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在90、120和150日龄随机选择旧院黑鸡公、母各20只进行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测定。【结果】结果表明,随着饲养日龄的增长,旧院黑鸡胸肌和腿肌逐渐增重,公鸡屠宰率降低,而母鸡屠宰率升高,150日龄时旧院黑鸡屠宰性能较佳。在肉品质方面,粗蛋白含量随日龄增长而降低,肌苷酸、肌内脂肪含量随日龄增长而增加。根据肉品质相关指标综合分析,最佳肉品质在120日龄左右。【结论】综合各项指标分析,旧院黑鸡最佳上市日龄在120日龄左右。  相似文献   

10.
小香鸡生长性能及屠宰性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小香鸡的生长及屠宰性能,选用111只小香鸡进行了生长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小香鸡在0日龄时,公鸡与母鸡之间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1周龄后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20周龄时公鸡体重为1 592.23 g、母鸡为1 243.39 g,比在农村放养条件下180日龄时的体重公鸡893.4 g、母鸡849.6 g分别提高了699.19 g、393.79 g.26周龄时公鸡平均活重为1.77 kg,比母鸡重0.52 kg,增加41.6%.母鸡的屠宰率、腹脂率分别比公鸡高2.24、3.98百分点,公鸡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分别比母鸡高6.94、4.25、8.3百分点.经t检验,公母鸡间腹脂重和胸肌率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1.
为保护贵州地区倒毛鸡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其生长性能和肉用价值,本试验对贵州倒毛鸡的生物学特性、屠宰性能及肉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倒毛鸡的蛋质量为(42.75±2.18)g,孵化率约为75%。在0日龄时,倒毛鸡公鸡、母鸡之间的体质量差异不显著;30日龄后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180日龄时公鸡平均体质量为1 776.12 g,母鸡为1 455.68 g,差异显著(P0.05)。180日龄母鸡的腹脂率高于公鸡,而活质量、屠体质量、半净膛质量、全净膛质量、胸肌质量、腿肌质量、屠宰率、全净膛率、腿肌率等性状公鸡优于母鸡,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公鸡、母鸡的腿肌p H值和剪切力均高于胸肌,而失水率低于胸肌,公鸡、母鸡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品尝试验结果显示,倒毛鸡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比普通土鸡更受欢迎。因此,倒毛鸡具有较好肉用性能,有较大开发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太平鸡’‘海兰褐鸡’及其杂交一代屠宰性能及肉品质差异.【方法】以36只55周龄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的3种鸡的母鸡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结果】‘太平鸡’的宰前活质量、屠体质量、半净膛质量、全净膛质量、腿肌质量、腹脂质量和肌胃质量均为最高;‘海兰褐鸡’的肉色L~*和b~*最高,太海杂交鸡的肉色a~*最高;太海杂交鸡的腿肌剪切力以及胸肌和腿肌的pH均最低,但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最高;‘海兰褐鸡’肌肉中SFA最高,太海杂交鸡最低,太海杂交鸡肌肉中UFA和MUFA均最高,‘太平鸡’肌肉中PUFA和EFA含量均最高,‘海兰褐鸡’最低;‘海兰褐鸡’的肌纤维直径均最大,‘太平鸡’的肌纤维密度最高.【结论】3种鸡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存在一定差异,可以根据目标产品需求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不同饲养方式对凉山岩鹰鸡屠宰率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871-1872
[目的]为凉山岩鹰鸡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管理方式饲养的100日龄凉山岩鹰鸡为研究对象,对其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在散放饲养条件下,凉山岩鹰鸡公、母鸡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均极显著高于笼养鸡。公鸡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均显著高于母鸡。不同饲养方式下岩鹰鸡的胸肌和腿肌的肉色差异不显著,腿肌的肉色测定值小于胸肌。笼养条件下岩鹰鸡的嫩度和失水率均高于散放饲养。在宰后45 min,岩鹰鸡胸、腿肌pH值接近7,而宰后24 h有所降低。[结论]在散放饲养条件下,凉山岩鹰鸡的肉用性能优于笼养,主要与其在散放饲养条件下活动量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淮南麻黄鸡肌肉品质及脂肪酸合酶(FASN)、脂蛋白脂酶(LPL)基因表达量随日龄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肌内脂肪(IMF)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0,120,150和180日龄淮南麻黄鸡为研究对象,测定各日龄公、母胸肌和腿肌肌肉品质(亮度(L~*)、红度(a~*)和黄度(b~*)值及pH、蒸煮损失、剪切力)、IMF含量和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浓度),荧光定量表达检测脂肪沉积相关基因FASN和LPL的表达量,Pearson法分析血脂指标和FASN、LPL基因表达量与IMF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公鸡和母鸡胸肌L~*、pH、腿肌蒸煮损失在不同日龄间无显著差异,其余肉质指标在不同日龄间有显著差异。公鸡和母鸡胸肌IMF含量在180日龄显著高于90日龄(P0.05),公鸡腿肌IMF含量在180日龄显著高于90和120日龄(P0.05),母鸡腿肌IMF含量在150和180日龄显著高于90日龄(P0.05)。除公鸡HDL浓度在不同日龄间无显著差异外,公母鸡各血脂指标在不同日龄间均有显著差异。公鸡胸肌IMF含量与血清HDL浓度显著正相关,与VLDL浓度显著负相关;腿肌IMF含量与HDL浓度极显著正相关,与TG和LDL浓度极显著负相关。母鸡腿肌IMF含量与血清TG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血脂生化指标相关性不显著。公鸡肝脏、胸肌FASN和LPL基因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日龄间有显著差异,腿肌FASN和LPL基因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日龄间无显著差异;母鸡肝脏FASN和LPL基因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日龄间无显著差异,胸肌和腿肌FASN和LPL基因表达量在不同日龄间有显著差异。公鸡和母鸡胸肌IMF含量均与胸肌FASN基因表达量显著正相关;公鸡胸肌IMF含量与肝脏FASN和LPL表达量均显著正相关;母鸡腿肌IMF含量与腿肌LPL表达量显著正相关。【结论】日龄对淮南麻黄鸡肉品质、血脂水平和脂肪沉积相关基因表达量有显著影响,可通过血脂TG浓度间接选择IMF含量。FASN参与调控公、母鸡胸肌IMF含量,LPL参与调控母鸡腿肌IMF含量。  相似文献   

15.
京海黄鸡肉用性能及肉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12日龄京海黄鸡为素材,测定其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化学指标.结果表明: 京海黄鸡产肉性能良好,112日龄屠宰率在91%以上,全净膛率在67%以上;胸、腿肌pH值分别为5.92、6.37;胸肌失水率大于腿肌,胸、腿肌水分含量为710~750 mg·g-1;粗蛋白质含量母鸡胸、腿肌分别为229.8、206.6 mg·g-1,公鸡分别为236.7、203.7 mg·g-1;粗脂肪含量母鸡胸、腿肌分别为10.9、42.5 mg·g-1,公鸡分别为10.8、38.8 mg·g-1;硫胺素含量母鸡胸、腿肌分别为0.27、0.51 mg·kg-1,公鸡分别为0.29、0.54 mg·kg-1;肌苷酸含量母鸡胸、腿肌分别为4.15、2.63 mg·g-1,公鸡分别为4.36、2.84 mg·g-1.胸肌与腿肌硫胺素和肌苷酸含量差异均极显著,说明不同部位肌肉在风味和鲜味方面存在差异,但性别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探究杂合型伴性矮小基因对鸡脂肪沉积的影响,了解其脂肪沉积动态变化的规律,为优质肉鸡和地方鸡种生产性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正常体型的固始公鸡和广西瑶鸡公鸡(ZDWZDW)分别与正常型母鸡(ZDWW)和矮小型母鸡(ZdwW)交配,将杂交后代在同一条件饲养。分别于60日龄、90日龄、120日龄从每个杂交后代中各选取鸡只100只(公母各半),进行体尺指标的测定;分别于60日龄和90日龄从固始鸡的杂交群体中各选取鸡只10只(公母各半),进行体脂含量动态变化的研究;另于120日龄从固始和广西瑶鸡的杂交后代群体中各选鸡只10只(公母各半),进行体脂含量的测定;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试血清生化指标;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胸肌、腿肌中肌内脂肪(IMF)的含量;通过制作石蜡切片,在显微镜下测定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密度。【结果】杂交后代个体体型均为正常型,固始鸡母本正常型群体的公、母鸡随日龄呈现了不同的脂肪沉积特性。母鸡的体脂指标包括腹脂重、腹脂率、皮下脂肪厚和肌间脂肪宽前期均保持在低水平,在120日龄得到显著提高,而公鸡的体脂水平一直维持在低水平;固始鸡母本矮小型群体公、母鸡随日龄表现了相似的脂肪沉积动态变化特性,120日龄公、母鸡的体脂沉积水平均显著高于60日龄/90日龄;母本矮小型群体公鸡(dw杂合子)表现了完全不同于母本正常型群体公鸡(DW纯合子)体脂变化的特性,其90日龄和120日龄的腹脂重、腹脂率、皮下脂肪厚和肌间脂肪宽均显著高于母本正常型群体公鸡。进一步整合120日龄固始鸡杂交群体和广西瑶鸡杂交群体的体脂数据发现,群体因素对腹脂重、肌间脂肪宽、皮下脂肪厚和胸肌肌内脂肪含量的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特别是母本矮小型公鸡(dw杂合子)的腹脂重、腹脂率、肌间脂肪宽、皮下脂肪厚和胸肌肌内脂肪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母本正常型公鸡(DW纯合子,P<0.01)。母本矮小型与母本正常型群体间在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上均无显著差异。母本正常型和母本矮小型后代的肌纤维特性包括肌纤维密度、肌纤维面积、肌纤维直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杂合伴性矮小型基因改变了公鸡的脂肪沉积特性,显著提高了公鸡的腹部脂肪、皮下脂肪和肌间脂肪的沉积;改善了胸肌的肌内脂肪含量;而对血脂指标无显著影响;对肌纤维特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旨在了解矮小型溧阳鸡杂交后代的肉用性能特点,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选取30羽12周龄矮小型溧阳鸡杂交后代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屠宰性能及常规肉品质性状。结果表明,12周龄矮小型溧阳鸡杂交后代公、母鸡质量分别为2 152.87、1 686.60 g;公鸡的质量、屠质量、半净膛质量、全净膛质量、腿肌质量、胸肌率均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公鸡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腹脂质量与母鸡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公、母鸡之间的p H值、剪切力、失水率均无明显差异。综合屠宰性能与肉品质测定指标结果,矮小型溧阳鸡杂交后代具有良好的肉用性能和肉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18.
溧阳鸡产肉性能及肌肉品质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8周龄溧阳鸡为素材,测定其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化学指标。结果表明:溧阳鸡产肉性能良好,8周龄屠宰率在88%以上,全净膛率在60%以上;胸、腿肌pH值分别为5.93、6.40;胸肌失水率大于腿肌,但胸肌剪切力小于腿肌;腿、胸肌水分含量为710-740g·kg-1;脂肪含量母鸡胸、腿肌分别为8.4、23.0g·kg-1,公鸡分别为6.6、20.6g·kg-1;蛋白质含量母鸡胸、腿肌分别为218.4、181.0g·kg-1,公鸡分别为228.1、194.7g·kg-1。各指标性别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林间种草放养北京油鸡对其屠宰性能及肉、蛋品质的影响,在5年生的板栗园建立菊苣和紫花苜蓿(1∶1)混播人工草地,并划区轮换放养北京油鸡,测定其屠宰性能、胸肌和腿肌的营养成分及蛋品质。结果显示,与清耕放养(林下光板地)比较,混播草地划区轮换放养的北京油鸡屠宰性能均提高,其中腿肌质量、胸肌质量、腹脂质量分别显著增加22.25%、15.33%、108.71%,腿肌率、胸肌率、腹脂率分别提高19.23%、12.00%、100.00%;腿肌粗灰分、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3.42%、20.89%,胸肌钙含量显著增加29.99%,而胸肌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5.69%、33.02%;蛋黄胆固醇含量显著下降14.58%。在减少15%精料日补饲量的情况下,放养至8~17周龄和18~25周龄时,与清耕放养比较,混播草地划区轮换放养组料重比分别显著下降17.65%、15.94%。可见,林间种草放养北京油鸡能够提高屠宰性能和肉、蛋品质,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北京油鸡公鸡母鸡肌肉剪切力和肉色,选取同一饲养环境下120日龄林下北京油鸡公、母鸡各10只,测定同一性别不同部位和不同性别不同部位肌肉嫩度(用剪切力表示)。结果表明,(1)剪切力:同一性别不同部位肌肉剪切力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性别相同部位肌肉剪切力差异极显著(P0.01)。(2)肉色:GT(公鸡腿肌)比公鸡胸肌(GX)的肉色深,MT(母鸡腿肌)比MX(母鸡胸肌)肉色深,GT比MT肉色深。试验证明:公鸡腿肌肉质最嫩,肉色最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