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于1996~1998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内进行,供试品种苏玉9号和南玉3号,麦套春玉米盘育乳苗地膜栽(水稻塑盘30cm×60cm,468孔保温育2叶苗,大田地膜覆盖)与地膜直播、营养钵育苗移栽比较试验结果指出,盘育乳苗地膜栽玉米具有早播早苗,早发壮苗,干物质积累能力强,植株粗壮,根系发达,粒叶比高,穗大穗多粒重,空秆率低的早熟高产生育优势。比地膜直播早播17d,早苗12d,早熟9d,增产26.9%;比营养钵育苗移栽早播12d,早苗7d,早熟6d,增产36.4%。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东海县桃林镇近年来推广保温性良好的"四膜一苫"(地膜、大棚膜、小拱棚膜、畦上塑料膜、草苫)大棚西瓜新型高效种植技术,使大拱棚内温度提高3℃左右,西瓜提前育苗移栽,4月18日即可采收,比普通大拱棚西瓜提前15天上市.他们栽植的166.7hm2西瓜,每667m2平均产量达5 500kg,纯收入9 000~11000元.  相似文献   

3.
<正>江苏省东海县桃林镇近年来推广保温性良好的"四膜一苫"(地膜、大棚膜、小拱棚膜、畦上塑料膜、草苫)大棚西瓜新型高效种植技术,使大拱棚内温度提高3℃左右,西瓜提前育苗移栽,4月18 日即可采收,比普通大拱棚西瓜提前15 天上市。他们栽植的166.7hm2西瓜, 每667m2平均产量达5 500kg,纯收入9 000-11 000元。  相似文献   

4.
玉米塑盘育苗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苏玉 9号、雅玉 2号、苏玉糯 1号三个玉米品种 ,采用水稻育苗塑盘 (6 0 cm× 30 cm,4 6 8孔 )通过同期播种分期测定、分期播种同期测定盘育乳苗的生长特性 ,用不同播期的苗同期移栽观察不同幼苗移栽后的生长特性。发现第二叶与第一叶等长苗龄的苗 ,第一层根即将发生 ,胚乳干重占播时种子干重的 4 2 .5 % ,移栽后无缓苗期 ,成苗率与苗龄小的苗无显著差异 ;而比其苗龄大的苗移栽后缓苗期明显 ,成苗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5.
随人们饮食结构变化,鲜糯玉米因其具有香、粘、甜、软等特点而倍受人们喜爱,通常,在我地育苗移栽的3月中旬播种,4月上旬地膜移栽,7月上旬收获,小拱棚栽培的2月下旬播种,3月中旬移栽,6月中下旬收获,比地膜移栽的早上市10~15天,亩收入可增加3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6.
重点阐述了玉米盘育乳苗地膜移栽技术,包括培育壮苗、地膜移栽、大田管理等内容,以期为苏北沿海地区栽植鲜食玉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满红 《农技服务》2006,(11):15-15
多膜覆盖西瓜是我国北方近几年推广应用的一项西瓜早熟栽培技术,采用该技术,平均每亩可产西瓜6500公斤左右.收入0.7~0.9万元。1、多层覆盖 采用大棚、小拱棚和地膜三层覆盖方式,即外面扣大棚,大棚内扣小拱棚(西瓜单行种植,每行扣1个小拱棚),小拱棚内再覆地膜。寒冷季节,再在小拱棚上加盖草苫,必要时在大棚外围上草苫,以增加保温效果。  相似文献   

8.
大棚西瓜四膜一苫栽培是临朐县最新推广的一项高效种植技术,它将大拱棚单层棚膜改为双层棚膜,外加小拱棚膜和地膜,形成四膜,配套草苫覆盖,增强了大棚的保温性能,使大拱棚内温度比单层棚膜棚温提高3℃左右,西瓜提前育苗移栽,4月18日即可采收,比普通大拱棚西瓜提前15天上市,每千克价格平均提高16元,大大提高了西瓜种植效益。2000年临朐县杨善镇1667公顷西瓜应用这项高效种植技术,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500公斤,纯收入9000元,高的达11000元。一、选用优质高产品种为提前采收上市时间,争取价格…  相似文献   

9.
沿江沙壤土地区大棚鲜食蚕豆—水稻生态高效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棚鲜食蚕豆—水稻生态高效种植模式中,大棚蚕豆采用单、双层棚膜覆盖栽培,并使用经过春化处理的芽苗移栽;水稻选择优质早熟水稻品种,采用塑盘湿润育秧,大田生长期利用大棚喷(滴)灌带进行湿润灌溉。一般亩产鲜蚕豆荚1 000 kg、优质稻谷300 kg,全年亩产值1.6万元左右。同时,通过蚕豆秸秆还田及设施内水旱轮作,提升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状,缓和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实现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市不少农户利用玉米棵脚插种大豆,改玉米、大豆纯作为间、套种,改直播为两苗同钵育苗移栽,利用玉米苗床一钵育两苗,无需多制钵、多用工、多用膜,提高了膜钵利用率。大豆改直播为育苗移栽,争得壮苗早发,青豆荚可提早上市,禾本科和豆科、高秆和矮秆作物复合间作,共生互利,相得益彰。在不影响玉米高产的情况下,一般每亩可增收大豆30-40kg,增加经济产值100元左右,玉米、大豆双丰收,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1.苏玉糯1号该品种为鲜食糯玉米杂交组合,品质优,糯性好,口感佳,支链淀粉含量高,籽粒洁白,排列均匀紧密,秃顶度小,商品性好.产量高,种植效益好,适应性广.从出苗至鲜果穗采收的生育期,作春播为85天左右,作秋播约80天.提倡品种间隔离种植,注意去蘖去穗,每株保留1~2个果穗,适当密植,及时收获.适宜春、秋两季种植.   ……  相似文献   

12.
1.苏玉糯1号该品种是由江苏省沿江农科所经过近10年的努力育成的大果穗、白粒、风味佳、产量高的糯玉米新品种.目前已在国内许多大中城市郊区种植,其果穗成了人们的一种物美价廉的休闲食品和旅游食品.   苏玉糯1号为早熟品种,生育期从出苗至成熟,春播97天,夏播85天,株高180厘米左右,茎秆粗壮,全株总叶片春播18~19叶,夏播18叶,双穗率可达70%~100%,穗长20厘米左右,圆锥形,果穗整齐,籽粒白色,穗籽粒14~16行.   该品种一般条件下每667平方米(1亩)产籽粒450~500公斤或青果穗1000公斤;在较高肥水条件下,每667平方米产籽粒550~600公斤(最高可达650公斤)或青果穗1250公斤(最高1500公斤),比糯玉米农家品种增产50%~100%.   苏玉糯1号属硬粒型、白粒、白轴,青果穗皮薄,果穗大小均匀,口感细腻,商品性好,集香、糯、鲜、甜于一体.干籽粒中支链淀粉、粗淀粉含量达到97.7%,粗蛋白含量为7.66%,粗脂肪含量3.84%,可溶性糖含量1.66%,表明其除极宜作青食玉米外,还可作原(辅)料应用于淀粉工业等.   苏玉糯1号抗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灰斑病、穗腐病,中抗小斑病.中秆紧凑,特别是抗倒能力强,有利于高产稳产.   作为青食玉米,苏玉糯1号的播种期可以从3月初开始一直延续至8月初,具体播种期视各地区的气候而定.   2.浙糯玉1号(原名浙糯玉9401)该品种是由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与东阳市种子公司、金华市种子公司联合选育开发的鲜食型糯玉米新品种,2000年4月经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命名.   1995年秋季东阳玉米研究所进行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浙糯玉1号去苞叶鲜穗单产12.5吨/公顷,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达极显著水平.1996~1997年浙糯玉1号被列入浙江省糯玉米新品种多点比较试验,平均鲜穗单产10.3吨/公顷,1997年参加金华市六县(市)的大区对比试验,平均单产9.9吨/公顷,与同类糯玉米相比增产效果明显.   浙糯玉1号种子发芽势强,出苗率高,发苗快,苗势强.一般株高200厘米,穗位高80厘米,株形较紧凑,植株叶片总数为19片.在浙中地区出苗至采收鲜穗春播为76~83天,秋播约70天.果穗长17.2厘米,穗粗4.2厘米,穗籽粒14行,行粒数30~35粒.籽粒白色,排列整齐,鲜食籽粒含蛋白质11.0%、脂肪5.5%,果皮薄,糯性好,黏香可口.   浙糯玉1号抗倒伏力强,对浙江省的各种玉米主要病害均属高抗类型(大斑病0级,小斑病0.5级,青枯病0级,纹枯病极轻).   该品种春季要求土壤温度稳定在12℃以上时播种,在浙中地区一般3月底至4月初为始播期.欲提早播种,必须采用地膜、拱棚等覆盖措施.秋季播种不迟于立秋.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本镇部分农户采用大棚内直播、再铺地膜等技术栽培早熟毛豆,每年亩产毛豆达500千克左右,比露地栽培不但提早20天上市,而且每亩增收1 000元左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栽培模式对四棱豆形态建成、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1个对照(露地直播)和5个处理(大棚直播、地膜直播、露地移栽、大棚移栽、地膜移栽),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四棱豆农艺性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品质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四棱豆功能叶片叶面积值以大棚移栽处理最大,比叶重以露地直播处理最大。鲜豆荚总产量与单株结荚数、单株鲜豆荚重极显著相关,块根的总产量与单株块根数、单株块根重显著相关。6个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表现为双峰曲线规律。种子蛋白质、Ca、Fe、VA、VC含量以露地移栽处理最大,VE含量以露地直播处理最大。可见,大棚移栽有利于四棱豆形态的建成,露地移栽有利于四棱豆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陈谋  刘彦文 《当代农业》2014,(22):28-29
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高扬村的早春大棚西葫芦、香丝瓜、秋冬莴苣种植模式效益较好。西葫芦一般在1月中旬定植,3月上旬开始采收,5月底清茬,亩产量6000公斤左右;香丝瓜3月中旬套栽,5月中旬始收,10月中旬清茬,亩产量5500公斤左右;秋冬莴苣在10月初定植,翌年1月采收,亩产量3500公斤左右。该种植模式年亩产值高达2.5万元左右,年亩纯收入超过万元。一、西葫芦1.育苗定植选用早熟优质、耐低温弱光的西葫芦品种,本地区常用荷兰引进品种Fo210。大棚早春栽培一般在12月上旬播种,采用大棚套小棚穴盘基质育苗,加盖地膜、下埋电热线,特殊低温时加盖无纺布。播前浸种催芽,出苗50%时揭去地膜,全苗后通风散湿,2叶1心时适当降温。3~4片叶、苗高8~10厘米、苗龄35天左右移栽,移栽前5~7天炼苗。定植前大田施足基肥,深耕细耙筑垄,6米宽大硼筑3垄,覆盖地膜,1月中旬移栽,大棚套小棚栽培,每垄栽2行,株距55厘米左右,每亩栽1200株左右。栽后浇足活棵水,盖好定植孔,封棚增温。  相似文献   

16.
1育苗移栽的优点 1.1减少种子用量。降低种子成本芝麻直播栽培,种子用量为3.0-7.5kg/hm^2,而移栽芝麻用种量仅为1.5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7.
瓠瓜以采收嫩瓜供炒食或作汤味美,为南方地区夏、秋供应的主要蔬菜之一.采用大棚加小拱棚加地膜3层覆盖栽培,可将瓠瓜供应期提早到4月下旬至5月初,比露地栽培提前40 d左右,每667 m2产量可达3500kg,高的可达5000 kg,不但提高了冬闲田的利用价值,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8.
小南瓜可以在大棚、小拱棚等保护地栽培,也可以在露地栽培。 小拱棚栽培定植前施肥整地,做宽3~6m的畦,沟深20cm。3月中旬在小拱棚内开穴直播,穴深5—7cm,播后盖3cm厚细土,覆盖地膜,上搭小拱棚。窄畦单行种植,宽畦双行对种,施肥同大棚栽培。出苗后苗顶地膜前破膜放苗,以后爬地生长。双蔓或三蔓整枝,通过昆虫传粉自然授粉。  相似文献   

19.
‘申科糯1号'是适合上海及周边地区生态条件的早熟、抗病及抗倒性强的鲜食糯玉米杂交新品种,具有品质优良、苞叶包被完整、新鲜嫩绿、果穗秃顶少、商品率高、籽粒纯白色、饱满且排列整齐有光泽、风味好、甜糯香软、皮薄渣少等特点。2011年参加多点异地品比试验,平均鲜穗产量10260 kg/hm~2,比对照增产5.6%;2012年参加上海市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平均鲜穗产量10982 kg/hm~2;鲜果穗生育期80d左右,比对照‘苏玉糯5号'早4 d;品尝品质综合评分为89.2,高于‘苏玉糯5号'。  相似文献   

20.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良好、土壤肥沃,不重茬的田块搭棚种植,大棚宽6m左右,采用三膜或四膜覆盖,即地膜+小拱棚+中棚+大棚,先在畦面上铺2m宽的地膜,瓜苗移栽后在西瓜行上先用小竹片搭一个宽40~45cm、高30~35cm的小棚,再在小棚上用长2.2m的竹片搭一个宽1.3m、高0.7~0.8m的中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