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目的]本文旨在验证自主研发的专用发酵菌剂的应用效果,建立菇渣生物发酵工艺流程和发酵技术体系。[方法]以菇渣为试材,设置对照(不添加发酵菌剂),添加0.2%、0.5%、0.8%(质量分数)专用发酵菌剂以及0.8%市售发酵菌剂5个处理,探究专用发酵菌剂对菇渣堆体发酵效果的影响;采用传统堆体和静态免翻堆体发酵方式,研究不同堆体方式对菇渣发酵堆体温度、理化性状以及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添加专用发酵菌剂均能使堆体温度快速上升,pH值、电导率(EC)、有机质含量均先于对照及市售菌剂处理达到稳定状态,且发酵速度快。免翻堆体发酵方式添加0.5%专用发酵菌剂,菇渣堆体最高温度为73.8℃,比传统堆体发酵高2.2℃;发酵时间约30 d,比传统堆制发酵缩短5 d;在发酵结束时,有机质含量、E4/E6(发酵腐熟度)等指标早于传统堆体发酵达到稳定状态;种子发芽指数达到88.91%,较传统堆体发酵提高2.48%。[结论]2种堆体方式添加专用发酵菌剂,均可缩短菇渣发酵时间,提高发酵质量;而采用静态免翻堆体发酵,配合添加0.5%专用发酵菌剂,可进一步提高菇渣发酵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沼气发酵是国内外生物质能源研究的热点,沼气发酵原料是沼气发酵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文章主要介绍国内外沼气发酵原料的相关研究,将沼气发酵原料分为植物类发酵源、动物粪便类发酵源、有机污水类发酵源和混合型发酵源四大类,并指出动物粪便类原料的大规模集中处理和沼气发酵原料整体结构的优化升级将成为我国未来沼气发酵原料的发展方向,对沼气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分步糖化发酵和同步糖化发酵工艺在最佳条件下产乙醇的效率。[方法]结合水解、发酵两阶段的最佳条件,设计了分步糖化发酵和同步糖化发酵过程;分步糖化发酵分别采用了水解和发酵过程的最佳条件,同步糖化发酵分别采用了两阶段的最佳温度。[结果]分步糖化发酵过程中,上清液发酵和混合液发酵产乙醇效果无明显差别,其中混合液发酵能更好地发挥酵母菌的活力;同步糖化发酵过程中,35℃条件下乙醇产量更高,其木糖产量高于纯水解过程中的木糖产量。[结论]在试验条件下,同步糖化发酵产乙醇效率高于分步糖化发酵。  相似文献   

4.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绿僵菌发酵工艺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液体深层发酵、固体发酵和液固双相发酵这三种发酵工艺。介绍每种发酵工艺的发酵流程、培养基质、影响因素、应用情况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沼气发酵是国内外生物质能源研究的热点,沼气发酵原料是沼气发酵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文章主要介绍国内外沼气发酵原料的相关研究,将沼气发酵原料分为植物类发酵源、动物粪便类发酵源、有机污水类发酵源和混合型发酵源四大类,并指出动物粪便类原料的大规模集中处理和沼气发酵原料整体结构的优化升级将成为我国未来沼气发酵原料的发展方向,对沼气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利用发酵助剂制作食用菌培养料,发酵快,发酵好,既能高温发酵,又能低温发酵,大大缩短了发酵制作时间,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成本,又有"广谱性"发酵和"适应性强"等  相似文献   

7.
鸡粪与玉米秸秆混合发酵沼气产量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物料配比、发酵温度、初始发酵浓度与产气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因素的重要性,通过自行研究设计的可控性恒温发酵装置,以玉米秸秆和鸡粪混合物为原料,在20、25、30、35、40℃下按不同干物质配比及初始发酵浓度分别进行厌氧发酵,分析不同物料配比、发酵温度、初始发酵浓度对发酵过程中pH值、累积产气量和TS产气量的影响,并对影响沼气发酵的各因子进行重要性排序。结果表明,物料配比、初始发酵浓度和发酵温度是影响产气量的重要因子,鸡粪与玉米秸秆2∶1、初始发酵浓度为20%时沼气产量最大;发酵温度在35℃左右时,各处理均能达到最优发酵效果;各因子对沼气产量影响的重要性依次为温度>初始发酵浓度>配比。因此,适当调整发酵温度以及初始发酵浓度将会有效提高沼气发酵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纤维素酶发酵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纤维素酶发酵生产的主要菌种、发酵培养基、固态发酵工艺和液态深层发酵工艺。展望了纤维素酶发酵生产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对板栗乳酸发酵饮料加工的发酵工艺参数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以及发酵基质配比对板栗乳酸发酵饮料的质量有影响.板栗乳酸发酵数学模型为y=79.557-3.846x3 2.205 x12 2.807x22 0.097 x32-0.315x1x3-0.396x2x3,优化发酵条件为板栗水解液∶牛奶比为1∶1,发酵温度为45℃,发酵时间4 h.  相似文献   

10.
根据垫料在进猪饲养前是否需要加水和提前发酵,发酵床总体可分为两种,即需要加水提前发酵的湿式发酵床技术和不需加水发酵的干撒式发酵床技术。一、垫料原料选用比较发酵床垫料原料要符合碳氮比  相似文献   

11.
农业废弃物有机肥发酵工艺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生产后残留了大量的的废弃物,利用农业废弃物发酵有机肥的工艺技术十分重要。笔者主要介绍农业废弃物发酵有机肥的工艺,简述了有机肥发酵的分类方式、一般发酵工艺方法和有机肥发酵的基本原理,明确了有机肥发酵对农业废弃物处理的重要性,分析了国内外有机肥发酵研究的发展现状和国内有机肥发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业废弃物发酵有机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农业废弃物发酵制备有机肥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李荣刚 《当代农业》2011,(17):38-38
根据垫料在进猪饲养前是否需要加水和提前发酵.发酵床总体可分为两种.即需要加水提前发酵的湿式发酵床技术和不需加水发酵的干撒式发酵床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一、两相发酵池结构两相发酵技术所采用的发酵装置,综合了秸秆干发酵和水压池粪便发酵技术的特点。其原理仍根据作物秸秆和粪便原料的不同特性,应用两种不同手段来分别处理,由秸秆干发酵池和粪便发酵池组成。粪便发酵池建于地下,秸秆发酵池则建在其上部,采用浮罩集气,如图示。  相似文献   

14.
董江清  林晓珊  林旭广  周天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001-15002,15006
[目的]说明利用甘蔗块作为酵母固定化材料进行固定化酵母发酵相对于游离酵母发酵来说具有优越性,同时探究利用甘蔗汁和废糖蜜作为发酵培养基分别进行发酵时的发酵效果。[方法]共设计12个发酵组,研究发酵培养基和是否进行固定对发酵效果的影响。[结果]以甘蔗汁为发酵培养基时固定化酵母发酵液中乙醇平均体积分数比游离酵母发酵高0.7%,以废糖蜜为发酵培养基时固定化酵母发酵液中乙醇平均体积分数比游离酵母发酵高0.76%。甘蔗汁培养基与废糖蜜培养基对总体发酵效果的影响非常接近。[结论]综合考虑甘蔗汁与废糖蜜的成本,废糖蜜是工业发酵生产乙醇用培养基的更优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用活性酵母发酵轮叶党参的最佳条件,以总皂苷含量为观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发酵所需的活性酵母剂量、发酵天数、发酵温度等因素进行优化,用MTT法对发酵前后正丁醇萃取物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轮叶党参药材中添加活性酵母1%,发酵7d,发酵温度30℃所得到的总皂苷含量最高,发酵后的正丁醇萃取物400 mg/L组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相应的未发酵剂量组(P<0.01).因此,轮叶党参最佳发酵条件为用1%的活性酵母发酵7d,发酵温度30℃,发酵后的400 mg/L组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相应的未发酵剂量组.  相似文献   

16.
烟叶发酵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烟叶发酵机理、发酵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基于烟叶发酵机理基础上的发酵技术进行了综述.认为今后发展的重点应加强烟叶发酵机理的研究,以便研究出适合卷烟工业化生产的发酵技术.  相似文献   

17.
固态发酵玉米秸秆的菌株组合和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固态发酵氨化玉米秸秆生产饲料蛋白工艺中菌株组合、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对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与发酵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最佳菌株组合为青霉和葱色串孢,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5 ℃、发酵时间5 d.在最佳菌株组合和最佳发酵条件下,玉米秸秆经氨水氨化和固态发酵后真蛋白含量由2.05%提高到29.66%,比原料本身的真蛋白含量提高了13倍多;粗蛋白含量由2.80%提高到35.41%,比原料本身的粗蛋白含量高提高了11倍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解决发酵床垫料来源问题,降低发酵床制作成本。[方法]以金针菇菌糠代替部分锯末制作发酵床,研究发酵床垫料配比对其温度和生猪育肥性能的影响,并分析金针菇菌糠在发酵床养殖过程中的应用前景。[结果]金针菇菌糠发酵床不会影响发酵床的发酵效果及生猪的育肥性能,有效降低了发酵床的制作成本。菌糠发酵床的最佳配方为:锯末20%、菌糠60%、稻壳20%。[结论]菌糠发酵床不仅有效解决了食用菌菌糠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极大降低发酵床的制作成本,可应用于该地区的发酵床养猪生产中。  相似文献   

19.
分别阐述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免加温发酵等蘑菇培养料主要发酵技术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指出免加温发酵技术是现代蘑菇培养料发酵的发展趋势,17世纪以来,也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六堡茶"红浓陈醇"四绝的品质特征,是在后发酵及陈化过程形成的。后发酵分热发酵和冷发酵两种工艺。而冷发酵是为克服热发酵存在的缺陷而创新优化的生产工艺。文章简述了热发酵和冷发酵这两个工艺的机理,为发展广西六堡茶生产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