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对测定西南地区不同茶园土壤的三种农药残留量,对茶园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并评价了茶园土壤的污染状况。研究中以丙酮为提取剂,样品经提取和浓缩后,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检测农药残留,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茶园土壤的农药残留量存在差异。分析和评价茶园土壤的农药残留现状,有利于更好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控制农药污染,促进茶叶的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茶园主要分布于鄂东南低山丘陵和鄂西南山地。分析了该地区茶园土壤状况,包括土壤养分、土壤物理性状、土壤酸度与土层深度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茶园土壤优质化培育措施,即深翻茶园、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增加覆盖、间作绿肥、调节土壤酸度、客沙改良、建立复合茶园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对安徽祁门和十字铺、江苏宜兴和深水等地不同肥力水平的茶园土壤腐殖质含量、组成与性质的研究。土壤类型包括黄壤,红壤和黄棕壤。三个地区茶园土壤腐殖质组成都以富里酸为主,不同地区HA/FA值自黄壤向黄棕壤递增,同一地区高产茶园土壤HA/FA值大于低产茶园土壤,胡敏酸光密度值以黄壤最高,红壤居中,黄棕壤最低。  相似文献   

4.
川东北茶区茶园土壤重金属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子指数和加权综合指数法对四川东部和东北部地区 16个县市的 6 9个茶园土壤样本中As、Cd、Cr、Cu、Hg、Pb、Zn、Ni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目前该地区的茶园土壤环境按农业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标准分析基本适合种植茶树和生产符合卫生质量标准的茶叶。若按有机茶园土壤标准分析 ,该地区茶园土壤Pb、Cu、Zn和Ni等重金属元素含量未超标 ,但Cd、Hg、As和Cr的含量存在一定程度的超标。单因子指数分析结果超标样点的比例分别为 85 5 1%、6 3 77%、37 6 8%和 11 5 9% ,加权综合指数分析结果超标样点的比例为 4 3 4 8%。  相似文献   

5.
凤庆县有上千年的种茶历史,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也是中国十大产茶县之一及云南省最大的滇红茶和普洱茶原料基地,2011年全县茶园面积突破2.0万hm2,产量2.17万t。凤庆县茶园分布在海拔1 380~2 400 m的地区,以海拔1 600~2 100 m地区为主产区,茶区的土壤有红壤、黄壤、紫色土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茶叶主产乡镇典型茶园土壤的化验分析结果表明,新昌茶园土壤pH值适宜茶树生长,钙镁含量适当,大部分地区有机质含量较高,但土壤全氮偏高,而磷钾和硫锰含量偏低,需要引导农户平衡施肥,推广有机肥,控氮肥增施磷钾肥,部分地区适量施用微肥  相似文献   

7.
广西主要茶区土壤重金属的监测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广西主要茶区乐业、罗城、苍梧、横县等地茶园士壤重金属铅(Ph)、镉(Cd)和铜(Cu)的含量,并结合茶园土壤重金属评价标准和茶园土壤污染分级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Nememw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广西主要茶区土壤中这3种重金属含量均较低,Cd和Cu平均含量都处在一级水平,Pb平均含量除1个地区处在二级水平外,其余3个地区均处于一级水平,Cd和Cu单闪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000,Pb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都在0.264~1.120之间.广西主要茶区(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符合有机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可因地制宜发展有机茶产业.  相似文献   

8.
陕西茶园茶叶氟含量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雪  肖斌 《西北农业学报》2011,20(1):109-113
通过对陕西茶区典型茶园茶叶样品和土壤样品的采集,分析不同地区茶园茶叶和土壤水溶性氟含量,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叶老叶、新叶氟含量分别为523.79~978.46 mg/kg、31.15~78.60 mg/kg;不同茶园及不同叶龄茶叶氟含量均有较大的差异;茶叶氟含量随着叶龄的增长而增加,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不明显,老叶氟与土壤水溶性氟正相关,新叶氟与土壤水溶性氟负相关;土壤水溶性氟与土壤pH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豫南茶园土壤营养状况,指导豫南茶园科学施肥,以期为茶叶的优质高产提供依据,通过对豫南茶区9个主要产茶县(区)45个重点乡镇的茶园土壤进行多样本取样、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豫南茶园土壤p H偏酸化;有机质含量低,仅有16.73%的茶园符合优质高产茶园要求;全氮供应能力较好,有效氮含量较丰富,分别有85.66%、87.25%茶园土壤达到优质高产茶园要求;61.35%的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很低;大部分茶园土壤速效钾亏缺严重;中量元素有效态Ca含量丰富,Mg、S含量偏低,分别有50.63%、68.52%的茶园低于临界值;微量元素有效Fe、Mn供应充足,Zn含量水平中等,不同茶园之间差异很大,Cu、B缺乏严重。为此,豫南茶园应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增施磷、钾肥,同时注意补充S、Mg、Cu和B肥,部分茶园也应补充Zn肥。  相似文献   

10.
贵州茶园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贵州地区33个乡镇茶园土壤中铅、镉、铬、铜、汞、砷、硒7种元素含量进行了检测。运用SPSS 12.0软件对所掌握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3个茶园土壤共分为5组,共有26个茶园土壤被划入第1组。对聚类分析的分组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判断各组间7种元素的含量特征是,铅、铬、铜、砷4种元素含量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硒元素含量组间差异接近显著水平(P=0.058)。说明,该聚类分析结果是有效的,可为贵州省茶园规划及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不同间作物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探明林茶间作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以不同间作茶园的土壤为材料,以单作茶园土壤为对照,采用土壤常规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间作沉香的茶园土壤,N、P、K含量略低于单作茶园,但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4.7%;间作野花椒的茶园土壤,N、P、K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12.7%、22.9%、17.4%、7.2%;间作香樟树的茶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3.8%、8.4%.说明,进行林茶间作对改善茶园土壤性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研究恩施茶区土壤及茶叶中硒含量,为湖北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集了湖北恩施地区93个茶园的土壤和茶叶样品,检测了土壤pH值、土壤和茶叶中的硒含量。【结果】恩施地区的土壤全硒含量总体水平较高,变幅为0.13~43.50mg/kg,平均含量为1.52mg/kg,高于全国土壤元素平均值(0.1 mg/kg),属富硒土壤;茶叶样品的硒含量变幅为0.040~1.03mg/kg,平均硒含量为0.16mg/kg,高于全国平均值(0.08~0.12mg/kg)。土壤中pH值范围在4.5~5.5时,土壤全硒含量与茶叶硒含量呈显著相关(r≥0.90)。【结论】恩施茶园大多为富硒茶园,茶园土壤pH值保持在4.0~5.5区间有利于茶树对土壤中硒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松阳县茶园立地现状,分析了其山地茶园和平原茶园的土壤状况,对松阳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针对山地茶园、大田茶园、山地新开发茶园提出分类施肥对策,以期指导松阳县茶园的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14.
湄潭县茶园土壤重金属铬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湄潭茶叶产地环境及安全生产管理、规划和预测预警提供指导依据,采用数理统计与地统计学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湄潭县茶园土壤中的重金属铬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绘制了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湄潭县茶园土壤中铬含量分布具有较好的空间性,空间变异主要受母质、土壤性质等内在因素的影响,人为生产活动尚未对该地区土壤带来额外的铬污染;茶园土壤铬含量服从正态分布,总体平均值低于国家标准,土壤铬污染现象不严重,但F、G、L区有超标现象。通过Kriging分析,铬的高值区大致在西部F区与K区交界处,而东部G区和L区向四周呈辐射状逐渐降低,铬高值区受区域因素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贵州茶园土壤养分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贵州省18个主要产茶县具有代表性茶园土壤进行调查,分析土壤养分的含量状况.根据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提出的肥力分级标准,对贵州茶区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贵州茶园土壤各养分含量大多处于适宜或最适宜之间(Ⅲ级和Ⅳ级),比较适宜茶叶生产;茶园土壤普遍缺磷和钾,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处于缺乏或很缺乏(Ⅴ级和Ⅵ级)的均占抽样总数的40%以上.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分布不均衡,各个地区土壤各养分含量变化幅度大.  相似文献   

16.
恩施茶园土壤硒含量及与茶叶吸收量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恩施茶园土壤硒含量调查表明,恩施茶园土壤硒含量参差不齐。恩施市土壤硒含量平均值大于1.00mg/kg,是名符其实的富硒地区,但分布不均;利川市土壤硒含量平均值0.37mg/kg,属中硒或局部富硒地区。土壤含硒量与成土母质有关,但茶叶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17.
我国茶园土壤的酸化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近年我国茶园土壤酸度的演化趋向,茶园酸化对土壤肥力及茶树生理的影响作了较详尽的阐述,分析了茶园土壤酸化的原因,并针对我国具体情况提出了防治茶园土壤酸化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纯茶园和茶树间作巨菌草茶园的生态环境(小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种不同类型茶园小气候因子(茶园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具有显著差异,相对于纯茶园,茶园间作巨菌草能有效降低茶园光照强度和空气温度,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说明茶树间作巨菌草可以改善茶园小气候和土壤状况,能够促进茶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我国南方13个茶园土壤样品,采用硝酸-高氯酸混酸消化测定土壤锌的全量,以Tessier法对土壤锌进行形态分级,探讨了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及其与土壤锌全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表明,13个茶园土壤的锌含量略有差异,但均低于茶园所在地区土壤锌的背景含量。比较13个茶园土壤各形态锌的平均含量,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规律为残渣态>有机结合态>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与土壤锌全量的关系表明,随茶园土壤锌全量的增加,残渣态锌含量显著增加,碳酸盐结合态锌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锌随土壤锌全量增加的趋势不显著。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表明,交换态锌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有机结合态锌与土壤阳子交换量显著负相关;残渣态锌与粘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碳酸盐结合态锌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锌与土壤理化性质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杭州市郊茶园土壤养分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杭州市郊茶园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郊茶园土壤pH 值适宜茶树生长;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相对较高,但变幅较大,速效钾部分地区存在缺乏的问题;阳离子交换量相对偏低。针对速效钾和阳离子交换量问题,提出相应措施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