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射阳蚕桑业的现状及发展蚕桑产业的重要性,分析了发展现代蚕业的优势。针对射阳县蚕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蚕桑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息烽县蚕桑业发展的背景及优势,阐述了蚕桑业的经营模式及发展蚕桑业的目标;提出了构建县、乡、村3级服务体系,采取多种形式普及与推广栽桑养蚕新技术,多渠道延长蚕桑产业发展链条,多方扶持农民发展蚕桑产业和实施品牌战略等息烽县发展蚕桑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蚕桑产业化配套技术和经营策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丝绸制品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蚕桑业是我国农业的一项传统产业.长期以来蚕桑业束缚在小农经济中,蚕桑生产处于家庭副业的地位,千家万户分散饲养,缺乏规模效益.由于多因素的制约,蚕桑生产一般推行家庭劳力为主的0.33~1hm2经营规模,但要全面提升蚕桑生产的行业优势,增强竞争力,必须走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正江苏徐州睢宁县睢城镇五里堂村蚕桑示范基地新建的桑园里桑树苗栽植得整整齐齐,这是睢宁县大力推进蚕桑生产以来,规划建设的又一个项目。近年来,徐州市蚕桑生产规模呈下滑态势,主要是蚕桑业总体生产模式仍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没有形成规模效益,难以吸引新生劳动力的参与和社会资本的投入。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发展蚕桑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推进蚕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蚕桑被视为海宁市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曾经为全市农民增收、丝绸工业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收入的多元化,蚕桑与其他新兴种养业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传统优势正在逐渐消失。特别是蚕桑生产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在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形势下已成为产业稳定的主要制约因素。一些经济收入较高的农户不再重视蚕桑生产,抛荒弃养的农户逐年增多。可以说,蚕桑业在海宁已走过了辉煌历程,进入了萎缩后的相对稳定时期。当前如何围绕海宁市“十一五”规划,保持蚕桑业的高效…  相似文献   

6.
吴月香  吴世贵 《中国蚕业》2007,28(3):48-48,50
栽桑养蚕涉及到千家万户,很难适应养蚕工厂化、机械化的要求,难以形成规模化、集约型发展。随着养蚕成本的增加,在兴化市蚕桑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已没有效益优势。为改变这一状况,创新发展蚕桑业,兴化市自2003年开始部分蚕桑科技人员承包了  相似文献   

7.
王雪楠 《四川蚕业》2008,36(4):55-56
<正>近几年来,随着我县蚕桑业的发展,小蚕共育在我县的蚕桑生产较发达或蚕桑生产有一定规模的地区已被普遍采用。但在生产中也暴露了一些弊端。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共育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蚕桑业所面临的问题,其实质在于蚕桑业的产业化水平低,以及没有与丝绸行业中的相关部门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长期以来,我们没有把蚕桑业真正作为一种产业来对待,对蚕桑产业角色和产业特性的研究重视不够,蚕桑生产一直被作为一种传统的农户的家庭副业,依附于农业.要走出目前蚕桑生产的低谷,必须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实行贸工农一体化,人财物、产供销  相似文献   

9.
蚕茧生产成本与蚕桑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茧收购价格和蚕茧生产成本是影响蚕桑生产效益的两个主要因素。蚕桑生产效益高低,决定蚕桑业的兴衰,养蚕收益越好.蚕农的生产积极性就越高,就越有利于蚕桑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射阳县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起步于七十年代,发展于八十年代。蚕桑曾是我县农村传统的骨干副业项目,鼎盛时期全县桑园面积达到了6666.6hm^2,遍布23个农业乡镇,年饲养蚕种23万张,生产蚕茧7500t,年产优质无病桑苗10亿株,是享誉全国的优质无病桑苗基地,年实现蚕桑业生产总值2亿元。可是在1995年丝绸行业大滑波,导致了严重地毁桑现象,我县的蚕桑业遭受了严重地打击。然而,我县蚕桑业基础雄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仍显示出相对较高的效益。但是根据蚕桑业的特殊性,目前仍有很多不利因素制约我县的蚕桑生产,在体制、机制乃至技术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加快蚕桑业发展步伐,探索发展蚕桑新路子,把我县蚕桑生产做大、做强,再创历史辉煌,笔根据近几年我县的实际,作一些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江志勇 《广东蚕业》2005,39(1):13-15
湛江地区地处我省西南部,属亚热带气候环境,全年无霜期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年可养蚕6~7造.其次,土地资源十分丰富,旱地多,适合桑树生长,养蚕经济效益显著.近年适逢湛江市政府提出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包括蚕桑在内的热带亚热带特色示范农业,使原已有一定蚕桑生产规模的湛江市发展成为我省蚕桑主产区.桑园面积逐年增加,到2004年底已近7000hm2.蚕桑生产已向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规模经营的方向发展,蚕业产业化将有力地推动蚕桑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建军 《北方蚕业》2003,24(4):9-11,13
叙述了 1 998~ 2 0 0 1年榆林 4年连续大旱粮食绝收 ,灾情十分严重的情况下 ,栽桑养蚕生产出现 2县 3村 49户养蚕 79张 ,张茧平均收入 883 .80元高产典型 ,提出了蚕桑业发展的科学依据 ,并根据榆林蚕桑生产现状及生产优势 ,提出了发展蚕桑产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辽宁许多地区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光放在发展蚕桑业上,使得辽宁蚕桑在经历了建国以来几次大起大落之后,又一次呈现出勃勃生机,一些地区将蚕桑业作为此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项目,加大了政府扶持力度,全省栽桑养蚕面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据初步统计,仅  相似文献   

14.
经验交流浅谈巩固、发展蚕桑专业村的经验怀集县依靠政策和科技建立蚕桑生产基地的体会集约规模经营发展我县蚕桑生产提高桑园管理水平发展我省三高蚕桑业推行省力栽桑提高桑叶产量、质量恢复、稳定、提高、发展我省蚕桑生产抓好“良桑饱食”夺取秋繁丰收繁育芙蓉×湘晖一代杂交种的经验小结家蚕原种生产的几点做法与体会“适熟蚕自动登簇剂”在生产中应用的效果自动恒温浸酸设备在生产上使用情况总结蚕种自动加温浸酸设备改革使用的体会徐闻、遂溪发生微粒子病的情况及对策世界蚕丝生产与科技发展动态推行桑田管理省力化提高经济效益桑田管…  相似文献   

15.
蚕桑生产时间短、见效快、成本低、收益大 ,是我县农村的一项传统副业。近年来 ,由于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对全县蚕桑业冲击较大 ,持续发展有着一定的难度。随着我国加入WTO ,发展蚕桑业有着一定的优势和机遇。通过对蚕桑产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笔者认为 ,在发展蚕桑业过程中 ,只有加强蚕桑基地建设 ,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1 建设蚕桑基地的可行性1.1 资源丰富 ,气候适宜 我县现有耕地 8万多公顷 ,未充分利用的土地面积比较大。气候方面 ,全年日照时数 2 2 93 4h ,平均气温 14℃ ,无霜期…  相似文献   

16.
蚕桑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蚕桑业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蚕桑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各领域的改革进展不均衡和经济新秩序的不完善,蚕桑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在区域蚕桑业发展模式、蚕桑产业化经营、茧丝流通体制、农业内部的资源竞争、蚕桑产地转移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和矛盾已经制约了盐城市蚕桑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析了多年来蚕桑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蚕桑业发展的几点建设。  相似文献   

17.
蚕桑产业是江苏省的特色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优势区域逐步形成,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蚕桑业是富民产业,是江苏省重点蚕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是成为高效农业规模化的重要内容。蚕桑业是组织化、产业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形成了富安茧丝绸集团、吴江梅堰蚕农合作社等多种特色鲜明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蚕桑业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业,丝绸是江苏省出口的传统产品和优势产品。当前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必须针对江苏省蚕桑业发展特点,扬长避短,巩固和发展优势,走精品发展战略,不断提升竞争力,促进蚕桑业可持续发展。一是推进规模基地建设,在区域布局优化上求突破。二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在科技创新上求突破。三是推进产销衔接,在产业化经营上求突破。四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增强发展活力上求突破。五是推进依法行政,在行业依法管理上求突破。  相似文献   

18.
射阳县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蚕桑曾是该县农村传统的骨干副业项目,鼎盛时期全县桑园面积达到了6 666.6 hm2,遍布23个农业乡镇,年饲养蚕种23万张,生产蚕茧7 500 t,年产优质无病桑苗10亿株,是享誉全国的优质无病桑苗基地,年实现蚕桑生产总值2亿元.在1995年丝绸行业大滑坡,出现了严重地毁桑现象,使全县的蚕桑业遭受了严重地打击.然而,该县蚕桑业基础雄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仍显示出相对较高的效益.但是根据蚕桑业的特殊性,目前仍有很多不利因素制约全县的蚕桑生产,在体制、机制乃至技术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加快蚕桑业发展步伐,探索发展新路子,把射阳县蚕桑生产做大、做强,再创历史辉煌,笔者根据近几年实际,作一些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受诸多因素影响,江苏省如皋市蚕桑业生产发展缓慢,产业整体形势严峻。立足农业、农村基层现状,分析了目前蚕桑生产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蚕桑产业巩固和发展思路构想,旨在为本地区蚕桑产业快速、高效、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国家“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广西蚕桑业发展迅速,桑园面积从2000年的30万亩猛增到现在的201万亩,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蚕桑生产基地。目前,蚕桑业已经成为继甘蔗产业之后,广西又一重要的优势农业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一个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