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获得用于花生白绢病防控的生防菌,本研究通过培养皿对峙培养和田间防效试验,进行生防菌株的筛选。结果表明:从土壤中筛选的花生白绢病生防菌为木霉菌和芽孢杆菌,经形态学鉴定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棘孢木霉菌( Trichoderma asperellum)、拟康宁木霉菌(T.koningiopsis)、钩状木霉菌(T. hamatum)、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芽孢杆菌和木霉菌对花生白绢病均有一定的防控作用。生理生化测定结果显示,生防菌能提高花生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防御酶的活性,表明获得的生防菌木霉菌株及芽孢杆菌株能提高花生植株抗病性。  相似文献   

2.
玉米复合型种衣剂TB的创制及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了具有较强生防能力的亲和木霉菌3株和内生细菌2株,并对其与克百威和烯唑醇复配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盆栽和大田防治玉米土传病害的试验。结果表明:生防菌可以与化学农药复配,复配而成的5%种衣剂TB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效与20%的黑穗净相当。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离和鉴定对大麻有脱胶效果的碱性果胶酶生产菌株,优化其产果胶酶培养基组成,试验选用果胶作为唯一碳源进行菌株筛选,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果胶酶发酵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从沤麻水体中分离到14株具有脱胶能力的细菌,其中X-6菌果胶酶产量最高,该菌革兰氏阴性,大小为0.6~0.8μm×2~3μm,据其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DNA鉴定,该菌株鉴定并被命名为产碱假单胞菌X-6(Pseudomonas alcaligenes X-6),该菌的最佳产果胶酶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5 g/L,马铃薯淀粉4 g/L,酵母粉4 g/L,玉米浆4 g/L,氯化钙1.5 g/L,氯化钠0.5 g/L,经验证在该条件下果胶酶活力达到586 U/m L,采用发酵后的粗酶液对大麻进行脱胶试验,残胶率由38.9%降低至17.2%,脱胶效果较好。试验分离和鉴定出一株对大麻脱胶效果较好的菌株,并获得其产果胶酶发酵培养基。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高效拮抗茶树炭疽病的内生细菌,以茶树健康叶片为材料,采用平板对峙拮抗法进行筛选,并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鉴定、抑菌效果评价及培养条件优化。从分离的162株内生细菌中筛选到1株对茶树胶孢炭疽菌有较好抑制效果的拮抗细菌X13。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及16 S rDNA系统进化发育分析显示,分离的菌株X13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X13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61.6%。生长曲线表明,菌株X13对数生长期为接种后2~14 h。响应面优化的培养条件为4.0%(质量百分浓度)玉米粉,1.0%(质量百分浓度)的硝酸钠,接种量3.5%(体积分数)。本研究结果可为茶树炭疽病防治及生防菌剂的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对向日葵菌核病有较强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从向日葵根部一年生全寄生杂草向日葵列当植株内分离纯化得到135株内生细菌菌株。依次采用平板对峙法、生长速率法、离体叶片防效试验、菌核萌发抑制试验筛选得到2株对核盘菌拮抗活性较好的内生细菌LIEH 92和LIEB54,用内生拮抗细菌菌株发酵液无菌滤液进行离体叶片防效试验发现,2个菌株的离体防效分别达68.48%和62.33%;LIEH 92和LIEB 54滤液处理过的菌核均不萌发,在防治向日葵菌核病方面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除木糖利用和V.P试验(Vopes-prokauer test)外,菌株LIEH 92与粘质沙雷氏菌的生理生化特征一致。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与菌株LIEH 92相似性大于99%的菌株归于肠杆菌科的沙雷氏菌属。以16S r DNA序列为基础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菌株LIEH 92与各粘质沙雷氏菌同源性最高,因此认为菌株LIEH 92可能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的新亚种。  相似文献   

6.
枯草芽孢杆菌防治大豆菌核病效果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枯草芽孢杆菌ZH-2菌株的发酵菌剂,在桦南县进行了生防菌剂防治大豆菌核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生防菌剂100倍稀释液浸种和喷洒处理对大豆菌核病的田间防效达67.9%。  相似文献   

7.
复配生防菌株防治大豆根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根腐病(Soybean root rot)是由多种病原真菌复合侵染所致的土传病害,其分布广、危害重,利用单一生防菌株防治困难。针对该问题将实验室筛选出的多个木霉菌生防菌株FMM35、FMM9、FMM5,毛壳菌CHZ1和生防细菌B7进行复配研究,通过测定生防菌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及体外拮抗能力,探索复配可能性,并将适宜复配的生防菌组合进行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防菌之间生长速度、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存在差异,综合分析其中组合C1(FMM9和FMM35)复配效果好,避免生防菌间拮抗作用,对大豆根腐病防治效果明显,并对大豆有促生作用,具有复配潜力可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6株生防细菌对大豆根腐病防治效果初步评价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从大豆根际分离出的1500多株细菌中筛选出6株生防细菌,其在离体的条件下对大豆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18BRR2-2、18BRR9-1和3BRR16-2在离体的条件下也对茄腐镰刀菌(F.solani)、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有抑制作用,并且这6株生防细菌的发酵液可以抑制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的生长.通过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表明,这些生防菌对大豆根腐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菌株18BRR2-2盆栽和大田的防效均最高,分别达到了45.9%和65.00%.而且这些生防菌也表现出对大豆明显的促生作用.认为18BRR2-2号菌株有开发为防治大豆根腐病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解淀粉芽孢杆菌41B-1对花生白绢病的生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41B-1对花生白绢病的生物防治效果。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41B-1对白绢病菌的抑制效果;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用41B-1发酵菌液对花生进行灌根,然后挑战接种白绢病菌,检测对白绢病的防效。结果表明,41B-1能抑制白绢病菌的菌丝生长速率,破坏菌丝结构,减少菌核数量;41B-1能在培养基质和植株根系内部长期生存,并诱导植株产生防御反应,灌根处理植株对白绢病表现出明显的抗性,防效高达93.9%。因此,41B-1菌株可以作为防治花生白绢病的生防菌剂。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对小麦纹枯病菌具有生防作用的菌株,从西藏米林县采集的砂生槐根瘤中分离到45株内生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拮抗菌株筛选,用显微观察法研究受抑制病原菌菌丝变化;通过摇瓶培养法测定所筛选拮抗菌株的溶磷、固氮及分泌IAA功能,并对其进行盆栽接种防效试验;依据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所筛选菌株系统发育地位。结果表明,经过初筛和复筛,45株内生菌中,菌株R4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拮抗效果较明显,对其抑菌圈直径达20.5 mm,抑菌率达98.2%,显著推迟菌核的萌发。受R4作用的小麦纹枯病菌菌丝末端分枝增多、部分原生质浓缩、形成瘤状结。菌株R4抗菌谱广,具有溶磷、固氮和分泌IAA活性。盆栽防效试验中,经菌株R4发酵液处理后,小麦纹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降低,防治效果最高达73.82%。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土地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terrae。  相似文献   

11.
玉米茎腐病拮抗菌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平板稀释法进行菌种选育, 筛选玉米茎腐病的生防菌及对该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 以禾谷镰刀菌为指示菌测定生物活性。筛选得到1株较高活性菌株(YH-1), 将该菌株进行发酵条件优化, 抑菌圈直径由原来的20.60 mm增至25.80 mm。YH-1作为高效玉米茎腐病拮抗菌株, 可为生防菌剂开发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生物防治是防控木薯病害的有效手段之一。生防菌株的筛选、定殖能力直接关系到菌株抗性的稳定性及防治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的效果。本研究在前期大田初步筛选菌株及大棚盆栽防效测定实验的基础上,根据综合赋值结果优选5株生防菌株,对其大田防效潜力进行测定;分析生防菌株对木薯各项生长指标的影响;筛选出防效和促生效果均表现较好的菌株,研究其在木薯不同部位的定殖能力及消长动态变化,旨在为筛选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生防菌株提供数据参考,为后期生防菌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5株生防菌株中HWY-3-1防效最好,平均防效为61.35%,DBS-5最低,为5.02%,其余3株菌株HWS-4-3、HS-4-7、HNR-3-7的防效分别为45.02%、19.09%和24.08%;与对照相比,5株生防菌株对木薯均有不同程度的促生效果,其中HWY-3-1菌株处理的木薯在株高、最大薯块直径和单株薯块重等生理特性上显著高于其他生防菌处理,HWY-3-1和HWS-4-3菌株处理后木薯的基部茎粗和薯块数显著高于其他菌株处理;综合比较,生防菌株HWY-3-1、HWS-4-3和DBS-5的防效和促生效果较好。3株生防菌株接种在木薯3个部位后均能稳定定殖,HWY-3-1的定殖能力最强;在根表土的定殖量显著高于叶片,嫩茎中的定殖量最少;3株菌株定殖后活菌数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胡麻枯萎病生防芽孢杆菌筛选及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拮抗胡麻枯萎病菌的生防微生物,对采自我国不同省份胡麻根围土壤进行了细菌分离和拮抗菌筛选.根据土样中151株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lini (FOL)]对峙培养获得21株拮抗芽孢杆菌,其中XJ2 - 20拮抗效果最好,盆栽实验的胡麻枯萎病防效可达56.3%,经鉴定为枯草芽...  相似文献   

14.
从健康香蕉植株根内分离得到1株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FOC4具有强抗菌活性的内生细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分子分析,鉴定该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编号为BEB33。平板对峙和盆栽苗评价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较好的生防作用;该菌株发酵产物的拮抗活性对温度、pH不敏感;进一步研究表明,该菌株能够产IAA促进香蕉植株生长,同时产生铁载体,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5.
杀虫防病种衣剂的研制及防效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筛选了具有较强生防能力的亲和内生细菌2株,并分离了白僵菌3株、绿僵菌2株,在此基础上对其与克百威和烯唑醇复配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大田防治玉米土传病虫害的试验。结果表明:生防菌可以与化学农药复配;复配而成的含克.唑5%种衣剂MB对玉米土传病虫害有一定的防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具有促生效应的内生细菌资源,从野生大豆叶片中分离筛选出1株内生细菌菌株YDX14,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对该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测定菌株溶磷能力、产IAA能力、产ACC脱氨酶能力等研究菌株的促生特性;通过水培促生试验测定菌株对小麦幼苗的促生作用,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Y...  相似文献   

17.
青稞全蚀病和根腐病生防毛壳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稞根腐病与青稞全蚀病是西藏青稞的常见根部病害,为筛选适合于防治青稞全蚀病与根腐病的毛壳菌,通过皿内拮抗试验、发酵粗提物抑菌试验和温室盆栽防效试验对4株毛壳菌的抑菌活性进行了鉴定,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高活性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发现,在皿内拮抗试验中,毛壳菌41-4在培养第7天至第9天时,对青稞根腐病和全蚀病的抑制率分别达到60.00%和44.44%,抑菌带宽度均达到1.4cm。培养7d时毛壳菌41-4发酵粗提物对青稞根腐病和全蚀病的抑制率分别达到64.44%和60.00%,抑菌带宽度均达到1.5cm。在温室盆栽防效试验中,毛壳菌41-4对青稞根腐病和全蚀病的发病严重度和病情指数均有降低作用,防效分别达到62.67%和39.45%。结合形态学特征和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将菌株41-4鉴定为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该生防菌株可用于开发微生物菌肥,对西藏的无公害农业生产和保护西藏的原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花生学报》2021,50(1)
为筛选对花生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具有高效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对4株细菌进行抑菌活性的测定,并对筛选的高效拮抗菌株进行鉴定和活性物质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WS3-1对花生白绢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发酵滤液对病菌的抑菌率达95.04%。通过细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和gyrB序列分析,将菌株WS3-1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WS3-1发酵液中活性物质在温度为40℃、60℃、80℃以及pH为8~10的条件下,抑菌活性稳定,抑菌率均在80%以上,同时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分解能力。以上结果说明解淀粉芽孢杆菌WS3-1是一株具有开发和应用潜力的花生白绢病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19.
1 株对辣椒疫霉具高抑菌活性放线菌WZ60 的田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海南五指山原始林区采集的土样中分离获得 1 株对辣椒疫霉菌具强烈抑菌活性的放线菌 WZ60菌株,将 WZ60 菌株和较早前分离获得的 2 株生防链霉菌 LA5 和 BM10 共同进行了田间防治辣椒疫病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WZ60 对辣椒疫病具有 90 %的优良防治效果,且防效持久,高于其它 2 株生防菌 LA5 和BM10 的防效。  相似文献   

20.
柑橘溃疡病生防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柑橘上获得能防治柑橘溃疡病的生防细菌,从福州3个地区的柑橘园采集不同柑橘品种的叶片、春稍和花,用稀释分离法分离得到84株细菌菌株,用平板抑菌圈法筛选获得11株对柑橘溃疡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用离体叶片防效筛选获得39株对柑橘溃疡病具有50%以上防效的菌株,占菌株总数的46.4%。对3株防效显著的拮抗菌株YH1、YS5和NY20进一步进行防效测定,结果表明:菌株培养液的防治效果最好,菌体次之,代谢产物最差;对这3株细菌的β-1,4-葡聚糖酶、蛋白酶和β-1,3-1,4-葡聚糖酶的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酶活性的强弱与防病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经过16S rDNA序列分析,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芽孢染色和生理生化测定,确定这3个菌株均属于芽孢杆菌属,其中菌株YH1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