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筛选出10份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资源材料。在综合性状优良或较好的前提下,又分别筛选出早熟、高抗伏、高抗病、原茎高产、纤维高产、种子高产和长麻率高的材料。筛选的国外优良材料具有农艺性状优良(早熟、多抗)、高纤和种子高产等优点,只是株高和原茎产量偏低,这些材料育种和引种价值均很大,但只能作为“搭配”品种来引种。国内外品种优点的结合即为我国亚麻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市场对高纤亚麻品种的需求,从2008年荷兰引进种质资源NEW中选择优良变异单株,采用系统选育法筛选出优良变异株系NEW-3。2016~2017年,在黑龙江省鉴定,原茎产量5244.4~7800.0 kg/hm~2;纤维产量1674.6~2231.0 kg/hm~2,比对照Diane增产52.69%,比黑亚16号增产29.5%;种子产量955.6~1000.0 kg/hm~2;全麻率34.5%~38.2%。2018年在安徽省参加品种鉴定登记试验,种子产量595 kg/hm~2,比对照品种中亚麻2号增产18.1%;原茎产量5710.0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4.9%。2018年,NEW-3作为高纤亚麻品种在安徽省登记,命名为华亚4号。  相似文献   

3.
2004-2006年通过对宾川县亚麻白粉病发病的6个级别进行多点取样调查的结果表明。白粉病发病程度对亚麻经济性状和产量、质量的影响较大。随着发病程度的上升,亚麻株高、工艺长度、单株重、千粒重相应下降,原茎色泽逐渐变差,1级、2级和3级优质原茎比例逐渐下降,严重影响亚麻原茎产量、质量、原茎均价及种子产量的提高,降低了亚麻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2004-2006年通过对宾川县亚麻白粉病发病的6个级别进行多点取样调查的结果表明,白粉病发病程度对亚麻经济性状和产量、质量的影响较大。随着发病程度的上升,亚麻株高、工艺长度、单株重、千粒重相应下降,原茎色泽逐渐变差,1级、2级和3级优质原茎比例逐渐下降,严重影响亚麻原茎产量、质量、原茎均价及种子产量的提高,降低了亚麻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双亚14号是以[(双亚3号×Hermes)×Hermes]×Hermes×Hermes回交育成,是我国采用回交育种技术育成的第一个纤维用亚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纤维含量高、纤维品质好、农艺性状优良等优点.区域试验原茎、长纤维、全纤维和种子产量分别为5659.7kg/hm2、907.6kg/hm2、1355.4kg/hm2和589.2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黑亚11号增产6.6%、16.3%、18.1%和12.9%.生产试验原茎、长纤维、全纤维和种子产量分别为5338.4kg/hm2、849.4kg/hm2、1263.6kg/hm2和564.1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黑亚11号增产12.2%、20.3%、18.4%和15.2%.长麻率20.0%,全麻率29.8%,纤维强度262.2N,纤维号22#.  相似文献   

6.
纤维亚麻新品种黑亚13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亚13号是2002年3月6日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的纤维亚麻新品种。原茎、长麻、全麻、种子产量分别为5348.9、949.0、1395.8、646.4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4.1%、24.2%、28.5%和18.6%。长麻率21.3%,比对照高1.6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6.4kg。该品种为高纤、优质纤维亚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以引种的8个国内亚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这些品种在广西南宁地区冬季种植的适应性以及分析这些品种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的表现。结果表明:8个亚麻品种的生育期范围介于113~116 d;株高介于96.9~119.2 cm;工艺长度介于73.8~86 cm;原茎产量介于9150~9840 kg/hm2、种子产量介于556.5~856.5 kg/hm2。综合上述指标分析,引种的8个国内亚麻品种均适宜在广西南宁地区冬季种植。  相似文献   

8.
纤维亚麻新品种黑亚13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亚13号是2002年3月6日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的纤维亚麻新品种.原茎、长麻、全麻、种子产量分别为5348.9、949.0、1395.8、646.4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4.1%、24.2%、28.5%和18.6%.长麻率21.3%,比对照高1.6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6.4kg.该品种为高纤、优质纤维亚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主推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省1996~2015年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玉米品种为材料,选取这20年间大面积推广的16个品种,考察株高、穗位高等指标,对所有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同时对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根据每个年代的各农艺性状、产量的平均值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农艺性状与产量随年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山西省20年间主推玉米品种的千粒重和产量随年代的演变总体呈上升趋势;株高、穗位高、穗株比、秃尖长、雌雄穗开花间隔时间和收获时含水量都是随年份的演变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穗长、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随年代的变化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7个多胚亚麻加倍单倍体(DH)品系的原茎产量、纤维产量、种子产量、全麻率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结合其多胚性、株高、工艺长度等性状,对所育成的这7个多胚DH品系进行了综合评价和筛选。为选育高产、高纤、多胚双单倍体亚麻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播种期对云南冬季亚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冬季亚麻播种期与原茎、种子产量及工艺长度等主要经济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纬度中等海拔一年两熟制地区,10月10日左右播种有利于冬季亚麻个体性状的充分发挥从而获得较高的群体产量,随着播种期推迟,生育期缩短,株高、工艺长度、茎粗、单株茎重、千粒重等降低,原茎产量和种子产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纤维亚麻新品种黑亚15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黑亚15号是2004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同意注册的纤维亚麻新品种。原茎、长麻、全麻、种子产量分别为5641.7、897.2、1282.3、619.o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9.3%、20.2%、12.2%、11.9%。长麻率20.O%,比对照高2.8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61.ON。属高纤、优质纤维亚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播种期地南方春季亚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播种期的对南方春季亚麻生长发育、经济性状和原茎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随播期推迟,亚麻自出苗至成熟整个生育期相应缩短,主要是枞形日数减少;迟播的亚麻,快速生长期日平均生长速度减慢、株高、茎粗、密度和原茎产量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4.
双亚17号是通过(Hermes×9612F1)杂交育成的纤维亚麻品种。生产试验的原茎、全麻和种子产量分别为6221.2 kg/hm2、1576.5 kg/hm2和637.8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12.3%、20.8%和11.4%。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点,全麻率30.3%,比对照高1.7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65N。  相似文献   

15.
双亚15号是[87-424(双亚五号)×比引7号]杂交育成的纤维亚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纤抗逆性强等优点.区域试验原茎、长麻、全麻和种子产量分别为5189.4kg/hm2、821.4kg/hm2、1233.0kg/hm2和652.7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11.8%、18.6%、15.0%和13.0%.生产试验原茎、长麻、全麻和种子产量分别为5593.5kg/hm2、901.1kg/hm2、1376.5kg/hm2和634.9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黑亚11号增产11.3%、18.3%、12.8%和9.5%.该品种长麻率19.2%、全麻率29.2%,纤维强度262N.  相似文献   

16.
双亚16号是以双亚七号为基础材料,利用γ射线辐照诱变结合组织培养技术并经田间单株决选育成。区域试验原茎、长麻、全麻和种子平均公顷产量分别为4948.6kg、810.2kg、1220.4kg和659.2kg,比对照增产7.8%、15.5%、13.4%和14.3%。生产试验原茎、长麻、全麻和种子平均hm2产量分别为5487.2kg、889.5kg、1426.9kg和577.3kg,分别比对照增产11.6%、18.9%、18.9%和8.6%。该品种是国内第一个应用组织培养结合物理诱变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选育出来的纤维用亚麻新品种,长麻率19.5%、全麻率31.2%、分别比对照高出1.7和2.6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35.0N。作为高纤、抗逆性强纤维亚麻新品种于2012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登记委员会登记推广。  相似文献   

17.
1986-2014年临汾降水变化及对旱地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过去近30年山西省临汾降水变化对旱地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利用1986-2014年国家黄淮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临汾点的降水和对照品种农艺性状资料,研究其降水和对照品种农艺性状变化规律,并对降水要素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年降水量有略微的上升趋势,但小麦生育期降水量有略微的下降趋势;播种至越冬期的降水量有增加趋势,但起身至拔节期和抽穗至成熟期的降水量有减少趋势.黄淮旱地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千粒重和穗粒数逐年缓慢上升,但有效穗数、产量及株高缓慢下降.起身至拔节期降水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生育期降水量和年降水量与株高、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年降水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株高、有效穗和千粒重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穗粒数、株高和年降水量是决定产量的四个主要因子,共同决定了产量72%的变异.降水变化对黄淮旱地冬小麦农艺性状变化趋势有较强的影响,选育株高适中、有效穗数较多、千粒重较大的高产抗旱新品种,是黄淮旱地小麦适应未来气候变化进行育种改良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长果种黄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长果种黄麻品种的8个主要性状进行了表型相关分析,就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关系作了多元回归分析,并计算了性状对产量的通径系数。通过七元回归分析知道,在诸多性状中,以单株干重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出麻率。进而只就5个能目测到的性状对产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茎粗和株高对产量的作用较大。在高产育种上,可将提高麻株的茎粗、株高和出麻率作为主攻目标。生产上可根据麻株茎粗和株高两个性状的生长发育规律来制定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亚麻新品种双亚1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双亚12号是杂交(双亚5号×Viking)育成的纤维亚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纤、抗逆性强等优点.区域试验原茎、长麻、全麻和种子产量分别为4947.5kg/hm2、811.0kg/hm2,1208.8kg/hm2和604.3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9.8%、14.5%、11.5%和9.3%.生产试验原茎、长麻、全麻和种子产量分别为5567.8kg/hm2、874.2kg/hm2、1321.5kg/hm2和541.0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8.7%、16.4%、10.3%和8.8%.长麻率19.6%、全麻率29.8%,纤维强度257.3N.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大豆更替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研究了建国以来辽宁省大豆更替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进及主要农艺性状与更替品种产量的关系。总的趋势是13个性状中除了分枝数以外其余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三粒英数、分枝英数、单株粒重、粒茎比、株高及主茎节数的增长量较大,生育期变化量最小。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重与单株荚数、主茎荚数、分枝荚数、百粒重和粒茎比有直接相关效应。单株荚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