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补喂肌酸对速步马运动性能、糖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肌酸在速步马训练、比赛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数据。试验选取年龄4岁、平均体重为(457±50)kg、1 km速步比赛成绩相近且经过良好训练的伊犁马公马8匹,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4匹,每天每匹马分别饲喂3 kg颗粒精料,干牧草自由采食,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每天每匹马补喂38 g肌酸,进行为期38 d(预试期7 d,正试期31 d)的补饲试验及训练试验。结果表明:补喂肌酸可提高速步马1 km速步赛的比赛用时,试验组比赛用时比对照组缩短12.74%(P0.05);在血浆抗氧化指标方面,补喂肌酸可显著提高赛后30 min血浆中过氧化氢酶活力、总抗氧化能力及赛后24 h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但对照组与试验组赛前、赛后心率及血浆中葡萄糖、乳酸、肌酸、肌酐、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皮质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补喂肌酸能够提高速步马的运动成绩,增强速步马赛后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补喂支链氨基酸对速步马1 km速步赛成绩及赛前、赛后血浆抗氧化指标以及激素、肌酸、葡萄糖、乳酸、肌酐含量的影响,为支链氨基酸在速步马训练、比赛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数据。试验选取年龄相近(4岁左右)、体重相近[(457±50)kg]并经过严格训练的伊犁马公马8匹(速步赛用马),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4匹。每天每匹马分别饲喂3 kg颗粒精料,苜蓿干草自由采食,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每天每匹马补喂72 g支链氨基酸(由35.0 g亮氨酸、16.6 g异亮氨基酸、20.4 g缬氨酸组成),进行为期38 d(预试期7 d,正试期31 d)的补饲试验及训练试验。结果表明:补喂支链氨基酸可提高速步马的比赛成绩,同时显著提高速步马赛后30 min血浆总抗氧化能力及赛后24 h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但对血浆中激素、肌酸、葡萄糖、乳酸、肌酐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补喂支链氨基酸可缩短速步马比赛用时,提高速步马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但对血浆中激素、葡萄糖、肌酸、乳酸、肌酐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探究补喂来曲唑对速步马运动性能、血浆抗氧化指标与激素水及体重的影响。选取平均年龄为2.5岁、平均体重为(398.16±25.34)kg的经过良好速步训练的伊犁马公马10匹,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匹。所有马匹每天每匹饲喂混合牧草10 kg、颗粒精料3 kg,在此基础上试验组马匹每天每匹补喂5 mg来曲唑,进行30 d的饲喂试验和训练试验。分别在试验第0天、第10天、第20天、第30天清晨空腹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浆中激素指标;在试验第0天和第30天早晨空腹称重,并进行1 000 m速步赛,分别在赛前1 h、赛后即刻、赛后20 min、赛后2 h颈部静脉采集血液,测定血液酸碱度相关指标和血浆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补喂来曲唑能够提高试验马匹1 000 m速步赛成绩;赛后2 h时,试验组马匹血浆中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尿酸(U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GSH-Px活力、T-AOC分别达到极显著(P0.01)和显著水平(P0.05),而血浆中丙二醛(M DA)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就血液酸碱度相关指标而言,在赛后即刻、赛后20 min、赛后2 h试验组血液中碳酸盐(HCO-3)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而碱剩余(BEecf)、p H则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第10天、第20天、第30天时试验组马匹血浆中睾酮(T)、雄烯二醇(A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补喂来曲唑还可提高速步马体重。因此,给速步马补喂5 mg/(匹·d)来曲唑可缩短1000 m速步赛比赛用时,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酸碱缓冲能力,并使血浆中T和AD水平上升,同时增加速步马的体重。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探究补喂L-精氨酸或N-氨甲酰谷氨酸对伊犁马3 600 m速度赛赛前赛后血浆中代谢物的影响。选取15匹年龄为2岁、体重[(388.88±23.24) kg]相近、经过严格训练的速度赛用伊犁马,分为3组,每组5匹(3♂+2♀),每日进行等强度训练,对照组补喂123 g/(匹·d) L-丙氨酸,L-精氨酸组补喂60 g/(匹·d) L-精氨酸,N-氨甲酰谷氨酸组补喂12 g/(匹·d) N-氨甲酰谷氨酸和112 g/(匹·d) L-丙氨酸,在试验第28天进行3 600 m速度赛,采集赛前2 h、赛后即刻和赛后2 h血液样品,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分析技术测定血浆中代谢物。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精氨酸组伊犁马赛前2 h血浆柠檬酸、赛后即刻血浆α-酮己二酸、赛后2 h血浆D-葡萄糖-6-磷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赛后即刻血浆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 N-氨甲酰谷氨酸组赛后即刻血浆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L-精氨酸组赛前2 h血浆精氨酸、乙酰谷氨酸、谷氨酰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浆谷氨酰胺含量显著降低(P0.05),赛后即刻血浆鸟氨酸、乙酰谷氨酸和脯氨酰胺含量显著升高(P0.05); N-氨甲酰谷氨酸组赛前2 h血浆精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L-精氨酸组、N-氨甲酰谷氨酸组赛前2 h血浆亮氨酸、色氨酸、5-羟色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本试验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出了补喂L-精氨酸或N-氨甲酰谷氨酸后伊犁马3 600 m速度赛赛前赛后血浆中差异性表达代谢物,揭示出补喂L-精氨酸或N-氨甲酰谷氨酸能够促进伊犁马运动能量代谢,影响氨基酸代谢,促进精氨酸内源性合成和精氨酸向脯氨酸的代谢。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究补喂β-羟基-β-甲基丁酸(HMB)对伊犁马运动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0匹年龄为2岁、平均体重为(384.11±25.44) kg且经过良好训练的速度赛用伊犁马,随机分为4组,每组5匹(3?+2♀),运动训练方式和强度一致。对照组不补喂HMB,试验Ⅰ组每匹马补喂7.5 g/d HMB,试验Ⅱ组每匹马补喂15.0 g/d HMB,试验Ⅲ组每匹马补喂22.5 g/d HMB,进行为期31 d的补喂训练试验。在试验第30天进行2 000 m速度赛,并采集血液样品。结果表明:1)补喂HMB可以缩短伊犁马2 000 m速度赛比赛用时。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血浆磷酸肌酸激酶活性降低了12.48%(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血浆乳酸脱氢酶活性分别降低了7.38%(P0.05)、13.51%(P0.01);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血浆乳酸含量分别降低了11.91%(P0.05)、19.57%(P0.01)。3)补喂HMB对伊犁马血浆糖代谢指标和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补喂HMB可以缩短伊犁马2 000 m速度赛的比赛用时,降低血浆中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和乳酸含量。HMB可作为营养调控剂,用于缓解运动马运动疲劳或促进运动后的疲劳恢复,每匹马补喂15.0 g/d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芒柄花素对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成绩、血气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为伊犁马运动训练过程中营养补喂剂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试验选择平均体重(411 kg±29 kg)、平均年龄(2.0岁±0.50岁)、1 000 m速度赛成绩(135.24 s±15.75 s)相近并且健康状况良好的12匹伊犁马公马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匹。在相同的饲养管理、饲粮营养水平及运动训练条件下,试验组每匹马每天补喂芒柄花素8 g,进行为期30 d的补喂试验。在试验第30天进行1 000 m速度赛,记录比赛成绩并在赛后即刻通过颈静脉采集血样,使用血气分析仪测定电解质水平、酸碱平衡及血气指标,使用试剂盒测定抗氧化指标。【结果】 补喂芒柄花素能够显著缩短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比赛用时(P<0.05);对血浆中电解质水平、酸碱平衡及血气相关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血浆抗氧化指标方面,补喂芒柄花素能够显著提高赛后马匹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总抗氧化能力,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1.12%(P<0.05)、8.45%(P<0.05)和32.70%(P<0.05);而试验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的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1.56%和11.32%,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给伊犁马补喂芒柄花素能够显著提高1 000 m速度赛成绩,并提高其运动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喂硫酸钠、微量元素及其组合对妊娠中后期哈萨克母马血浆和尿中雌酮硫酸钠、马烯雌酮硫酸钠、17α-双氢马烯雌酮硫酸钠含量以及上述3种雌激素硫酸盐日排出量的影响。选择年龄5~7岁、胎次2~4胎的妊娠中期哈萨克母马34匹,随机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9匹、试验Ⅰ组9匹、试验Ⅱ组8匹、试验Ⅲ组8匹,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进行90 d的补饲试验。在自由采食粗饲料的基础上,对照组第1~30天每匹马每天补喂50 g玉米粉,第31~90天补喂100 g玉米粉;试验Ⅰ组第1~30天每匹马每天补喂50 g玉米粉+6 g硫酸钠,第31~90天补喂100 g玉米粉+12 g硫酸钠;试验Ⅱ组第1~30天每匹马每天补喂50 g玉米粉+5 g微量元素,第31~90天补喂100 g玉米粉+5 g微量元素;试验Ⅲ组第1~30天每匹马每天补喂50 g玉米粉+6 g硫酸钠+5 g微量元素,第31~90天补喂100 g玉米粉+12 g硫酸钠+5 g微量元素。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补喂硫酸钠、微量元素及其组合能够提高孕马血浆中雌酮硫酸钠、马烯雌酮硫酸钠、17α-双氢马烯雌酮硫酸钠的含量,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在试验期内的各采样时间点,各试验组孕马尿中雌酮硫酸钠、马烯雌酮硫酸钠、17α-双氢马烯雌酮硫酸钠的含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各试验组孕马尿中雌酮硫酸钠、马烯雌酮硫酸钠、17α-双氢马烯雌酮硫酸钠的含量在数值上均高于对照组。试验Ⅲ组第30天时孕马尿中上述3种雌激素硫酸盐的含量均最高。3)试验第30天、第60天、第90天,试验Ⅲ组3种雌激素硫酸盐的日排出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给哈萨克孕马补喂硫酸钠和微量元素的组合能够提高尿中雌酮硫酸钠、马烯雌酮硫酸钠、17α-双氢马烯雌酮硫酸钠的含量,从而显著或极显著提高雌酮硫酸钠、马烯雌酮硫酸钠、17α-双氢马烯雌酮硫酸钠的日排出量。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植物多酚对1000 m速步赛伊犁马运动成绩及血气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年龄4岁,平均体重为(425±45)kg,1000 m速步比赛成绩相近,经过良好训练的伊犁马公马12匹,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匹.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试验组每天每匹马补喂植物多酚混合物180 g(茶多酚:葡萄多酚:石榴多酚=1:1:1),...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探究补喂胍基乙酸(GAA)对绵羊采食前后血液、尿液胍基乙酸相关代谢产物和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健康、3月龄平均体重(27.35±0.58)kg的哈萨克公羊12只,按体重分为对照组和GAA组,每组6只,所有羊只饲喂同一营养水平的粉状精料补充料和粗饲料,GAA组在此基础上补喂30 mg/kg BW胍基乙酸。预试期7 d,正试期1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GAA组绵羊采食后2 h和8 h的血浆GAA含量均升高(P<0.01),0~12 h血浆GAA含量均值也升高(P<0.05);GAA组绵羊采食后8 h血浆肌酸含量升高(P<0.05);GAA组绵羊采食后1 h(P<0.05)和10 h(P>0.05)血浆肌酐含量降低;GAA组尿液中肌酸排出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尿液中肌酐排出量高于对照组(P<0.01)。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补喂GAA能够提高绵羊血浆GAA和肌酸含量,增加尿液中肌酐的排出量,具有提高绵羊平均日增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补喂复合益生菌对3~6月龄伊犁马粪便纤维含量、VFA浓度和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90.23kg±11.02kg)、健康状况良好的3月龄伊犁马哺乳马驹10匹,随机分为2组,每组5匹,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分阶段补喂等量营养水平的精料补充料和苜蓿干草的基础上,试验组每匹马驹每天补喂0.075g(2×1011 CFU/g)枯草芽孢杆菌和0.133g(3×1010 CFU/g)植物乳杆菌复合菌,进行为期90d的饲养试验。结果显示,补喂复合益生菌能够显著或极显著降低马驹粪便中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淀粉的含量(P<0.05;P<0.01),分别比对照组低3.50%和11.32%;显著或极显著提高马驹粪便中乙酸和丙酸的浓度(P<0.05;P<0.01),分别比对照组高14.65%和64.29%;极显著提高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P<0.01),比对照组高16.17%。由此可见,补喂复合益生菌能够降低马驹粪便中纤维的含量、提高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浓度,增加3~6月龄伊犁马血浆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瘤胃保护性色氨酸(RPTrp)对绵羊血浆色氨酸(Trp)及相关代谢物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年龄(3.0±0.5)岁、平均体重(53.49±2.41)kg、健康的萨福克绵羊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组,精料饲喂量为10 g/(kg BW·d),玉米青贮为1.8 kg/d,混合干草自由采食,在此基础上,试验Ⅰ、Ⅱ组绵羊分别添喂150 mg/(kg BW·d)Trp和333 mg/(kg BW·d)RPTrp,进行25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1)上午和下午饲喂后2 h,试验Ⅰ组血浆总色氨酸(T-Trp)、游离色氨酸(F-Trp)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犬尿氨酸(Ky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上午饲喂后6 h,试验Ⅱ组血浆T-Trp、F-Tr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下午饲喂后4 h,试验组血浆F-Tr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上午饲喂后10 h、下午饲喂后8 h,试验Ⅱ组血浆5-羟色胺(5-H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上午饲喂后6、8 h,试验组血浆褪黑素(M L)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下午饲喂后4、8 h,试验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下午饲喂后2 h,试验组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各时间点各组间血浆白蛋白(ALB)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可以极显著提高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并极显著降低血浆丙二醛(MDA)含量(P0.01),试验Ⅱ组还可极显著提高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1)。因此,补喂Trp可使绵羊采食后血浆T-Trp、F-Trp和Kyn含量迅速升高,而补喂RPTrp时上述作用则较平缓。补喂Trp、RPTrp对绵羊血浆ALB、FFA、5-HT含量影响较小,仅有个别时间点作用显著。补喂Trp、RPTrp使绵羊白天血浆中ML含量升高,补喂Trp对夜间绵羊血浆中ML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补喂RPTrp可使绵羊夜间血浆ML含量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补喂Trp、RPTrp可提高绵羊血浆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补喂脂肪对放牧伊犁马泌乳量、乳成分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产驹日期、泌乳期和产奶量相近、生理状况一致伊犁马母马14匹,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精料组和脂肪组,每组7匹马,所有试验马匹均采用放牧+补饲的饲养方式。其中,精料组每天每匹马补喂1 kg精料补充料,脂肪组每天每匹马补喂1 kg精料补充料和400 g脂肪(均衡乳化油粉),一个月后,脂肪增加至600 g,自由饮水,进行为期2个月的试验。结果表明:(1)较精料组,脂肪组马匹泌乳量在整个试验期有显著性提高(P < 0.05)。(2)精料组和脂肪组的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总固体、体细胞数、非脂固形物和尿素氮等指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3)脂肪组马乳月桂酸、亚油酸显著高于精料组(P < 0.05),然而精料组十五碳酸、棕榈一烯酸、十七烷酸一烯酸和γ-亚麻酸显著高于脂肪组(P < 0.05)。(4)第20、40天和60天饲喂前0 h和饲喂后2 h精料组和脂肪组的葡萄糖、甘油三酯和胰岛素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第20天饲喂后2 h和第60天饲喂后2 h脂肪组马匹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精料组(P < 0.05)|试验第40天,脂肪组伊犁马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在饲喂前0 h和饲喂后2 h均显著高于精料组(P < 0.05)。(5)第20、40天和60天饲喂前0 h和饲喂后2 h精料组和脂肪组的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综上所述,补喂脂肪可提高放牧伊犁马泌乳量、乳脂产量、乳中月桂酸和亚油酸含量以及机体对脂肪酸的吸收利用,而对马乳成分、机体抗氧化能力没有影响。 [关键词] 伊犁马|泌乳量|乳成分|脂肪代谢|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伊犁马对补喂不同水平α-酮异己酸的吸收及其某些相关代谢,采取单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方法,选取20匹年龄为1岁,体重(295.25±25.15)kg的伊犁马,分成4组,每组5匹。试验Ⅰ、Ⅱ、Ⅲ组分别补喂6、12、18 gα-酮异己酸,进行为期25 d的试验。在试验第25天采集血液样品。结果表明:(1)随着α-酮异己酸补喂水平的增加,血浆中α-酮异己酸浓度的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补喂α-酮异己酸1 h后各试验组血浆α-酮异己酸浓度分别提高了11.2%、7.86%和21.51%,且均达到了峰值(P>0.05);(2)随着α-酮异己酸补喂水平的增加,血浆中β-羟基-β-甲基丁酸浓度的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补喂前0 h血浆β-羟基-β-甲基丁酸浓度呈下降趋势,补喂后1、2、4 h血浆β-羟基-β-甲基丁酸浓度均有所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浆α-酮异己酸和β-羟基-β-甲基丁酸浓度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血浆亮氨酸浓度分别提高了22.40%和22.24%(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血浆异亮氨酸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血浆缬氨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Ⅲ组血浆赖氨酸、甲硫氨酸、精氨酸和谷氨酰胺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血浆5-羟色胺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Ⅲ组血浆三甲基组氨酸浓度降低了18.74%(P>0.05)。补喂α-酮异己酸提高了伊犁马血浆α-酮异己酸浓度,且各试验组均在补喂后1 h达到峰值;提高了血浆β-羟基-β-甲基丁酸和亮氨酸的浓度。通过补喂不同水平的α-酮异己酸,改变了伊犁马对某些氨基酸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补饲不同水平玉米对伊犁马泌乳量及乳品质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411±29) kg、平均年龄(10.0±1.50)岁、6~7胎、泌乳中后期、膘情和兽医检测的健康状况一致的伊犁马母马30匹,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匹。在相同的饲养管理、粗饲料及精料补充料基础上,3个处理组每天每匹马分别补喂玉米0(对照组)、0.5、1 kg。预试期10 d,正试期80 d。结果表明:1 kg玉米组血浆中葡萄糖浓度比对照组高16.01%(P0.05);1 kg玉米组泌乳量比对照组和0.5 kg玉米组分别高13.68%、10.09%(P0.01),0.5 kg玉米组高于对照组(P0.05);1 kg玉米组的乳脂率高于对照组(P0.05);0.5 kg玉米组的乳蛋白率比对照组、1 kg玉米组分别高13.53%、10.22%(P0.05);1 kg玉米组乳糖率比对照组、0.5 kg玉米组分别高15.03%、10.42%(P0.05)。因此,在试验基础饲料中增加玉米的补喂量可显著提高伊犁马母马血糖水平、泌乳量、乳蛋白率和乳糖含量,改善乳品质,其中每匹马每天补喂1 kg玉米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补喂复合益生菌对3~6月龄伊犁马粪便纤维含量、VFA浓度和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90.23 kg±11.02 kg)、健康状况良好的3月龄伊犁马哺乳马驹10匹,随机分为2组,每组5匹,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分阶段补喂等量营养水平的精料补充料和苜蓿干草的基础上,试验组每匹马驹每天补喂0.075 g(2×1011 CFU/g)枯草芽孢杆菌和0.133 g(3×1010 CFU/g)植物乳杆菌复合菌,进行为期90 d的饲养试验。结果显示,补喂复合益生菌能够显著或极显著降低马驹粪便中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淀粉的含量(P < 0.05;P < 0.01),分别比对照组低3.50%和11.32%;显著或极显著提高马驹粪便中乙酸和丙酸的浓度(P < 0.05;P < 0.01),分别比对照组高14.65%和64.29%;极显著提高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P < 0.01),比对照组高16.17%。由此可见,补喂复合益生菌能够降低马驹粪便中纤维的含量、提高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浓度,增加3~6月龄伊犁马血浆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补喂不同剂量的色氨酸对伊犁马血浆5-羟色胺(5-HT)、褪黑素(MT)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20匹健康、体重(263.05±14.77)kg的2岁伊犁马母马,随机分为4组,每组5匹马。各组色氨酸补喂剂量分别为0(对照组)、20、40、60 mg/kg BW。每天每匹马精料补充料为2 kg,干牧草为(10±1.2)kg。试验期25 d。结果表明:夜晚时,20、60 mg/kg BW色氨酸组和对照组血浆5-HT含量均显著高于40 mg/kg BW色氨酸组;与对照组相比,40 mg/kg BW色氨酸组白天的血浆MT含量显著升高;MT含量在夜间呈二次显著性变化,对照组和40、60 mg/kg BW色氨酸组的夜间MT含量均显著低于20 mg/kg BW色氨酸组;20、40mg/kgBW色氨酸组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和60mg/kgBW组;40mg/kg BW色氨酸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歧化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20mg/kgBW色氨酸组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60 mg/kg BW色氨酸组。综上,补喂色氨酸可以提高伊犁马血浆MT含量,并可以提高动物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适宜的补喂水平为20~40 mg/kg BW。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探讨在妊娠期最后21 d和分娩后25 d期间补喂L-精氨酸对伊犁马母马血液参数、新生马驹生长以及母马分娩后配种妊娠率与返情率的影响。试验选择30匹年龄、体重、体高、预产期相近的伊犁马母马,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n=15)和L-精氨酸组(n=15)。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L-精氨酸组在基础饲粮配方的基础上添加0.5%L-精氨酸,使每匹马每天L-精氨酸的补喂量达到60 g。母马分娩后12 h内测定马驹体重、体尺参数并统计分娩后配种妊娠率、返情率,同时于试验第0(补喂试验开始前)、21、45天采集母马静脉血样。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精氨酸组新生马驹体重、体尺参数、母马分娩后配种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母马分娩后配种返情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L-精氨酸组母马试验第21天血浆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活性与一氧化氮(NO)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第45天血浆TNOS活性显著降低(P0.05),NO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eNOS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L-精氨酸组母马试验第21天血浆氨(NH_3)、尿素氮(UN)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第45天血浆NH_3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UN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L-精氨酸组母马试验第21、45天血浆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INS)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伊犁马母马围产期补喂L-精氨酸可改变母马体循环血浆TNOS活性与NO、NH_3含量,同时降低母马分娩后配种返情率,但对新生马驹体重、体尺参数、分娩后配种妊娠率无显著影响。L-精氨酸可作为营养调控剂,用于母马的妊娠最后期营养补充或分娩后护理以改善母马的繁殖力。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喂瘤胃液制备物对羔羊肠道黏膜和血浆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瘤胃液制备物对新生羔羊肠道黏膜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影响。选取50只初生体重接近的新生羔羊为模型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试验组羔羊1日龄开始补喂健康成年绵羊瘤胃液制备物[瘤胃液(Ⅰ)、灭菌瘤胃液(Ⅱ)、超声波破碎瘤胃液(Ⅲ)和灭菌超声波破碎瘤胃液(Ⅳ)],对照组羔羊补喂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5 d。在24日龄时每组选取3只羔羊屠宰,采集肠道黏膜;在羔羊14和28日龄时颈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浆。测定肠道黏膜及血浆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显示:1)小肠黏膜蛋白质中,各试验组免疫球蛋白A(Ig A)、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 A)和免疫球蛋白G(Ig G)总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Ⅲ组Ig A总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试验组SIg A和Ig G总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总体来说,免疫球蛋白含量变化趋势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试验Ⅲ组免疫球蛋白总量较对照组增加较多。2)血浆中,羔羊28日龄时免疫球蛋白含量均高于14日龄。14日龄时试验各组血浆中Ig 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28日龄时试验Ⅰ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极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1);试验各组Ig G含量在14和28日龄时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给新生羔羊补喂不同处理的瘤胃液制备物均能提高羔羊肠黏膜免疫能力,补喂超声波破碎瘤胃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通过补喂不同水平的亮氨酸(Leu),探究其对伊犁马血浆中氨基酸浓度的影响,和Leu及其代谢产物α-酮异己酸(KIC)、β-羟基-β-甲基丁酸(HMB)的吸收规律。采用单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方法,选取20匹年龄为1岁、体重为(321.68±25.7)kg的伊犁马,随机分为4组,每组5匹(3♂+2♀)。对照组不补喂Leu,试验Ⅰ、Ⅱ、Ⅲ组分别补喂17、34、51 g Leu,进行为期21 d的试验,在试验第21天采集血液样品。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血浆Leu浓度升高90.53%(P 0.05),试验Ⅰ、Ⅱ、Ⅲ组血浆异亮氨酸浓度分别降低32.18%(P 0.05)、50.53%(P 0.01)、39.27%(P 0.05),试验Ⅲ组血浆缬氨酸浓度有下降的趋势(P=0.067)。试验Ⅰ、Ⅲ组血浆谷氨酸浓度分别降低37.07%(P 0.01)、26.52%(P 0.05)。(2)饲喂前,试验Ⅲ组较对照组血浆KIC浓度升高30.56%(P 0.05),饲喂后1 h各组血浆KIC浓度达到峰值,各组差异不显著(P 0.05),饲喂后2 h,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血浆KIC浓度升高43.54%(P 0.05)。在饲喂后4 h,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血浆KIC浓度升高53.91%(P 0.01)。补喂Leu对伊犁马血浆HMB浓度无显著影响(P 0.05)。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Leu可提高伊犁马血浆中Leu、KIC的浓度,降低异亮氨酸的浓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乳用马泌乳饲料在不同养殖方式下对泌乳期伊犁马泌乳量的影响,试验按照年龄、胎次、泌乳期、饲养环境相近原则选择泌乳期伊犁马12匹,随机分为试验组(放牧+补饲)和对照组(放牧),每组6匹,于2015年7月23日—2015年9月6日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产奶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泌乳马平均日产奶量较对照组提高了73.4%,为泌乳马在补饲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