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跃华  刘益丽  林抗雪  马良良  代勇  徐世军  王晓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23-14024,14026
[目的]建立一套完整、快速和经济的卷叶贝母超低温保存关键技术。[方法]对卷叶贝母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技术中的预培养时间、保护剂类型和解冻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预培养时间、冷冻保护剂类型和解冻方式均是影响卷叶贝母愈伤组织冷冻保存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经预培养9 d、由10%二甲基亚砜和0.5 mol/L山梨醇组合的复合冷冻保护剂冷冻、在40℃水浴条件下解冻的卷叶贝母愈伤组织其保存效果最佳,保存后细胞的存活率可达87.39%。[结论]为更好地保护卷叶贝母种质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液氮超低温保存对小麦种子发芽力与活力的影响,为小麦种质资源超低温贮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收获后自然干燥的郑麦9023、皖麦48、扬麦158和安农1032(糯小麦)4个小麦品种种子,分别密封于塑料冷冻管中,放入液氮罐中保存7 d,取出后常温解冻24 h,采用幼苗生长测定、冷浸试验、电导率测定和模拟田间出苗率测定等方法,测定种子的各项活力指标。[结果]起始发芽率为87.7%~97.3%的小麦种子,液氮保存7 d后,其幼苗生长测定发芽率为82.0%~94.0%,冷浸试验发芽率为79.3%~98.0%,模拟田间出苗率为43.7%~58.0%。[结论]初步认为小麦种子可以进行液氮超低温保存。  相似文献   

3.
LN_2保存处理后苦槠种子的膜透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苦槠种子和离体胚在超低温保存过程中含水量、冷冻方式、解冻方式 ,以及离体胚冰冻保护剂对电导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含水量是超低温保存成功的关键 ,适度脱水可大幅度降低苦槠种子和离体胚超低温保存过程中的质膜伤害 ;随着含水量的降低 ,其电导率的变化呈先降后升 ,15 %含水量的电解质外渗率最低 ;而在冰冻保护剂作用下 ,离体胚保存最佳含水量为 10 % ,其质膜所受的伤害比较轻 ,电解质外渗量较小 ,膜修复能力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实现刺槐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研究了刺槐种子的含水量、不同化冻方式及不同程度的机械撞击对超低温保存后刺槐种子的发芽率、电导率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当刺槐种子的含水量从7.1%增加到9.1%,发芽率和TTCH含量明显降低,而电导率上升。这说明在保持种子活力的前提下,低含水量有利于刺槐种子的超低温保存。对于超低温保存后的刺槐种子,40℃温水化冻比慢速室温解冻更为适宜。机械撞击对处于超低温保存下的刺槐种子有一定的影响,故应尽量避免剧烈震动。[结论]含水量对超低温保存后刺槐种子的发芽率影响显著。40℃温水化冻5min的化冻方式对超低温保存后刺槐种子的活力影响较小,种子发芽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苦槠种子和离体胚在超低温保存过程中含水量,冷冻方式,解冻方式,以及离体胚冰冻保护剂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水量是超低温保存成功的关键,适度脱水可大幅度降低苦槠种子和离体胚超低温保存过程中的质膜伤害;随着含水量的降低,其电导率的变化呈先降后升,15%含水量的电解质外渗率最低,而在冰冻保护剂作用下,离体胚保存最佳含水量为10%,其质膜所受的伤害比较轻,电解质外渗量较小,膜修复能力强。  相似文献   

6.
高体革鯻精子超低温保存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高体革鯻(Scortum barcoo)精子的超低温保存技术进行研究。[方法]首先,用精子活力为标准确定稀释液中NaCl和KCl的最佳浓度;然后,使用二甲亚砜和甘油分别作为抗冻剂,进行超低温保存试验,测定高体革鯻精子复活率和活力。[结果]稀释液中含0.750%NaCl和0.025%KCl时,效果最佳。当二甲亚砜浓度为10%,葡萄糖为5%时,精子复活率和活力分别达到了68.2%和60.7%,保存效果最佳。[结论]稀释液中NaCl和KCl的浓度,对精子活力有明显影响;使用二甲亚砜作为抗冻剂进行低温保存的效果优于甘油;在抗冻保护剂中加入适量葡萄糖会提高保存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热恒温干燥法,研究不同脱水干燥温度对杉木种子质量的影响,通过超干燥处理后的种子贮藏1年、超低温保存、防冻剂预处理超低温保存不同含水量的杉木种子,分析其发芽率和种子活力,研究杉木种子贮藏后的质量变化.结果表明:50℃是杉木种子脱水的适宜温度,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最高;3%~5%的含水量是杉木种子超干燥保存的最适含水量,贮藏1年与常规低温贮藏效果没有显著差异.超低温保存表明,9%含水量的种子贮藏效果要比超干燥处理后贮藏好,可用于杉木种子的中长期保存.防冻剂超低温保存受防冻剂种类和浓度影响显著,尤其是二甲亚砜的浓度,冷冻方式和解冻方式的影响作用则被防冻剂削弱.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含水量对溪荪鸢尾种子保存效果的影响.[方法]以寒地特色野生种溪荪鸢尾种子为材料,通过硅胶干燥法获得不同含水量的种子,在液氮中保存24h后,采用水浴化冻、自来水水冲化冻和室温化冻3种化冻方式,检测不同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来检验保存效果.[结果]种子含水量为5.4% ~7.2%时的干燥处理显著提高了种子发芽率,但含水量降到3.2%时会降低种子发芽率;种子含水量为7.2%时超低温保存后萌发率会显著提高,水浴化冻最适.[结论]最佳种子含水量为7.2%,保存后萌发率高达98.70%.  相似文献   

9.
杉木种子超干燥和超低温贮藏研究Ⅰ.种子质量贮藏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热恒温干燥法,研究不同脱水干燥温度对杉木种子质量的影响,通过超干燥处理后的种子贮藏1年、超低温保存、防冻剂预处理超低温保存不同含水量的杉木种子,分析其发芽率和种子活力,研究杉木种子贮藏后的质量变化.结果表明:50℃是杉木种子脱水的适宜温度,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最高;3%~5%的含水量是杉木种子超干燥保存的最适含水量,贮藏1年与常规低温贮藏效果没有显著差异.超低温保存表明,9%含水量的种子贮藏效果要比超干燥处理后贮藏好,可用于杉木种子的中长期保存.防冻剂超低温保存受防冻剂种类和浓度影响显著.尤其是二甲亚砜的浓度.冷冻方式和解冻方式的影响作用则被防冻剂削弱.  相似文献   

10.
以樟树种子为实验材料,对不同单株樟树种子的出苗率和幼苗生长进行评价,分析保存方法、赤霉素以及化学型对樟树种子出苗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单株樟树种子之间的出苗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出苗率均不高,大部分都低于60%,出苗率最好的分别是GZ-GY-009、GZ-GY-011和JX-YX-001。不同单株樟树子代叶片的形态特征和幼苗生长都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差异(P0.05),苗期生长较好的是HN-CL-008、JX-YS-005、JX-YX-001和GZ-GY-006。不同保存方式对樟树种子出苗率和幼苗生长差异显著(P0.05),湿沙层积保存樟树种子出苗率和幼苗生长较好,是樟树种子适宜的保存方式,其次是4℃低温保存,-20℃低温保存的出苗率最低。赤霉素(GA3)能够打破樟树种子休眠,诱发种子发芽,400mg/LGA3处理樟树种子的出苗率较高,与湿沙层积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化学型樟树种子出苗率和幼苗生长差异显著(P0.05),柠檬醛型樟树种子出苗率及幼苗生长明显优于脑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