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储存时间小麦在猪上的消化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试验于2016年在河北省国家粮仓分别采集2012、2013、2014、2015和2016年收获的小麦样品。试验1:选取30头初始体重为(45.2±1.5) kg杜×长×大三元杂交健康去势公猪,采用全收粪法测定5个小麦样品的消化能和营养物质表观全肠道消化率。试验2:选用6头初始体重为(32.6±1.2) kg装有简单T型瘘管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健康去势公猪,采用6×6拉丁方试验设计,测定5个小麦样品中氨基酸的表观和标准回肠消化率以及淀粉的表观回肠消化率。结果表明:储存时间显著影响小麦的消化能以及总能、粗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全肠道消化率(P0.05)。2012—2016年小麦对生长猪的消化能分别为14.16、14.11、14.06、14.43和14.06 MJ/kg。2015年小麦的消化能以及总能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全肠道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年份小麦(P0.05),2015年小麦的粗蛋白质表观全肠道消化率显著高于2014和2016年小麦(P0.05)。从氨基酸表观和标准回肠消化率来看,2015年小麦多种氨基酸的表观和标准回肠消化率均处在较高水平。综上可知,以河北省国家粮仓储存的小麦为研究对象,储存1年后对于生长猪的营养价值最佳,其后随储存时间延长,小麦的营养价值降低。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测定不同省份来源的稻谷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饲喂生长猪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试验一:选用30头初始体重为(35.02±1.61) kg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各组分别饲喂玉米饲粮和4种稻谷DDGS饲粮。试验期19 d。试验二:选用30头初始体重为(42.04±1.90) kg装有T型瘘管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各组分别饲喂无氮饲粮和4种稻谷DDGS饲粮。试验期16 d。结果表明:1)来源于黑龙江、安徽和河北的稻谷DDGS的总能、粗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于来源于广西的稻谷DDGS。来源于黑龙江、安徽和河北的稻谷DDGS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来源于广西的稻谷DDGS。2)来源于广西的稻谷DDGS的消化能、代谢能,粗蛋白质、干物质和能量表观全肠道消化率,以及氨基酸表观和标准回肠末端消化率均显著低于来源于黑龙江、安徽和河北的稻谷DDGS(P<0.05)。由此可见,不同省份来源的稻谷DDGS由于营养成分不同,导致其在生长猪上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存在差异,其中粗纤维含量是影响稻谷DDGS营养价值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研究旨在分析白酒糟发酵粉的化学组成并测定生长猪的消化能、代谢能及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同时以豆粕为对比,评价白酒糟发酵粉作为猪蛋白质饲料原料应用的可行性。试验一选用6头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体重为(35.3±3.5)kg],采用3×3双拉丁方设计,应用套算法,全收粪技术,测定白酒糟发酵粉和豆粕的消化能和代谢能;每个试验期10 d,前5 d为适应期,后5 d为粪尿收集期。试验二选用6头安装简单T型瘘管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体重为(32.3±2.8)kg],采用3×3双拉丁方设计,测定白酒糟发酵粉和豆粕的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每个试验期7 d,前5 d为适应期,后2 d为食糜收集期。结果表明,白酒糟发酵粉和豆粕的消化能分别为9.42 MJ/kg和14.77 MJ/kg;代谢能分别为8.91 MJ/kg和14.39 MJ/kg。白酒糟发酵粉消化能和代谢能均显著低于豆粕(P<0.05),分别为豆粕的64%和62%。白酒糟发酵粉和豆粕必需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59.26%和79.85%;非必需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44.77%和74.72%;总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52.82%和77.57%。除色氨酸和胱氨酸外,均显著低于豆粕(P<0.05)。白酒糟发酵粉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的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豆粕的74%、60%和68%。综上所述,白酒糟发酵粉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低于豆粕,但仍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白酒糟发酵粉可作为蛋白质饲料原料应用于养猪生产。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通过在生长猪上测定辣木叶和辣木枝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旨在评定辣木在生长猪上的营养价值。选择24头回肠末端安装T型瘘管的“杜×长×大”去势公猪,平均体重为(39.80±1.06)kg,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饲喂无氮饲粮、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辣木叶饲粮和辣木枝饲粮,每组6个重复。预饲7 d后,进行4 d消化代谢试验,收集全部粪尿,用于测定消化能和代谢能。消化代谢试验结束后,继续2 d收集回肠食糜用于测定氨基酸表观回肠消化率和标准回肠消化率。结果表明:与辣木枝相比,辣木叶含有较高含量的营养成分,尤其是粗蛋白质、粗脂肪和钙,含量分别为26.29%、6.25%和2.70%。辣木叶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总能表观消化率分别为9.35、8.24 MJ/kg和49.26%,辣木枝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总能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51、6.03 MJ/kg和40.81%,辣木叶的有效能值和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辣木枝(P<0.05)。辣木叶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和粗蛋白质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42.05%、42.59%和49.03%,而辣木枝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和粗蛋白质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35.13%、37.31%和40.15%,辣木叶的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和粗蛋白质标准回肠消化率显著高于辣木枝(P<0.05)。综上所述,辣木叶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总必需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9.35、8.24 MJ/kg和42.05%,而辣木枝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总必需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辣木叶的80.3%、73.3%和83.5%。因此,辣木叶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更适合作为生长猪的蛋白质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的淀粉类型对生长猪饲粮消化能、代谢能、能量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玉米、红薯干粉和豌豆粉为原料,分别属于谷物类淀粉、薯类淀粉和豆类淀粉。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初始体重为(35.38±1.36)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18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玉米饲粮、红薯干粉饲粮和豌豆粉饲粮。试验期19 d,其中7 d为消化代谢笼适应期,7 d为试验饲粮适应期,5 d为粪尿收集期。结果表明:玉米(54.39%)和红薯干粉(49.24%)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而豌豆粉中直链淀粉(30.57%)和抗性淀粉(9.38%)含量较高。红薯干粉饲粮的粗蛋白质表观全肠道消化率显著低于玉米饲粮和豌豆粉饲粮(P0.05),豌豆粉饲粮的粗脂肪表观全肠道消化率显著低于玉米饲粮和红薯干粉饲粮(P0.05),而玉米饲粮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全肠道消化率显著低于红薯干粉饲粮和豌豆粉饲粮(P0.05)。玉米饲粮的代谢能和总能的比值高于红薯干粉饲粮和豌豆粉饲粮(P0.05)。另外,玉米的消化能和代谢能以及代谢能与总能或消化能的比值显著高于红薯干粉和豌豆粉(P0.05)。综上所述,不同的淀粉类型影响饲粮和原料在生长猪体内能量利用效率和营养物质消化率,其中玉米作为典型的谷物类淀粉来源在生长猪上的饲用价值优于红薯干粉和豌豆粉作为代表的薯类淀粉和豆类淀粉,其饲喂价值优劣顺序为玉米豌豆粉红薯干粉。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4种不同来源的菜籽粕(高蛋白质,高温处理,低温处理和传统菜籽粕)添加到生长猪豆粕型日粮中对消化能、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氨基酸表观和标准回肠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148头阉割生长猪(初始体重:39.7±1.58 kg),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配到代谢笼中,24头猪为一组,每组8个重复。试验日粮包含玉米基础日粮和5种试验日粮,混合玉米和4种菜籽粕的一种(添加水平为39%)或豆粕(添加水平为28.5%)。在5 d的预饲期后,连续收集粪尿5 d。每种菜籽粕和豆粕的消化能、代谢能的计算采用不同的程序。4种不同来源菜籽粕的消化能和代谢能显著低于玉米和豆粕(P0.05)(消化能:2854、2680、2892、2883 kcal/kg vs 3324和3784 kcal/kg;代谢能:2540、2251、2681、2637 vs 3213和3253 kcal/kg)。4种来源菜籽粕间的消化能和代谢能无显著差异。在试验2,12头在回肠末端按有T型瘘管阉割生长猪(初始体重:34±1.41 kg)采用6×6拉丁方设计,每个拉丁方6种试验日粮,6个阶段。5种试验日粮包含35%豆粕或45%4种菜籽粕的1种,氨基酸是平衡的和使用无氮基础日粮。每个阶段持续7d,在每个阶段第6 d和第7 d收集回肠内容物。豆粕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表观和标准回肠消化率显著高于4种来源的菜籽粕(P0.05)。与传统菜籽粕相比,高温工艺处理菜籽粕异亮氨酸、赖氨酸、天门冬氨酸、胱氨酸和脯氨酸的表观回肠消化率,赖氨酸和胱氨酸的标准回肠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没有观察到高温处理和低温处理菜籽粕氨基酸消化率的不同。总之,无论菜籽粕加工工艺和粗蛋白质水平,与玉米和豆粕相比,菜籽粕具有较低的消化能和代谢能,菜籽粕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也低于豆粕。在本试验中,加工温度不影响菜籽粕的代谢能、消化能或氨基酸的标准回肠消化率。高温处理菜籽粕的赖氨酸和胱氨酸的标准回肠消化率要高于传统工艺生产的菜籽粕。  相似文献   

7.
研究旨在测定水解羽毛粉的消化能、代谢能及其日粮回肠末端氨基酸消化率。试验1采用全收粪法测定水解羽毛粉消化能及代谢能;试验2采用指示剂法测定水解羽毛粉日粮粗蛋白和氨基酸的表观回肠末端消化率和标准回肠末端消化率。结果表明:干物质基础状态下水解羽毛粉的消化能和代谢能分别为15.04和12.80 MJ/kg,生长猪日粮中添加14.50%水解羽毛粉时,除蛋氨酸外,日粮中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表观回肠末端消化率和标准回肠末端消化率较低,氮的有效利用率低。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对喷雾干燥鸡血浆蛋白粉在仔猪上的营养价值进行评定。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将24头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初始体重(24.96±1.05)kg)随机分配到3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分别饲喂无氮饲粮、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鸡血浆蛋白粉饲粮(等氮替代基础饲粮中40%的氮)。所有仔猪预饲6d后,进行4d的消化代谢试验,收集全部粪尿,用于测定养分消化率和利用率。试验结束后所有仔猪麻醉屠宰,采集回肠末端食糜,用于测定氨基酸表观回肠消化率和标准回肠消化率。结果表明:喷雾干燥鸡血浆蛋白粉的粗蛋白质高达69.36%,赖氨酸含量为4.53%,蛋氨酸含量为1.65%,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100∶36∶30∶91,与猪的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式较接近;鸡血浆蛋白粉的表观消化能为16.02 MJ·kg-1,表观代谢能为15.39MJ·kg-1;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分别为87.58%和91.11%;除了甘氨酸外,所有氨基酸的标准回肠消化率都高于80%。综上表明,喷雾干燥鸡血浆蛋白粉是一种优质的动物性蛋白质原料。  相似文献   

9.
中国不同品种菜粕猪回肠氨基酸消化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 9头 34.5± 2 .1kg的阉公猪 ,在回肠末端安装T型瘘管后按 9× 6不完全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 7种菜粕半纯合日粮、1种豆粕半纯合日粮和 1种酪蛋白日粮 ,以研究中国不同品种菜粕和豆粕回肠氨基酸表观 (真 )消化率。结果表明 ,7种菜粕粗蛋白质和氨基酸 (半胱氨酸除外 )回肠表观 (真 )消化率均显著低于豆粕 (P <0 .0 5 ) ;7种菜粕粗蛋白质和氨基酸回肠表观 (真 )消化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这些变异主要是由菜粕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水平及相应氨基酸含量不同引起的 ;可利用粗蛋白质回肠表观消化率估测多数氨基酸回肠消化率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组型饲粮中添加复合蛋白酶对鲁烟白猪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去势、初始体重为(35.0±0.5)kg的健康鲁烟白猪生长公猪7头,采用2×3因子试验设计进行代谢试验,2因子分别为加酶(加酶组和对照组)和饲粮组型(玉米-豆粕型、玉米-杂粕型和小麦-杂粕型),其中加酶组的复合蛋白酶添加量为0.1%,对照组不添加复合蛋白酶。试验共分6期,每期7 d。结果表明,3种组型饲粮中添加复合蛋白酶显著提高了鲁烟白猪对蛋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脯氨酸的回肠表观消化率(P0.05);在饲喂玉米-杂粕型饲粮时,除苏氨酸外各加酶组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其中丝氨酸、谷氨酸、半胱氨酸的回肠表观消化率都显著高于饲喂其他2种组型饲粮时(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复合蛋白酶可显著提高鲁烟白猪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其中在玉米-杂粕型饲粮中添加复合蛋白酶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选用体重(15.6±1.98)kg杜长大仔猪12头,在测定血球蛋白粉常规养分和氨基酸含量基础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用无氮日粮和血球蛋白粉半纯合日粮法测定血球蛋白粉中粗蛋白质和能量的消化利用率及猪回肠末端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血球蛋白粉含粗蛋白质91.87%,总能20.96MJ/kg,总氨基酸71.85%,其中主要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分别为6.32%、0.91%、2.30%、0.36%。粗蛋白质表观和真消化率分别为92.69%和94.34%,总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80.83%,消化能19.28MJ/kg,代谢能19.03MJ/kg。  相似文献   

12.
试验比较了不同热处理时间大豆片、普通豆粕和去皮豆粕在生长猪回肠表观和真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采用12头回肠末端安装简单T型瘘管的生长猪,6×6有重复拉丁方设计。采用玉米淀粉-豆粕半纯合型日粮,配制酪蛋白日粮用以测定内源氮和氨基酸的损失量。结果表明:随着大豆片热处理时间的延长(0~18min),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回肠表观和真消化率均显著提高(线性效应,P<0.01)。生大豆片的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显著低于普通豆粕和去皮豆粕(P<0.01),但普通豆粕与去皮豆粕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日粮酸性洗涤纤维(ADF)水平对不同品种生长猪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分别选取4头体重相近、健康去势的烟台黑猪、鲁农2号生长猪,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采用4×4拉丁方设计,在保持日粮其他养分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按日粮ADF含量不同分为3.8%、4.8%、5.8%、6.8%四个处理组。于每期试验的第7天连续收集12 h的食糜测定回肠末端氨基酸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1)两品种猪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均与ADF水平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2)ADF水平为3.8%~4.8%对地方品种猪及其配套系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达5.8%及以上时其则受到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3)除苏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外,猪的品种对其他氨基酸消化率均影响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相同ADF水平日粮的烟台黑猪氨基酸消化率高于鲁农2号猪;除丙氨酸(P0.05)外,ADF水平对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均影响极显著(P0.01);但二者的互作关系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7,(7):17-22
旨在研究添加酶制剂和膨化处理对生长猪饲粮中脱脂米糠概略养分和矿物质在回肠末端及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4头在回肠末端安装T型瘘管的杜×长×大三元杂交阉公猪,初始体重为(18±1.5)kg。饲喂按2×2因子设计的脱脂米糠、脱脂米糠+酶制剂、膨化脱脂米糠和膨化脱脂米糠+酶制剂4种饲粮,按4×4拉丁方试验安排分4个周期进行消化试验,每个周期10 d。结果表明:(1)在回肠末端,添加酶制剂显著提高了干物质、总能、Fe和Zn的表观消化率(P0.05),且极显著地提高了粗蛋白、灰分、植酸磷、P和Ca的表观消化率(P0.01);膨化处理显著提高了Fe的表观消化率(P0.05),且极显著地提高了植酸磷的表观消化率(P0.01),但显著降低了干物质、有机物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P0.05),且极显著地降低了总能表观消化率(P0.01)。(2)在全消化道,添加酶制剂显著提高了Cu的表观消化率(P0.05),且极显著地提高了灰分、P、Ca和Zn的表观消化率(P0.01);膨化处理显著降低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P0.05),且极显著地降低了干物质、有机物、总能、P和Ca的表观消化率(P0.01)。综上所述,生长猪脱脂米糠饲粮中添加酶制剂可以改善养分和矿物质消化率,尤其是在回肠之前;而除矿物质外,膨化处理对米糠饲粮的大多数概略养分消化率有负面影响,两种处理方法对米糠养分的消化利用未显示出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测定和比较28种高粱在生长猪上的消化能、代谢能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并建立基于化学成分预测消化能和代谢能的回归方程。该28种高粱采集于中国的9个高粱主产区省份,并包含3个国外品种;28个高粱品种可分为8种低单宁含量品种(LTS,单宁含量≤0.16%)、10种中单宁含量品种(MTS,0.67%≤单宁含量≤0.98%)和10种高单宁含量品种(HTS,1.11%≤单宁含量≤1.51%)。分别以该28种高粱(96.6%)和多维多矿(3.1%)配成28个处理日粮。将84头(平均初始体重:36.5±3.4 kg)健康去势公猪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3组,每组分别饲喂28种不同的日粮(n=3),试验连续进行2期(共n=6),每头猪每期饲喂不同的日粮。每期包括7天适应期和5天全部粪尿收集期。28种高粱的总能、粗蛋白质和酸性洗涤纤维(干物质基础)分别介于4363和4496kcal/kg、8.26和13.41%以及3.26和5.78%之间;LTS、MTS和HTS样品的平均单宁含量分别为0.08、0.84和1.29%。LTS消化能和代谢能分别介于3861和3989以及3784和3905 kcal/kg之间;MTS消化能和代谢能分别介于3646和3740以及3588和3669 kcal/kg之间;HTS消化能和代谢能则分别介于3481和3617以及3418和3538 kcal/kg之间。MTS的消化能、代谢能、消化能/总能、代谢能/总能和总能表观消化率低于LTS(P0.05),但高于HTS(P0.05);且消化能、代谢能和总能表观消化率均与单宁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均为-0.96(P0.01)。该28种高粱消化能和代谢能的最佳预测方程分别为6974-(236×%单宁含量)-(43.27×%酸性洗涤纤维含量)+(24.96×%粗蛋白质含量)-(0.71×%总能含量)和3973-(262×%单宁含量)-(27.24×%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因此,高粱的消化能和代谢能与高粱的化学成分,尤其是单宁含量相关;其中高粱单宁含量每增加1%,其消化能和代谢能均降低200 kcal/kg以上。综上,单宁是高粱消化能、代谢能以及总能表观消化率的关键预测因子;因此在猪饲料中应用高粱时,不应忽视单宁的抗营养特性。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评定复合酵母对仔猪的营养价值,重点评定复合酵母在仔猪上表观消化能、表观代谢能、粗蛋白质的真消化率、粗蛋白质的真利用率和氨基酸的回肠消化率。通过化学分析和仔猪消化代谢试验测定复合酵母的营养成分和主要养分的生物利用率。饲养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选用体重(19.9±1.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12头进行消化代谢试验,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各组分别饲喂无氮饲粮和以复合酵母作为唯一蛋白质源的半纯合饲粮。试验期7 d,预试期3 d,正试期4 d。结果表明:复合酵母粗蛋白质含量高达47.35%,赖氨酸含量为3.43%,蛋氨酸含量为0.72%,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100∶21∶19∶64,与猪的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接近;复合酵母的表观消化能为14.98 MJ/kg,表观代谢能为14.05 MJ/kg;粗蛋白质的真消化率、真利用率分别为89.71%和69.53%;除了苏氨酸,其他必需氨基酸的回肠真消化率都高于80%。由此可见,复合酵母属于优质蛋白质饲料,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平衡性好,有效能值高,仔猪对复合酵母的蛋白质、氨基酸的消化利用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对青稞、荞麦、黍子、糜子和莜麦5种可在生长猪上应用的非常规谷物饲料原料进行营养价值评定。试验分别采集5种谷物原料样品,选取36头健康、体重为(32.1±4.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配到1个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和5个非常规谷物饲料原料(替代基础日粮的40%~50%)的待测日粮处理中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用全收粪尿法和套算法测定其对生长猪的全肠道表观消化能、代谢能以及总能和营养物质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结果表明:黍子、糜子有较高的淀粉含量,青稞和莜麦有较高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干物质基础下,5种谷物原料的全肠道表观消化能和代谢能分别为15.97~17.87 MJ/kg和15.38~17.34 MJ/kg。  相似文献   

18.
金灵 《广东饲料》2012,(7):48-48
为研究淀粉与蛋白质消化率对生长猪氮存留率的影响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试验一,选用6只去势公猪(体重=18.0±0.5kg)测定玉米、啤酒大麦、瘤胃慢降解大麦(slow-rumen-degradable barley,SRD-大麦)的血糖指数(GI)。啤酒大麦的GI高于(P〈0.05)SRD-大麦(分别为71.1和49.4),但两个大麦培育品种的GI都小于(P〈0.05)玉米的GI(104.8)。试验二,用5只回肠造瘘管的去势公猪(体重=20.7±2.3)测定3种原料的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和消化能。原料的总消化道表观能量消化率的比较中,玉米(86.1%)和啤酒大麦(85.7%)大于(P〈0.05)SRD大麦(82.3%)。玉米、啤酒大麦和SRD大麦的标准回肠赖氨酸消化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94.0%、92.6%和92.4%。试验三,利用实验2得到的结果配制6份以下营养成分相等的饲粮,即消化能(3.40 Mcal/kg)、标准回肠赖氨酸消化率(8.6g/kg)、淀粉(424.9 g/kg)、可消化粗蛋白(180.0g/kg)。选用36头去势公猪(体重=32.2±2.5 kg)进行3×2双因子的试验,即3种水平的G(I从高到低分别为玉米、啤酒大麦、SRD大麦)以及2种蛋白质消化率(快速的为大豆蛋白水解产物,较慢的为大豆分离蛋白)。试验猪饲养在代谢笼中,每天饲喂2次,持续2周,提供的能量为维持能量需要的3倍,并分开收集粪便和尿液。试验结束时,从均分为4段的小肠中收集内容物。对于大豆分离蛋白,其第一段小肠中未消化粗蛋白质与饲粮粗蛋白的比值大于(P〈0.05)大豆蛋白水解产物(两个比值分别为170.3%和116.5%)。对于第一段和第二段小肠中未吸收淀粉的比率,SRD-大麦饲粮大于(P〈0.05)啤酒大麦和玉米饲粮。  相似文献   

19.
选择4头28d断奶、平均体重约8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公猪,以玉米、早籼稻糙米、糯米和抗性淀粉(Hi-maize-1043)作为淀粉来源,配合4个等能、等氮、等淀粉试验日粮,进行4×4拉丁方代谢试验,研究不同来源淀粉对断奶仔猪日粮养分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糯米日粮的能量和干物质消化率最高,抗性淀粉显著降低日粮干物质、能量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P<0.05)。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比较国产双低菜籽粕与进口普通菜籽粕营养价值的不同,共分为2个试验。试验1:选取18头初始体重[(48.3±2.4)kg]相近的健康去势公猪,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2种试验饲粮。分别以国产双低菜籽粕和进口普通菜籽粕替代基础饲粮中能量饲料的20%配制2种试验饲粮。试验期14 d(前9天为适应期,后5天为收集期)。试验2:选取18头初始体重[(35.3±3.8)kg]相近的装有简单T型瘘管的健康去势公猪,采用指示剂法进行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试验,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别饲喂无氮饲粮和2种试验饲粮。分别以国产双低菜籽粕和进口普通菜籽粕作为唯一蛋白质和氨基酸来源配制2种试验饲粮。试验期7 d(前5天为适应期,后2天为收集期)。结果表明:国产双低菜籽粕的表观消化能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低于进口普通菜籽粕(P<0.01),国产双低菜籽粕的表观代谢能显著低于进口普通菜籽粕(P<0.05);国产双低菜籽粕的氨基酸标准回肠末端消化率较低。由此可见,国产双低菜籽粕的营养价值较进口普通菜籽粕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