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番茄病果上分离纯化的细菌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培养特性观察及16S rDNA
序列测定,鉴定为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Okabe)Young,Dye et Wilkie。
利用特异性引物对已鉴定菌株及番茄发病组织进行PCR 扩增,均扩增出530 bp 左右的特异性片段,印证
了可利用特异性引物MM5F/MM5R 对分离菌株或番茄发病组织进行PCR 扩增以检测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  相似文献   

2.
2013 年秋季,在山东寿光设施番茄植株上采集到叶片脉间褪绿黄化、叶片边缘卷曲、叶片皱缩,后期叶片变厚、变
脆,并伴随着植株矮化的疑似番茄褪绿病毒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复合侵染的样本。分别利用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 ToCV)外壳蛋白基因(CP)序列引物CP-F/CP-R 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特异
引物TY1-R/TY1-F、TY2-R/TY2-F、TY3-R/TY3-F 对其进行检测、扩增,分别得到774 bp(GenBank 登录号KC709510)
和2 781 bp(GenBank 登录号KJ546418)的核苷酸序列。经序列测序后表明,KC709510 与GenBank 已登录的番茄褪绿病毒
ToCV-BJ (KC311375)分离物相似性为99.6%,KJ546418 与GenBank 已登录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SDWF-L7(KC999850)
分离物相似性为99.6%。  相似文献   

3.
以结球甘蓝E1 为材料,提取花蕾总RNA,反转录cDNA。根据拟南芥SPT 基因设计引物,
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中克隆SPT 基因序列1 085 bp,开放阅读框1 062 bp。通过cDNA 推导得到的氨
基酸序列分析表明,BoSPT 编码353 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分子量为37.67 kD,pI 为6.83。经过EcoRⅠ和
KpnⅠ限制酶双酶切后,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43.1a-BoSPT 转化表达菌株E. coli Rosetta( DE3),通过
SDS-PAGE 检测该蛋白的表达。经Smart-embl 预测其具有bHLH 家族结构域,位于序列第173~221 位氨
基酸残基处。进化树表明结球甘蓝BoSPT 与拟南芥AtSPT 和筷子芥AlSPT 的亲缘关系较近。BoSPT 基因
的原核表达得到纯化的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番茄LYC-B 干扰对类胡萝卜素合成主要酶和主要代谢产物的影响,构建了果实特异性的番茄红素β- 环
化酶LYC-B 干扰载体,并验证了其在不同颜色番茄果实中的有效性。依据X13437.1 扩增番茄果实特异启动子E8,构建了果
实特异性载体E8-pBI121,其在粉色、红色、绿色和紫色的番茄果实中均能表达。依据X86452.1 扩增番茄LYC-B 从61~861
bp 间长度为801 bp 的片段LYC-B1 和从 480~781 bp 间长度为302 bp 的片段 LYC-B2,构建了以CaMV 35S 为启动子的LYC-B
干扰表达载体pBI121-B1B2,以E8 替换CaMV 35S,构建了果实特异性干扰载体E8-pBI121-B1B2。采用农杆菌注射法分别
侵染番茄叶片和果实,GUS 染色显示,pBI121-B1B2 在叶片、果实和种子中均表达,E8-pBI121-B1B2 只在果实和种子中表达。  相似文献   

5.
根据NCBI中提供的番茄红素单碱基突变基因hp1和dg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同一PCR反应体系同时扩增筛选番茄红素基因hp1和dg,以及野生型基因HP1和DG.结果表明:扩增的特异性片段与单基因引物扩增片段完全吻合.SNP分子标记为单显性标记,突变基因纯合体只在突变材料PCR体系中产生298和870 bp的特异性片段,野生基因纯合体只在野生材料PCR体系中产生298和870 bp的特异性片段,杂合体在2个反应体系中均有特异性片段.利用该体系在F2代中筛选出同时含hp1和dg基因的纯合植株,大大节省了工作量,提高了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番茄抗晚疫病基因Ph-3的RAPD标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番茄抗晚疫病材料CLN2037和感病材料T2-03杂交的F2分离群体的147个单株为试材, 通过抗病性鉴定, 选择高抗单株和高感单株分别建抗、感病池。采用BSA法筛选了230条RAPD引物, 其中引物CCPB272-03 (序列为GGTCGATCTG) 在抗、感病池扩增出多态性片段CCPB272-03740 , 通过F2单株验证后证明CCPB272-03740与抗晚疫病基因Ph-3紧密连锁, 遗传距离为518 cM。  相似文献   

7.
龙眼APETALA1(AP1)同源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植物APETALA1(AP1)同源基因的高度保守性,设计合成一对特异引物,从龙眼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一条长400bp左右的基因片段,插入到pMD-T载体中。测序后分析表明,扩增得到了龙眼AP1同源基因片段。该片段序列包含两个内含子(长96bp和165bp),编码区编码36个氨基酸。与其它植物AP1同源基因的相应区域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与花椰菜AP1基因同源性高达91%,与欧亚种葡萄、苹果、柑橘、枇杷的AP1基因同源性都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8.
果树R基因同源序列克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对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NBS保守区而设计的特异简并引物,对荔枝、龙眼、芦柑、柚子及银杏的基因组DNA进行体外扩增.其中一对引物(P1/P2)在荔枝、龙眼、芦柑和柚子中获得的扩增产物均表现为一条大小约500bp的明亮谱带,而银杏扩增产物的亮带则在约750bp处,且弥散在400 ~ 1000bp之间.另一对引物在荔枝、龙眼、芦柑和柚子中没有特异扩增带,而在银杏中获得了一条400 ~ 600bp的较亮的宽带.将荔枝、龙眼、芦柑和柚子的500bp特异扩增带以及银杏的400 ~ 600bp条带回收克隆,并分别筛选几类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共获得15个片段的序列.经比较发现,来自荔枝、龙眼、芦柑和柚子的12个片段均属于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与已知R基因相应区段的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为15.5% ~ 47.1%;而3个来自银杏的片段均不是RGA,其中1个与反转录酶有较高的同源性,另2个在GeneBank中没有找到同源序列.该结果显示,应用同源扩增技术克隆果树RGA是可行的,但银杏作为古老的裸子植物,其抗病基因的结构与现代物种可能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薛丹  郭九峰  那日  刘腾 《食药用菌》2013,(5):282-287
参照Genbank中发表的杏鲍菇漆酶基因序列(No.AY686700),并根据真菌漆酶氨基酸序列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杏鲍菇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出长2 606 bp的漆酶基因片段,DNA经纯化后克隆到pGM-T载体上,经筛选、PCR鉴定和序列分析,证明该片段为完整的杏鲍菇漆酶基因(Genbank注册号KC789846)。通过对基因序列的内含子/外显子进行预测分析,获得漆酶编码区的cDNA,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由1 596个核苷酸组成,编码一个由53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量大小约为56 682.0,等电点pI为4.56;比对结果发现该基因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真菌漆酶的同源性最高达93%;进一步对X22-12漆酶二级结构进行分析,并通过SWISS-MODEL预测了该酶的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0.
利用PCR技术同时鉴定番茄抗根结线虫和抗斑萎病毒基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同一PCR反应体系,对分别与番茄抗根结线虫的 基因和抗斑萎病毒(1w V)的Sw一5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进行了同时扩增筛选,扩增的特异性片段与单引物扩增片段完全吻合,其中与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1标记为共显性标记,抗感试材均产生750 bp的特异片段,纯合和杂合抗病基因型试材存在 I酶切位点,酶切后分别产生了570 bp、160 bp和750 bp、570 bp、160 bp的不同特异性片段,而感病基因型试材无 I酶切位点;与Sw一5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2标记为显性标记,只有抗病试材扩增出400 bD的特异性片段。经反复验证,结果稳定准确可靠,可用于在同一PCR反应体系中对两个抗病基因进行同时筛选鉴定。  相似文献   

11.
在低氮胁迫下,以黄瓜品种津研4 号叶片为供试材料,以cDNA 为模板,依据黄瓜基因组数
据库中Csa002986 基因编码区全序列,应用Primer Premier 5.0 软件设计引物,克隆得到黄瓜钙依赖蛋白
激酶基因(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CDPK)。该基因全长1 584 bp,编码527 个氨基酸。预测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是一个稳定的亲水蛋白,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存在蛋白激酶结合区、EF 手型钙结
合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位点、N 酰基化位点等多个位点。CDPK 基因在不同氮浓度处理下黄瓜
各部位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在无氮条件下,CDPK 基因在茎尖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叶和茎;在低氮条件下,
CDPK 基因在茎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茎尖和叶;在正常及高氮条件下,CDPK 基因在茎尖表达量最高,
其次为茎和叶。CDPK 基因在叶中的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在无氮及低氮胁迫下CDPK 基因表达量增加,
随着氮浓度的降低,CDPK 基因的表达量增加并明显高于对照;在高氮胁迫条件下,CDPK 基因的表达量
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2.
青脆50 是以不育系6A 为母本、以异型保持系DR9321 为第一父本、以自交系W532 为第二
父本配制而成的水果型萝卜三交种。生育期50~55 d(天),植株生长势强,田间未发生病毒病和黑腐病。
肉质根长圆柱形,纵径22.4 cm,横径5.8 cm,单根质量460 g。外皮绿色,光泽度好,商品性优。肉质浅
绿色,脆嫩可口,甜味浓,品质优。每667 m2 产量3 000 kg 左右,适宜我国各萝卜产区秋露地和秋延后
大棚、温室栽培,现已在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累计推广种植750 hm 2。  相似文献   

13.
新椒23 号是以优良自交系2002053-2-3-1 为母本,以优良自交系2002068-5-2-1 为父本配
制而成的中早熟辣椒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较强,果实长羊角形,果长24.4 cm,果肩宽2.98 cm,果肉厚
1.92 mm,平均单果质量42.3 g,皮薄,肉质脆,辣味适中,一般每667 m2产量4 000 kg 左右,田间表现
对病毒病、疫霉病的抗性比对照天椒3 号强,适宜温室、大棚早熟栽培及温室秋延后栽培,也适合露地地
膜覆盖早熟栽培。  相似文献   

14.
针对白萝卜制干加工型专用品种的生产需求,以引进的韩国春萝卜雄性不育系为不育源转育
获得不育系47A,2010 年与自交系11015 测配,2011 年选育出制干加工专用型白萝卜新品种云萝卜1 号。
肉质根长圆柱形,出土部分青绿色,入土部分白色,入土比例2/3,肉质根长45~50 cm,横径7~9 cm,
单根质量1.5~2.0 kg,干物质含量8.7%,还原糖3.68%,粗纤维0.45%,VC 193 mg·kg-1,具有较好的
商品性和制干加工特性;秋播生长期70~120 d(天),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对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的抗
性强于对照耐病总太,鲜萝卜产量5 000~9 000 kg·(667 m2-1,适宜云南省海拔1 700~2 400 m 及其
他气候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蔓枯病(gummy stem blight)是近几年在瓜类蔬菜上发生和蔓延较快的一种病害,对生产造
成的损失日益严重。本文对瓜类蔓枯病的病原菌、发病规律及为害症状、抗病性鉴定技术、抗病资源、抗
性遗传规律、抗病基因分子生物学研究及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述。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ACC 合酶与节瓜雌性之间的关系,以雌性自交系(A36)和普通雌雄同株自交系(SX)为材料,克隆得 到节瓜ACC 合酶(CqACS)基因,并与葫芦科中已知的ACC 合酶基因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分析、构建进化树;对A36 幼苗 叶片进行赤霉素(GA3)处理后用qRT-PCR 对CqACS 基因进行表达分析,并统计赤霉素处理前后20 节内的雌花率。结果 表明,CqACS 基因在雌性自交系A36 中的长度为1 318 bp,普通雌雄同株自交系SX 中长度为1 637 bp。经对比分析,SX 比A36 多了91、97、117 bp 3 个片段,除此之外只有2 个碱基的差别。同源序列比对发现,A36 中的CqACS 基因与西瓜中 的Cit-ACS1 基因同源性最高,为95.31%,与黄瓜中的Cs-ACS1 基因同源性为91.13%;SX 中的CqACS 基因与西瓜中Cit- ACS1 基因同源性为78.04%,与黄瓜中的Cs-ACS1 基因同源性为76.06%。GA3 处理后,A36 的平均雌花节率(20 节位内) 为45%,而对照为90%;qRT-PCR 分析发现,与对照相比,CqACS 基因在GA3 处理后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且在第3 次 处理后4 h 上调最大。  相似文献   

17.
 从荔枝‘桂味’的败育胚中提取总RNA,利用GeneRacerTM Kit将RNA经去磷酸化反应、去mRNA的帽子结构及RNA Oligo连接,反转录合成cDNA,以cDNA为模板,分别用SSH分离得到的胚败育相关差异表达s一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599 bp)设计出3’和5’端基因特异引物,进行PCR末端扩增。荔枝败育胚的s一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序列全长为1515 bp,编码393个氨基酸,与其它物种的S一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79%~82%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88%~91%之间。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基因为与荔枝胚败育相关的S一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与黄瓜抗白粉病相关基因连锁的AFLP标记的获得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以黄瓜抗白粉病母本Q9和感白粉病父本Q10及组合(津春3号)的F 分离群体为试材,采用BSA法建立了对白粉病的抗病组和感病组,AFLP引物组合P18M47在两组间表现多态,且呈共显性。经F2单株分析,在高抗个体和高感个体中分别仅扩增出约238 bp和236 bp的特异片段,而在中间类型个体中同时扩增出了该两个特异片段(238 bp/236 bp),经连锁值测定,表明该特异带与白粉病抗病相关基因紧密连锁,连锁距离为5.56 cM。测序结果显示,目标片段的大小分别为238 bp和236 bp,且两个片段的差异仅为两个“T”碱基的插入或缺失。BLAST查询表明该两个片段为新发现的黄瓜DNA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