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桂彩薯1 号是以日本北海道岛系571 号为母本,以日本北海道岛系568 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早中熟,生育期(出苗至成熟)85~95 d(天)。块茎长椭圆形,中等大小,紫皮紫肉,表皮光滑,芽眼少而浅,结薯集中,单薯质量100 g 左右,鲜薯产量1 000~1 500 kg· ( 667 m2-1,最高可达2 000 kg( 667 m2-1。块茎淀粉含量9.07%,粗蛋白质2.45%,还原糖0.67%,VC 137.0 mg·kg-1(FW),花色苷1 786.0 mg·kg-1(FW)。适宜广西、广东、福建、云南、湖南等地秋冬种植。  相似文献   

2.
石薯7号由HZ09-6作母本、WN07-5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属早熟彩色品种,河北二季作区春季地膜覆盖种植从出苗到成熟65 d左右,植株直立。薯块短卵圆形,红皮红肉,薯皮光滑,芽眼中等;单株结薯数7个,结薯集中,匍匐茎极短,单株块茎质量0.48 kg。中抗晚疫病、早疫病。2019—2020年区域试验平均667 m2产量2 077.39 kg,商品薯率82.7%。品质佳,干物质含量(w,后同)19.6 g·100 g-1,淀粉含量16.8 g·100 g-1,蛋白质含量2.24 g·100 g-1,鲜薯维生素C含量15.9 mg·100 g-1,还原糖含量0.18 g·100 g-1,粗纤维含量0.35 g·100 g-1,肉质细腻。适宜在河北省二季作区春播种植。2022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离地栽培模式下马铃薯脱毒苗高密度栽培对农艺性状和原原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脱毒苗栽培密度的增加,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当密度增至300株/m2时,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开始下降,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栽培密度有利于马铃薯脱毒苗生长。当密度为300株/m2和260株/m2时,合格薯(单薯质量3~5 g)占比较大,分别为53.59%和41.8%,说明提高栽培密度能够增加合格薯比例。当密度为180株/m2时,单株有效结薯数最多,为1.8粒/株;当密度为300株/m2时,总产量最高,为489粒/m2;当密度为260株/m2时,有效结薯数最多,为390.3粒/m2。生产上建议采用260株/m2的移栽密度。  相似文献   

4.
陇薯11 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于1996 年以品系L9712-2(92-29-81×93-1-
204)为母本,远杂22 为父本组配杂交,从其杂交组合中经系统定向选育而成的马铃薯品种。晚熟,生育
期124 d(天)左右。薯块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深浅中等,薯皮微网纹,薯形评价较好。薯块含干物质
23.7%,淀粉18.68%,粗蛋白3.16%,VC 144.2 mg·kg-1,还原糖0.162%。较对照陇薯5 号抗晚疫病,
田间对花叶病毒病具有较好的抗性。每667 m2 产量1 350 kg 左右,适宜甘肃省高寒阴湿、二阴地区及半
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以浙江省‘台州紫山药’试管苗腋芽为材料,研究了组培容器培养基用量、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配比、蔗糖浓度及光照强度对紫山药试管薯形成和生长发育影响。结果表明:1/2MS + 6-BA 0.1 mg · L-1 + NAA 2.0 mg · L-1 + 0.02% 活性炭 + 蔗糖70 g · L-1、光照强度2 000 lx及每个组培容器(ZP17-440)培养基用量为60 mL的培养条件,有利于紫山药试管薯的形成和生长发育,试管薯在培养40 d左右开始形成,90 d诱导率达100%。  相似文献   

6.
京张薯3号是以844作母本、Saturna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多代鉴定筛选,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属中晚熟鲜食型品种,生育期92 d。株型半直立,茎色绿,叶色绿。花冠颜色白色,花冠形状近五边形。薯块茎型卵圆形,薯皮、薯肉颜色中等黄色,芽眼浅,表皮光滑。单株结薯数4.3个,单株结薯质量0.79 kg,大中薯率81.2%。667 m2产量2 384.3 kg。块茎干物质含量(w,后同)19.7 g·100 g-1,淀粉含量14.4 g·100 g-1,还原糖含量0.35 g·100 g-1,蛋白质含量2.10 g·100 g-1,维生素C含量31.6 mg·100 g-1。中抗晚疫病;对马铃薯轻花叶病毒病、马铃薯重花叶病毒病表现为抗病。适宜在河北北部、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北方一季作区种植。2021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马铃薯(2021)130076。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排种量对甘薯采苗量和薯苗质量的影响,以商薯19(S19)和烟薯25(Y25)为试验材料,采用平排的方式,设置10、15、20、25 kg/m2 4个排种量,其中25 kg/m2为常规排种量,从采苗量、薯苗质量、薯苗生长特性和薯苗群内环境条件(温湿度和光照强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19和Y25的采苗量均随排种量的增加表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20 kg/m2排种量处理最高,分别为2 124株/m2和986株/m2,较10、15、25 kg/m2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07.4%、19.1%、10.1%和100.4%、45.4%、8.6%;Y25叶片净光合速率、茎部剪切力和拉伸力也均以20 kg/m2排种量处理最高,分别较25 kg/m2排种量处理显著增加16.54%、25.4%、44.5%;S19和Y25薯苗壮弱比、茎部机械力、茎部木质素含量及叶片、叶柄和茎干率也都是20 kg/m2...  相似文献   

8.
湘紫薯174 是以浙紫薯1 号为母本、浙紫薯3 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食用型紫心甘薯新品种,薯块纺锤形,薯皮 紫红色,薯肉紫色,结薯较集中整齐,单株结薯4~5 个,大中薯率82.7% 以上,熟食味好,抗黑斑病,中抗根腐病、茎线 虫病和薯瘟病;每667 m2 鲜薯产量1 913~2 359 kg,薯干产量549~736 kg;花青素含量为714.5 mg · kg-1(FW)。适宜在湖 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春夏薯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赣紫山药1 号薯块光滑顺直,肉质紫色均匀,口感松粉,可食率高达90%,花青素含量86.2 mg·kg-1,丰产优势明显,每667 m2 产量2 800 kg 左右,田间对炭疽病抗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石薯4号是以彩色马铃薯品种黑美人为母本、马铃薯品系D-2-5-3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得到的鲜食型彩色马铃薯新品种。早熟,生育期约72 d(天);株高67 cm左右,株型直立,分枝中等;薯块长椭圆形,紫黑皮深紫肉,薯皮光滑,芽眼浅;平均单株结薯数4.5个,块茎整齐,匍匐茎中等;薯块VC含量135.62 mg·kg-1,花青素含量1 559.4 mg·kg-1;商品薯率90%以上,每667 m2产量1 900 kg左右,田间对早疫病、晚疫病的抗性强于对照黑金刚,中抗黑痣病,适宜在河北省二季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林萍  王超  李宗艳  吴荣 《园艺学报》2012,39(10):2045-2048
 蒟蒻薯(Tacca chantrieri Andre)是观赏价值较高的稀有黑色切花,但瓶插寿命较短,对其进行保鲜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用蔗糖、8–羟基奎宁(8-HQ)和柠檬酸按三因素二水平的正交设计配制瓶插保鲜液,通过观察切花形态变化,测定瓶插寿命和鲜样质量,研究瓶插液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延缓切花衰老,其中A处理,即2%蔗糖 + 100 mg · L-1 8-HQ + 200 mg · L-1柠檬酸 + 50 mg · L-1 6-BA + 100 mg · L-1 K2HPO4处理效果最好,花枝寿命和花须寿命分别比对照长17 d和14 d,是蒟蒻薯切花较好的瓶插保鲜配方。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钙[Ca(NO3)2·4H2O]、锌(ZnSO4·7H2O)肥滴施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新大坪原原种为材料,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分别设置3种不同钙、锌施肥量处理。结果表明,钙肥滴施处理的马铃薯产量较高,马铃薯块茎单株大中薯数、单株大中薯质量、单株薯质量均比CK显著增加,其中T1(150 kg·hm-2)处理产量达67 619.05 kg·hm-2,马铃薯块茎蛋白质、粗淀粉、锌含量均比CK极显著提高;锌肥滴施处理马铃薯植株生长较好,品质较高,其中T6(45 kg·hm-2)处理产量达70 555.56 kg·hm-2,马铃薯块茎钙含量均比CK极显著提高。综合分析,钙肥施入量为150 kg·hm-2、锌肥施入量为45 kg·hm-2,马铃薯植株生长期农艺性状较好,块茎产量较高,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3.
龙紫9号是以龙薯10号为母本,以凌紫、越南紫薯、龙紫4号、宁紫1号等紫心甘薯品种为父本集团,经自然杂交选育而成的紫心甘薯新品种。薯块纺锤形,深紫皮紫肉,单株结薯数4~5个;平均大中薯率86.2%,商品薯率87.4%,花青素含量为253 mg·kg-1(FW),熟食食味优;每667 m2鲜薯产量2 400 kg左右,薯干产量600 kg左右。适宜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非薯瘟病、蔓割重病区作夏、秋薯种植。  相似文献   

14.
天薯12号是以品系天97-8-98为母本,庄薯3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从出苗至块茎成熟126 d( 天)
左右,属晚熟品种。薯块椭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浅而紫。单株结薯4.1 个,平均单薯质量105 g,大中薯率87.4%。每667 m2
产量在1 500 kg 以上,适于甘肃天水、临夏、定西、平凉、陇南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15.
对山西省马铃薯主要种植区的23 个县(村)进行化肥、农药抽样调查分析,以明确马铃薯种植基地化肥、农药 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山西省马铃薯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农药以化学农药为主,使用的农药产品有28 种(杀虫剂10 种、 杀菌剂14 种、除草剂4 种),其中化学农药占97.26%;主要用于防治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二十八星瓢虫和地下害虫; 商品薯和种薯种植基地的平均用药次数分别为2.28、4.67 次,平均农药使用量分别为1.61、1.55 kg·hm-2;禁用农药还在使 用,中高毒农药占比为17.9%。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施用的肥料以复合肥为主,占比为54.55%;商品薯和种薯种植基地的平 均氮肥施用量分别为235.17、308.82 kg·hm-2,磷肥施用量分别为129.28、105.81 kg·hm-2,钾肥施用量分别为144.83、214.31 kg·hm-2。各种植基地间农药和肥料的使用差异较大,种薯种植基地的农药使用次数多于商品薯种植基地;肥料的施用多依 赖氮肥,忽略了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施。  相似文献   

16.
浙薯259 是从以浙薯81(浙73 半2× 花G-2)为母本,开放授粉的杂交后代中选育的甘薯新品种。薯块长纺锤形,
红皮淡橘红肉。薯块平均烘干率25.45%。每667 m2 鲜薯产量2 700 kg 左右,可作鲜食和加工,适宜在浙江、江苏南部、江西、
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等地区种植,不宜在有茎线虫病的地块种植。  相似文献   

17.
华南地区蔬菜钾肥推荐施肥技术体系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华南地区不同地点、不同肥力水平的菜园上进行叶菜类、瓜类、豆类3 类主要蔬菜的钾肥
田间试验,并对138 个试验点的3 类蔬菜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钾含量、土壤有效钾含量与施钾量的关系
进行相关分析,建立回归方程,以此分别建立适用于瓜类、豆类、叶菜类的土壤有效钾养分丰缺指标和各
等级土壤的推荐施钾肥指标。结果表明:蔬菜相对产量为< 75%、75%~95%、> 95% 的各肥力等级土
壤有效钾丰缺指标,苦瓜分别为< 50 mg·kg-1、50~240 mg·kg-1、> 240 mg·kg-1;豇豆分别为< 45
mg·kg-1、45~195 mg·kg-1、> 195 mg·kg-1;叶菜分别为< 20 mg·kg-1、20~140 mg·kg-1、> 140
mg·kg-1。各有效钾等级对应的施钾量,苦瓜分别为15.0 kg·(667m2-1、7.5~15.0 kg·(667m2-1、< 7.5
kg·(667m2-1; 豇豆分别为12.5 kg·(667m2-1、7.0~12.5 kg·(667m2-1、< 7.0 kg·(667m2-1;
叶菜分别为9.5 kg·(667m2-1、5.5~9.5 kg·(667m2-1 、< 5.5 kg·(667m2-1 。  相似文献   

18.
浙菜薯726 是菜、薯兼用的早熟、高产紫薯品种。采用春、秋双季栽培,同时收获茎尖、叶柄、鲜薯。每季每667 m2 茎尖产量800 ~ 1 000 kg、叶柄产量700 ~ 900 kg、鲜薯产量1 500 ~ 2 000 kg,产值超万元。  相似文献   

19.
王一鸣  缪鑫  陈娟  宋锐  付伟  林熊  唐建 《蔬菜》2023,(1):10-12
为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对紫薯“内17-71”产量的影响,探索其最佳扦插方式及栽培密度,比较研究了不同扦插方式(正插3、5、7节和倒插3、5、7节)及不同株距(17、20、25、33、50 cm)对“内17-71”藤叶和薯块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正插或倒插处理,藤叶667m2产量均随扦插节位的增多而增加,其中正插5节、正插7节处理较高,分别为1 840.03、2 539.05 kg;且其薯块667 m2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1 840.92、1 987.66 kg。随着栽培密度的提高,藤叶和薯块667 m2产量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大中薯率则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株距25、20、17cm处理的薯块667m2产量分别为1 967.65、2 164.97、2 045.47 kg,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综合考虑种植成本及市场对大中薯的需求变化等因素,紫薯“内17-71”的栽培方式以株距20~25 cm、行距100 cm,正插5~7节为宜。  相似文献   

20.
垦彩薯2号是以2008-15为母本,以MD04-72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鲜食彩色马铃薯新品种。中晚熟,生育期103 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强,株高50 cm左右,株型半直立,分枝中等,结薯集中;块茎长椭圆形,薯皮、薯肉均为玫瑰红色,芽眼中等,花青素含量1623.7 mg · kg-1,干物质含量15.40%,淀粉含量7.4%,粗蛋白含量1.52%,还原糖含量0.16%,VC含量118.0 mg · kg-1(FW);单株结薯数3~5个,平均单薯质量153.2 g,大中薯(>75 g)率76.31%,每667 m~2产量1500 kg左右;抗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和晚疫病,适于黑龙江省春季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