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旨在通过研究十堰地区不同产地连翘叶HPLC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抑菌活性之间的谱效关系,初步确定其抗氧化、抑菌活性物质基础,为其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提供参考。试验构建十堰地区十个不同产地的连翘叶HPLC指纹图谱,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确定共有峰。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自由基(ABTS+)清除法测定抗氧化活性,牛津杯法测定连翘叶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灰色关联度和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阐明指纹图谱中多成分和药效数据之间的谱效关系。结果显示,连翘叶水提物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3个共有峰,灰色关联度法计算出12个共有峰与抗氧化和抑菌效果的关联度均大于0.6,主成分分析构建的主成分综合评分结果也与实际药理活性结果相符。研究表明,十堰地区连翘叶具备开发潜力,其中以化龙堰和青石村产地的质量最优。连翘叶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为多组分协同作用的结果,特征成分连翘酯苷A、连翘苷、芦丁为强关联药效基础物质,连翘叶水提物整体活性与这些特征成分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桑叶不仅是养蚕的饲料,也是传统的中药材之一。桑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黄酮类、生物碱类、游离氨基酸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等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功效成分,是开发药物或功能食品的天然原料。我国的桑品种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泛,桑叶中的营养与功效成分及其含量同桑品种、植株部位、采收季节和产区都有关系,桑叶指纹图谱可以鉴别由上述因素造成的营养与活性成分差异,进而科学评价桑叶的药、食用品质。已有研究者采用色谱法对桑叶中的功效成分进行测定,并初步建立了桑叶相关功效成分指纹图谱。本文归纳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3种常见的用于构建桑叶指纹图谱的方法,为今后建立更加丰富、完整的桑叶指纹图谱库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HPLC指纹图谱在蜂蜜种类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指纹图谱技术在蜂蜜种类识别和蜂蜜活性物质研究中的应用,并提出了我国开展蜂蜜指纹图谱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采集2种槟榔盛花期雌花的气味指纹,比较2种槟榔雌花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组成成分及相对含量的差异,构建其挥发性物质指纹图谱,并对挥发性物质进行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结果表明:两种雌花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72种,两者挥发性物质含量差异主要集中在醇类和酯类,其中‘黄花’的醇类物质中乙醇、3-羟基-2-丁酮、异丁醇均数倍于‘白花’。而‘白花’中酯类物质总含量是‘黄花’的2.6倍,以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3-甲基丁酯为主,其他如乙酸叶醇酯、乳酸乙酯、乙酸己酯、丁酸甲酯在‘白花’中的含量也倍于‘黄花’。通过相似度和主成分分析,可以根据槟榔雌花挥发性风味物质来区分两种槟榔雌花,为槟榔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及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有关饲料或食物营养活性物质的研究,特别是对其健康效应的研究,可以称之为现代动物营养学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在动物营养学和饲料学领域对营养活性物质的研究属于一块尚未充分开发的领域。到目前为止,人们对饲料中这些营养活性物质虽然已有所了解,但是对其研究甚少,尤其是对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大力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卢德勋提出的营养活性物质组学理论为这一战略课题开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卢德勋提出的把饲料营养活性物质列入饲料营养正常组成的崭新学术观点为传统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技术和日粮配合技术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对传统饲料科学整体现代化发展具有开创性贡献。饲料营养活性物质这一课题的研究涉及面广,需要进行较长期多学科协同攻关。文章在综述我们团队多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任务和课题进行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测定黄连与黄连须、黄连茎叶主要生物碱含量并建立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分析其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采用HPLC分析比较黄连及黄连须、黄连茎叶中小檗碱、表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含量差异并建立指纹图谱,通过羟自由基(·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体外清除试验与总还原力试验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HPLC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结果发现小檗碱、巴马汀含量为黄连>黄连茎叶>黄连须;药根碱、黄连碱和表小檗碱含量为黄连>黄连须>黄连茎叶;总还原力为黄连>黄连茎叶>黄连须,·OH、DPPH、ABTS·+自由基清除力为黄连茎叶>黄连>黄连须;总还原力与各峰均有较强相关性,·OH、DPPH、ABTS·+自由基清除力与4号峰相关性较强。说明黄连茎叶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强,黄连须与黄连茎叶均有一定药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鹿书强  王岭 《饲料广角》2003,(23):34-34
对饲料中β-葡聚糖的化学结构特性及其在饲料中的分布、含量和抗营养作用及其测定方法,β-葡聚糖酶的作用机理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效果和质量衡量等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正>天然物功能性饲料添加剂是指为保证或改善饲料品质、提高饲料利用率,以及促进动物生理功能和改善改进动物生产能力及动物性产品品质,而掺入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的天然物活性成分物质(主要是生物二次代谢产物),包括植物、微生物、海洋生物和部分动物及矿物有机活性成分物质等。1天然物的简介天然物是指在自然界及其规律控制下自然产生,并保持其自然结构和生理活性,且可在自然中循环转化和再生,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生物体二  相似文献   

9.
以福建省主栽品种‘黄金’和‘紫香’西番莲果实为试材,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分析两种百香果果实挥发性风味物的差异。结果表明:基于GC-IMS技术,在西番莲果实中共检测出4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已定性物质43种,主要包括酯、醇、萜烯、酮和醛类化合物,以酯、醇和萜烯类为主。‘黄金’西番莲果实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等酯类和柠檬烯、月桂烯等萜烯类物质含量较高,而‘紫香’西番莲果实中己酸异戊酯、辛酸乙酯、己酸甲酯、甲酸乙酯、2-甲基丁酸丁酯、丁酸甲酯、丁酸己酯等酯类和2-庚酮、丙酮等酮类物质含量较高。主成分分析可以有效区分两种西番莲果实,前两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高达99%。同时,构建了两种西番莲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指纹图谱,为西番莲品种识别、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0.
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利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ERIC进行引物设计,通过基因扩增,获得能够表征其基因组结构的产物,该方法简单易行、重复性好、用时短,被广泛应用于细菌基因分型及同源性判别。本文简述细菌分型的研究背景和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归纳该技术在细菌基因分型方面的优缺点及其在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应用于乳品企业污染菌溯源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植物性饲料成分在鱼类饲料中的应用,受到了其中含有的一系列抗营养物质的限制。在这些物质中,重要的有蛋白酶抑制剂、植酸盐、硫苷、皂甙、丹宁酸、寡聚糖以及非淀粉多糖、棉酚等。这些物质一般存在于商品来源的植物性饲料中.通常会影响鱼类的生长性状。在去除抗营养因子方面,一般加工工艺,如干热与湿热、溶剂提取以及酶处理等会影响饲料成分的有效性。通过纯化单一抗营养因子与饲料中多因子混合物比例的进一步研究,会进一步积累抗营因子对鱼类营养、生理和生态影响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了解国内外黄羽肉鸡饲料营养的最新研究进展,经查阅并总结了2017-2018年关于黄羽肉鸡饲料营养的国内外文献,旨在为黄羽肉鸡安全、高效养殖提供技术参考。作者主要从黄羽肉鸡营养需要量、饲料添加剂应用技术研究、非常规饲料原料安全高效利用技术研究、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定等几方面进行综述,并指出在黄羽肉鸡饲料营养的应用及研究中应关注以下内容:明确饲料原料中矿物元素、维生素的含量,减少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的资源浪费;中草药具有多糖、生物碱、皂甙和有机酸等多种活性成分,建议使用时应合理配伍制成多功能中药添加剂,使其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功能等方面都有提高改善作用;益生菌添加剂是一种对黄羽肉鸡养殖有效、绿色环保的添加剂,其中芽孢杆菌和酵母效果较好,两种益生菌组合使用其效果更佳;改进植物性饲料原料的生产工艺以提高其利用率;开发新型的动物性蛋白原料,如蝇蛆和黑水虻等昆虫类动物性蛋白具有安全、绿色环保等优势,是新型动物性蛋白原料的优选。总之,中国的黄羽肉鸡高效养殖技术仍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建议完善黄羽肉鸡、种鸡饲养标准,开展更广泛的黄羽肉鸡饲料资源安全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以及黄羽肉种鸡母体营养对后代肉鸡的影响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3.
营养活性物质组学产品研发和应用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发展养殖业"多元决策观"的广泛传播,在我国健康养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特别是利用营养活性物质制定健康养殖的营养策略的各种方案的提出大大促进了对饲料中存在的营养活性物质研究,利用营养活性物质研发和生产的种种饲料添加剂产品不断涌现,遗憾的是,我国动物营养学和饲料科学界对饲料中营养活性物质的认识,特别是对其理论的研究处于初级水平,产品研发和应用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大大影响了此类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文中针对这一问题,根据作者团队多年来研究成果,拟就营养活性物质组学产品研发和应用涉及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发表一些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卢德勋(2012)提出的"饲料-营养组学"(FeedNutritomics)是指在饲料科学和动物营养学中,利用系统生物学的组学理论和技术,从饲料营养组成物和机体内源代谢产物整体水平上研究这些营养组成物和这些内源代谢产物内部和相互之间组合效应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对内因和外因变化的应答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内容主要有:1不同饲料内营养物质、营养活性物质和反营养物质的组成、功能和相互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微胶囊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开发与应用已日趋成熟。文章重点介绍微胶囊技术目前在饲用抗生素替代物中的应用,这类作为饲用添加剂的天然安全的活性物质包括微生态制剂、蛋白质活性物质及植物提取物,将其包埋于微胶囊以解决活性成分不稳定等问题或达到控制释放的目的,为推动"绿色饲料"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饲料活性物质保护并不是新鲜的话题,长期以来,饲料中维生素的保护受到维生素原料厂商、预混料厂商和配合饲料厂的关注。饲料工业发展至今,出现了大量新的活性物质,如酶制剂、微生物制剂、免疫球蛋白、生物活性肽、香精香料、有机酸和氨基酸等。对活性物质的保护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在饲料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甚至要求在动物体内免受胃酸、内源酶的破坏,有的成分还要求定点释放或定速释放,如反刍动物要求包被氨基酸在小肠中释放等。因而,饲料工业的发展对包被技术的要求愈来愈高,本文对包被技术的发展及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1…  相似文献   

17.
脂类氧化酸败是导致饲料品质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脂类化合物和氧分子之间的氧化反应主要是自由基连锁反应,酚类抗氧化剂属于自由基吸收剂。构效关系指化合物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活性之间的关系,研究酚类饲料抗氧化剂的构效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其作用机制,有效预防饲料中脂类成分的氧化酸败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常用酚类饲料抗氧化剂的理化特性和脂类物质被氧化的历程,探讨了酚类饲料抗氧化剂的构效关系,以期为酚类饲料抗氧化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合理使用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四川丘陵地区桑园合理施氮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四川丘陵地区桑园偏施和过量施用氮肥的问题,设置0、120、240、360、480 kg/hm2尿素共5个施氮量试验组,通过比较与分析不同试验组桑叶产量和部分品质性状成绩,建立不同生产目的桑园施氮效应函数,提供合理的施氮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少施或过量施氮都会降低桑叶产量及桑叶中营养活性物质的含量和桑叶营养活性物质的产量。240 kg/hm2的桑园施氮量能显著提高桑叶营养活性物质的含量;360 kg/hm2的桑园施氮量能显著提高桑叶产量及桑叶营养活性物质的产量。依据分别建立的桑园施氮量与桑叶产量、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桑叶DNJ产量的肥料效应函数,推荐以生产养蚕用叶为目的的桑园最佳施氮量为360 kg/hm2,以提高桑叶DNJ含量和产量为目的的桑园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99.56 kg/hm2和294.72 kg/hm2。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质量评价方法也在发生着飞跃。中药质量评价方法已经从原来的经验鉴别、理化成分评价转向对药材的整体性、系统性的论述。采用中药物质群指纹图谱阐明中药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便更加科学地解决中药材质量控制问题已格外受到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质量鉴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β-乳球蛋白是牛奶乳清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本文就牛奶中β-乳球蛋白的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以及影响其生物学活性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β-乳球蛋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今后β-乳球蛋白的应用和加工工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