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旱育秧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旱有育秧、地膜育秧和温室两段育秧3种育秧方式下水稻在苗期和本田期的生长发育以及不同育秧方式对稻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旱育秧能有效地防止旱春低温烊种死苗,出苗率和成昔率分别比也育秧和温室两段育秧高。旱育秧苗生长矮健,根系发达,移栽后能早发快发,分蘖成穗率高;(比温室两段秧每hm^2增产稻谷248 ̄308kg,节约育秧费60.00元,减少寄插用工45个,节省秧母田和地膜30m^2;比地膜育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探索超级稻的增产潜力和最佳栽培方式,进行了超级稻准两优527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水秧3种不同育秧方式对比栽培,结果表明,在水源有保障的条件下,旱育秧具有总根数、白根数和叶片数多等优势,不仅秧苗素质好,并具有有效分蘖多、发根迅速和干物质积累快等特点。其分蘖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性状明显高于温室两段秧和水秧,产量高,实际产量比温室两段育秧增产570 kg/hm~2,增长5.64%;比水秧增产1390kg/hm~2,增长14.95%。  相似文献   

3.
为水稻大面积生产选取经济有效的育秧方式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钵盘育秧、湿润育秧、两段育秧、旱育秧 4种不同育秧方式进行田间对比试验,分析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品种宜香优 2115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为钵盘育秧最少,为 5. 5 万苗/667m2,湿润育秧与两段育秧较多,均为 8. 6 万苗/667m2;分蘖率,钵盘育秧最高,为 417. 5%,旱育秧其次,为 369. 9%,湿润育秧与两段育秧较小,分别为246. 9% 和 230. 9%;有效穗数依次为湿润育秧>钵盘育秧>旱育秧>两段育秧;钵盘育秧与旱育秧的水稻产量较高,分别为 577. 20 kg/667m2和 573. 41 kg/667m2。采取钵盘集中育秧的秧苗综合素质好,分蘖率高,产量高,省时、省工、省力、省秧地,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通过本试验旱育秧与湿润秧两种不同育秧方式作比较,结果表明,旱育秧苗素质好,分蘖节位低,有利于早生快发和节省种子、秧地,根系发达,分蘖力强,有效穗和穗实粒数多,比湿润秧增产6.9%.  相似文献   

5.
1.全面推广水稻旱育秧 水稻育秧,目前主要有旱育秧、软盘育抛秧和地膜湿润育秧三种方式,旱育秧和软盘育秧是当前全面推广的水稻育秧技术。  相似文献   

6.
浅谈水稻旱育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全面推广水稻旱育秧 水稻育秧,目前主要有早育秧、软盘育抛秧和地膜湿润育秧三种方式,旱育秧和软盘育秧是当前全面推广的水稻育秧技术。  相似文献   

7.
水稻两段育秧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两段育秧高产栽培技术是北方高寒地区利用温室和大棚两段育秧移栽,然后将秧苗再插入大田的一种充分利用有效积温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生产实践表明,水稻两段育秧栽培比常规大棚育秧栽培插秧时间提前1个月,有效积温增加了250℃,水稻平均公顷产量由9387kg增加到11250kg,增产19.8%.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编织布隔层育秧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水稻新型育秧方式,进行了编织布隔层育秧不同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编织布隔层育秧秧苗素质比塑盘育秧好,生育进程快1。2d,其中编织布隔层加旱育保姆剂处理比塑盘加壮秧剂处理平均每公顷增产稻谷711.1kg,节省投资315元,增产效果极显著,值得在水稻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水稻旱育秧、软盘抛秧和水秧三种育秧方式试验结果表明,株两优02采用水育软盘抛秧产量最高,比对照水秧增产11.6%;其次是旱育秧,比对照增产7.2%.并且不同育秧方式对株两优02的秧苗素质、生育进程、经济性状等方面都有一定影响,同时通过对株两优02生育性状观察分析,总结出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1996年早晚两季采用两个水稻品种试验比较了不同施氮水平下水育秧和旱育秧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差异,统计分析表明,旱育秧比水育秧每公顷增产稻谷293.0~729.0kg增产幅度为4.9%~12.6%,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增加,在旱育稀植条件下,植株高度明显增高,有效分蘖提前结束,但其他产量性状未见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