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我国珍珠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超过世界总量的80%,其中,淡水珍珠产量超过95%,三角帆蚌是淡水珍珠育珠主力军,年产量超过淡水珍珠年产量的80%。随着社会大众对珍珠需求的不断攀升,三角帆蚌人工养殖成为提升珍珠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手段。在三角帆蚌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或多或少都会被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所污染,进而污染三角帆蚌本身,轻则对三角帆蚌生长发育造成影响,重则导致三角帆蚌死亡。据研究表明,造成三角  相似文献   

2.
认识鳔炎病     
池蝶蚌和我国的三角帆蚌为同属不同种,出产于日本滋贺县的琵琶湖.池蝶蚌是的优质淡水育珠蚌,具有以下特点:①容易养殖,池蝶蚌的生活习性与三角帆蚌非常相近,其繁殖、幼蚌培育、成蚌饲养技术也与三角帆蚌相似;②成活率高,池蝶蚌内脏团大,软体部分的重量占蚌体总重量的比例达45%,体质好,生命力强;③手术插核难度小,池蝶蚌双壳鼓起,壳间距大,且闭壳肌也强壮,其直径比三角帆蚌大20%,开壳宽度可超过1 cm,有利于手术操作;④育珠品质高,珍珠光亮度、珠层厚度以及品质都比其它淡水蚌手术蚌的珍珠要好;⑤贝壳利用价值高,池蝶蚌的贝壳比三角帆蚌的贝壳厚50%以上,尤其是贝壳的珍珠层较厚,有利于加工珍珠层粉,也是制作珠核、雕刻的最佳材料.目前,池蝶蚌在江西省被广泛推广养殖,在该省临川、都昌、万年、泰和等县市建立起示范推广基地2000多亩,直接参与池蝶蚌养殖的农户达1500多户,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笔者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多年蚌类养殖研究,对池蝶蚌的人工繁育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三角帆蚌珍珠囊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对三角帆蚌珍珠囊形成过程的研究结果。方法是把石蜡制成的核和一块细胞小片插入蚌的外套膜中,在不同时期取样,进行组织切片。结果表明珍珠囊的形成是细胞小片细胞先形成一层“初生珍珠囊”上皮细胞,由于细胞小片是异体细胞(来源于供片蚌),因而受到育珠蚌(受体蚌)细胞的“识别”而被排斥,结果初生珍珠囊上皮细胞与基部的细胞脱离,造成死亡并溶解.其后育珠蚌结缔组织最内层细胞再转化为上皮细胞,形成一层“次生珍珠囊”上皮细胞。所以在珍珠囊形成过程中,插入小片细胞和育珠蚌结缔组织细胞在发生一系列形态结构和位置变化的同时,还有细胞“识别”的现象。在水温20℃左右条件下珍珠囊形成约需30天;在尾部插核的蚌,珍珠囊形成比在中部插核的要快;5月手术的珍珠囊形成比10月手术的要快。  相似文献   

4.
三角帆蚌培养珍珠,有手术操作方便,手术蚌成活高的优点,尤其是成珠后,光泽晶莹美观,质量高。因此成为各地向“圆、大、光”进军,培养优质珍珠的一个重要蚌种。当前大量繁殖三角帆蚌,自力更生解决蚌源是确保淡水珍珠生产健康发展的物质基  相似文献   

5.
改进接蚌技术 提高珍珠质量潘炳炎,文仲芬(无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无锡214081)手术的蚌的嫁接手术(简称接蚌)是育珠生产中的主要部分。按蚌技术的先进与熟练程度与否,直接关系到育成珍珠的产量和质量。所以要改进接蚌技术,提高珍珠质量。一、细胞小片的大小与...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两种育珠蚌即池蝶蚌和三角帆蚌进行培育有核珍珠和无核珍珠生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池蝶蚌育珠性能明显优于三角帆蚌;池蝶蚌育珠蚌的成活率、所育珍蛛层厚度和珍珠质量均高于三角帆蚌的育珠蚌;至2005年4月,池蝶蚌育珠蚌的成活率、珍珠产量和所培育无核珍珠的3级、8、9、10mm以上珍珠比例都高于三角帆蚌的育珠蚌,显示出较大的经济优势和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珍珠的质量评定标准包括珍珠的圆度、色泽和珠粒大小,而不同档级珍珠之间的经济价值相差较大。因此,如何提高珍珠质量是珍珠生产过程中应重点掌握的生产技术,现就如何培育形圆、光好、个大珍珠的措施概述如下:一、育珠蚌的选育1.三自方针自繁、自育、自养手术蚌或利用本地资源,是降低成本、减少疾病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小片与蚌间的关系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褶纹冠蚌同一个体自体外套膜小片育珠,结果珍珠质量明显提高。采用三角帆蚌制取外套膜小片植入褶纹冠蚌。结果珍珠质量极差,大多数蚌产不出珍珠;采用褶纹冠蚌制取外套膜小片植入三角帆蚌,结果三分之一的蚌能得到质量高于褶纹冠蚌,产量高于三角帆蚌的珍珠。作者认为供片蚌和受片蚌间相适关系影响珍珠质量,研究如何提高褶纹冠蚌小片在三角帆蚌体内成珠的比率,在生产上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择适龄的、生长良好的蚌;使用外套膜小片保养液,提高小片中细胞的成活率;减少小片组织变形,促使珍珠囊圆整并均匀分泌珍珠质;提供育珠蚌合理的生长环境。手术蚌经过33个月饲养,试验组中圆球形珍珠比率为对照组的4.5倍;1、2、3级优质珍珠比率达到49%,为对照组的三倍。研究结果证明,使植入外套膜小片中的细胞成活率高;保持珍珠囊园整性并均匀分泌珍珠质是提高珍珠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一、培育技术1.育珠蚌种选择为生产淡水优质珍珠,江西抚州洪门水库开发有限公司于1997年底成功地从日本引进了池蝶蚌原种,并于1998年繁殖成功。池蝶蚌原产日本琵琶湖,日本以该蚌培育优质淡水珍珠产品享誉世界珍珠市场。经过近十年研究,池蝶蚌的壳宽是三角帆蚌的1.23倍,外套膜的厚度是三角帆蚌的1.78倍,贝壳珍珠层的厚度是三角帆蚌的2.08倍,珍珠生长速度是三角帆蚌的1.62倍,大规格、优质珍珠的比例是三角帆  相似文献   

11.
珍珠生产中要求幼蚌培育成活率高,生长快,因为它关系到有珠生产周期,珍珠产量和质量以及养殖效益。快速培育幼蚌的目的就是要求当年繁殖的幼蚌,能在当年年底或次年上半年均达到体长7cm实施手术的规格。为此,我们采取不同方法对比试验,以探索快速培育幼蚌新技术。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条件与方法幼蚌培育试验选择在水源充足、水性良好、日照时间长、土壤性质基本一致、管理方便共有部分杂肥来源的3个不同地区的村门前池塘和稻田,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对比试验。1·1泥池流水培育大黄乡下了村丁文孟利用村前667m2稻田改建成流水泥…  相似文献   

12.
《淡水渔业》1974,(1):17-19
三角帆蚌培养珍珠,有手术操作方便.手术蚌成活高的优点,尤其是成珠后,光泽晶莹美观,质量高。因此成为各地向“圆、大、光”进军,培养优质珍珠的一个重要蚌种。当前大量繁殖三角帆蚌,自力更生解决蚌源是确保淡水珍珠生产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今年我们经过多次失败,终于突破了繁殖关,获得了大批三角帆蚌幼蚌,体长已达二公分以上。为今后生产性繁殖蚌取得了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13.
网箱加泥浮吊式培育三角帆蚌中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角帆蚌是我国特有的主要淡水育珠蚌,生成的珍珠质量好,生产各种珍珠,首先要培育体长7~13厘米的中蚌(即手术蚌),用于插种或植核。三角帆蚌栖息于浅滩泥质底中,营埋栖生活,靠伸出斧足来活动。它是属被动摄食的动物,由外界进  相似文献   

14.
自五十年代末,我国研究用三角帆蚌养育珍珠成功后,相继又试验成功三角帆蚌的人工繁殖,使淡水珍珠养殖得到了发展。但是,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珠质次、成本高、蚌病死亡以及珍珠的加工利用得不够。要使珍珠养殖业稳步持久地发展,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当前,除抓好政策外,关键是抓好科学技术,可以通过举办各种短训班、经验交流会,以提高育种、插核、蚌病防治、管理等技术,水产科研部门要继续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出有效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发展淡水珍珠养殖产业的历史虽仅20余年,但珍珠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已跃居世界首位。由于产品质量长期停滞不前,珍珠出口换汇率在逐年下降。面对今日国际珠宝市场以质竞争的严峻形势,本讲座以提高养殖珍珠品位为导向,从幼蚌繁殖、手术作业、培育技术和珠蚌病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供参考。第一讲三角帆蚌人繁技术及其幼蚌的促长培育一、三角帆蚌人工繁殖技术 (一)三角帆蚌人繁生物学知识 1、性别特征双壳类软体动物在生殖季节,可见内脏团二侧周围具有丰满发达的生殖腺。生殖腺呈黄色者,多为雌性个体;呈乳白色者则多为雄性个体。然而三角帆蚌的生殖腺外表  相似文献   

16.
珍珠是名贵的装饰品及良好的药材 ,不同等级珍珠之间的经济价值相差很大 ,为有效降低珍珠的次品率 ,提高优质珠的比例 ,现将次品珠的产生原因及其防止措施分述如下。1盐珠珍珠的表面附有一层不透明的白色物质 ,珠身表面无光泽。这类珍珠多是从病弱蚌体或死蚌中采收的珍珠 ;珍珠采收期不当或采收后久置未经加工处理 ,也易形成盐珠。主要是由于珍珠表面被有机酸腐蚀或外被不透明白色珍珠基质。防止方法 :应注意在水温10℃以下的冬季采收珍珠 ,并及时加工处理。对于死蚌珠可用柠檬酸或稀盐酸打光 ,能恢复珍珠的光泽。2生珠也称骨珠 ,无光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等方法对体外培养的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外套膜细胞进行观察和检测,证明其具有与蚌体内细胞相同的生物学结构、分裂增殖能力和分泌珍珠质的生物活性。在此基础上,对三角帆蚌有核珍珠培育技术进行探讨。将培养细胞黏附在表面经过促黏壁物质处理的珠核表面,再插入育珠蚌体内培育,120 d后,蚌体内可形成完备的珍珠囊,并在珠核表面有明显的珍珠质沉积;6个月后,珍珠质可将整个珠核包裹起来形成有核珍珠。本研究初步证明了细胞法培育有核珍珠的可行性。[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149-154]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优质的珍珠蚌插片组合,探究不同种类珍珠蚌相互插片后生长性状间的差异和相关性,以及各组合无核珍珠成珠率和大小的差异,利用三角帆蚌(S)、池蝶蚌(C)和褶纹冠蚌(Z)分别作为供片蚌和育珠蚌,获得9个育珠蚌组合,测量各育珠组合的体质量、壳长、壳高和壳宽,比较9个育珠蚌组合及3个未插片的三角帆蚌、池蝶蚌和褶纹冠蚌对照组在1年后生长性状的差异,对各生长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测量每个育珠蚌所产无核珍珠的数量和大小,计算成珠率和圆度,分析不同组合之间无核珍珠的差异。结果显示,无核育珠手术影响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以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为育珠蚌的组合生长性状均优于对照组,S-S育珠组合在以三角帆蚌为育珠蚌组合内生长最优,S-C和C-C育珠组合在以池蝶蚌为育珠蚌组合中生长最优,而以褶纹冠蚌为育珠蚌的组合插片后生长性状指标均小于对照组。其中除了池蝶蚌同种插片组合(C-C育珠组合)外,其余各育珠组合壳长与体质量间相关系数均高于其他生长性状间相关系数,C-C育珠组合壳宽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之间的插片组合(S-S、C-S、S-C和C-C育珠组合)及褶纹冠蚌同种插片组合(Z-Z育珠组合)成珠率较高(91.67%~100%)。S-S、S-C和C-C育珠组合所育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内处于中等。研究表明,无核育珠手术改变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不同育珠组合生长性能存在差异,S-S、S-C和C-C育珠组合插片后生长性能较好,成珠率高,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中处于中等,该结果为探索不同珍珠蚌生长性状差异和相关性及其所产无核珍珠成珠率、大小的比较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优质的珍珠蚌插片组合,探究不同种类珍珠蚌相互插片后生长性状间的差异和相关性,以及各组合无核珍珠成珠率和大小的差异,利用三角帆蚌(S)、池蝶蚌(C)和褶纹冠蚌(Z)分别作为供片蚌和育珠蚌,获得9个育珠蚌组合,测量各育珠组合的体质量、壳长、壳高和壳宽,比较9个育珠蚌组合及3个未插片的三角帆蚌、池蝶蚌和褶纹冠蚌对照组在1年后生长性状的差异,对各生长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测量每个育珠蚌所产无核珍珠的数量和大小,计算成珠率和圆度,分析不同组合之间无核珍珠的差异。结果显示,无核育珠手术影响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以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为育珠蚌的组合生长性状均优于对照组,S-S育珠组合在以三角帆蚌为育珠蚌组合内生长最优,SC和C-C育珠组合在以池蝶蚌为育珠蚌组合中生长最优,而以褶纹冠蚌为育珠蚌的组合插片后生长性状指标均小于对照组。其中除了池蝶蚌同种插片组合(C-C育珠组合)外,其余各育珠组合壳长与体质量间相关系数均高于其他生长性状间相关系数,C-C育珠组合壳宽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之间的插片组合(S-S、C-S、S-C和C-C育珠组合)及褶纹冠蚌同种插片组合(Z-Z育珠组合)成珠率较高(91.67%~100%)。S-S、S-C和C-C育珠组合所育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内处于中等。研究表明,无核育珠手术改变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不同育珠组合生长性能存在差异,S-S、S-C和CC育珠组合插片后生长性能较好,成珠率高,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中处于中等,该结果为探索不同珍珠蚌生长性状差异和相关性及其所产无核珍珠成珠率、大小的比较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珍珠养殖是在1904年由御木本幸吉成功地育成有核珍珠以后,才正式以生产规模发展。日本的植珠手术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日本的小片蚌与手术蚌均经夏、秋两个季节的育肥暂养处理。育珠蚌的植珠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