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赤眼蜂的繁育与释放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眼蜂是一类很有利用价值的天敌,可寄生在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半翅目所属24个属220种昆虫的卵内。该技术是一项生物防治害虫技术,是利用赤眼蜂对害虫虫卵的寄生从而控制害虫数量、达到防治目的,防治效果可达到70%以上,是大面积防治玉米螟和松毛虫及其它各类较为理想的措施。该技术包括赤眼蜂不同产品、放蜂量和最佳放蜂时期及方法等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赤眼蜂在林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眼蜂属是分布广泛的昆虫卵寄生蜂,三十年来吉林省坚持应用赤眼蜂防治落叶松毛虫,分月扇舟蛾等,防治效果在60%~70%。本文介绍了吉林省分布的9种赤眼蜂和18种常见林木害虫寄生的赤眼蜂种型。  相似文献   

3.
我省外引松主要梢果害虫寄生蜂的调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结果表明:我省外引松主要梢果害虫的微红梢斑螟、松实小卷蛾、油松球果小卷蛾的寄生蜂共有26种。其中寄生于微红梢斑螟的16种、松实小卷蛾的10种、油松球果小卷蛾的2种、在为害枝梢的微红梢斑螟、松实小卷蛾上的寄生率达13.2%,在为害球果的微红梢斑螟上寄生的主要是广大腿小蜂,平均寄生率达15.7%。经鉴定的寄生蜂12种,隶属于茧蜂、姬蜂、小蜂、广肩小蜂、扁股小蜂、肿腿蜂6个科。并分别对6个科的寄生蜂的分布和主要特征以及生物学特性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杨树害虫主要有28种,隶属于4目18科。根据近年来对杨树主要害虫的防治技术研究,技术措施是:栽植抗虫树种、营造杨树混交林、利用寄生鉴别进行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5.
中国林木害虫天敌昆虫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已记述有关林虫天敌昆虫约1500种,对近200种天敌的生物学、生态学作了研究。本文分三个方面简要介绍林木食叶害虫寄生昆虫、枝干害虫寄生昆虫和捕食性昆虫的利用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6.
针对赤眼蜂防治杨树食叶害虫存在的技术要求高、防治效果易受环境影响、见效慢、效果有限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将赤眼蜂生物防治作为杨树食叶害虫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同时做好技术培训、选好防治林地、做准虫情监测及寄生率调查、选好放蜂时间以及确定好放蜂量来确保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采用树干钻孔注药防治害虫,操作简便、效果显著,而且省药、省工、不污染空气和不伤害天敌,既可防治天牛、吉丁虫等蛀干害虫,又可防治蚜虫、介壳虫、螨类等食叶害虫,是一种较好的防治方法。近两年石家庄市森防站在无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寄生性天敌蒲螨对多毛小蠹和光肩星天牛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温度20±2℃、相对湿度50%±5%的室内环境下,蒲螨对多毛小蠹幼虫寄生效果较好,寄生率达100%。蒲螨对光肩星天牛幼虫不选择寄生。室外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每厘米胸径释放蒲螨量20 000头和40 000头的多毛小蠹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8.86%和65.01%,寄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大袋蛾是刺槐、悬铃木、泡桐等树木的主要害虫,食性杂,危害重。利用四斑尼尔寄蝇防治大袋蛾试验,结果表明,在7月中下旬,每公里林带释放四斑尼尔寄蝇6000只,寄生率达到92.7%,叶片保存率82%以上。以虫治虫,一次释放,多年受益,达到了有虫不成灾,保护环境,降低防治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杨毒蛾防治技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林 《新疆林业》1996,(2):33-34
杨毒蛾是我区杨树重要害虫,年发生面积在20万亩以上。自1993年以来,乌苏、沙湾、和硕、和静、焉耆、博湖等地杨毒蛾又爆发成灾,来势猛,蔓延速度快,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近年来各地政府和森防部门组织力量,筹措防治资金全面积极开展防治。取得了一定成绩,灾情缓解。但在防治中还存在用药单一,虫情调查不及时,防治不周全,不讲防治成本等问题。1996年是能否巩固已取得成果和达到有虫不成灾预期目的关键性最后一年。为此,防治杨毒蛾应抓好几个技术关键:1、抓好越冬代幼虫防治:实践证明:杨毒蛾害虫只要掌握住有利时机,措施适当…  相似文献   

11.
昆虫寄生线虫与林业害虫的防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杨怀文  陈松笔 《林业科学》1999,35(6):103-109
本文综述了近20 年来国内外利用昆虫寄生线虫防治林业害虫的进展。指出自然存在的昆虫寄生线虫,是一类防治害虫的宝贵生物资源,它们对害虫种群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尤其是索科、新垫刃科、斯氏科、异小杆科的昆虫寄生线虫,已大量成功应用于控制树蜂、根象甲、木蠹蛾类害虫等。我国自1985 年从澳大利亚引进大量离体培养昆虫病原线虫技术以来,已在北京、天津、福建、湖北、辽宁、吉林等地开展了防治桃小食心虫、核桃举肢蛾、李实蜂、相思拟木蠹蛾、多纹豹蠹蛾、小木蠹蛾、桑天牛、桃红颈天牛、杨锉叶蜂、蛴螬等多种林业害虫的林间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松突圆蚧是马尾松的毁灭性害虫,防治困难,为探索对松突圆蚧经济有效的防治途径,用寄生在甘蔗灰粉壳虫上的寄生曲霉菌对松突圆蚧进行了致病力试验,其寄生率为13.9%—64.9%。同时对寄生曲霉菌的生物学特性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板栗蛾类害虫寄生蜂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省21种板栗蛾类害虫上采集到31种寄生性天敌,其中7种小蜂,24种姬蜂,除姬蜂寄生幼虫外,7种小蜂中有5种寄生卵,1种寄生蛹,1种为重寄生。  相似文献   

14.
对杨圆蚧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阐述了杨圆蚧的世代重叠是由于有28.25%的成虫延期产卵而造成的。树干的嫩皮凹陷处,人为或机械的碰撞处,以前蚧虫危害过而现在没有被研寄生处等是固定若虫最容易寄生的场所,杨圆蚧主要危害1-15年生的杨树,平均虫口密度可高达43.5头/cm^2。在我们研究的范围内发现,新疆杨,德杂杨,大官杨是抗扬圆蚧的品种。研究表明,对即将产卵的成虫进行防治,能起  相似文献   

15.
西藏高原苹果绵蚜生物学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苹果绵蚜是一种检疫性害虫,在西藏分布较广,危害很大,年发生代数为7-23代,平均15代,在林芝地区,树体地上部分和地下根部均可越冬,绵蚜的危害有群集性,种群增长曲线为直三角形,3-10月迅速增长,11月早霜来临迅速下降,传播途径有主动型,被动型2类,主要天敌有食蚜蝇4种,草蛉2种,瓢虫3种,食虫鸟及蚜霉菌,尚未发现日光蜂寄生现象,主要防治措施有检疫,农业防治,农药防治。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农药避蚜雾,  相似文献   

16.
张家口市园林树木害虫危害规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张家口市区园林树木害虫的种类、分布及其危害规律,给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作者采用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的方法对张家口市区内主要街道、公园及城郊周边绿化的园林树木害虫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张家口园林树林害虫群落共有5个目20个科38种,优势种集中于天牛、蚧虫、卷叶蛾等类群及天幕毛虫、舞毒蛾等。并对不同类群的害虫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天敌是自然界存在的控制害虫的有效物种,利用它往往不需要任何费用,无污染,而且还可以通过人们的主观努力,大大增强其控制害虫的能力。许多害虫常常被天敌控制在一个有虫而不成灾的水平,所以在害虫的综合防治中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充分利用。寄生昆虫是森林害虫天敌的主要种类,在森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潮汕地区橄榄害虫调查初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调查结果表明,潮汕地区橄榄害虫的发生和为害常年可见,且相当严重。橄榄害虫有23种,其中同翅目11种,鳞翅目7种,鞘翅目4种,等翅目1种。主要害虫为橄榄星室木虱(Pseudophacopteron canarium Yang et Li)、小直缘跳甲(Ophride parua Chen et Zia)和小黄卷叶蛾(学名待定)3种。鉴于橄榄害虫防治上普遍存在预测预报工作不到位,防治不及时,用药不当等问题,建议加强技术指导,采用以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为基础、配合适当的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按照生产绿色食品的要求,把害虫的发生和为害程度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  相似文献   

19.
云斑天牛在晋中市核桃树上两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幼虫在蛹室或树干蛀道内越冬。运用人工捕杀、树干喷药、虫孔注药、灯光诱药、肿腿蜂寄生等方法进行无公害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白僵菌防治杨干象虫和蝙蝠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国生物防治工作的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白僵菌在农林业生产实践中已用于防治多种害虫,但在防治杨干象等杨树枝干害虫方面,还缺乏经验。而在自然情况下,发现杨干象虫和蝙蝠蛾幼虫,都有白僵菌寄生,只是寄生率不高。为探讨利用自僵菌防治这两种害虫的途径,我们自1976年以来,在过去工作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