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鲤鱼粘孢子虫是网箱养鱼中近年来流行的一种危害较严重的疫病之一,病原来自外地苗种携带,后寄生到螺蛳幼体上,寄生大量粘孢子虫螺蛳幼体在水中漂浮被鱼摄食后,引起肠道粘孢子虫,也可感染鳃组织和体表,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2.
河蟹各期幼体都具有特定的颜色,幼体各种异常体色或颜色变化通常是由水环境因子变化、营养变化、病原体侵袭引起的。在育苗过程中,幼体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黑化现象极为普遍,为了便于诊断原因、对症下药,现把多年来育苗过程中的发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华绒螫蟹状幼体需在盐度为16‰~17‰。左右的海水中生长。变态,经过5次蜕皮,才能变成大眼幼体(蟹苗)。在整个人工育苗的工艺流程中,始终离不开对一定盐度的水环境的依赖。但由于各地育苗用水的水源不同,其盐度、Mg2 、Ca2 的含量以及Mg2 /Ca2 的比值(R)不一定恰好适合河蟹幼体发育的需要。再加上幼体嫩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水环境因子的变化反应较为敏感。因此育苗用水的调配工作,成为河蟹苗种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笔者于1999年3月~6月在上海水产大学特种水产养殖场进行河蟹的苗种生产过程中,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总…  相似文献   

4.
河蟹各期幼体都具有特定的颜色,幼体各种体色变化通常是由水环境因子变化、营养变化、病原体侵袭引起的。在育苗过程中,幼体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黑化现象极为普遍,为了便于诊断对症下药,现把多年来育苗过程中的幼体黑化现象总结分析如下。一、蜕皮变态前黑化这是一种正常的体色变化。河蟹状幼体及大眼幼体在临蜕皮变态前,体色加深,其头胸部及腹部变成黑褐色,并膨胀。这种生理活动受眼柄内的X-器官窦腺所分泌的激素调节,从而使真皮层和结缔组织中的色素细胞产生伸缩变化。二、由病原体入侵机体引起的黑化此种情况黑化程度一般不明…  相似文献   

5.
南美白对虾育苗中“粘脏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粘脏病”是指苗种干净的体表、附肢、刚毛等处粘附有异物的现象,在南美白对虾育苗过程中,危害最大的病害就是蚤状幼体和仔虾的“粘脏病”,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三疣梭子蟹育苗生产中,蚤状幼体和大眼幼体经常发生"粘爪病",其主要特点是在蚤状幼体的颚足刚毛上及大眼幼体尾肢刚毛上黏附一层粘性物质,影响幼体的运动和摄食,造成幼体身体瘦弱发育迟缓变态率下降.  相似文献   

7.
通过人工引入扁藻和小球藻于锯缘青蟹幼体育苗环境中,定期测定水体中主要的水质因子和幼体成活数量,研究微藻生态调控对育苗水环境及幼体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扁藻和小球藻能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并有效提高锯缘青蟹幼体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孵化效率,改进优化了1种受精卵流水孵化装置,可有效地进行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集约化高密度生产。流水孵化受精卵的孵化密度在1 000万~6 000万粒/m3,平均孵化率在85.0%~92.7%。流水孵化的孵化率与常规的产卵池孵化无显著差异,但孵化出的无节幼体的携菌量和损伤率、黏脏率明显低于产卵池孵化(P<0.05);同时,为筛选优质的无节幼体,采用光诱、流水清洗等方法处理无节幼体,结果表明,流水清洗可显著降低无节幼体的损伤率、黏脏率和细菌携带量(P<0.05),有效提高无节幼体的生物安全及育苗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水是对虾幼体生存的环境,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虾幼体生理机能和变态发育.水环境影响幼体发育的因素很复杂,有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等多方因素,只要其中有一项或两项达不到要求,都可能造成育苗的困难甚至失败.  相似文献   

10.
梁华芳 《水产科技情报》2003,30(2):63-64,67
介绍了南美白对虾幼体粘污病的类型、病因以及具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水产设备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较低,增氧机作用范围有限和投饲机无法自适应投饲的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实时水质参数的智能养殖装备。该装备硬件上利用传感器对水质参数进行实时监测,采用太阳能与交流电源混合供电。其中,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使用超声波测距进行避障,可随机行走、增大增氧机的工作范围;太阳能智能投饲机使用称重传感器进行饲料称重,以实现精确定量投饲。该装备软件上支持个人计算机和手机等多个平台客户端,实现实时水质参数查询、远程增氧、远程投饲、远程智能控制等功能。池塘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装备的监测水质数据可信度高,实时通讯丢包率低于0.2%,在保证增氧能力的情况下,增氧机作用范围比传统水车式增氧机提高10%;能够在良好的水质环境中完成精确定量投饲。研究表明,该装备的应用有助于推进水产设备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实现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何隆华 《水产学报》2005,29(2):173-177
用遥感技术来进行水环境监测是近年来常用的手段之一。由于不同污染水体的绿度、温度和透明度差异反映了物理场的不同,因此,在遥感技术中用NOAA/AVHR气象卫星测定绿度、温度和透明度三类数据可完整地识别不同水体的水质变化。采用气象卫星的复合比值合成图像和色调-饱和度-明度变换技术,有效地反映长江三角洲主要水体的水质污染情况,并且可同上海市航空遥感综合调查与研究资料和太湖的水质研究资料互相印证,其水质类型可以用数据予以确定和解释。本研究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全区主要水体水质的宏观分布,为水质污染的宏观监测提供了依据,表明气象卫星在以水质研究为主的环境遥感中的优越性。它具有覆盖面广、时相连续、费用低廉的优势,宜于对大区域内具一定面积的水体作连续性的宏观监控观察,这是单一的航空红外或彩红外遥感技术无法相比的。但是,它存在着分辨率低的缺点,必须指出,在处理过程中在上海市、苏锡常、苏北的南通、泰州、东台等河流纵横的地区,显示了众多与苏州河、蕴藻浜相同的6级水异常点区,反映这些地区存在着广泛分布的水污染问题,它们将影响这些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由于受NOAA气象卫星分辨率低的限制,无法精确标出它们的确切位置。因此,在应用中对污染剧化应予重点监控的部位可以按照需要开展适量的彩红外航空遥感、航天小卫星或资源卫星遥感,互相结合补充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沿海各地区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由于内湾海区海水循环交换能力较弱,黑臭底泥的长期堆积,导致养殖水体水质和底质进一步恶化,然而这种问题普遍存在于封闭式或半封闭式水域环境中。对此,氢氧化镁作为水质、底质改良剂被应用于水环境的治理。本文概述了氢氧化镁的作用机理,包括氢氧化镁与悬浮颗粒物的静电、对氮磷的降解及对硫化氢的降解等作用;同时介绍了氢氧化镁在海水养殖场、淡水湖泊和水库、水华防控、赤潮防控及废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展望了氢氧化镁和纳米级氢氧化镁在水体环境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淮河流域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背景下的水质变化,采用季节性 Kendall 趋势检验法对2003-2019年淮河流域110个监测断面水质变化进行了评估与分析。断面监测频率为双月(2003?2006年)或逐月(2007?2019年)中旬,主要测定水质指标为CODMn、CODCr、NH3-N 和 TP。选取各流域土地利用最大的3种类型(林 地、耕地和城镇用地)数据以及同期子流域各监测断面水质数据建立线性拟合方程,分析水质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2003-2019年淮河流域水质治理成效显著,水质呈好转趋势。Ⅰ~Ⅲ类水体比例呈上升趋势, 劣Ⅴ类水体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以沂沭泗河水系 CODCr和 NH3-N 指标改善最为明显;但流域内 12.73%、14.54%、16.36%、45.46%监测断面的CODCr、CODMn、NH3-N、TP指标有恶化趋势,尤其是淮河下游和沂沭泗河水系的TP污染有加重趋势。淮河流域各子流域CODMn、NH3-N以及TP指标与耕地和城镇用地面积比例显著正相关,其中耕地和城镇用地是污染物的主要产生“源”,当耕地或城镇用地面积组成越高时,源强越大,对水质的恶化影响也越大;而CODMn、NH3-N、TP指标与林地面积呈负相关,林地作为水体潜在污染物“汇”,能很好地拦截和缓冲降雨冲刷产生的污染物,当流域内林地面积增加,污染物浓度则降低。未来淮河流域水环境管理措施应结合水系水质分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磷污染的管理,重点把控高污染、易反复的地区和水质指标。  相似文献   

15.
青虾池塘养殖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边坡较缓、淤泥较浅的2个池塘(共计3.3亩),通过人工设置水花生和网片附着物、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保持中度肥水等水质调节和病害防治措施,进行青虾养殖试验,结果亩产量 115.5 kg,亩利税 1709元,投入产出比 1:2.88。指出池水透明度应保持 30~40cm。  相似文献   

16.
A polyculture experiment with the large carp rohu, catla and either mrigal or common carp (as cash crop fish), and the small indigenous fish punti (as food for the farmer's family) was carried out at Bangladesh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Mymensingh. The main objectives were to compare polycultures of large carp in which the bottom feeder is either the native mrigal or the exotic common carp, and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adding the small indigenous species punti to those polycultures. The results of fish–fish interactions and overall fish production have already been reported. The present paper presents the effects on the water quality, and discusses fish–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time changes in the pond environment were stronger than fish composition effects. The main practice affecting water quality was liming, that incresed alkalinity, pH and water transparency and decreased ammonia. Rain affected photosynthesis and the match‐mismatch of the two steps of nitrification. The more that bottom feeding fish species disrupt the mud bottom, the stronger their effects on pond environment. Common carp produce the strongest disruption of the mud bottom, followed by punti and then by mrigal. Mud disruption produced by common carp leads to a stronger liming effect, nutrient release into the water, and provides more particles that rain‐floods wash out, facilitating the mismatch of the two steps of nitrification, and increased phosphorus adsorption into the mud bottom. Mud disruption by punti is only enough to improve the liming effect. Mud disruption by mrigal is the least, hence less particles are resuspended, nitrification is not affected during floods and relatively more phosphate remains in the water available for photosynthesis. The bottom feeder common carp can be seen not only as a target‐cultured fish but also as a management tool. Farmers can get double benefit in introducing common carp in the ponds as it enhances the effectiveness of lime application and increases the availability of nutrients to phytoplankton. Through the manipulation of species in the polyculture alone, farmers can maintain the environment better and also reduce input costs.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证实微生态净水剂(含菌量10×109/g)可以提高虾体免疫力和对污染物(如农药)的抵抗力,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mei)养殖过程中,设置了施用微生态净水剂的实验组和未用微生态净水剂的对照组,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对2组凡纳滨对虾进行乙酰甲胺磷毒性实验。注射乙酰甲胺磷后,采样测定血细胞吞噬化学发光情况,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溶菌酶(LSZ)、酯酶活性以及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表型变化。结果表明:施用微生态净水剂组明显好于对照组。施用微生态净水剂的虾注射乙酰甲胺磷后死亡率降低,血细胞的吞噬功能也有所增加,虾体组织内SOD、POD、LSZ、酯酶活性变化较未用组的虾变化幅度较小,其中,SOD、POD活性等高于未用组,EST、MDH同工酶酶带数目也有增加。说明微生态净水剂从本质上增强虾体内代谢、提高虾体的免疫力、增强其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并具有提高虾体防御功能,增强抵抗疾病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的平均养殖密度(15.07±0.22)kg/m3,观测半滑舌鳎的呼吸频率,检测养殖水体中溶氧、氨氮、亚硝酸氮等24 h内摄食和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半滑舌鳎摄食前、后的呼吸频率平均值分别为27.3次/min和34.7次/min,摄食后的呼吸频率显著高于摄食前;(2)投喂前、后2.5 h内,水中溶氧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在摄食2.5 h后,水中溶氧处于稳定的上升趋势;(3)投喂后,氨氮、亚硝酸氮浓度显著增高,2.5 h后达到峰值,随后缓慢降低,在下次投喂前0.5 h达到最低值。说明半滑舌鳎摄食活动对循环水养殖水质的影响呈现规律性,也说明循环水养殖模式可以满足半滑舌鳎对水质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大量分组对比小水体试验养殖投饵需求,设计了一种微型定量自动投饵机。该机下料机构采用直流减速电机通过丝杠螺旋进给装置,带动定量孔滑板循环往复运动,实现微量定量投饵;应用单片机CC1110及SimpliciTI网络协议,构建一个简单易用的无线网络,实现对多个小水体养殖投饵的集中自动控制,网络范围可达100~200 m。具有可移动、安装容易、不受环境限制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