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辽宁省西部地区降水量小且年降水变幅大,历年造林保存率均不高,因此适地适树尤为重要。该研究对辽宁8个常用造林树种的叶片角质层厚度、细胞内外水比例、叶片保水能力以及根深度、根系吸水能力进行了调查检测,按各指标对干旱耐受力的不同影响程度分别采用YAAHP软件进行分层次多因素分析及采用坐标综合评定法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侧柏是辽宁西部瘠薄山地中最好的造林树种,在土壤较薄的地区适宜种植山杏,在土壤瘠薄的山地不宜种植刺槐、沙棘、柠条。  相似文献   

2.
辽宁朝阳市建平县以低山丘陵为主,林地土壤瘠薄,质地较差,刺槐为该地区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总结了提高刺槐荒山造林成活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辽宁朝阳地区以山地为主,山地土壤贫瘠,荒山面积大。本文分析了3种造林树种的生长特性,分别总结了3种造林技术的优点和具体应用,提出了提升荒山造林效果的对策,以期为提升荒山造林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处理后的工业污水能否用于荒山绿化.在张家口市桥东区水泉沟瘠薄山地的典型地段设立了一个造林试验点,采用不同的灌溉措施,对臭椿、火炬树、四季玫瑰等3个树种进行了的植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措施对不同树种当年的植苗造林成活率及其株高、地径和冠幅等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经过对土壤相关指标的测定,工业污水(50%)处理...  相似文献   

5.
对沿江低丘地区的次生林地进行林分调查、立地类型划分以及散生树种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立地条件差,可供更新改造的树种较少,湿地松、火炬松、麻栎等耐干旱、耐瘠薄的树种在该地区可全面造林;毛竹、香樟、枫香、泡桐等喜土层厚、土壤湿润肥沃的树种,可在山脚、洼地小面积造林;白榆、大叶榉等喜湿润肥沃石灰性土壤的树种,不能在该地区全面造林;此外,一些抗污染、净化能力较强的散生树种应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6.
渭河流域山高坡陡、土层瘠薄属造林禁区,刺槐适合在该地区种植且长势良好。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找到了渭河流域浅山区适用造林树种,为该地区绿化造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陕西关中地区的山地造林工程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关中地区的山地气候、土壤等等自然条件分析,在合适的时间段选出适宜在关中地区的山地种植的树种进行造林计划,这样做才能保证林地的成活率以及山地林场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2000,(2)
1.适地适树是指应该将树木栽在最适宜它生长的地方,如刺槐、马尾松、臭椿等树种耐干燥,适宜栽在瘠薄的土壤上;柳树、枫杨等适宜在低湿的地方生长;泡桐、杨树、白榆等树种适于平原生长,在山地则生育不良。因此,造林应选择“乡土树种”,即在本地区分布普遍、生长旺、群众有栽培经验的树种。2.造林时间春季造林宜早,在土壤化冻后就可以进行。因为早春,苗木地上部分还未生长,而根系已开始复苏。所以,  相似文献   

9.
鱼鳞坑整地的造林模式一般情况下适用于土壤情况差、不够肥沃、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经过实践,鱼鳞坑整地、容器苗栽植的造林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壤瘠薄地区的造林成活率,是解决丘陵、山地地区造林问题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主要通过对鱼鳞坑整地的概述,探讨相关的解决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阜新为代表的辽宁西部干旱地区,树木的种植难度较大。将杨树速生丰产林营造技术应用到植树造林工作中较为必要。本文分析了辽宁西部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及需求。在此基础上,重点从土地及树种的选择、整地施肥与造林技术的应用,以及栽培与抚育等方面,对造林技术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辽宁西部干旱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吉林省公路绿化的环境特征,总结出公路绿化树种的选择标准,选择适合吉林省公路绿化的大乔木35种、小乔木10种、灌木12种、藤本3种,为吉林省盐碱地、干旱、水湿等特殊环境提供适宜的绿化树种,最后为吉林省公路绿化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余甘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甘子是我省重要的野生经济林木,数量多、分布广、生长快、结果早、产量高,树皮和木材也很有用途,它不仅耐干旱瘠薄、保持水土,是干热河谷的主要树种,而且也是低海拔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经济效益高,可以综合利用,值得大力种植发展。  相似文献   

13.
章古台沙地长白松、欧洲赤松的引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科尔沁沙地治沙植物匮乏、树种结构单一等问题,自1981年开始,在章古台沙地引种长白松和欧洲赤松。通过育苗、造林试验表明:长白松根系发达,易繁殖,抗逆性强,生长速度超过对照树种樟子松,可在章古台及其类似地区作为治沙造林、水土保持和绿化树种示范推广;芬兰种源的欧洲赤松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均较差,建议选择更有希望的种源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在辽西半干旱丘陵地区建造水土保持林,选择抗旱性较强的树种黑果腺肋花楸进行栽培园的营建。该文对栽培园营建的立地条件、园区规划及整地方法进行阐述;对栽植过程中运用的苗木分级、蘸泥浆处理、造林前苗木根部清水浸泡处理、生根剂的应用、保水剂蘸根造林以及容器苗造林等苗木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对林下生草覆盖技术,秸秆覆盖技术,林下经济模式进行描述,为实现"三北"地区林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化学除草剂在宜林荒山造林中的应用效果,在福建省福安市进行了多种高效林用除草剂单用、混用除草的随机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森泰单用能把宜林荒山中多年生恶性杂草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刚竹Phyllostachys viridis、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等杂草灭除;以草甘膦为主剂,森草净、果尔为辅剂的混用能灭除五节芒、大芒Miscanthus sinensis等杂草,在有效剂量内除草率分别达到92%和96%以上.药剂除草造林比人工除草造林减少除草用工61.5%~87.7%,降低除草成本40.2%~70.9%.药剂除草与人工除草相比能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表水分蒸发,为幼苗和幼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表6参8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以来,辽宁省加大了辽西北荒山造林绿化力度,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  相似文献   

17.
破损山体生态修复试点工程,是落实“绿满齐鲁?美丽山东”国土绿化行动的主要工程 之一,通过对宜林荒山、破损山体进行工程治理,植树造林,既可以促进经济林产品多样化、促进 农民增收致富,又能增加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和森林覆盖率,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当地 生态和旅游环境,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本文详细介绍了岱岳区道朗镇破损山 体的修复情况,对今后的类似生态修复问题起到了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根系特点分析辽西地区树种的抗旱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辽西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的根系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叶片解剖结构及叶片水分生理特点,分析了和树种的抗旱机理及抗旱能力,为辽西地区造林树种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祁连山东段水源涵养林区造林树种选择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祁连山东段水源涵养林区的土壤水文条件和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树种的成活率、生物量和生长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阳坡适宜营造水土保持林,可选树种主要有沙棘、祁连圆柏、互叶醉鱼草、锦鸡儿等;阴坡适宜营造水源涵养林,可选树种主要有青海云杉、沙棘、金露梅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樟子松、油松、山桃和山杏作为中国北方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的常用造林树种,具备抗旱耐寒特性和保持水土的功能,研究其适宜空间分布对中国北方植被恢复具有指导作用。  方法  以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的樟子松、油松、山桃和山杏为研究对象,获取树种地理分布点位数据和与树种生态学相关的24个环境因子(地形、土壤和气象),基于协同克里金插值法,将限制因子叠加法与最大熵模型(MaxEnt)相结合,研究4类树种适宜区分布。  结果  (1)4类树种MaxEnt模型预测精度达到准确水平(AUC > 0.90)。(2)影响樟子松分布的主导因子依次为土壤类型、最冷月均温和最冷月平均风速;油松的主导因子依次为高程、年均气温标准差、土壤类型、年降水量;山桃的主导因子依次为最暖月均温、高程、年极端最低气温、年均降水量标准差、坡度、土壤类型;山杏的主导因子依次为高程、土壤类型、最暖月平均降水量、湿润系数、最暖月均温。(3)樟子松中高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地,油松、山桃和山杏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内蒙古等地。  结论  MaxEnt模型模拟结果,可准确反映4类树种的适宜区分布情况,结果可为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区绿化造林提供适地适树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