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碎散的农村居民点分布是丘陵区新农村建设中土地利用的重大问题之一,以典型丘陵区——四川雁江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为例,运用Fragstats 3.3以及GIS的空间分析技术,从景观指数、海拔高度、坡度、坡向、道路、河流等方面定量分析了浅丘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特征,找出了其存在的关系,并从改善居住条件和土地整理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建设与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对于缓解用地矛盾,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重要作用入手,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用地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从规划、融资、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詹莉  周慧  李保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412-2413
针对河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大的特点,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总体形势,介绍了陕县农村居民点整理实践,指出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4.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应刚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4):106-108,124
未来最主要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空间在农村居民点用地上。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改善了农民的居住观念,构建了和谐的新农村局面;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解决了农民剩余劳动力转化的后顾之忧;同时,其体现了集约节约的用地理念,保证了建设用地不增加、耕地总量不减少的原则;也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选择等方面阐述了重庆市巴南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并分析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展望了全面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事关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计。以宁乡县为例,分析了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针对2006~2013年宁乡县农村居民点整理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是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因素。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应当在组织、制度和资金等方面大胆创新,因地制宜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致使大量农村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村庄宅基地出现闲置、废弃等现象,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对于农村土地合理利用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宜兴市217个行政村为研究单元,以自然、经济社会、空间形态3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与AHP综合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得到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综合分值。通过综合分值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得到结果与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分区结果作为划分依据,将宜兴市划分为优先区、次先区、适度区和优化区四类区域,从整理时序、模式、土地利用安排等方面提出差别化管理措施。研究根据适宜性分值空间分布状况与居民点人均面积叠加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划定,对今后土地整理规划制定与农村居民点整理安排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驱动机制研究——以江西省全南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农村土地整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中部地区的江西省全南县为例,从政策方面通过定性分析,在社会、经济等方面则利用相关指标,采取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找到推动居民点整理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8.
沈阳市沈北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及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阳市沈北新区是国务院正式批准的开发区,进行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整理可为进一步开展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对项目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进行初步测算,提出当前土地整理可实施的途径,并为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问题及整理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乏统筹规划与执法力度弱,农村居民点布局散、表象乱、环境差、规模小、“空穴”多、宅基地用地超标等,是当今中国农村住宅用地存在的突出的问题。文章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卫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必要性与整理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土地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耕地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积极作用。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分级可以为制定农村土地整理规划提供决策依据。笔者首先分析易县农村居民点现状,指出不仅存在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严重超标现象,而且布局零散,配套建设滞后,表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巨大。并以易县27个乡镇行政区域作为研究单元,从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3方面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共8个指标,利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易县各乡镇农村居民点进行整理潜力评价分级。将易县农居点整理潜力分为3级,并对不同整理区域提出相应的整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作为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和满足建设用地指标需求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地进行农村居民点潜力分析是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依据。从整理潜力的可实现角度,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归为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介绍了不同整理潜力测算方法的原理,总结了不同整理潜力测算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并提出未来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发展的建议,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更系统更合理,为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从县级层面提出并验证了丘陵山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测算方法,得出了丘陵山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理论潜力、现实潜力与可腾退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差异较大,对现实潜力进行分级更能科学地指导区域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工作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以北碚区2009年和2014年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基础数据,利用GIS技术、景观格局分析、Voronoi图Cv值,对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影响因子及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确定农村居民点的区位适宜性,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整治类型.结果表明:6年来北碚区农村居民点斑块数量及占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斑块破碎化加剧,土地整治有较大需求;农村居民点的分布有向地势平坦,道路、水源便利,以及靠近中心城区的地区聚集的趋势,且环境因子在不同地形位地区对居民点布局的影响程度不同.地形位指数在3以下,距道路800 m以内,距水源1 000m以内,距中心城区2 500m以内对农村居民点分布影响较大;根据北碚区实际情况,提出包入式发展型、集聚式发展型、控制式发展型和迁弃式发展型4种整治模式.  相似文献   

14.
唐文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10-7212
以农村宅基地确权为着眼点,在分析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武新村土地利用状况、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和空间布局结构特点以及规划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土地管理、土地规划中的相关理论,进而对巴南区界石镇武新村农村居民点布局进行研究。认为我国西南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布局应采用沿交通沿线、靠近集镇的大致模式。  相似文献   

15.
综合运用最近邻分析、Ripley"s K函数、Voronoi图、景观格局指数和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浙江省桐乡市2013到2018年农村居民点的时空分布及演化特征,还进一步探索了水系、交通和城镇这些因素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桐乡市农村居民点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均表现出显著的集聚分布特征,而且集聚程度随着年份和空间尺度的增加而增大。尽管各乡镇的农村居民点均属于集聚分布,但乡镇间农村居民点的总面积和斑块数量差异较大,而且斑块数量、密度和破碎化程度随年份呈下降趋势,这些变化与近年来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新社区建设有关。农村居民点分布与河流、道路和城镇距离呈负相关,但河流对农居点的影响逐步降低,道路和城镇对农居点的影响逐步提高,这些变化与货运通道从水运转移到陆运以及城镇生活水平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整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现阶段最重要的两大项目。为有效促进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该文结合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理论,运用对比分析与综合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间的关系,即两者在目标上具有统一性、在特点上具有相似性、在内容上具有交叉性、在作用上具有互动性、在资金上具有互补性,呈现出一种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因此,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必须密切结合,协调共进,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出发点,为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范乔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707-13708
以"保红线,保发展"为基本出发点,以统筹城乡建设用地为最终目标,选取区位优势、耕地和居民点地块分布、地形地貌、交通水文、主导产业等因素作为新村选址的关键因子,构建3种统筹城乡建设用地的具体思路。同时,对农户宅基地退出的意愿和自愿选择的安置偏好,具体规划时都要设置一定的可调整空间或机动性,以提高统筹城乡建设用地的可执行性,也有利于搬迁和安置后各种矛盾的解决和隐患的排除。新村居民点安置点的选址类型较好地考虑了上述因素,符合西南丘陵山区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  相似文献   

18.
笔者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整治现状,认为农村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土地经营者参与不够,现代农业市场需求与土地整治目标不一致,土地整治工程内容和设计标准不高,并且未实质性触及土地权属调整。鉴于此,笔者建议以土地整治为抓手,使土地整治工程走出困境,主张建立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建设主体的土地整治管理体系,加大土地整治工程的单位面积投资力度,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土地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目标,强化土地权属调整。研究旨在通过农村土地整治措施建立现代农业园区,为周边现代农业发展起到引领与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