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猪眼肌面积和背膘厚的B超测定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猪眼肌面积和背膘厚度与瘦肉率直接相关。在猪的遗传育种和性能鉴定上作为两项重要的指标参数深受重视 ,其精确测定有重要的意义。测定活体的背膘厚度在实施超声技术中已广泛应用 ,而眼肌面积的测定则往往依赖于屠宰试验 ,其活体测定技术国内尚未完全成熟。本人采用加拿大 AMI- 90 0兽用B超仪 ,利用其直观的 B超影像对猪的眼肌面积和背膘厚度同时活体测定时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 ,摸索出一套趋于成熟的测定技术。1 测定仪器1.1  B型超声波扫描仪 ( B超 ) 湖南国际企业合作公司从加拿大阿米公司引进 AMI-90 0型兽用 B超仪 (重量轻。机…  相似文献   

2.
猪的活体超声波评估技术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超声波仪的原理和猪的解剖学基础,对猪的活体超声波评估方法进行阐述,旨在通过选择仪器类型,规范化操作步骤和方法来提高测定种猪背膘厚,眼肌面积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3.
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与其瘦肉率直接相关,是种猪遗传育种和性能测定中的两项重要指标,也是全国种猪遗传评估规定的两个重要测定性状。要获得某些性状较高的遗传进展因素,就要对这些性状进行准确度量。传统测定方法是以屠宰测定同胞或后裔来估测种猪,屠宰损失大,测定耗时,存在误差。随着超声波技术的发展,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活体测定成为可能,许多国家都开始将超声波的活体测量结果作为判断依据,运用于猪胴体性状和某些肉质性状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沙乌头猪二元杂种猪不同体重阶段背膘厚和眼肌面积,试验通过B超测定两种二元猪80~100 kg活体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结果表明,沙乌头猪二元杂种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随体重增加而增加。鲁莱黑猪×沙乌头猪(LS)组背膘厚在80~90 kg极显著增加(P<0.01),眼肌面积在80~90 kg缓慢增加(P>0.05)。杜洛克猪×沙乌头猪(DS)组背膘厚在80~100 kg显著增加(P<0.05),眼肌面积在80~90 kg缓慢增加(P>0.05),90 kg后显著增加(P<0.05)。沙乌头猪二元杂种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因杂交组合方式(地方猪血统比例)不同而异。DS组80~90 kg背膘厚均极显著低于LS组(P<0.01),而其80~90 kg眼肌面积均极显著高于LS组(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沙乌头猪二元杂种猪活体背膘厚、眼肌面积与体重均呈正相关。综上,在考虑活体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方面,DS组优于LS组。研究为沙乌头猪的开发利用提供相关理论及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猪业科学》2009,26(6)
由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起草的上海市地方标准Ⅸ猪活体背膘厚、眼肌面积B型超声波测定法》于近日经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批准正式发布,并从2009年9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6.
由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起草的上海市地方标准Ⅸ猪活体背膘厚、眼肌面积B型超声波测定法》于近日经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批准正式发布,并从2009年9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7.
应用超声波技术快速预测羊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肉羊育种中,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是重要的选择性状,为了能够对其进行活体预测,试验通过对3个羊品种(36头)屠宰前后的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估测和实测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用超声波活体测量技术预测宰后背膘厚、眼肌面积和屠宰重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预测模型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因此,可以在育种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用B超测定种猪时,由于测定部位、影像识别、测量起止点等方面的认识差异,往往导致其测定结果缺乏可比性。鉴于此,本文拟从解剖学与活体影像技术相结合的角度阐述背膘厚、眼肌深(高)度和眼肌面积的测定方法,介绍了猪的脊椎数量与测定部位、背侧肌群与测量起止点,分析了测定部位的选定方法,阐述了界定高质量的B超影像和测量起止点的方法,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养猪》2019,(3)
为比较三元猪不同体重阶段背膘厚和眼肌面积,试验通过B超测定4种三元猪80~115 kg活体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结果表明,三元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随体重增加而增加。杜洛克猪(新美系)×[托佩克猪(N系)×托佩克猪(A系)(]QN)组、杜洛克猪(台系)×[长白猪(美系)×大白猪(法系)](MZ)组背膘厚在80~90 kg缓慢增加(P0.05),90~100 kg显著增加(P0.05),100 kg后趋于稳定(P0.05)。杜洛克猪(美系)×[长白猪(美系)×大白猪(法系)(]MX)组背膘厚在100 kg前显著增加(P0.05),100 kg后趋于稳定(P0.05)。杜洛克猪(新美系)×[长白猪(法系)×大白猪(法系)(]GA)组背膘厚在110 kg前缓慢增加(P0.05),110 kg后显著增加(P0.05)。4种三元猪眼肌面积在110 kg前显著增加(P0.05),110 kg后趋于稳定(P0.05)。三元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因杂交组合方式不同而异。背膘厚方面,除80 kg时MX组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外,其余体重阶段各组间背膘厚差异均不显著(P0.05)。眼肌面积方面,除100 kg时,MX、GA高于MZ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外,MX、GA组在其余体重阶段均显著高于QN、MZ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三元猪活体背膘厚、眼肌面积与体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该试验结果表明,4种三元猪适宜上市体重均为110 kg,MX、GA组眼肌面积高于QN、MZ组,建议推广MX、GA三元猪的生产。  相似文献   

10.
对河南省鼎元种牛育种有限公司的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和安格斯4个品种不同年龄阶段种公牛超声波活体测定的背膘厚和眼肌面积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检测。结果表明:(1)4个品种随着年龄的增加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均值均呈现递增趋势。品种间除安格斯牛和西门塔尔牛24月龄背膘厚、夏洛来牛和利木赞牛18月龄及24月龄眼肌面积三组数据差异显著外(P0.05),品种间不同年龄种公牛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差异均不显著(P0.05)。(2)年龄对各品种种公牛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影响差异各异。西门塔尔牛和夏洛来牛品种内各年龄阶段间背膘厚均差异不显著(P0.05)。利木赞牛和安格斯牛品种内除12月龄与18月龄背膘厚均差异不显著(P0.05)外,品种内其它年龄阶段组合均达到极显著(P0.01)或者显著(P0.05)水平。利木赞牛和安格斯牛品种内各年龄阶段间眼肌面积均差异不显著(P0.05)。西门塔尔牛和夏洛来牛眼肌面积除夏洛来牛的眼肌面积在18月龄和24月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品种内其它各年龄阶段间眼肌面积差异均达到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水平。(3)年龄与种公牛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极显著相关(P0.01),背膘厚与眼肌面积不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1.
超声断层扫描在母猪妊娠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声波诊断是 6 0年代发展起来的检测技术 ,在畜牧兽医领域的应用 ,目前已由 A型、D型发展到了具有二维图像的 B型。B型是断层扫描 ,是一种成熟的高科技诊断技术 ,能在活体实时影像观察早孕的子官、胚囊、胚胎发育、测背膘厚度和眼肌面积 ,是猪畜种科研和日常生产十分有用的检测工具。 1985年G.H.Jackson将其用于监测母猪妊娠 ,认为这是一种能快速和高度准确检测母猪妊娠的好方法 ,适用于配种 2 4天以后。至于测背膘厚度和眼肌面积 70年中期就有报道。 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引进 B超 ,主要作为引进种猪的配套技术 ,故仅见用于育种测量膘厚…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年龄阶段活体超声背膘厚的相关和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性能测定群内加系大约克夏猪为试验对象 ,按体重分为 2 5 ,5 0和 75kg三个阶段 ,各阶段分别用A超和B超测定仪对每头试验猪个体进行活体背膘厚测定 ,同时用B超测定倒数第 3~ 4肋骨间的眼肌厚度。利用各阶段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并对各性状进行遗传力估算。结果表明 75kg阶段的活体背膘厚测定结果具有最高的遗传力和组内相关系数 ,因而具有最高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故此阶段的测定结果是最为准确的选种依据。  相似文献   

13.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是育种工作中最基本的工作,是其他一切育种工作的基础,也是后备猪选留的重要参考指标.以Aloka-SSD-500兽用B超仪为例,介绍了猪活体背膘厚及眼肌面积的B超测定技术,以期为种猪选育及性能测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牦牛肉用性能选育效率,试验采用B超测定技术活体测定牦牛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结果表明:成年牦牛(4岁以上)背膘厚为(4.87±1.09)mm、眼肌面积为(25.58±1.75)cm2,青年(1岁)牦牛背膘厚为(1.93±0.28)mm、眼肌面积为(12.93±2.78)cm2。说明牦牛脂肪沉积晚,这可能与牦牛在高寒牧区生长发育慢、体成熟迟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超声波图像活体预测北京黑猪肌内脂肪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旨在利用超声波图像来活体预测北京黑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试验选用382头北京黑猪开展活体测定,性状包括体质量、10~11肋间眼肌面积、背膘厚和眼肌深度,并且采集猪左侧9~13肋之间距离背中线5cm处纵向超声波图像2张,在每张图像10~11肋间选定1个大小为80×80像素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图像分析软件(matlab)分别获取了灰度梯度、灰度共生矩阵、小波变换3类图像参数。屠宰后立刻取胴体左侧10~11肋间背最长肌肉样,利用石油醚抽提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IMF)。以实际测定肌内脂肪含量(IMF)为因变量,体质量、背膘厚、眼肌面积、眼肌深度和图像参数为自变量,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预测肌内脂肪含量(PIMF)的模型。重新选择112头北京黑猪利用实测肌内脂肪含量与预测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分析进行模型验证。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9个自变量达到显著水平(P<0.05),包括背膘厚、眼肌面积和7个图像参数。预测模型的决定次数(R-Square)和均方误差根(Root MSE)分别为0.305 8和0.006 5。相关性分析结果得到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分别为0.553 4和0.627 2(P<0.000 1)。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波图像活体预测猪肌内脂肪含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可为北京黑猪的育种工作提供一个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眼肌面积和背膘厚度是种羊在选种、选育中的重要指标,也是判定肉品质的重要参数。使用B超仪对我国优良地方品种——哈萨克羊进行眼肌面积和背膘的活体测定,并与屠宰后测定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超声波诊断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检测技术,在畜牧兽医领域的应用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具有二维图像的B型超声诊断仪(B超)。B型超声是断层扫描的,是一种成熟的高科技诊断技术,能对活体实时影像观察早孕的子宫、胚囊、胚胎发育、测定猪的背膘厚度及眼肌面积,是科研和日常生产中十分有用的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8.
人员因素对猪活体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验人员因素在猪的活体测定中对数据的影响程度,采用随机试验的方法将测定人员分为A组和B组,在测定方法相同的情况下,对各组人员进行独立多次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组人员因素对猪活体膘厚的测量结果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于猪眼肌高度,A组人员因素差异不显著(P>0.05),B组人员因素则差异显著(P<0.05)。说明人员因素对活体测定结果有显著的影响。笔者建议使用B型超声波测定仪用于活体测定时,在数据读取方法上需进一步规范和统一,并提升人员技能,不断提高测定准确性,促进我国种猪遗传评估效率的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养猪》2016,(2)
选择4个屠宰体重区间对舍饲型合作猪胴体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30 kg屠宰,后腿丰满度理想,产肉性能高,瘦肉率59.62%,屠宰率66.315%,具有皮薄(0.5 cm)、背膘薄(0.797 cm)、眼肌面积大(16.15 cm2)的特点,属于优良的瘦肉型小型猪。宰前活重与胴体重、眼肌面积,胴体重与屠宰率、眼肌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宰前活重与屠宰率、背膘厚、骨率,胴体重与背膘厚、骨率,屠宰率与眼肌面积,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皮厚与后腿比例,眼肌面积与瘦肉率、骨率,瘦肉率与皮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背膘厚与瘦肉率,后腿比例与脂率,瘦肉率与骨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20.
《养猪》2016,(3)
试验基于超声波原理,对不同方法测量猪活体背膘厚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活体背膘A超测量值与B超测量值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且两者间存在强相关,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过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发现两者之间呈直线线性回归关系(P0.01)。在猪场不具备购买B超的条件下,可以使用A超进行猪活体背膘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