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太极城城市森林旅游风景资源的调查,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太极城城市森林旅游主要资源有5类44处,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分值为25.53分,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为8.0分,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为7.0分,综合得分为40.53分,达到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Ⅰ级标准,其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最后,对太极城城市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国有北岭山林场位于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广东省肇庆市郊区,森林景观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森林旅游的独特优势。文章从林场自身经济发展、肇庆市旅游发展以及市民游憩与环境教育等方面论述了开发森林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分析了北岭山林场的几处重要森林旅游资源,对其开发策略做了初步的探讨,为我国城郊型国营林场的发展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森林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旅游人数也逐年增多,森林生态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致使有些森林旅游资源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森林旅游开发、经营出现的种种问题日益严重。文章以万宁市兴隆森林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其旅游开发现状,研究和分析其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如何充分利用兴隆的森林旅游资源,促进森林旅游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庄华 《热带林业》2009,37(2):34-36,33
2008年4月海南省提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一个在更高层次上发展海南旅游业的大戏由此拉开帷幕。森林旅游是海南省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市作为海南岛西部重要的滨海城市,拥有较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文章通过对东方市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建设东方市森林生态旅游的构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洪雅县近3 a旅游情况的调查,发现了洪雅森林旅游存在的五大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促进其长足发展的有关对策:营造城市森林、调整森林结构、整合森林旅游资源、多渠道投资、多方位开发、保护与开发并重。  相似文献   

6.
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带动了城市旅游空间建设。城市森林步道作为城市重要的绿色公共线性空间,是城市自然与文化的载体,建设森林步道对促进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研究国内外森林步道建设理论与实践,提出城市森林步道规划建设意义与策略,为我国城市森林步道规划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地跨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是我国南方物种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生物多样性明显,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绿色植物种类繁多,森林景观资源类型丰富,分布广泛。通过对福建省森林旅游区调查、规划、设计和工作经验的总结,结合制订《福建省森林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开展福建省森林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技术研究,为全省范围内各类型森林旅游区(点)的森林旅游资源普查、规划设计调查、森林旅游资源管理调查和开发利用调查做一些必要的技术探索。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陵水县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进程,从森林生态系统和热带雨林、城区及乡镇与村庄绿化、湿地生态系统、自然旅游资源、生物多样性、林业产业、生态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等8个方面,剖析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资源禀赋及特色,通过对标问诊,重点从林木覆盖率、森林质量、县城乡镇及村庄、森林生态旅游、林业产业、生态文化等方面,提出了森林城市创建的发展潜力与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我国森林旅游发展趋势;简要讨论了森林旅游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生产特点。森林旅游是森林多资源利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经营森林旅游业时必须同时考虑其它森林资源利用。森林旅游是一种面向资源的无形产品生产,是一种包括事前准备、出发、游乐、返回、回忆五个阶段的全过程生产,必须根据这些生产特点来经营管理森林旅游。本文提出应对华东地区的森林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经济技术评价及有关问题的研究,概略提出了调查、评价、研究的专题内容;最后提出建立同沿海防护林体系合二为一的华东沿海地区森林旅游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基于SWOT分析的四川森林康养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森林康养旅游是有效盘活林业资源,提升林业经济效益,助推新常态下我国林业改革的有效手段。在分析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的背景及必要性的基础上,运用SWOT方法系统分析了四川发展森林康养旅游所具有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与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良性互动机制、整合区域森林康养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塑造森林康养旅游特色品牌、强化营销宣传以及推动人才培养等实现四川森林康养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