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玉米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玉米的遗传转化已由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玉米组织培养是遗传转化中的一个基础而重要的环节。组织培养技术在玉米转基因育种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不同基因型玉米的幼胚、茎尖、成熟胚出发,综述了近年来玉米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进展、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葱属植物改良中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葱属植物组织培养各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器官培养、胚培养、单倍体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并评述了这些生物技术在葱属植物遗传育种和品质改良中的应用前景。同时对现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花生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生组织培养对于品种改良、新品种繁殖、遗传转化和种质保存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花生苗的再生培养、体细胞胚的诱导培养、花药培养、远缘杂种胚营救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花生组织培养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物技术与作物育种—现状与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起与迅速发展,尤其在作物改良中植物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国际国内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提供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包括微体繁殖、病原菌的消除、花药培养、幼胚培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筛选等)在作物育种中许多实际应用的例证。回顾了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与原生质体融合在最近几年中的研究进展,指出在提高再生频率、扩大基因型以及融合体筛选方面仍有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在目的基因的鉴定、分离和克隆,外源基因载体的开发、外源基因的转化方法等各个方面的迅猛进展使有些产品已获得了商业应用。依据植物生物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现状,作者认为植物生物技术对培养高产、抗病虫害、抗逆、优质的作物新品种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前景,植物生物技术的应用必将使作物育种工作在原有传统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向精确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谷子生物技术研究成果与未来方向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自1971年实现世界第一例组织培养再生谷子以来,世界各国科学家在谷子及狗尾草属植物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和利用、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图谱与禾谷类比较遗传学、重要功能基因定位等相关领域做了大量工作,提升了谷子遗传育种的发展,也对其它作物的遗传育种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总结了30 a来谷子生物技术研究的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研究领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如何加快作物遗传改良的速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作物育种的速度,必须加快相应作物的发育速度。加速植物的发育有2个突破口:1)利用“幼胚培养”省去后面种子发育的时间;2)通过“理化调控”加快植株的发育速度。将“幼胚培养”、“理化调控”结合,便会形成作物的快速发育技术,将快速发育技术与分子标记选择技术结合,便可建立起快速育种或遗传改良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诱变育种是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育成新品种的方法,是选育新品种的有效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对具分生能力的组织进行离体培养,为现代植物育种创造新的变异体,脱毒原种、繁殖体提供了可能和条件。诱变与组织培养相结合可以将二者的优点综合到一起,扬长避短,加速植物育种进程。报道了诱变结合组织培养在国内外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从抗病虫育种、抗旱育种、抗盐育种、多倍体育种及基因工程等各个方面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植物培养技术的发现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期,细胞全能性的提出与发现为植物组织培养奠定了基础,随后研究不断深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现已成为现代生物技术最活跃、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目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植物育种,其在增加植物遗传变异性、植物品种改良、培育新品种、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在农业领域展现出诱人的前景[1-2]。下面,将对植物组织培养的概  相似文献   

9.
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认为,组织培养技术可望比常规育种缩短水稻育种的时间并降低成本。组织培养包括胚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培养和花药或花粉培养。1979年,IRRI植物病理系、植物生理系和植物育种系协作,开始组织培养研究。于1980年1月建立水稻组织培养实验室。主要研究花药培养、花粉培养和种子基部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兰花产业发展,从兰花的离体快速繁殖、种子无菌发芽育苗、杂交育种胚培养及诱变育种研究等方面,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兰花繁育中的应用,并对未来我国兰花产业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青稞是青藏高原的特色作物,也是藏区农牧民的主粮.西藏青稞育种主要是通过传统的人工杂交的方法,劳动量大,效率较低.提高青稞育种效率至关重要.本研究对青稞组织培养技术——成熟胚培养、花药培养和小孢子培养三种技术进行了试验,进行体系优化可缩短育种年限,因此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提高青稞育种效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非组培遗传转化法在农作物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农作物品种改良和育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植物遗传转化所采用的受体系统,大都依赖于细胞组织培养技术才能获得转基因植株。因此,对于大豆、小麦等组织培养难度高、品种依赖性强的作物,寻找新的转化方法很有必要。着重介绍了几种非组培转化方法的技术原理及其在农作物上的应用,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西洋参的组织培养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西洋参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通过组织培养实验证明,西洋参部分组织根,茎,叶,种胚接种在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中,能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及胚状体,愈伤组织,胚状体经分化培养形成“试管”苗,各组织的诱导率,分化率不同,诱导,分化效果依次是胚,须根,茎,叶柄,叶,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以四代左右为宜,同时愈伤组织可以进行单细胞培养,提取中间代谢产物,组织培养对于珍稀植物种质保存繁衍,作物诱导育种和单细胞发酵代谢产物的提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技术属于植物育种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禾谷类作物方面,现有的组织培养技术只限于少数遗传品系上。这主要由于单子叶植物愈伤组织再生植株能力低。然而,1975年Green和phillips第一次报道了一种明显例外的情况。他们从玉米幼胚小盾片愈伤组织中获得高频率的再生植株。在燕麦、大麦、小麦中也有类似现象。最近发现,对禾谷类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来说,幼胚小盾片是适宜的外植体材料。国内外有关高梁体细胞的组织培养已有报  相似文献   

15.
花粉管导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粉管通道法是一种建立在不依赖于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的转化方法。在植物遗传转化和作物育种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就其理论与方法,优点与缺点以及近年来在育种中的应用4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概述。花粉管通道法是由中国生物学家周光宇先生创立的,其分子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该法具有方法简便,育种时间短,不受基因型控制的诸多优点。近年来在植物育种中应用十分广泛,具有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组织培养对于花生的新种质筛选鉴定、新品种培育和遗传转化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不同组织部位作为外植体的诱导效率差异、不同品种对特定培养体系的需求以及不同培养基组成对诱导效率的影响共3个方面综述了2000年以后我国花生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情况。并针对花药培养的优势以及其在油菜等作物上的成功应用案例,展望了基于花药离体培养在未来花生组织培养中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的花生快繁体系建立、种质资源和品种提纯复壮和新种质快速创制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为了筛选出小麦(TriticumaestivumL.)成熟胚(MEs)培养和遗传转化受体材料的优良基因型,【方法】以27份优良普通小麦冬性主栽品种或高代育种品系为试材,采用整粒切胚诱愈方法(endosperm-supportedmethod),对小麦成熟胚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在成熟胚培养过程中光照、温度、培养基2,4-D浓度、基因型等因素对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影响较大;同时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存在着较强的基因型依赖性,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化率、成苗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研究从27个小麦基因型中筛选出了3个适合于成熟胚整粒切胚诱愈的基因型,即山农2618、泰山021、河北341,他们的成苗率分别达到了15.38%、25.27%、21.33%。【结论】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优良基因型的筛选,为以后小麦的遗传转化和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细胞工程是生物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植物基因工程的重要基础,文章从甜菜组织培养,原生质体的培养,生殖细胞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综述了细胞工程在甜菜育种上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9.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几年我国花生育种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也面临花生品种遗传基础狭窄、优质专用花生品种缺乏等问题,制约了花生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作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团队始终坚持"三个面向",围绕山东省农业发展需求,开展科技创新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花生等作物生长发育、抗病、品质等重要农艺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解析,为作物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通过大规模突变体创建、野生近缘种杂交等方法,拓宽栽培花生遗传基础,创新花生优质、抗病种质;开发与重要农艺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建立花生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特色花生新品种。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863"、"973"前期研究专项、国际合作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