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农业》2006,(9):23-23
平菇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栽培技术也不断翻新和提高,灾害性天气也不时对平菇栽培产生侵扰.灾害性天气在冬春季节主要有:降雪天气(包括暴雪、暴风雪天气)、寒流天气、大风降温天气(包括扬沙和浮尘天气)、持续阴雾天气、持续低温天气、罕见极端低温天气.在夏秋季节主要有:降雨天气(包括雷阵雨、暴雨、暴风雨、持续性降雨天气)、高温干热天气(气温突然升高、干热风、罕见极端高温)、高温高湿天气等.尽管这些灾害性天气出现的几率比较少,一旦遇到,预防和化解不及时,轻者会造成减产、降低品质,重者会造成绝收的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2.
强对流天气是指发生突然、天气变化情况大、破坏力强的天气,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冰雹、雷电大风、龙卷风、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强对流天气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破坏性很大.在进行地面测报工作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强对流天气,在进行强对流天气的测报过程中,必须采用与日常天气不同的测报方式.本文主要探讨强对流天气时地面测报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3.
利用肃北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20年逐月沙尘天气日数资料,对肃北县沙尘天气的月、季、年、年代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肃北县浮尘、扬沙、沙尘暴天气均以21世纪初出现频率最低;沙尘天气以浮尘天气为主,扬沙次之,沙尘暴最少,沙尘天气具有波动减少的趋势;春季沙尘天气最多,夏季次之,秋季最少,各季的沙尘日数均呈波动减少的趋势,其中春季减少最快,秋季次之,夏季减少最慢;浮尘天气主要出现在3—7月,4月出现最多,扬沙天气主要出现在3—8月,沙尘暴天气主要出现在4—6月,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均以5月出现最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雾、霾天气已成为我国大部地区季节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讨论了雾霾天气学定义、霾与雾的特征和区别、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分析了新乡市2000—2012年雾霾天气的特征,并针对雾霾天气的危害提出一些防范措施,以期为新乡市雾霾天气的防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孟娟 《现代农业科技》2013,(19):268-269
近年来雾、霾天气已成为我国大部地区季节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讨论了雾霾天气学定义、霾与雾的特征和区别、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分析了新乡市2000--2012年雾霾天气的特征,并针对雾霾天气的危害提出一些防范措施,以期为新乡市雾霾天气的防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国内主要产粮地区灾害天气的天气分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叙述了包括河南、黑龙江、山东、辽宁等国内主要产粮地区暴雨、冰雹、沙尘暴、寒潮、干旱、大风等灾害天气的天气分型研究成果,明确应将天气分型的工作重点放在应用天气分型结论形成自动业务化的天气预测模式上,以期为灾害天气预警和常规天气预报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2—2013年白城市5个气象站的春季沙尘观测资料,分析了沙尘天气的特征。结果表明:区域沙尘天气、局地沙尘天气出现的次数呈现波动起伏状态,区域浮尘天气的次数较少,仅出现过3次,出现浮尘天气较多的年份正是区域沙尘天气和局地沙尘天气较少的年份;3月区域沙尘天气出现的次数最多,4月、5月局地沙尘天气出现的次数最多;各站平均每年出现沙尘天气的次数基本上呈现西南多东北少的分布,通榆出现的次数最多。  相似文献   

8.
新一代天气雷达对中小尺度风暴、冰雹、暴雨、强对流天气等灾害性天气具有实时监测能力,随着对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业务应用需求的日益增长及产品的日趋完善,对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运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分析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运行质量的几项评价指标,通过加强日常维护与保养,提高数据传输时效和质量,及时修复减少故障持续时间等方式,切实有效提高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雷暴天气时空分布及预报预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212-215
雷暴天气是指伴有雷电、冰雹、大风和强降水的局地强对流性天气。我国夏季雷电灾害占全年雷电灾害的66%,严重威胁到飞机人工增雨、高炮防雹作业的安全。首先,分析了我国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其次,在回顾国内外雷暴天气研究进展、雷暴天气成因和预报预警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雷暴天气防灾减灾的途径及方法。分析表明,雷暴天气的强弱与近地层大气不稳定、地气温差高低、相对湿度大小等关系密切,而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天气气候背景是我国雷暴天气多发、易发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建立雷暴天气预报预警模型的着眼点;而雷达、云图和闪电定位仪等探测资料是提高雷暴天气短临预报预警水平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人工影响天气是防灾减灾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首先探讨人工影响天气基本理论,并结合人工影响天气在抗旱减灾、保障农业和人民生产及生活中的作用,分析黔西南州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状,包含炮站管理、作业人员管理、作业装备等,探讨了黔西南州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点人工影响天气发展对策,以充分发挥出人工影响天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以2011年9月6日松潘县川主寺镇雷雨天气过程为分析对象,研究了川主寺镇强对流天气发生环流形势背景、动力条件、热力条件以及雷暴触发条件等因素,这对了解松潘县雷暴天气发生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分析还表明,加强对雷暴天气环流结构的认识、改进强对流天气分析工具和提高中尺度天气分析能力是增强松潘县川主寺镇强雷暴天气预警预报能力的三个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13年10月21日铁岭地区大雾天气为例,阐述了产生大雾天气的形势背景,分析了出现大雾天气前后大气层结状况、风速变化状况以及水汽条件对形成大雾天气的影响,目的是通过对这次天气过程的总结分析,对该类天气有一定的认识,为以后对类似天气进行预报提供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不同气象条件,分大风天气、强降温天气、连阴天气、降雪天气、雪后天气、植株受冻6种情况,提出了冬季日光温室管理措施,以为冬季日光温室生产管理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济宁市一次夏季飑线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飑线是一种伴有强风雷暴大雨等对流性天气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从天气概况、气象要素变化特征、环流背景、卫星云图特征、雷达回波、预报服务等方面对济宁市一次夏秋季飑线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短时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人工影响天气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工作手段。本文介绍了人工影响天气的类型,包括人工防雹增雨、人工消雾、人工消雨等,分析了人工影响天气的实例,以期提升人们对自然天气的全面认识,为推动人工影响天气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天气衍生品是为了规避天气风险给天气敏感行业带来收入的不稳定性而兴起的创新型风险管理工具,其实质是通过衍生合约对天气风险进行分割、重组和交易的证券化产品。不同于传统金融衍生品,天气衍生品的价值取决于温度、湿度或降雨量等天气指数。本文在分析天气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最常见的天气期货和天气期权的运作机制及其精算定价。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市为例,探讨了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类型组合的判定标准及其综合危险度评价模型。利用19812014年重庆市52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资料,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方法,按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类型组合,分2个层次,评价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类型组合综合危险度,并根据百分位法确定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类型组合综合危险度等级。结果表明:根据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类型组合判定标准,重庆市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类型组合分为区域性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区域性大风冰雹、区域性短时强降水大风和区域性短时强降水等4类,它们的综合危险度与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中每一种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的强度和覆盖范围呈正比。重庆市52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类型组合综合危险度的评价结果客观、准确性较高;评价方法简单易行,可满足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灾后快速评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以重庆市为例,探讨了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类型组合的判定标准及其综合危险度评价模型。利用1981~2014年重庆市52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资料,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方法,按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类型组合,分2个层次,评价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类型组合综合危险度,并根据百分位法确定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类型组合综合危险度等级。结果表明:根据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类型组合判定标准,重庆市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类型组合分为区域性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区域性大风冰雹、区域性短时强降水大风和区域性短时强降水等4类,它们的综合危险度与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中每一种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的强度和覆盖范围呈正比。重庆市52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类型组合综合危险度的评价结果客观、准确性较高;评价方法简单易行,可满足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灾后快速评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2016年6月26日我市青冈、兰西等地出现了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FY-2卫星云图和数值预报产品,从能量条件、天气成因等方面对此次强天气进行分析,找出预报着眼点,为强对流天气预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5):209-212
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天气风险,天气指数保险成为转移农业天气风险的有效路径。通过对传统农业保险和天气指数保险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天气指数保险的多项优势。以河南省干旱灾害为例,分析干旱灾害与农业损失之间的关系,并简单设计了河南省玉米干旱灾害天气指数保险,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有助于利用天气指数保险应对农业天气风险、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