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直播当归药材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以期确定适宜的直播种植方式,旨在为产区当归直播技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采用丸粒化种子覆膜精量穴播和种子带膜侧种植两种方式,以传统种苗移栽为对照,对其田间保苗率、早期抽薹率、药材根形态及鲜产量和质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采用膜侧直播的当归出苗率和保苗率均为90%以上,田间抽薹率为零;直播当归芦头茎粗较传统种植模式分别低17.84%和28.65%,单根鲜重也低于传统方式种植的当归,但直播药材鲜产量高于传统移栽方式;直播当归药材质量各项指标均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标准要求,且与传统种苗移栽模式种植的药材基本一致。说明采用种子带膜侧直播种植不仅解决了直播田间保苗率低和抽薹难题,还保证了当归药材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分析施肥对当归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对我国道地药材当归的需肥规律、肥料效应与施肥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当归施肥技术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对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施用有机肥对当归药材性状、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寻有机肥对当归成药栽培的影响,采用黑膜覆盖栽培,基施纯有机肥(O,2000 kg·hm-2)、纯化肥(C,磷酸二铵,420 kg·hm-2)、减半量化肥增施有机肥[1/2(O+C)],以不施肥为对照(CK),栽培期测定早期抽薹率、发病率、药材产量和性状指标。结果表明,纯有机肥栽培当归早期抽薹率为8.0%,分别较CK、1/2(O+C)和C降低19.4%、15.2%和7.1%。药材产量则相反,O、C和1/2(O+C)栽培当归药材产量相当,鲜产量分别较CK提高105.9%、84.6%和78.2%。纯有机肥栽培当归根最长,侧根最多,单根最重,药材产量最高。化肥对根的增粗作用最大,但含水量高,根病率高,发病重。不同施肥每hm2鲜药材产量与综合评价指数大小顺序一致,依次为O(9220.6 kg,0.926)>C(9038.5 kg,0.610)>1/2(O+C)(8728.4 kg,0.481)>CK(4897.4 kg,0.190)。每hm2干药材产量排序为O(3149.2 kg)>1/2(O+C)(3098.7 kg)>C(2909.2 kg)>CK(1707.0 kg),与经济收益一致。在岷县道地产区黑膜覆盖栽培,纯施有机肥对当归药材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可有效降低早薹率、根病率和发病程度,改善药材性状,提高药材产量和质量,在当归标准化栽培中可推广应用,以改变当归依赖化肥的生产现状,促进绿色有机栽培。  相似文献   

4.
据《中国果树》2014年第3期《有机肥配施对日光温室草莓产量和品质的效应》(作者张占军等)报道,研究在不施用化肥的条件下,EM微生物菌剂发酵处理后的不同有机肥配合施用对日光温室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层,您对产品一定非常熟悉,请您介绍一下冀中产品的优势和特色?吴鹏飞:目前来说,冀中药业的特色是中药和还有一些比较有优势的化药产品。中药方面,从源头选材上我们选择道地药材。毕竟市场购买药材批次间性质不稳定,终会影响后期产品的效果。为了保证道地药材的纯正,我们实地考察原药材产地、土壤土质、种植收割时间、气候影响、化肥使用情况,并且对选的药材做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方面的检测,最终选定多家单位作为中药直采基地,签订了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化肥减量配施不同微生物菌剂(枯草芽孢杆菌、绿色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对桑叶产量及桑叶多酚、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的影响.结果 显示:与化肥减量相比,增施4种微生物菌剂可以提高桑叶产量,但差异不显著(P>0.05).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和绿色木霉菌,可以提高桑叶DNJ含量;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会降低桑叶多酚和DNJ含量;施用胶质芽孢杆菌菌剂,可以提高桑叶中多酚含量,降低桑叶中DNJ含量.  相似文献   

7.
菊苣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畜禽的优质青饲料,可条播、撒播、穴播和育苗移栽。通过育苗移栽的种植方式,从播种到刈割利用全程采用不打农药、不施用化肥,全用鸡粪和沼液等一系列措施,生产出无公害菊苣牧草,并用来喂鸡、鸭、猪、野兔等畜禽,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葡萄化肥农药过量施用,人工成本和生产成本投入过高,土壤板结酸化、葡萄品质连年下降等问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立足干热区,通过研究增施有机肥和平衡施用化肥、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农药减施、避雨栽培、品种选择、稀植栽培、立体复合种养等技术,集成一套葡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栽培技术,为干热河谷地区葡萄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云南省建水县适宜种植多种水果 ,水果生产历史悠久。柑桔、石榴是建水县着力发展的两大果种。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 ,果农们积累了一定的水果生产经验 ,加上该县得天独厚的地域环境优势 ,生产出的果品质优味好 ,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适应人们对绿色果品消费见涨的需求 ,近年来 ,建水县果树生产逐渐改变过去随意施用农药、化肥的做法 ,推广以施优质腐熟有机肥为主 ,限量施用含氮化肥 ,合理施用化肥 ,对无公害水果生产规定禁用的农药实行禁卖、禁用 ,对污水等污染源给予治理 ,从而保证了水果生产环境的无害化。经过几年来的推广、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0.
当归为甘肃大宗道地中药材,是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味甘、辛,性温,主产甘肃东南部,以岷县产量多,有和血、补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抗癌、抗老防老、免疫等功效。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当归的药理学、临床应用和栽培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不同产地当归药材中阿魏酸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8批不同产地的当归药材中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阿魏酸在0.24-3.1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RSD 1.2%。不同产地当归药材中的阿魏酸含量差异较大,云南产最高,甘肃次之,四川较低,其中道地产区岷县处于中等水平。结论:以单一指标成分阿魏酸来评价当归药材质量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多指标成分,以有效评价当归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中医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药材则是中医的重要载体,因此药材的药效优良是极其重要的。江西省是一个农业大省,生态环境较为优越,道地药材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作物,在江西省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枳壳作为江西道地药材的主要代表,其产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前列。因此对枳壳的研究对江西省道地药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江西省特色道地药材—枳壳的生产现状以及加工炮制等方面,为江西省道地药材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建议,从而促进江西道地药材事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不同施肥处理即化肥减量20%~60%并配施有机肥对橄榄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梅埔2号’为研究材料,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常规施肥)3.00 kg(NPK)、单施有机肥30 kg(OF)、80%化肥+有机肥(NOF1)、60%化肥+有机肥(NOF2)、40%化肥+有机肥(NOF3)共6个处理,测定采收期优质果率、产量以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多酚、可溶性总糖含量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各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重无显著变化,但产量和优质果率均显著提高、总多酚含量均显著降低,除NPK处理可溶性总糖显著降低以外,其他处理均有提高,其中NOF1和NOF2显著提高。综合评价得分排名为NOF1>OF >NOF2>NOF3 >NPK >CK。不同配比中,80%化肥+有机肥处理提高橄榄产量和果实品质最为显著,其优质果率达到92%,单株产量45.10 kg,是全程只施用化肥试验组的3.26倍,保持较高的总多酚含量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并且综合效益最高。综上,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可以提高橄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其中80%化肥+有机肥是橄榄栽培提高产量、品质的推荐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果园农药的使用量控制也越来越严,本文主要针对本地改良棚架梨园的农药减量使用和效益增加等方面开展技术集成的研究。通过集成“梨实用性棚架整形修剪”、“梨平面树形疏果套袋”、“棚架栽培梨园有机肥省力化施用”、“梨园优新农药配伍应用”、“梨病虫生物与物理机械控制”等多项笔者多年自主研发的棚架梨园生产管理优新技术,来达到农药的减量和果园综合增效目的。  相似文献   

15.
播期、肥料种类及其配比对燕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陇燕3号为试验材料,在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研究不同播种时期、微生物菌肥和化肥的不同配比对燕麦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肥料种类不同配比对燕麦的叶绿素含量、株高、干草和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燕麦在高海拔地区不宜早播,4月中旬播种有利于燕麦生长和产量提高.与全部施用化肥相比,菌肥+75%化肥和菌肥+50%化肥更能促进燕麦生长和干草及种子产量的提高,并降低了化肥用量和生产成本,因此,在高寒地区燕麦生产中可用微生物菌肥替代25%~50%的化肥.  相似文献   

16.
研究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香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香蕉生产提供科学施肥方案。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目前海南当地宝岛蕉化肥施肥量(N 300g、P2O5 120g、K2O 600g)为常规处理(TK),增设无肥处理(CK),研究化肥减量0%(T1)、20%(T2)、30%(T3)、40%(T4)配施6kg/株生物有机肥对香蕉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中,T1~T3处理分别较TK处理产量提高31.98%、26.31%和12.67%,且TI和T2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分析产量构成因素可知,T2处理较TK处理显著增加果指长4.13%、果指围6.08%、单果重10.89%、收获率15.00个百分点。与TK处理相比,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果实糖酸比12.60%~30.84%,化肥减量40%以内能显著提高香蕉果实的可食率、Vc含量,且T2处理显著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50%。就经济效益而言,与TK处理相比,T1、T2处理总利润分别增加83.66%和69.03%、产投比分别提高10.78和12.65个百分点。综上可知,在本试验中,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化肥减量20%配施6kg/株生物有机肥有利于提高香蕉产量,协调香蕉产量构成各因素,提升香蕉品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据《热带作物学报》2021年第12期《增施有机肥对番石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作者张朝坤等)报道,为探讨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对番石榴1年两批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红香1号番石榴为研究对象,以单施化肥为对照,比较每株增施有机肥2.5、5.0、7.5、10.0 kg对番石榴果实外观性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可增加单果质量,增大果实纵径、横径和果形指数,改善果实外观性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活性部分。土壤结构和通气状况的改善都有赖于有机质含量的提高。一般认为有机质和含氮量高的茶园产量较高,采制的茶叶品质也较好,因此以往的茶园土壤肥培是以提高有机含量为中心的。茶园施肥可以分为纯有机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次,到现在主要是施用化肥三个阶段。特别是几年来,普遍施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药品,不仅对茶园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对茶叶品质和施肥效益也有  相似文献   

19.
近年在全国农林牧剐渔全而推广施用农药化肥以来,对野生蟾蜍的生态环境引起大面积退化,因蟾蜍喜食从作物上因农药中毒后掉下来的半死不活的昆虫,吃入后二次中毒,死亡率极高。因而,提倡人工养殖蟾蜍不仅保护野生动物,又可生产药材。具有超前意识的一些养殖场已开始进行专门研究人工饲养蟾蜍的技术,并在越冬技术方面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20.
移栽密度对红芪生长发育及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移栽密度(行距30 cm,株距10,15,20,25和30 cm)进行红芪栽培,旨在探寻甘肃省地道产区适宜红芪栽培的移栽密度,为规范化生产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行距一定(30 cm)的条件下,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大,红芪群体产量显著下降,但药材单根产量和质量均显著提高,株距为25 cm条件下移栽成活率最高,植株生长发育健壮,根茎比最大,主茎较粗,药材个体质量指标最佳,侧根少,主根较长,药材根大,质量优异,较传统移栽株行距30 cm×30 cm药材鲜产量提高14.8%,干药材产量提高22.1%。以上说明甘肃陇南武都区红芪最佳移栽密度株行距为25 cm×30 cm,折合移栽密度为13.3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