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碳足迹”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曼  彭万贵  葛大兵 《农技服务》2011,28(1):114-115
人类社会发展水平与能源的使用量成正比,大量能源的使用造成二氧化碳(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增大,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碳足迹"是人类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一个新概念。在阐述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碳足迹"概念定义的基础上,对其概念进行修正完善,使其与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知的不断深入.“低碳经济”及其衍生出的“碳足迹”、“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中。国内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3.
以西北大学南校区为研究区域,采用自上而下碳足迹计算方法,结合西北大学南校区实际情况估算出西北大学南校区平均个人碳足迹,从而进一步估算出该校区总碳足迹。结果表明,西北大学南校区人均碳足迹低于我国人均碳足迹,大学生相对于社会其他群体来说属于低碳群体;校园相对于社会其他单位来说也是低碳场所。从碳足迹构成比例可以看出,用电以及生活垃圾处理是最主要的耗碳项目。最后针对高校碳足迹特征提出相应的减排对策。  相似文献   

4.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是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公众是低碳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公众 “碳足迹”直接反映了公众低碳生活状况。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选择杭州、嘉兴、慈溪、临安作为调查地点,随机选择481名公众进行调查,获得有效问卷473份。通过统计描述和多元回归模型的分析方法,分析案例点公众的年平均碳排放水平。结果显示:①碳足迹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密切相关;②不同地区碳足迹差异明显,在碳足迹结构中,交通碳足迹所占的比例较大;③多元回归模型显示,影响公众碳足迹的主要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月收入、家庭能源使用量和交通出行量。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了结论和建议,以期公众实现低碳生活。表6参11  相似文献   

5.
在理解碳足迹概念及其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构建了碳足迹评价模型。通过《湖南统计年鉴》搜集整理了湖南省各市(州)2008~2011年的相关数据,并按照所构建碳足迹模型进行碳足迹分析,分析了湖南省各市(州)碳足迹的年变化趋势,并阐述了碳足迹与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之间的关系,最后结合湖南省实际情况,为推动湖南低碳经济高速有效发展提供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低碳农业经济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近年来国际社会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之策。低碳农业经济应是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同样可以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北京农业》2014,(10):1-1
“低碳”“碳足迹”等词汇近年成为国内外的热门用语。 低碳,指的是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碳足迹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构建了碳足迹的计算模型。根据《重庆统计年鉴》得出重庆市万州区2001-2010年间相关数据,计算出其2001-2010年的碳足迹。通过对重庆市万州区碳足迹的分析,建议可从建筑、交通、能源、产业4个方面进行低碳更新。  相似文献   

9.
低碳农业经济略论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随着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近年来国际社会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之策.低碳农业经济应是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同样可以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农业碳计量学方法对种养复杂系统全生命周期固碳减排效果的综合评估,是从全产业链视角开展我国低碳农作制度设计和优化的基础。本研究比较了5种系统情景及其对应的种养循环产业链碳足迹评估框架,以期为国内外低碳农作制度创建提供科学、合理、可用的方法学借鉴。【方法】研究基于ISO 14040发布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框架,结合IPCC提供的农田和养殖业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在不同的系统边界下,构建种养循环农作制度碳足迹评估框架,并以华南热作区鲜食玉米-奶牛-粪便还田循环模式为实证研究对象开展评估效果验证。【结果】评估框架明确了种养循环和分离模式全产业链都包含有农资投入、农田种植、动物养殖、粪便管理、运输和土壤碳汇变化等6个核算环节,并对各环节的碳计量学逻辑及其碳足迹核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案例结果表明,鲜食玉米-奶牛-粪便还田种养循环模式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比分离模式降低了34.44%,表现出更好的固碳减排效果。评估框架对种养“耦合”或“脱耦”后对上游农资生产及运输环节的“间接排放”,以及下游产业链饲料替代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替代性减排”特征能够充分体现,实景系统田间实测数据和调研数据与背景系统...  相似文献   

11.
分析城市消费者对低碳农产品的偏好、支付意愿及其偏好的异质性来源对减少碳排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基于选择实验法,以牛奶为例,利用上海、南京和杭州786名城市消费者的调查数据,采用混合Logit模型,分析了习惯性购买常温奶或鲜牛奶两类消费群体对碳标签牛奶的偏好和支付意愿,探讨其偏好的异质性来源。结果表明,在消费者了解碳标签基本含义的前提下,两类消费群体对牛奶低碳和中碳标签均有显著正向偏好,并且牛奶低碳与全脂标签存在互补关系;常温奶和鲜牛奶消费群体对牛奶低碳标签的平均支付意愿分别为4.13元/盒和5.63元/盒。两类消费群体对牛奶碳标签的偏好具有异质性,且异质性来源不同。对常温奶消费群体而言,年龄越小、个人月收入越高、牛奶购买频率越高和对碳标签较熟识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低碳足迹牛奶;对鲜牛奶消费群体而言,男性、年龄越小、受教育程度越高和较为关注低碳信息的消费者购买碳足迹较低的牛奶的可能性更高。另外,消费者对低碳农产品作用的认知在两类消费群体中均正向影响其低碳偏好。因此,提出政府及相关机构应完善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加强宣传推广碳标签的力度、向消费者普及低碳农产品相关知识、企业要注重低碳市场细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低碳经济发展动力、目前的环境状况、能源技术水平和支撑体系,从经济、社会、环境、低碳技术和科技支撑等5个方面构建了我国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该指标体系对我国2003—2010年低碳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我国在2003—2006年为超高碳经济;2007—2008年为高碳经济;2009—2010年进入中高碳经济.这一结果与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也较为相符.此外,根据综合评价得分情况,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瓶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时代下的森林碳汇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碳汇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应对经济与环境的双重危机过程中,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共识。森林碳汇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力量。在论述了低碳经济、森林碳汇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关于森林碳汇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对森林碳汇的经济属性和森林、二氧化碳、经济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基于森林碳汇角度,对低碳经济下林业未来发展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碳排放带来的温室效应已经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云南省作为中国西部欠发达省份,肩负着发展与保护的重任。该文从不同领域具体分析了云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力求使大家对云南的低碳经济发展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并给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低碳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低碳经济在国家低碳经济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新农村低碳经济是新时期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主战场,针对新农村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增改相应政策与立法;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改变消费方式;农、畜牧业低碳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